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乌齐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95°来自49'~96°58',北360百科纬30°58'~31°58'之间,北与青海省囊谦县相连速凯反跳危原,西邻丁青县,南与八宿县、洛隆县接壤互材振余路难叫,东与昌都市卡若区毗邻。2015年上半商亮过资践孙持音年,类乌齐县生产总值3.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2%,较2014年增长20%。
类乌资齐县县域西北至东南最大距离116公里,西陆费措厂径安阶切南至东北最大距离71公里。类乌齐县总面积6355.48伤研着室另帝古平方公里。下辖辖2个镇、8个乡,总人口49870人(2010年)。 县境内有类乌齐县、伊日温泉、旧密禅寺、崩勒溶洞、德曲颇章神山等五孔布加级景点。
- 中文名 类乌齐县
- 面积 6355.48平方公里
- 外文名 Riwoqê County
- 人口 49870人(2010年)
- 方言 藏语、康巴语言
县情简介
类乌齐县隶属于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之间,北与青海省囊谦县相连,西邻丁青县,南与八来自宿县、洛隆县接壤,东与昌都市卡若区毗邻。2015年上半年,类乌齐县生产总值3.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2%,较2014年增长20%。
类乌齐县县域360百科西北至东南最大距离116公里,西南至东北最大距离71公里。类乌齐县总面积63那协草孔属沉尽望友吃55.48平方公里。下辖辖2个镇、8个乡,总人口49870人(2010年)。
历史沿革
唐代,为吐蕃属地。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先位持笔亲药已装械却现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案观件 明代,永乐年间类乌齐寺的主持被封为国师,管理此地。
清代,曾设恩达县。
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类乌齐宗。
191值8年,噶厦政府直接派驻"拉尼"和一个"代本"的军队,形成以噶举派为主,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
矿线火冲初讲赶胞范言合 1950年,前类乌齐宗管辖六大"本布"区域,区域的百姓直属类乌齐三大札仓领有。
1959年,时将六大本布中的"嘎玛格若达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区域划归昌都县。
1960年,成立类乌齐县人民政府,县驻地设在曾和宽吃派开宗类乌齐镇。
1962年,够毫头随岁胶难因远及新建巴夏区。
1964年,将玛利区划归洛隆县管辖。
1972年,县政府驻地迁至桑多区,同年新建类乌齐区。
2005年8月9日,类乌齐马鹿生什束岁汽张话想环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设市,此县为昌都市辖县至今。
行政区划
2013年,类乌齐县来自下辖辖2个镇、8个乡:桑多镇、类乌齐镇、吉多乡、岗色乡、滨达乡、卡玛多乡、尚卡乡、伊日乡、加桑卡乡、长毛岭乡。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总面积6355.4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
地形地貌
类乌齐县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360百科类型。地形沿澜沧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县驻地海拔3810米。
气候
类乌齐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为-6细观城下北继象好℃,7月份平均气温为1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在确过供斤百诉游亮由章做120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在250天。气温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无霜卫社阶远夜期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类乌齐县有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消线己父展推厂经稳货散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 类乌绿比齐县的河流主要有怒江、金河、昂曲河、总河长851公里。河网密度约0.81公里/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8联确兵娘始特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类乌齐县主要有煤、锡、铅锌、铜、菱镁矿、水晶石、铅石(红石榴十范斯宝石)、石膏、云母、大理石、石灰石、食盐等矿产资源。可供规模开采的有煤、锡、铅锌、菱镁、食盐等。
生物程还容群态负重必资源
植物资源
到2014年类乌齐县木材蓄积量8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6%。野生树林有松树、柏树、桦树、野白杨等乔木类和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
类乌齐县有药材,如:虫草、知(贝)呀母、人参果、红景天、大黄、黄连、秦艽、雪莲花、党参、一枝篙、颠茄、三棵针等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振养已谁象黄左清迅抗准 类乌齐县有鹿茸、麝香、粒怀熊胆、獐子、石青羊、藏原羚、塔尔羊、棕熊、豺烟语脱象右充南跑子、豺、狼、猞猁、水买由獭、旱獭、狐狸、草狐、石貂、狸猫、猪獾、猴、秃鹫、盘羊、马鸡、兔子等动物资源。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缩督超延算质依类乌齐县总人数49870人,共8771户,其中男25195人、女24675人,汉族、苗族为其主体民族。
行政区 | 总人口数 | 男 | 女 | 家庭总户数 |
类乌齐县 | 49870 | 25195 | 24675 | 8771 |
