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栎

资料百科

三棱栎(学名: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A. Camus) Forman)是壳斗科,三棱栎属常绿乔木,高可达21米,树皮深灰色,条状开裂。小枝密被皮孔。叶互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托叶分离,三角形,被短柔毛,早落,雄花被锈色绒毛,雄蕊无毛,花粉三棱球形来自,雌花序穗状,壳斗通常有果,外壁有横列鳞片,果的轮廊呈宽卵形,明显翅,顶端有宿存花被裂片和花柱,果脐三角形,11月开花,翌年3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澜沧、孟连、西盟等县。生于海拔1 000-360百科1 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最高分布可达海拔19致黑00 米。

  • 中文名 三棱栎
  • 学名 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A. Camus) Forman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1米,树皮深灰色,条状开裂。小枝幼时被锈色柔毛,老时暗褐色,密被灰白色圆形和椭圆形皮孔

三棱栎

  叶互生,等兰算抗新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2.5 (-18) 厘米,宽3-6厘米,顶端钝尖或凹缺,基部楔形并延伸至叶柄,全缘,侧脉每边8-11条来自,幼叶两面密被锈色星状毛,不久即脱落;叶柄长5-12毫米;托叶分离,三角形查乙差出福度一,被短柔毛,早落,托叶痕不明显。

  雄花序长8-14厘米,呈之字形曲代消误李字折,被锈色绒毛,雄蕊长2.5毫米,无毛,花药长0.75毫米;花粉三棱球形,大小为 27.3×27.3微米,萌发孔在赤道区明显突出,孔区外壁加厚,表面为颗粒一拟网状纹饰;雌花序穗状,长8-10厘米。壳斗具长约2毫米的短柄,通常包着果1-3个,如包着1果,壳斗浅裂为2枚远轴的圆形裂360百科片和十分退化的第三枚近轴的裂片管引物,壳斗直径3-4毫米,高约2毫米;壳斗内如包着3果时,壳斗裂为4枚远轴圆形裂片众突吃作毛诉此和十分退化的第五枚近轴裂片,径向长3-4毫米,切向长7毫米,高约2毫米,外壁有横列鳞片,密被锈色颗粒状毛。

  更声穿多买绍留独最纪引果的轮廊呈宽卵形,明显具3翅,直径4-5毫米,高约5毫米,顶端有宿存花被裂片和花柱,果外壁被锈色绒毛,果脐三角形,长约1.5毫米。花期11月,果期翌年3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 000-1 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最高分布可达海拔1 900 米。

分布范围

  液七有本产于云南澜沧、孟连、西盟等县。

繁殖方法

  濒危植物三棱栎(Trigonobalanusd触四查oichangensis)株高约4m就进入生殖期。不同居群或居群内不同小环境植株的始花来自期略有不同,纬度偏北或高360百科海拔地段的植株开花早,低海拔或低纬度分布的植株开花相对较晚,多数植株的花果期为10月至翌年5月,而居群内其它壳斗科植物的花果期为当年4-10月。三棱栎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细胞多具二核;小孢子夫宣研了怕弱想始击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多为四面体形,偶为交叉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粒。在三棱栎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形成及花药壁发育过程中未见败育或其它异常现象。三棱栎的雄蕊发育过程不存在生殖上的缺陷,不是造成其结实率低的原因。

三棱栎

  三棱栎国家二级重错顾沿造对械委确小点保护植物三棱栎[Trigonobalanusdoichangensis(A.Camus)Forman]是三棱栎属中唯一分布到中国的种类,而且问世较晚,1981年才由西南林学院的徐永椿教授等确定其在中国的新分布。三棱栎是壳斗科中的上跳带草宗教依绿原始种类,是研究该科植物系统演化的关键类群和探讨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划志据乡的理想材料,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三棱栎仅见于中国北回归线以南的澜沧、孟连、西蒙、沧源以及泰国北部清迈等地的狭小地区,零星散生于海拔1000-1700米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长期以来,三棱栎一直是分布区内土著民族的薪炭树种和农用工具的制作材料。由于生境裂化和过度砍伐利用,三棱栎种群受到严重的威胁,若不尽快进行研究保护,物种有灭绝的可能

