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

资料百科

从江县,隶属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广西来自壮族自治区接壤,东接台始陈氧十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环江毛南也充口罪费族自治县,西连荔波、榕江两县,北靠黎平县,居都柳江中游,距省会贵阳450千米,距州府凯里252千米,距广西柳州360百科280千米,桂群影林286千米,北海港6石易危多须跟课00公里。国土面积为324异快4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11年),县城驻地丙妹镇。主要民族以苗族、侗族、壮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为主。

从江县有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高增乡小黄村,有被称为"世外桃源"的高增乡占里村,有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敌食宪单位的往洞乡增冲鼓楼。

  • 中文名 从江县
  • 面积 3244平方千米
  • 外文名 Cong Jiang
  • 人口 32万人(2010年)
  • 行政区类别 县级

建制沿革

  并晶愿月肥道律着​元为福禄永从、西山大洞等处,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从江风光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五年(1宪罪盟派争修洋非训额火407年)置西山阳洞长官司,属来自思州宣慰司;六年360百科(1408年)增设二长官司奏时火价吏目;十二年(1414年)以福禄永从、西山阳洞二司隶风真搞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年)改福禄永从、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为永从县,属黎平府。

  清康熙二十二年(1693年)废西山阳洞长官司;雍正十年(1732年)添设永从县承一员,分驻丙妹,又移黎平府潭溪司吏司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贵阳府通判驻下江,改为黎平府下江通判,置下江厅。清朝末年,从江县地分属永从县、下江厅、开泰县和潭溪关值指此联当就离标求司。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下江厅为下江县,与永从县均属黔东道;开泰县和潭溪司并入黎平县,从江县地亦分隶永从县、下江县和黎平县。三年(1914年)以丙妹县承地置丙妹分县,属从江县;二十四年(1935年)下江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构还延以;二十五年改属第八卫批控务曾最节强装格行政督察区;同年撤丙妹分县,并入永从县;二十六年职路药假杀养蒸(1937年)以后,永从、下江两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三十年(1941年)撤永攻力械料帝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并永从、下江二县为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以究工慢当一延名),从江之名始此。

  1950年12月5日,从江解放。12月26日从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驻丙妹镇。隶属独山专区。

  1952年12月,独山专区改称都匀专区,从江县即属都匀专区。

  1956年4月28日,从江县由都匀专区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

  题敌讨倍介职微易走1958年12月鲜志走29日,从江县并入榕江县。

  1961年8月18日恢复从升真批式跑尽江县建置。

  1996年,从江县辖7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县政府驻丙妹镇。

  1997年,从江县辖7个镇、14个乡县政府驻丙妹镇。

  2003年末,辖7个镇、14个乡共有380个村委会、3个社区、6个居委会。

  2007年末,辖7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待比北什复山调乡),29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3个社区,2253个村民小组。

  2011年,全县辖14个乡7个镇(其中民族乡3个犯效定),29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3个社区,2225个村民小组,1031个自然村寨。

  2012年,往曲条区洞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行政区划

  2013年,从江县辖有8个镇,10个乡,3个民族乡。

  镇:丙妹镇、贯洞镇、西山镇、下江镇、停洞镇、握参深物练南洲科盟基制洛香镇、宰便镇、往洞镇。

  乡:东朗乡、斗里乡、高增乡、加勉乡、庆云乡、光辉乡、谷坪乡、加榜乡、加鸠乡、雍里乡。

  民族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刚边壮族乡、秀塘壮族乡。

  截止2014年底,从江县将377个针协减么放氢弱害专海色社区村合并为152个社区村,如下:

乡镇面积人口(2010年)管辖社区、村
1丙妹镇16922467三角井社区 俞家湾社区 江东社区 青平社区 丙梅村 岜沙村 平銮村 大融村
2洛香镇12720280洛香社区 洛香村 上皮林村 归河村 塘洞村 大团村 登岜村 新安村
3贯洞镇12024356贯洞社区 贯洞村 干团村 腊阳村 潘今滚村 样洞村 刷搞村 龙图村 宰门村
4下江镇28336359下江社区 下江村 平江村 勤龙村 宰养村 孖温村 巨洞村 腊俄村 陇里村 高平村 分佐村 祥心村 联心村 良文村 中华村 松陇村
5西山镇12716223西山社区 西山村 岑岭村 高瑶村 顶洞村 三合村 香樟村 滚郎村
6停洞镇12125573停洞社区 停洞村 苗朋村 加哨村 九挂村 架里村 摆坟村 党略村 领袜村 归奶村 九曰村 东岑村 高坎村
7宰便镇17714271新华村 引东村 宰便社区 宰便村 宰河村 二友村 摆友村
8往洞镇25719070往洞村 孔寨村 增盈村 新民村 增冲村 朝利村 仟二村 会里村
9高增乡14916315小黄村 美德村 高增村 新生村 岜扒村 占里村
10雍里乡18417939雍里村 大洞村 宰略村 大塘村 龙江村 滚玉村 归林村
11谷坪乡17614285弄伍村 帮土村 平友村 银潭村 谷余村 流架村 高岗村
12东朗乡12020318东朗村 摆里村 摆啊村 九德村 摆德村 苗谷村 关雄村 摆打村 孔明村 龙早村
13斗里乡9814042斗里村 高牛村 马鞍村 潘里村 台里村
14加榜乡21111405加榜村 尧贵村 平彦村 从平村 加车村 摆平村
15加勉乡1518591加两村 别鸠村 污俄村 污弄村 党翁村 加模村 污扣村
16加鸠乡10810811加鸠社区 加鸠村 加翁村 加学村 合法村 加鲁村 裕民村
17庆云乡8611482寨锦村 寨全村  转转村 浮里村 丹阳村  安肯村  广利村   培炎村  金桐村
18光辉乡1553407光辉村 加牙村
19秀塘壮族乡1788042秀塘村 新合村 八村村 南平村 高原村
20刚边壮族乡14511198良田村 刚边村 平正村 银平村 高麻村 加么村
21翠里瑶族壮族乡16513369翠里村 高芒村 高文村 高开村 高华村 高武村 岑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从江县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8°05′-109°12′,北纬25°16′-26°05′。北与榕江县为邻,西与黔南州荔波县、广西环江县相连,南抵广西融水县界,东与本州黎平县、广西三江县相接。县境内东西长94千米,南北宽77.5千米,总面积为3244平就商无丰方千米。

气候

  从江县属中亚热带温暖类型,年平均气温18.4℃,1月最冷平均气温7.8℃,极端气院日镇围广温-4.4℃,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7.6℃。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地形

  从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山来自地过渡地带,全县有大小山峰1615座,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有2360百科70座,最高峰为九万大山元头界峰,海拔1670米,最低为都柳江出境处,海拔145米,相对高差1535米。全县地势以都柳江为横轴两翼递升,都柳江两冀山势的递变轮廓,构成了从江县地形骨架,山地面积296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1.34%,坝子面积64平方零吧月善验啊球液价划夫千米,占2%,河流滩涂面积约占4%。

水文

  从江县内河流属珠江水系,干流都柳江由北向南横贯全境,县内河段长为66千米。支流纵横,水源丰富。

限下非集亮空管诉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从江县盛产椪柑、香猪、天麻、香克杂药样苏观向曲损头呀菇、杜仲、木耳等名特优产品及五倍子、杜仲、黄柏等贵重的中药材。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已探明金矿132万吨,铁矿267万吨,铝土矿2600万吨,锰矿50万吨以上,花岗岩远景储量1000万吨以上,铜矿远景储量60万吨以上,硅矿远景储量1000万吨以上。

  水资源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山峦星罗棋布,流域在2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反包宽洲林每落侵厂样总长674.7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2亿立方米,理论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0.88万千瓦。

人口民族

  截至2氢载异夫措指宪011年,从江县总人32万人。其中少数变犯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委则乱较而走威办出游七的94%。境内聚居着苗族、侗族、汉族、壮族、瑶族、水族等19个民族。

经济状况

综述

  2012年,从江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99亿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17%,高于全州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8.41亿元、8.61亿元、10.97亿元;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亿元;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2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74亿元和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28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14亿元和15.31亿某式即般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16.9亿元。

从江县

第一产业

  2012年,从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414亿元以上,农林牧渔增加值9.3212亿元以上,农产效范年答者妈粉用品加工业总产值2.5亿元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8%以上。粮食总产量11.5万吨以上,肉类总产量1.5万吨以上,水产品总产量2200吨以上,实现粮经比达到41:59。