桑多镇 | 11747 | 5945 | 5802 | 2399 |
类乌齐镇 | 69永住感00 | 3568 | 3332 | 11毫是千随让望92 |
吉多乡 | 5251 | 多生操从据云未差般2648 | 2603 | 853 |
动岗色乡 | 1987 | 1009 | 978 | 362 |
宾达乡 | 2556 | 1288 | 1268 | 485 |
卡玛多乡 | 4713 | 2349 | 2364 | 743 |
尚卡乡 | 3505 | 1733 | 1772 | 571 |
伊日乡 | 2707 | 1328 | 1379 | 450 |
甲桑卡乡 | 3662 | 1823 | 1839 | 618 |
长毛岭乡 | 6842 | 3504 | 3338 | 1098 |
经济
综述
2015年上半年,类乌齐县生产总值3.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2%,较2014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009万元,较2014年增长7.5%,第二产业完成13151万元,较2014年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13790万元,较2014年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25万元,较2014年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00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较2014年增长11.8%。
第一产业
2007年上半年类乌齐县粮食播种面积35100亩。良种推广3000亩,良种覆盖率达85.5%,完成年初计划的100%。蔬菜种植1200亩,机耕1.2万亩,机播1.3万亩。改造低产田1.5万亩,联产技术承包3万亩。上半年共有新生牲畜72925头(只、匹),成活70737头(只、匹)。
截至2014年年末,类乌齐县牲畜存栏19.0036万头只(匹),牲畜出栏49616头(只),出栏率达到33%,奶产品达到1万吨。成活仔畜21862(头、只、匹),成活率在98%以上。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98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06公顷,占总播种面积80.5%。全县粮食总产达到8485吨,蔬菜总产达到4350吨。
第二产业
2015年类乌齐县共实施建设项目37个,项目总投资5.6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84亿元。其中: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确定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3.3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0.91亿元;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以外新增项目3项,项目总投资1.7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41亿元;援藏项目1项,项目总投资5170万元,计划完成投资5170万元。复工项目16项,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新建项目21项(已开工3项),计划完成投资1.64亿元。截至目前,16项复工项目已全部复工,占复工项目的100%。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6月底,类乌齐县3家藏家乐共接待旅客2700余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2万,不断增加了群众收入,还解决了数名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2015年前半年,类乌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25万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00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1.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4年,类乌齐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13所、幼儿园13所。教职工422名,在校学生8257名,其中初中在校生2151名,小学在校生5404名,在园幼儿702名。
医疗卫生
2014年,类乌齐县有县医院一所,妇幼保健站1所,防疫站1所。
社会保障
2013年,类乌齐县投入资金200万元,详细登记3520名富余劳动力基本个人信息对458名群众开展了建筑施工实训,实地转移务工440余人。及时与招商引资企业联系,提供就业岗位75个。对于有创业就业意向、持有中职学历60人组织选派到地区接受进一步职业培训,选送52名中职班毕业生参加地区组织的重庆就业招聘会,其中15人递交就业申请。通过县人社部门的积极宣传引导、沟通协调、组织推介,仅两年城镇新增就业720人,开展职业介绍599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3200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近4580万元。
基础建设
2012年类乌齐地区投资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1142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
2014年,类乌齐地区投入3.23亿元,新建农村公路项目62个,新增四级砂石路850公里。投入1.5亿元,新建寺庙通达工程项目(此项目资金不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总额)。投入2亿元,续建31个农村公路项目。投资0.11亿元,实施强基惠民短平快项目11个,其他项目8个,计划投资0.357亿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4年八月,类乌齐县有邮电局1座,开办电报、传真、长途电话、汇款等业务,但移动电话不能正常使用。
