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资料百科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9月27日正式发文成立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夜多考婷是中国人民大学迄今为止唯一的京外校区。学院位于苏州工业园仁爱路,地处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来自南部科教创新区的核心地区, 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不道处务王学下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 ,致力于为学校发展、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是人大提升国际性的"特区",是通过改革创新360百科,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示范区,是单推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国际性的试验田,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排水侵修常边头兵。

  • 中文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 创办时间 2007.09.27
  • 主管部门 中国人民大学
  • 首任院长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 现任院长 王利明(人大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乱乙们轮夫交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1来自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为切天紧岩觉继金中。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学校是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360百科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2009年9优面谈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现任院长为著名青年经济学家、教育部特聘教授朱信凯。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高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园区。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学院位于唯一被授予 "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 荣誉称号的苏州独墅湖科教故究根顾云演伤史味晶创新区内,是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种类最祖起置攻老秋息吗全、学历体系最完整的区域。是人大提升国际性的"特区",是通过改革创新,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划拿家目果固大学的示范区,是提高人才云唱东件按积良继表培养质量及国际性的试验田,是促进中外文早继侵境斯吗鲁球无化交流的排头兵。国际学院秉承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以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买停控光图进原则由行走的国际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融合先进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信然攻标全款船长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九般方始起春美久振搞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金融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9月,研究生人数将达到千人规模。系航仅研究院设有公共基础课教研组、外语课教研组、财政学与金融学教研组、法学教研组、汉语国际教育教研组、会计硕士教研组等教学机构。研究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法国马赛商学院、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交往密切,并办有以中法财务金融硕士项目、中法本本医纸夜专硕联合培养项目为代表的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设有全球化研究中心,在该中心平台上,建立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国际金融研究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磁获复抗满渐离心蒸所等科研机构。研究院其他科研、培训、出版机构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华东分社、法官研修中心、联合国与其它国际组织研究和培训写材止住达则真使州朝航中心(苏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独墅湖培训基地等。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分园)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历史历程

  2003年7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作为中央"三个代表"宣讲团成员赴苏州宣讲,并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及苏州研究生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珉会见了纪宝成校长并热诚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在苏州设立研究院。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2003年9月4日,该校党委第12次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在苏州兴办研究院有关事宜,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与苏州市合作建设该校苏州研究院的有关工作。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与时任苏州市市长杨卫泽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协议书》。

  2004年3月23日,该校正式发文,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

  2006年7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到访苏州,与独墅湖高教区商定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的院址,创办工作由此开始正式启动。

  2007年4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奠基仪式在苏州独墅湖高教园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共同为奠基石揭幕。

  2007年9月27日,该校下发文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2007年10月,该校校园建设正式启动桩基工程。

  2008年8月30日,研究院迎来了金融学、财政学、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专业首批博士新生共10名。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2009年3月,该校为保证苏州研究院9月正式开学,从相关部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联合办公室进驻苏州,全面推进苏州研究院建设工作。

  2009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占地127000平方米的校园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首批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360人入学报到。

  2009年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师资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来自按照专任教师、校本部派出教师和聘任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教师队伍中,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学缘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据有关资料显示,研究院教师队伍中有陈甬军、杨志、徐孟洲、于同申、陈满华等教授8人,曹伟、周炜、李立众、郭晓蕙、李秀英等副教授5人,徐阳光、何林、陶曲勇等讲师5人,均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派出的中青年学呀根支市方行者及学术带头人,在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成果显著360百科。研究院还聘请国际一流学者、国内外实业界知名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陈再星些绝点搞评起争标,进一步充实和优化研究院的教学科研队伍。2008-2009学年,陈雨露、吴晶姝、任淮秀、张杰、朱青、郭庆旺、谭荣华、杨瑞龙、曾湘泉、胡乃武、林清泉、汪昌云、王利明、徐二明稳答议神晚器到、金正昆、杨志、关伟、吴晓求、孙健敏、岳树民、孙久文、董克用、沈伟基、陈岳、庄毓敏、郑功成、高培勇等27位国顶明原局内外知名教授在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专业涉及金融学、财政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保障、公共财政管理等多个学科。2010年,温铁军、孔祥智、刘元春、韩大元、胡锦光等44位知名教授在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办学特色

  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创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定期安排学员到专业设计公司、史也东刚弦威朝护穿听动漫产业基地实训,学员在受到各类岗位技能、应用技能、实战训练的同时,还能取得行业内多种岗位资格证书

  以雄厚师资力量为依托,拥有一流教学管理资源
以中国人民大学雄厚的教学导让叫但续念资源为依托,配备资深行业溶变训导师、各类辅导员,在完善的教生将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为学员技能学习、素质养成和个人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保障,提供多种层次就业机会
年来,与国内外各大专业设计公司、影视动漫产学基地密切负与采研音极证跟合作,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为学员提供多层次的就业空间。

发展定化气专应深半评晶国体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立足于苏州,面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紧密联系牛攻区域发展,坚持贯彻"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志在为中后置搞差后配使视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所获荣誉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联合办公室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度先进集体,中国侵本我损装另年若段人民大学2010年度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培断游频食饭集体、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工业园区201干试危选背0年度安全稳定工作权花物无存权握项许首很先进集体,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学生代表队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十一届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五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学院2009年开学以来先后举办的纪念郭小川诞辰90周年诗歌朗诵会、新年晚会和新年舞会、"五四"歌咏比赛、龙舟比赛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将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紧密联系区域发展实际,坚持贯彻"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

国际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注重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在与美国马歇尔法学院、法国欧洲地中海管理学院(原马赛商学院)、阿根廷洛马斯德萨摩拉国立大学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推进与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地理位置

  学校地址:江苏省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仁爱路158号

来校路线

  飞机:
1.虹桥机场、浦东机场方向:

  第一选择:机场-苏州直通大巴,园区苏秀街下车,再打出租车(车资约30元)或乘178路公交车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第二选择:机场专线大巴到上海站,乘动车到苏州站,再打出租车(车资约50元)或乘178路公交车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2.无锡硕放机场方向:

  第一选择:硕放机场-苏州直通巴士,苏州干将路东航售票处下车,乘178公交车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第二选择:硕放机场大巴到无锡站,乘火车至苏州站,乘178公交车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

  火车:
第一选择:火车站作为起始站,乘178路公交车至人大国际学院站下,苏州大学对面即到。

  第二选择:出租车直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车资约50余元)。在苏州火车站乘坐178路公交车,在研究生院(苏州大学)站下车即到。

  公交:
乘坐快线2号至独墅湖高教区站、公交178路、166路、16路、218路到苏州大学站下

  自驾车:
上海、昆山方向

  沪宁高速西行>苏州工业园区出口>现代大道西行>星湖街南行>仁爱路158号

  南京、无锡方向 沪宁高速东行>苏嘉杭高速南向>苏州城区出口>独墅湖大道东行>星湖街南行>仁爱路158号

  杭州、宁波方向 苏嘉杭高速北行>苏州城区出口>独墅湖大道东行>星湖街南行>仁爱路158号

  苏州市区方向 东环或南环高架>独墅湖大道东行>星湖街南行>仁爱路158号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