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黛眉山海拔1346.6米,它四周有相对高度差别不大的16座山峰,多呈丽姿、峭壁万仞,峰上峭石林立、攀路艰难、林繁藤茂。山顶为一天然草原,来自即黛眉寨。阔千余亩,地势平缓、草长莺飞,是中原罕见的山顶草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黛眉山顶万壑生岚,烟雾升腾聚成云海,似洪波涌起,巨浪花翻滚,深邃莫测,浩翰无际,黛眉诸峰在云海中出没,飘忽不定,犹如仙山琼阁,海市蜃360百科楼。这里春天野花盛开,五彩缤纷;夏天风吹草低、牛羊满坡;秋天牧草金黄,分外娇美;冬天白雪飘飘,粉妆世界。又是天然中药材宝库,盛产中测八切款较治药材百余种、珍贵的有黄连、半原往演门天麻、柴胡、桔梗等;珍奇动物数十种,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有金钱豹、獐子、梅花鹿等。山脚下柏帝庙内念养兰认集证感有一巨柏,高27.5米,胸围9.5米,干分千枝,遮天蔽日,枝繁叶茂,黛色参天。号准被菜社称“天下第一柏”。黛眉山有夏火结冰、黛眉石语、黛眉仙灯、黛眉悬棺、半夜日出、黛眉金洞等奇谜和黛眉奶奶的传说。
黛眉由来

<strong>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strong> 黛眉,传说为商汤之妃难艺翻细。遭冷落后,一气长地案之下离宫出走上山修行。因黛眉在宫中很有德行,所以为国人所尊崇。自黛眉出走后,汤王后宫大乱,无法收拾,他这才认识到黛眉娘娘的贤德,便差人微百气只么族苗星丝找到黛眉娘娘,命其回宫析。黛眉娘娘不愿回宫,并劝说汤王包苏探空它粮莫要沉湎于女色,要以天下为核轴宣密督径所元服洋已任,治理国家,统一天下,救民众于水火。汤王得知后自感羞愧,遂怕肉修德振兵,最后打败了夏桀,统一了天下,被诸侯尊为天子。同时第法白说城革就收体量,黛眉娘娘也在山上雨转艺并微根范举修行成仙。汤王为了感念黛眉娘娘的恩德,为其兴建圣母庙宇及行顺训度少卫议到食宫数处,塑全身像,并把她修行的这座山用她的名字命名。
相传黛眉圣母保佑人们生讨报百给从磁利攻即花儿育女,四季平安,家业兴旺。于是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前后,周边地区的群众纷纷前来朝拜黛眉圣母。
景点概览
电要剧策见奏占六调成 黛眉山公园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组成。厚达8来自20余米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黛眉山的主体;波痕、衣犯转泥裂、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遗迹的种类多达数百种,是反映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古海洋沉积特征的天然博物馆;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经流水深切形360百科成的红岩嶂谷群地貌,是研究黄河演化贯通的有力佐证;龙潭峡内由三甲掉认罪先伟须崩塌作用形成的天碑,高达50余米,昂首挺立、直指苍穹,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座天然丰碑;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在公园内形成面积达168km2的万山湖,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山水交融,水光潋滟。黛眉山,一颗万里黄河上璀璨明珠,一幅“红石韵,黄河魂”的锦绣画卷。

五龙潭,位于龙潭峡口,因峡内有五个水潭,尤如五龙在此聚会而得名。五龙潭是第四纪深切峡谷经人工堵截而成的水体景观。潭面长300m,宽50~150m,潭内可行船。潭的南侧为高达百余米,长达150m的赤壁丹崖,龙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龙瀑便和悬沟,赤壁丹崖之上有两座孤峰,其造型酷似两只猩猩在俯瞰瀑布,曰双猩观瀑。
羽状交错层理,交把朝权她试架斤错层理指岩层内的细纹层有规则地与岩层面斜交所表现的层纹构造,是沉积岩的一种充现代六武样制仅基本构造形态。12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时期,这里是滨海沙滩环境,潮涨潮省甚听破管底钱占入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优美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

黑龙关,距今12亿年前后形成的中元古界石英砂岩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发育了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密集的部位强笔土烈下切,形成两侧峭壁直立,长20 m、宽仅1~3 m、深达50 m的隘谷(一线天)。谷底一潭,水深约4—5m,尤如一条黑龙盘踞在此,称黑龙潭,潭某太宁危上关隘即黑龙关。
阴阳潭瓮谷.瓮,是我国见争互重北方一种盛米的容器,它的特点是口小肚大。在龙潭峡谷的阴潭和阳潭上方,就是两个形状像瓮的峡谷,称之为“瓮谷”。瓮谷井孔婷蒸是由流水的冲涮旋蚀形成。以阳潭处的瓮谷最为典型,直径达20 m,弧度270°;阴潭处的瓮谷经流水的切割贯通成嶂谷。

石龛,龙潭峡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百余米的红崖绝壁,绝壁的底部由于水流参的冲涮旋蚀,形成了一系列顶部小、肚子大的石龛。由于地壳运动的抬升,把石龛抬升门衡渐同钟司销到陡崖的中间。石龛在研究本区新构造的特征以及抬升速度等方面具研云被族扩坚字花座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巷谷,巷谷是指谷底平直,两侧峭壁直立,谷宽仅数米~十余米的嶂谷资受局。龙潭峡佛光罗汉崖处就是一段巷谷,长百余米,宽十余米,谷内行走,犹如穿街过巷,故名。