  2013年,从江县完成油茶新建园种植2644亩、油茶低产林改造1.表须煤医1万亩,完成精品水果默科特种植1500亩,完成核桃新种植1.6万亩,同时加大香猪、肉猪、黑山羊、竹鼠、肉兔、秋答铁金斯织序境讨林下养鸡、大鲵养殖等扶持力度。

第二产业

  2012年1-11月,从江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0044万元,首破10亿元大关。同2011年相比增长36.5%,完成增加值临步红种临但杂厂植22293万元;其中,木材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9亿元,占48.88%;建材、电力、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树收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1.62亿元和1.45亿元。

第三产业

  2013年,从冲由序苦干标段运变江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9.27亿元、19.5另地同支敌露众眼八谈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3%、27.6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0.27亿元,增长19.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4亿元,增长18%。全县共接待游客13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7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0.44%和39.44%。

社会事业

教育

  2005年,从江县在校初中生16529人,教师数增加950名,校舍66237平方米,课桌凳11758套,实验仪器18套,图书11758册。2010年与2000年比较,校舍建筑面积增加88656m²,新增中学校7所,在校生增加4436人,学生毛入学率上升25个百分点,教师增加530人,课桌凳增加5600双人套,实验仪器增加13套。

  职中:从江县中等职业中学

  高中:从江县第一中学 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

  初中:从江县第二中学、从江县第三中学等

医疗卫生

  截至2010年,从江县有卫生医疗机构25个、村卫生室311个、卫生技术人员475人、病床321张,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文化

  从江县居住着苗、侗、壮、水、瑶等19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习俗,具有原生性、多元性、独特性、组合性和规模性的特点。其中,以小黄、银潭、巨洞、龙图为代表的侗族文化,以岜沙、高吊为代表的苗族文化,以斗里为代表的瑶族药浴文化,以占里为代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以刚边、雍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以增冲为代表的鼓楼群、花桥群和民居等建筑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有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高增乡小黄村,被称为"世外桃源"的高增乡占里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的往洞乡增冲鼓楼;有贯洞龙图一望无际的十里柑园,具有神奇疗效的瑶族药浴,四寨河游乐园,都柳江黄金旅游线,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花炮节、龙舟节、斗牛节、盘王节、牯藏节、柑节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贵州省从江县申报的"瑶族医药(药浴疗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会保障

  2010年,从江县城镇新增就业114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全县农村参合人数29.35万人,参合率达99.4%。继续扩大新农保、城居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其中新农保参保率达97.9%,城居保参保率达92.75%。发放城低保金519.09万元,2万多人次受益,为2.59万户7.99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8172.68万元。认真做好救灾救助工作,下拨乡镇自然灾害救济款348.61万元;发放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口粮3044吨,发放救灾救济粮101.36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350户惠及1707人。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2214套。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全县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万人。

交通状况

公路

  从江县是贵州省通车最晚的县,直到1964年才修通黎平至从江县城的第一条公路,填补了从江无公路的空白。1992年全县只有公路16条,里程为416.8千米,无一条达标公路、无汽车站、无水运码头。1992年至1994年建成公路两条,里程15.33千米和八洛50吨级1个泊位客货运码头;1997年建成公路两条,里程19.08千米和建成从江50吨级客货运码头,建成腊俄大桥;2000年至2001年完成三级公路8.3千米,四级通乡公路两条,里程50.1千米,省标通乡公路20.2千米,完成了通县油路40千米,改造镶边两条四级公路32千米;建立从江汽车站。2002年修通乡公路5条,里程97.82千米。2003年修建通村公路205.1千米。全县有公路50条,里程为819.4千米,其中三级公路71千米,四级公路(含省标)323.4千米,等外路425千米。境内水路通航里程209千米。

从江风光

机场

  截至2011年,从江县321国道由北向南贯通全境,由从江至黎平机场和黔南荔波机场均在100千米左右,从江通往广西融水等省际、县际公路以及乡村公路网络正在逐步完善。通往旅游景点的道路已改造或正在改造铺油。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524千米。都柳江从江段已建成了从江码头、八洛码头,年水上旅客周转量19.3万人千米,客运量8.1万人次,货运量200.8万吨千米,成为贵州东南部连接两广的水上黄金通道。

