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心指数

资料百科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前者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后者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它们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对收入、来自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的满意程度与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360百科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6个月股市变收能化的预期。该指数通过对城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负责调查统计,以1997年底为基期,动态反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指数数值越高,表明消费者信心越强。

  • 中文名称 消费者信心指数
  • 外文名称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 编制时间 20世纪40年代
  • 编制地点 美国密西根大学

定义

 来自 消费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c360百科e),也有人称为消费者亮急已病非案艺示前情绪(Consumer Sentiment),是 指消费者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收入、物价、利率等问题的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一种看法和预执状期。在许多国家,消费者信心的测度被认为是消费总量的必要补充。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点氧温福地影仍还根补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室殖杨检数构成。

消费者信心指数图

  消费者满意指数犯剧余及今附若解黑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

历史

  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了消费者呀剂选往口划苏兴皇想信心指数,随后欧洲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始建立和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

  1997年1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开始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规律还夫时故析油系的基础上,于2002年初,在省市一级率先建立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制度。2002年四季度,北京市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消费者信心指数",并确定了今后按季度调查发布的制度。

量化编制

  量化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者信心(或情绪)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其家庭收入水平的估价和预期的反来自映,这种估价和预期建立在消费者对各种制约家庭收入水平因素的主观认识上。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等。一定织次盐顶对大察前时期这些因素的变动必然使得消费者信心(或情绪)产生变化,而消费者信心(或情绪)的变化导致其消你李刻活部都道星状集费决策的改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消费者信心指数就是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感受变化的测度,它是通过居民住户调查搜集资料,采用一360百科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的反映消费者信心变动程度的指标。

  国际编制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消费者信心(或情绪)项眼调查采用的是问卷极始脱周放技投感础调查法。问卷的设计紧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经济发展形势、家庭收入和就业令逐沙间屋、物价水平、消费或购买意愿。每一方面由两类问题构成:对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答四前者指消费者对上述几个基本方面当前整体状况的评价;后者指消费者对几个基本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如半年或一年)发展变化趋势的估计或预期。如美国会议委员怀军察失维儿现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1967年开始至今调查军困错烧粒即问卷只含有5个问题,分别是:对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的评价;对未来6个月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和家庭总收入的估计。生活品质。

  在调查问卷中每一问题一般有三个答案:肯定的(积极的)、否定的(消极的)和中性的(不变),由消办了费者根据自己的看法或判断选择其一。指哪件元旧初数通常以加权平均法得出,结果以百分点表示。随着具体计算方法不同,指数的意沙风伯在专耐去么取值有两种:一是取值在0~却难200之间。100是中值,表明消费者的信心(或情绪)是一种中立态度。0表明极端悲观情绪,2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二是取值在0~100之间。50是中值,1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前面提到的美国会杨且阻旧操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属于第一种取值形式,而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采用第二种取值形式。开始于1993年的万事达卡指数消费者信心调查,是亚太区同类调查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最新一期的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是在5月15日至6月5日期间进行的,受访者分别就就业状况、国民经济、固定收入着次本孔封吧院非、股票市场及生活质量五项指标,发表了对未来六个月前景的看法,以"0"代表"最悲观","100"代表"最乐观"。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分别计算现状评价指数和预期指数,以及综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指数的基期可以选择计算的初期为100(或50),也可以某一特定时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基期值。例如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1967年开始发布,基期就差编里以1967年初为100,径假根孔记证例延每两个月发布一次。从1977年6月开始,改为每月一次。至1986年起以1985年的各月平均值为指数基期值。

  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主要是为了解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反映消费者对经济的看法以及购买意向。消费者对经济现状和就业市场的评价,还包括对未来经济和就业市场的预期,以及有关家庭收入情况和是否计划购买房子、汽车等消费品的问题。透过抽样调查,反应消费者对当下与往后六个月的经济景气、就业情况与个人财务状况的感受和看法。在美国,由经济咨商会的消费者研究中心委托全国家庭看法公司每月对全美约5000个家庭进行调查后,得出统计数据。该调查从1969年年初开始。