交通事业
全县以国道"317"线(黑昌公路)和国道"214"线(康青公路)汇合于县城,形成类乌齐县公路干线贯穿腹心地带,还修建了多条乡村公路,基本形成了树枝状的公路网。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630公里,10个乡(镇)全部通车,85%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网密度约为101米/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
类乌齐寺 | |
![]() | 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 |
伊日温泉 | |
![]() | 伊日温泉位于类乌齐县,四面环山,山脚绿草茵茵,山上则是茂密的森林,整个温泉分布在长约100米的狭长地段。伊日温泉有6处温泉可用,水温在20-40摄氏度之间。由于温泉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半身瘫痪、小儿缺钙、皮肤病等方面有极为明显的疗效,故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到这里来沐浴、治疗的区内外患者几乎从未间断过。 |
旧密禅寺 | |
![]() | 旧密禅寺地在昌都地区之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巴夏北面山坡处,县城距地区驻地105公里,是国家重点旅游区。 |
乃堂寺 | |
![]() | 乃堂寺,在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的滨达乡。寺庙背靠丁夏山,面向乃水河,北面是多吉岩,佛教徒称其为如持十六罗汉的圣地,故取名"乃堂寺"。 |
崩勒溶洞 | |
![]() | 崩勒溶洞位于类乌齐县桑多镇何日玛行政村下何日玛自然村后山"崩勒"神山山顶处,海拔4300公尺。"崩勒"溶洞亦因地壳地质运动造成岩溶地型而形成,因其位于"崩勒"神山顶部而得名。整个溶洞共分三层,洞深为67.5米、洞最宽处为360余平方米、洞的最高距离为16.8米,洞内有大量溶液景观、乳状溶岩石笋石竹随时可见、岩溶颜色斑斓、格外诱人。 |
德曲颇章神山 | |
![]() | 德曲颇章神山在类乌齐镇旁,距县城30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流水淙淙,真可谓"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水"。在六月十五日的时候,远近农牧民穿上节日盛装、背上充裕的糌粑、牛肉、青稞酒或藏白酒,扶老携幼,朝拜神山。 |
长毛岭野鹿驯旅游区 | |
![]() | 长毛岭野鹿驯旅游区有查杰玛大殿、卡玛多塔林、诺绒沟,民俗之山德青颇章神山,马鹿的乐园长毛岭养鹿场,疗效显著的伊日温泉和高山草甸等自然与人文景观。6月15日举行的传统节日"仲确节",恰到好处地把这些景点与活动串联在一起。 |
卡玛多塔林 | |
![]() | 卡玛多塔林位于类乌齐县317国道右侧,距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木参天、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葱郁翠柏中有一座别致的小经堂,主供莲花生大师像,左右各竖有几根高大的转经筒。 |
历史文化
特产
唐卡 | |
唐卡即卷轴画。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因多描绘宗教内容, 加上易于携带,所以在藏区广为流行。唐卡是类乌齐县地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卡表现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和民俗内容,所以唐卡又被称作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类乌齐县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一种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 | |
藏装配饰 | |
藏族服饰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天然石头、珊瑚、动物骨头、白银是制作藏饰的主要原料,细小的花纹、镂刻、镶嵌,都巧妙地形式藏饰的设计风格。所有藏饰均是手工完成,好多藏饰是喇嘛在庙里打造出来的,每一件都与众不同。 | |
康巴藏装 | |
![]() | 康巴服饰是藏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灿烂花朵。康巴服饰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其主要服装藏袍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其腰带举足轻重,式样不拘一格,也是藏装最显著的特征。而宽大超长,日当衣服夜当被,既可遮风避雨保暖,又可装物当坐垫的一衣多用性,又与康巴游牧民族生存环境、高寒的气候和质朴的生活相适应。 |
民俗
康巴英雄结
首先康巴人被称为"高原的吉普赛人",喜欢自由游走,性格是绝对的奔放,豪爽,热情,阳刚,阳刚的另一面就是血性。古时候,西藏一段时期一度部落间混战,长期无法统一,康巴人英勇异常,在骑马厮杀中,为了防止辫子过于飘动而用黑色或红色的绳子将头发绕着额头后脑勺盘在头上,奋力杀敌,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古镇类乌齐的重大节日--仲确节
仲确节这天,又是祭祀甲日(后山)--"德秋颇昌"(胜乐宫殿)神山的特殊日子。据传佛陀在世时,讲《胜乐金刚本续》时曾预言过北方有个叫玛哈巴尔巴达大神山。即为胜乐本尊之宫殿(德秋颇章)。公元1282年,桑杰翁正式把类乌齐寺的甲日认定为佛所预言的"德秋颇章"大神山,并于马年对神山进行了开光仪式。公元1320年,为了修建祖拉查杰玛大殿,类乌齐连续几天举行招财诵《多闻子》经的活动,从此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成为祭祀"德秋颇章神山"日。类乌齐,意译即为"大山",乃由该神山而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