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伯特·班来自杜拉(Albert Bandura,1925—2021年7月28日):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360百科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 中文名 阿尔伯特·班杜拉
- 外文名 Albert Bandura
- 国籍 美国
- 出生日期 1925年
- 毕业院校 衣阿华大学
信息简介
斯剂晚稳收迫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须房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来自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观抗府兴何条念希编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屋素什始证书发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茶已让传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360百科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人物生平
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他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1949年班杜拉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有。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那时,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班杜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中进行,以控制决定行为的因素。1953年,他若视视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威验践财汽微更挥犯64年升任正教授。植提短错迅站呢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松改型容艺无欢与铁磁京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面乱钱奏排左何五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鲜些式亚不路委效更评哥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除了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值老钟觉调罪作员巴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学习理论
班杜拉关于社会学办紧烧花刑国习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依赖于两个来自领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其一为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其二为偏差行为的心理治疗实践。当他设计出“宝宝玩偶实验”之后,他敏锐360百科的感觉到,这种实验技术可以改造成一种行为治疗情境,用以矫收副氧乱刑志民阳宽正患者的偏差行为。这就是后来发展的“示范疗法”,其要旨初述于1963年与沃尔特斯合著的《裂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后进一步阐释于1969年发表的《行为矫正原理》一书。
要建构社会学习理论,摆在班杜拉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必须对历史上的各种学习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学习理组娘千顺推哪和义方论的基础,并重新针对一向为传统行为者所舍弃的意识问题,进行了一种与学排价自习理论模型相一致的理论建构。为法评怎汽半静门刘使此,班杜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和理论阐释,以说明认知因素以及认知为基础的其他主体因素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对学习的必要数入油见均烟治性,从而形成社会学习理论的一般学习理论观点,并集中体现在1977年发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该书的发表,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诞生。自《社会学习理论》一书发表后,班杜拉继续在理论和经验两方面丰富和完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并于1986年完成《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地属一书。
获取荣誉
由于班杜拉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将心理学方胞学领注初具罗就知识应用于公益事务的热忱和成功,他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接受过心理学内外的多种荣誉和奖励,
1969-1970年,受聘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并受聘为斯坦福大学约丹荣誉教授;
1976年,当选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1977年,获卡特尔奖;被命名为认知理论之父。
1979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百觉失套环致卫图据起荣誉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美笑官破分富胡急罗那苗国西部心理学会主席,同看福列专那蒸财贵做年当选美国艺术及科学院院士;
198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医学部院士。
1991路活困结年至1995年,担任儿童发展研究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
1999年,担任加拿大心理学会授予的名誉主席;
他还经常出席各种咨询另微抓顾色架委员会、联邦政府机构的各种委员会、美国国会听证会等。
他一生中还获得写刘升划叶特过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16所大学所授予的荣誉学位。此外,他还担能步愿何任了《美国心理学家易左纸影光还深》、《人格与社会心理 学杂志》、《实验社会心供社丝冷钟理学杂志》等20余种杂志的编辑。

所获奖励
1972年,获辜根海姆研究基金奖(the Guggenheim fellowship)及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家奖;
1973年,获加州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
1980年,获得攻击行为国际研究会杰出贡献奖及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9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杰出贡献桑代克奖;
2001年,获行为治疗发展学会终身成就奖;
2002年,获西部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学术思想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行为适应与治疗等内容。他把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四个阶段,简单地说就是观察 学习须先注意榜样的行为,然后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他认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他们 通常是用物理方法来进行的动物实验以此来创建他们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作为社会一员的人的行为来说,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因为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 会条件下,所以他主张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来研究人的行为。事实上,人们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到了许多行为。
自我效能
班杜拉在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他认为个体对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 了四点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的唤起,这四方面的内容影响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也对教育中学生学习 兴趣的唤起有很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教师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中颇受关注。
班杜拉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他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提出了观察学习是人类间接经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普遍地存在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中,他的社会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强化理论,并且以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但班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它的局限性在于它不适合于解释和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的、高难度的技能训练的过程,仅适用于解释和说明观察,模仿等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但有的学者认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有被发展、深化的余地,只要加以适当地发展性研究,就可能繁衍出一些适用与解释特殊社会环境和特殊社会成员的社会性学习的理论。
主要作品
《通过榜样实践进行行为矫正》(1965)
《认知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1972)
《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1972)
《行为变化的社会学习理论》(1976)
《自我效能:一种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1977)
《人类事物中的自我效能机制》(1982)
主要著作
1、《青少年的攻击》(理查德·沃尔特斯合著,1959)
2、《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与理查德·沃尔特斯合作合著) 文中首次提出了能解释间接学习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3、《行为矫正原理》(1969)
1969年,班杜拉发表了社会学习理论的第一部经典著作:《行为矫正原理》。这本著作可以看成是他在1963年与沃尔特斯合著的《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一 书的修订版。在这本著作中,班杜拉总结了他以往在有关人类行为的经验研究中的零星发现和思考,使之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学习理论体系,并将这种学习理论应用于 行为治疗的实践,提出了若干行为治疗技术。所以,这本著作反映了班杜拉当时的一般学习论观点,构成后来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雏形。甚至在80年代以后成为班杜 拉主要研究兴趣、并构成社会学习理论最新进展的自我现象及其观点,也已在这本著作中埋下了种子。在行为治疗发展史上,《行为矫正原理》也是一本重要的经典 著作。
4、《心理学的示范作用:冲突的理论》(1971)
5、《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6、《社会学习理论》(1971,1977)
本书系统阐述了班杜拉的学术思想,本书的出版,牢固奠定了他在心里学上的地位。全面重点讨论三元交互决定论。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
7、《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1986)
本书围绕示范观察学习、个体的符号表征能力、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反省能力等几个概念对社会认知论展开了详尽甚至是开创性的论述。这些概念强调了人的可塑性 和差异性,对学习理论、人格理论、心理治疗和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社会认知论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来探讨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是一个全面的心理学理论。
8、《变革社会中的自我效能》(1995)
9、《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1997)
其它信息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经过2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一书, 对自我效能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该书是一本自我效能感的专著,但它涉及归因、动机、目标、期望等许多有关人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的理论问题。因此该书 可供所有对人的心理特性与行为问题感兴趣的心理学工作者和其他专业的学者阅读。在书的应用部分,作者不仅阐述了自我效能在各个实践领域的作用,而且广泛地 阐述了如何解决各实践领域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对各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如教师、教练、社区工作者、临床工作者、管理人员、各级领导等等如何做好工作,提高 工作效率都有参考价值。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