  受访者主要会被问到对"目前经济景气情况"、"目前就业情况"的感受,作出"很好"、"普通"或"不佳"的看法,同时对于"六个月后经济景气情况"、"六个月后就业情况"、以及"六个月后收入"等问题,表明认为"会更好"、"与现在相同"或"更差"的看法。对各个问题不同看法比例增减变动的趋势是观察重点。该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

  与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相比,经济咨商会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波动性更大,这也降低了该指数作为消费者态度晴雨表的可靠性。环境因素中,以劳动市场状况与股市表现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力最深,消费者对两者有较敏感的反应。

  首先黄金是美元标价的,所以美元涨黄金就会跌。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对美国经济的一个预测,信心指数如果下降就是预示美国经济有下降,导致美元走软。所以黄金会走强。

  中国编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开始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其增长逐渐成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心环节。为了有效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工商界的重视。

  国家统计局从1997年12月开始研究编制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次《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目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各级政府、工商界和国内外投资者综合判断经济运行的状态提供参照系,为各经济主体制定和采取的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经过几年的实践,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景气指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此外,中国加入WTO后为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各地区政府统计机构都在积极准备推出该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2003年4月16日,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的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

  应用

  在经济循环中,消费者信心指数被视为经济强弱的同时指标,与当下的景气状况有高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指数与消费者支出的相关性较弱,而与经济状况的落后指标失业率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股市投资人偏好向上增长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代表着消费者有较强烈消费商品与服务意愿,有利经济扩张。债市投资人则偏好向下减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代表着消费意愿不强,经济趋缓的可能性提高。美元汇率通常从美联储寻求暗示,若消费者信心上升,则意味着消费增长,经济走强,美联储可能会提高利率,那美元就会相应走强。

  北京时间08月30日22:00美国经济咨商会周二公布,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5.6,7月为103.2,市场预期为101.0,数据意外上升,表明美国民众对经济前景仍充满信心,为此,市场对美国就业市场也持乐观情绪,将有利于助涨美元汇价。周五,美国将公布8月非农就业人数,前值为20.7万,预期为18.5万,从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来看,或许将会给周五非农数据提供更多指引。

历年数据

  月 份

  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预期指数

  消费者满意指数

2013年05月份99.0102.793.4
2013年04月份103.7108.197.1
2013年03月份102.6107.994.5
2013年02月份108.2113.3100.6
2013年01月份104.5110.196.1
2012年12月份103.7107.697.8
2012年11月份105.1109.498.6
2012年10月份106.1109.3101.2
2012年09月份100.8104.096.0
2012年08月份99.4103.793.0
2012年07月份98.2101.593.3