  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植课反题海进物濒危机制及保护原理研究”的一个关键物种,昆明植物所从2001年开始在对该物种进行大量野外调查和研究材料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其种群生态、遗传多样性、种子生理、繁殖雨素略早抗么苗赵生致生物学等综合研究,成功的实现了三棱栎的人工异地繁殖。来自列背波降纸块皮澜沧、孟连、西蒙、澜沧、泰国清迈等五个居群的1000余株植株已在该所植物园进行渐啊短了异地保育。值得一提的是,人工繁殖的三棱栎,不但能在植物园露地栽培,同时还表现出展孩明显的速生特性,生长发育正常,年生量最大可达70余厘米,在一次降雪后也丝毫没有受冻害迹象。三棱栎四季常青,株形优美,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园林观赏植物和山区术过坐己宣片细酸退耕还林的优良树种。可以乐观的说,三棱栎会在最广泛的人工栽培应用中实现其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资源的可持速利用。

  通过对三棱栎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三棱栎种子的萌发温度在20℃-35℃范围内。种子在土壤中埋藏越深,其萌发越慢,萌发率越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光照组(12h/d)的萌发率略高于黑暗组。说明光照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通过对三棱栎的4个地理种源种子的大小变异特征、种子萌发和幼苗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存在书斗双特石硫犯念居便着一定的地理变异,澜沧的种群种子最重最大,孟连的最轻最小。不同的地理种源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种子大小对幼苗高、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

栽培技术

  三棱栎结实量较大,通常3-4月果实成熟,种子寿命短,应及时采收。收集的果实在阴干后,即行除去壳斗和果序,并拌沙贮藏。5月下旬至6月初雨季来临时,即可直播或育苗造林。从三棱栎建立以来,对于三棱栎属内现存‘个种的分类地位及其系统位置颇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应将三棱栎属的3个种划分为3个单型属,三棱栎属植物的染色体资料对进一步探讨其系统位置和分类地位具重要意义。有关三棱栎属的细胞学研究,仅轮叶三棱栎的染色体数目有过报道。为深入探讨三棱栎的系统位置和濒危机理提供细胞学资料。

三棱栎

主要价值

  该种木材纹理通直,材质坚硬,心材边材明显,是中国珍稀树种。该种进化特征较独特,有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级别

  稀有种。在云南南部澜沧县境内首次发现。由于分布区域狭窄,植株稀少,又因砍伐森林和毁林开荒,已处于濒危状态。

三棱栎

  保护级别:中国Ⅱ级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价值:优质材用树种。

  致危因素:果实结实率低;果实形状不利于传播,幼苗缺乏竞争力。植株稀少,森林砍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

  保护措施:鉴于目前三棱栎的种群状况,应尽快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挽救现存每一个单株和脆弱的小种群。

  1、加强原生地保育创造和开发三棱栎适宜,制止乱砍滥伐,保护现有棱栎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盂连、澜沧和西盟等没有划入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建立三棱栎保护点,逐步促使其三棱栎种群的恢复。

  2、加紧异地(迁地)保育可在采种育苗获得大量个体的基础上,根据它们的生态生物学特性规划发展区域、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进行人工种植。人为扩大种群空间,创造基因交流和重组的条件,防止目前各个孤立小种群内可能发生的由于遗传漂变和近交衰退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3、进行二棱栎资源可持续利用,把其纳入饵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中。实现三棱栎薪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由于当地居民的薪炭利用对三棱栎种群发展的压力:同时三棱栎株型紧凑,叶密而翠绿,观赏性好,可把其作为乡土园林树种进行推广种植,在最广泛的园林应用中实现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