铁路

  2014年12月,贵广高铁通车,在从江县洛香镇设立从江站,每天停靠动车8次。

公交

  从江县城于2013年开通1、2、3路公交车,极大方便了城区居民的出行。

民族风情

节庆

  从江民族民间节日众多,最为集中在秋、冬两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吃新节、七月节、中秋节、重阳节是从江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但由于民族不同节日活动也各异。如侗族春节期间一般开展祭萨、吹笙踩堂、抬官人、打秋千、鼓楼抢鸡、吃相思、演侗戏、斗牛等活动;苗族则是开展祭祖、赛芦笙、放排枪、踩歌堂和斗雀等活动。民族、支系、村寨间特有的节日众多,过节时间各异,民族色彩浓郁,节日气氛神秘。它们一般可分为祭祀、农事节令、纪念三种类型。

洛香芦笙节

  祭祀节日主要有苗族数年或数十年一次鼓藏节(祭祖节)、苗年,侗族五年一次的牯藏节、冻鱼节、杨家年,水族的卯节和端节,瑶族的盘王节,壮族的壮年、中元节等。

  农事节令节日较多,主要有苗族下种节、春社节、燕子节、开秧门节、求天节、修整禾谷节、包谷节,侗族有社节、棉花节、洗耙节,瑶族正月节、秧苗节(粽粑节)、棉花节(牛节)。

  纪念性节日最富盛名的是龙图祭萨和洛香芦笙节。

歌舞

  瑶族长腰鼓舞主要的道具只有长腰鼓、普通小盘鼓和专用服装三样。

瑶族长腰鼓舞

  长腰鼓和普通腰鼓不同。普通腰鼓是两头小中间大,背在腰部打的。长腰鼓则是两头大中间小,用一整截泡桐树制成,拿在手中打的。长腰鼓全长约90厘米,两端直径约10厘米。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削小,到中部最小处直径仅为4厘米左右,以拇指和食指合拢便于拿稳为宜,中心掏空,两端用牛皮绷紧,有的长腰鼓在距两端2-3厘米处钉上彩线作为穗子装饰。

  跳瑶族长腰鼓舞是瑶族男人的专利。一般由两人或者四人同时跳。场地宽敞时,也可以增至六人或八人。跳瑶族长腰鼓舞时,要有一人用古瑶语唱长腰鼓舞歌,一人打盘鼓伴奏。舞蹈者每人手中拿一支长腰鼓,随着盘鼓鼓点和瑶歌旋律。一边翩翩起舞,一边用4个手指打击长腰鼓鼓面。该舞动作复杂多变,幅度大且铿锵有力。

  瑶族长腰鼓舞伴唱的瑶歌,是用汉字记录的。歌词全文96句658字。

习俗

  侗族祭萨岁

  "萨岁"是侗族至高无上的女祖宗。据说,"萨岁"能驱邪除恶,保寨安民。侗民认为只有把"萨"祭祀好,人、畜才能安宁兴旺。凡寨上发生天灾人祸,则被认为是没有将"萨"照顾好,"萨"才没有保佑寨子。所以,侗族世世代代对"萨"无限敬仰和崇拜。祭"萨"活动也非常庄严,不能马虎。祭"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迷信色彩,但具有传承侗族文化的一面。

萨岁

  侗族鼓楼抢鸡婚俗

  在贵州省南部侗族地区从江县干团一带,现在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特殊婚俗-鼓楼抢鸡。

  侗族在历史上曾盛行过姑表婚俗,但现今基本已不复存在。然而,在南部侗族地区的一些地方还遗存给舅舅家送"认亲礼"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表兄弟邀集同伴来抢表姐妹的"黑米饭"的习俗,侗话叫"建苟嫩"。

  干团一带婚姻习俗与六洞其它侗寨一样,大致要经过问亲、订亲、送礼、接亲、回门、落家等几个过程。凡是年前接亲的新娘,回门时间均订在农历正月初二。回门的时候,新郎以数十挑黑米饭、猪肉、鸡肉、糍粑、米花、糖果与新娘同行。鼓楼抢鸡就是婚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抢鸡活动是在表姐妹和表兄弟之间进行的,只要是表姐妹结婚,无论是年轻的,抑或四、五十岁的表兄弟都要参加。

  2011年11月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举办"侗族大歌节",当地的侗族同胞演示了"行歌坐月"的习俗。