佛光罗汉崖,此处崖壁是由装巴突视正远限松族亚质地致密的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和质地松介集肥密任听判波氧年尽散的薄层状泥质砂岩互层组成。中厚层的石英岩状砂岩层内柱状节理十分发育,形成了垂直岩层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状风化练染病则福解案李月作用,使石柱酷似罗汉造型;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数百个发出闪闪金光的罗汉分四层整齐地排列在崖壁之上,形成这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
水往高处流,这一段河谷正好垂直于地层的走向,岩层的倾向与水流的方向相一致,在峡谷里,游客总是把地层的层面误以为水平面,并作为参照物。由于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就会产生水往高处流的视觉误差。

指纹石,波痕是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物表面的砂质沉积物在迁移过程中所形成的层面遗迹,形状极似水的波浪。指纹石是一处典型的干涉波痕,由于其纹理造型如人的指纹,故名。在龙潭峡长达3km的红石峡谷内,分布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这些巨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
天书石,天书石是由于差异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崩塌暴露地表,在差异风化作用下,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人一石”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图案。

天碑,天碑高达50余米,是一个巨型崩塌岩块。由于崩塌时的位移,原来近水平产出的岩层此时呈直立状,巍然耸峙在峡谷一侧,高大雄伟、气势恢弘,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或苍鹰、或飞鸟、或飞鱼、或刀背、或天碑,大自然赋予其无限美感。
棋盘格式节理,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岩石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近于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它们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由于这两组节理在层面上表现出“棋盘格”的形状,故名。
发展历程
2005年1月龙潭峡获得河南省地质公园称号;
2005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2006年8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组专家对龙潭峡进行了世界地质公园验收,他们对龙潭峡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美,库穆博士说:“我到过很多峡谷,龙潭峡是世界上最美的峡谷”;
2006年9月18日在英国北爱尔兰当地时间9月18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9月18日22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委会正式授予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世界地质公园评审组专家赵逊博士称:“中国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是一座以裂谷构造、地质工程景观为主,以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辅,与生态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龙潭峡景区
龙潭峡景区作为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代表着本地质公园独有的风光和魅力,被誉为“中国嶂谷第一峡”,“峡谷极品”,“古海洋天然博物馆”,“神州奇峡”,“黄河山水画廊”。同时洛阳万山湖风景区凝聚万里黄河之精华,荟萃北国山水之大观,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景区”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近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后,在新安北境的黄河主干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辽阔水面,碧波万顷的万山湖和独具特色的地质公园互为映衬,红石韵,黄河魂,山光水色,两相辉映,构成了万里黄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璀璨明珠。龙潭峡就是这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中的典型代表。
龙潭峡谷全长5.5公里,从平面图上看,它很像一条东西横卧的巨龙,而且峡谷内处处以龙的传说为宗,所以历来人们都叫它龙潭峡谷。
皇姑埯的传说
皇姑埯的传说.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董卓专权,朝廷内祸事不断。传说,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逃避权臣的逼婚,逃出洛阳,乘车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绛州避难。护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宫廷的小银匠,和一位马车夫。他们逃难的马车一路狂奔,走进了青河川,刚到红崖寺前,听到后面追杀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马车夫想出一条让皇姑脱身的计策:他让小银匠扶皇姑下车,顺着荒凉的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却驾着马车顺着山窝河川古道,直奔黄河岸边,最后驱车跳进黄河………当追杀的骑兵赶到,见黄河里漂着一辆宫车,猜想皇姑已身赴黄河殉难,就拨转马头回洛阳复命去了。
话说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领他们到村后,安身在两个山洞里,前边一点的住小银匠,后边隐秘一点的住皇姑,村民们习惯地叫这两个山洞为大皇姑厂干和小皇姑厂干。
皇姑隐居在龙潭沟后,由于百姓们的看顾,生活虽无法与宫廷相比,却也衣食无忧。一年以后,洛阳政局渐趋平稳,皇上打听到皇姑在龙潭沟栖身的消息,遂命大臣来迎接她回宫。这时的皇姑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习惯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恋这幽静美丽的山野,再也无意回到那血腥不断的皇宫里。听说皇上派近臣来接,她和村民们一起商量,把村头一家较宽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临时的“接官厅”。皇姑在接官厅会见了来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坚不回宫的心志,特使无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后,皇姑和小银匠结了婚,在这朴实简陋的山洞里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们偕老百年,人去洞空………关于大、小皇姑厂干的一段佳话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骆宾王的传说
骆家村——骆宾王魂归之谜. 龙潭峡谷深处半坡上,有个骆家村;说是村,其实只有一户居民。这家姓骆,自称是骆宾王的后裔,因此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系唐初四杰之一。后来他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去向。是被杀?是逃匿?传说颇多。
新安有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去处,叫漏明崖,传说骆宾王逃匿之后,辗转多时,最后到新安隐居到这里,并有多首题咏漏明崖的诗。如: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漏明吟>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若钩悬。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仗,何处得神仙?—《过石门》。民国年间,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庙宇中还存有多首骆宾王的题诗;至今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两块纪念骆宾王的诗碑。漏明崖近边有骆岭、骆村、骆庄等村名;龙潭峡谷这家骆姓居民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宾王魂归何处”这千年历史之谜,能否在这里得到破解,有待专家考证。
景区图

参考文献
[1]龙潭峡大峡谷 http://www.longtanxia.com.cn/
[2]河南户外联盟 http://www.hnhw.com/Article/200608/987.html
[3]中国经济文化网http://0379.pway.cn/lyzx/zhongyao/touban/200608/lyzx_3472.htm
[4]新安旅游 http://www.xinan.gov.cn/xa/yzxa/lyjd/yxa/webinfo/1198749780398156.htm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