齐桓公求管仲

资料百科

齐恒公小白原想命鲍叔牙为来自相, 鲍叔牙向齐恒公推荐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鲁国,齐恒公就以向鲁国讨要罪人为由, 向鲁国要回管仲。鲁国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杀掉360百科管仲, 幸亏齐国视坐乎使者向鲁庄公请求活捉管太脚益无好发真仲回国并得到应允, 管仲方能安全秋亚回到齐国。

  • 中文名 齐桓公求管仲
  • 代表作品 《国语·齐语》
  • 人物 齐桓公
  • 类别 历史事件

基本简介

原文

提贵  ​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加来自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360百科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⑧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⑨,弗若⑩也;治国家不失其柄⑾,弗若也;忠信可结于血字装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⑿,弗若也;执枹鼓⒀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⒁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⒂。"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⒃;君若宥而反之⒄,夫犹是⒅也。"桓公曰:"若何⒆?"鲍子对曰:"请诸鲁⒇。"桓公曰:"施伯21,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仅财临额念如困安沿侵连若之何22?"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增目依费类很告装倒:'寡君有不令之臣23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24,故请之。'则予我矣。"

齐桓公求管仲

 低然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等图片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25也。夫26管子,天下之才27也,所原针怕歌烈免写云周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28,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29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30,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31,请生之3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注释

  本文选自《国语·齐语》。齐桓公,名小白,前685-前643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辅助齐桓公成霸业。

  ②〔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经再效更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金型条台生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必频与策时探督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将路注敌外住板仲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坚由儿引面代甚小映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莒:春秋时诸侯国,今山东莒县。

  ③〔使鲍叔为宰〕让鲍叔做太宰。鲍叔,姓鲍,名叔牙,齐国大夫。宰,太宰,相当于宰相。

  ④〔辞〕谢绝。这里省去复息听定物传布主语"鲍叔"。

  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父棉屋今金几笑架讲恩惠。

  ⑦〔馁(něi)〕双行节程苦决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感化人民。

  ⑩〔弗(fú)若〕不如。

  ⑾〔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⑿〔法于四方〕为四方之法,全国都适用。

  ⒀〔枹(fú)鼓〕战阵之间,击鼓以振作士气。枹,鼓槌。

  ⒁〔加勇〕增加勇气。

  ⒂〔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钩,衣带上的钩,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豆类的挂钩。滨,同"濒",迫近。

  ⒃〔夫为其君动也〕他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夫,彼。以下两个"夫"字同。君,指公子纠。

  ⒄〔宥(yòu)而反之〕宽恕了他而使他回来。

  ⒅〔夫犹是〕他也会像这样。是,代"为其君动"。

  ⒆〔若何〕怎么办。

  ⒇〔请诸鲁〕往鲁国去请求。诸,之于。

  21〔施伯〕鲁国大夫。

  22〔若之何〕同"若何"。之,代"鲁国不与"的情况。

  23〔不令之臣〕不好的臣子。令,善。

  24〔戮之于群臣〕在群臣面前杀了他。

  25〔用其政〕用他的执政能力,用他执政。

  26〔夫〕句首助词。

  27〔天下之才〕治理天下的才士。

  28〔得志于天下〕在整个天下都能如愿,称霸。

  29〔长为鲁国忧〕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

  30〔欲亲以为戮〕想亲眼看着杀掉他。

  31〔犹未得请也〕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

  32〔请生之〕请使他活着,请求给活的。"生"是使动用法。

  33〔束缚以予齐使〕捆起(管仲)来交给齐国的使臣。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爱戴人民,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使其不丢失权力,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诸侯百家,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诸侯百家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齐桓公派人向鲁国请求,正如鲍叔牙所说的。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其他

体会

  :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这篇课文记述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赞扬了鲍叔牙之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通假字

  桓公自莒反于齐(反通"返");

  执枹鼓立于军门(枹 通"桴")

  是以滨于死(滨通"濒"

人物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使烈朝进海技此编身向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距乎些入消类,中国春秋时代齐国调次月资未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来自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360百科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练统味助答坚配阳望呼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虽然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