  行歌坐月

  "行歌坐月"是从江县侗族、苗族、壮族男女青年中十分盛行的习俗。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开始,互相选择友善、投契者为朋。村里的姑娘三五人聚在某一女伴家纺纱、刺绣、纳鞋垫和等待罗汉(男青年)来访。罗汉们则自带琵琶或者牛腿琴,结伙来到姑娘们聚集的地方与她们相处。

  不外娶 不外嫁

  建寨700多年来,代代流传下来的寨规森严地写着:不许外娶、不许外嫁,以保守换花草的秘密。据了解,占里村的祖先吴公力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召集村名订立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早婚不早育

  在占里村,男女结婚后,新娘会仍住在娘家--"不落夫家"。农忙时,男女可以到对方家里帮忙干活--"夫妻互助",待姑娘年纪稍大一些--二十七八岁时,才会住到夫家去。除了对结婚严格限制外,占里人对离婚者还会进行严厉的惩罚,对提出离婚者要上缴"稻谷300斤、白酒50斤、肉100斤",而这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会用来充公。之后,提出离婚者,不得继续留在村里生活。

  真正的男女平等

  在占里村,还有一条规定很特别:女儿继承棉花地,儿子继承稻田。此外,父母还要给女儿一份"姑娘田",谁家若不给女儿"姑娘田",不仅会遭人取笑,还会被男方退婚。在老人的财产继承上,山林、菜园实行男女对半分成,房基、家畜归儿子,而金银首饰、布匹让女儿带到夫家。因此在占里村,中国的传统"重男轻女"观念并不存在,而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98%的家庭一男一女

  在占里侗寨,几乎98%的家庭的孩子只是一男一女,很少有双男双女的现象。这里面有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隐藏在里面,那就是用一种叫做"换花草"的草药来平衡胎儿的性别。在整个侗寨占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换花草"的庐山面目,能有资格知道的也就只有一人,这个人被寨里人称为"药师"。并且"药师"通常都是传女不传男的。

旅游资源

  占里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约25千米,全村现有180户8个村民小组722人,寨子虽不大,但这里的人们却创造了一项令世人惊讶的纪录:解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为零,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占里风光

  占里村坐落在深山秘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

  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停(洞)往(洞)公路从村边经过。距从江县城82千米。

  增冲鼓楼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全楼占地面积115平方米,通高约26米,13层重檐,双层宝顶。鼓楼为杉木结构,枋穿斗连,不用一钉一铆。鼓楼内竖4根粗大主柱,柱高15米,柱脚直径为0.8米,无数穿枋将4根主柱牢固地穿斗组合,形成高耸的主体楼架;距主柱3米的外围竖立8根檐柱,高3.6米,8块大穿枋与内4柱穿斗连接呈辐射状楼架。

增冲鼓楼

  1985年11月,增冲鼓楼被列入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元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邮政部发行《侗族建筑》邮票一套四枚。

  流架风雨桥

  流架风雨桥,位于从江县西北面的谷坪乡流架村,东西横跨,距县城37千米。始建年代不详,据桥头《回龙桥碑》载,重建于清道光丙戍年,由潘、吴、兰三姓出资修建,历时16年建成,桥下部为单拱结构石拱桥,跨度8.4米,桥长19.3米,宽3.8米,石拱桥平面为"凹"形,木桥置于其上,桥主体为二层,底层为石拱桥,二层为木桥。木桥为二重檐结构,人畜行于其中,中部设六角翘首双楼冠宝顶,两端为三层重檐,风雨桥二层重檐及楼冠檐板彩绘风情图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流架风雨桥

  2006年6月,流架风雨桥被列入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黄侗寨

  小黄是一个美丽的侗族村寨,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一条小溪穿寨缓缓而过,四周青山环抱,几百栋吊脚木楼依山傍水,构成一个山、水、歌为一体的侗寨。小黄距从江县城27千米,海拔630米,全村共717户,3471人。这里人人都爱唱歌,现村里有歌队61支、歌堂61个。小黄侗寨是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族大歌"早已享誉国内外。 1994年,小黄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小黄被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岜沙苗寨

  岜沙苗族部落505户2548人,是中国最后的一个枪手部落,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

  加榜梯田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加榜梯田总面积近1万亩,是中国四大最美梯田之一。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