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岗书院,位于贵州修文县阳明先生纪念馆内,初为明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于此任驿丞时建龙冈书院,后由贵州监察御史赵锦来自将龙岗书院改建为
- 中文名称 龙岗书院
- 地理位置 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阳明先生纪念馆
- 门票价格 凭身份证领票
- 著名景点 龙岗书院、王文成公祠、君子亭、名人题字、大佛殿
书院
有讲堂、寅宾堂其木机待著切孔、何陋轩、君子亭、玩易来自窝等。招收"诸夷子弟"训补诲其中。并亲为主讲,以"知行合一"学说、《五经忆说》开导启发,门生群集。黔人始知有"心性"之学。贵州宣慰使、水西安国亨于东洞岩壁顶题有"阳明先生遗爱处"。罗汝芳也于洞壁题"阳明别洞"以志。后日渐废圮。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秦睿复建于察院山顶。五十三年知县宋铎与邑人喻彦圣于原址捐修阳明祠16间及围墙甬壁。道光训那耐后八年(1828)知县觉罗360百科崇兴补修书院,知府色西物流马态如里眼卜星拨寺田收谷10石、银80余卫唱大两以增束修资。咸、同间频遭战火,半就倾圮。同治十年(伤孔酸1871)知县刘侣鹤变卖绝产修葺,借作公署。光绪元年(1875)恢复书院。十一年学政杨文莹题匾"读书立志",二十年知县李崇峻题"阳明学舍"匾于讲堂。二十八年改为小学堂。二十年日本清宫宗亲岩原大三偕驻中国武官高山公通等一行6人来此照影火容谈英市瞻仰前贤,后由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题诗:"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自知千古光。"并字勒石成碑,"足以表海外景仰之意"。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到龙岗阳明祠,并题"知行合官货一"刻于岩壁。张学良将军曾被囚禁于此。文革中建筑遭到破坏。1983年由县人民政府修复,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行有阳明洞、王文成公祠、正殿、元气亭等建筑。
发展历史
· 明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于此任驿丞时建龙岗书院。最初,王阳明在龙场讲学授徒,是在龙岗山半的阳明洞中,后当地苗彝乡民见阳明洞阴暗潮湿,便帮助他在龙岗山顶创建了龙岗书院。王阳明在龙岗书院里修身讲学,传播文化,讲授他的"心即理""知行合一"新学说,听快胡合讲者多时达百余人。王阳明纪起书高在龙岗书院的弟子, 史料记载有姓名者28人,其中汤伯元考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任潮州知府,巩昌府知府。詹已裂抓良臣考中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大理寺副卿等职,龙岗书院盛极一时,对推动和发展贵州乃至西南的文化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王阳明于正德五年离开龙场之后,龙岗问氢宽前案多书院不久即废。此后,虽经阳明弟子陈宗鲁一再奔走呼号试层图重修,终未如愿。明嘉靖三十年(沿亮官百左状基差1551),巡按贵州监察御使赵锦在书院原址创建阳明祠,仍题匾为"龙岗书院",并奠阳明先生师位于中堂。阳明门人罗洪先还为祠堂写了《龙场龙岗书院祠碑记》。明末阳明祠倾圮。
· 清乾隆十年(1745)抗座轴察乎,布政使陈德荣、学政邹一柱、知县王旨毅又在原址重建王文成公祠。乾隆五十年(1785),修文知县秦睿倡导筹资重建龙岗书院,但规模要大,学生要多,在阳明无脚负重钱期确困坐云家洞重建龙岗书院已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讲学和祭奠、瞻仰活动互不影响,秦睿等筹资另建龙岗书院于县城察院坡永安屯山巅(今修文中学)。道光十年(1830)二月,江西东乡人吴嵩梁任黔西知州,吴嵩梁也是一位阳明学说的崇拜者,上任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扩建阳明祠,创办"阳明书院",还特意到龙场龙岗书院参观考察,学习取经,受邀给书院学生讲课。
· 咸丰、同治年间,书院因接连遭受战火,无法进行教学,停止办学十余年。光绪元年(1875)恢复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曾沛霖就地筹款培修,改书院为修文小学堂,三十四年(1908),又改为修文县龙岗小学。民国三十年(1941),修文中学与龙岗小学互换校址,为修文中学。
楹联
旧典纪咸平,讲席曾传朴长史;
新疆仗经略,登台重见武乡侯。
清代袁杏村题龙冈书院
地号符南阳,学舍宏开,但愿育才追葛相;
版图入北宋,史书多漏,谁知阐教始杨公。
清代杨佩芬题龙冈书院
榛莽忆初开联若诗端严挥面,曾经偃武修文,非犹八万军民府;
菁莪欣再造,自此升堂入室,勉侧三千弟子班。
清代易佩绅题龙冈书院
何地无才,愿诸君努力纯修,须造到母敛儒林,山湘题最口忠烈;
此邦不陋,□及时扫除旧俗,直上规武乡经济,新建勋猷。
清代余则春题龙冈书院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