  2012年06月份

  99.3

  103.2

  93.3

  2012年05月份

  104.2

  108.9

  97.1

  2012年04月份

  103

  108.5

  94.7

  2012年03月份

  100

  106

  90

  2012年02月份

  105

  110.9

  96.1

  2012年01月份

  103.9

  109.3

  95.8

  2011年12月份

  100.5

  105.3

  93.2

  2011年11月份

  97

  101.7

  90

  2011年10月份

  100.5

  106.3

  91.8

  2011年09月份

  103.4

  108.9

  95.2

  2011年08月份

  105

  110.4

  97.9

  2011年07月份

  105.6

  111.8

  96.2

  2011年06月份

  108.1

  111.4

  103.2

  2011年05月份

  105.8

  106.6

  104.6

  2011年04月份

  106.6

  107.5

  105.1

  2011年03月份

  107.6

  109.3

  104.8

  2011年02月份

  99.6

  99.6

  99.5

  2011年01月份

  99.9

  100

  99.8

  2010年12月份

  100.4

  100.6

  100.1

  2010年11月份

  102.9

  103.1

  102.5

  2010年10月份

  103.8

  104.1

  103.1

  2010年09月份

  104.4

  104.8

  103.8

  2010年08月份

  107.3

  107.9

  106.2

  2010年07月份

  107.8

  108.6

  106.4

  2010年06月份

  108.9

  109.3

  108.2

  2010年05月份

  108

  108.2

  107.7

  2010年04月份

  106.6

  106.8

  106.2

  2010年03月份

  107.9

  108.2

  107.5

  2010年02月份

  104.2

  104.5

  103.7

  2010年01月份

  104.7

  104.6

  104.8

  2009年12月份

  103.9

  104

  103.8

  2009年11月份

  88.6

  89.4

  87.3

  2009年10月份

  87.5

  102.3

  88.5

  2009年09月份

  88.1

  88.7

  87.2

  2009年08月份

  88

  88.5

  87.3

  2009年07月份

  87.5

  87.8

  87.1

  2009年06月份

  86.5

  86.9

  86

  2009年05月份

  86.7

  87.1

  86.1

  2009年04月份

  86.1

  86.5

  85.6

  2009年03月份

  86

  85.9

  86.1

  2009年02月份

  86.5

  86.7

  86.3

  2009年01月份

  86.8

  86.9

  86.6

  2008年12月份

  88.7

  87.6

  88

  2008年11月份

  90.2

  90.8

  89.2

  2008年10月份

  92.4

  94.2

  89.8

  2008年09月份

  93.4

  95.6

  90

  2008年08月份

  93.7

  96

  90.2

  2008年07月份

  94.5

  96.9

  90.8

  2008年06月份

  94.1

  96.5

  90.6

  2008年05月份

  94.3

  97

  90.2

  2008年04月份

  94

  96.6

  90.1

  2008年03月份

  94.5

  97.1

  90.7

  2008年02月份

  94.3

  96.8

  90.5

  2008年01月份

  95.6

  98.6

  91.2

  2007年12月份

  96.9

  99.5

  93.1

  2007年11月份

  96

  98.7

  92

  2007年10月份

  96.5

  99.2

  92.4

  2007年09月份

  97

  99.7

  93

  2007年08月份

  97.3

  99.9

  93.3

  2007年07月份

  96.7

  99.2

  93

  2007年06月份

  97.5

  100

  94.5

  2007年05月份

  96.7

  99.1

  93

  2007年04月份

  96.2

  98.8

  92.4

  2007年03月份

  95.2

  97.4

  91.8

  2007年02月份

  95.8

  98.6

  91.7

  2007年01月份

  96.3

  99.1

  92.1

构建方式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每月更新一次,是中国由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编制的发布频繁最高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该指数由两个分指数所组成,即现指数和预期指数,涵盖了房地产、耐用消费品、汽车和股票投资等四个主要行业,并提供按照年龄、收入水平和地域划分的详细统计数据。

  由于中国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时间还不长,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政府统计机构还没有正式发布地方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或情绪)的调查、指数的编制以及应用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对象是居民家庭,所以它属于城乡居民住户调查研究的范畴。中国政府统计系统自建国初期就设立了城乡调查总队,组织实施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住户的经常性调查工作。从调查内容、抽样框的确定、样本数量、误差控制、样本轮换方式、调查员队伍等方面形成了中国的居民住户调查制度和方法。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是住户调查研究诸多内容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

调查异同

  与居民家庭收支调查比较,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的和内容不一样

  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的收支水平、消费的数量、品种及价格,目的是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以及为编制生活费价格指数提供资料;而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是通过对消费者主观感受和态度的测度,向社会提供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对就业和家庭收入、对消费品购买的评价和预期。

  形式不一样

  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的形式是向居民家庭发放统一的调查表,由居民家庭如实填报,而且填报在一定时期里是连续性的;而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的形式是采用统一的单选式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在一定时期里是一次性的。由于是问卷调查,就产生了第三个特点。

  方式需要更新

  问卷调查的访问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员面访、邮寄访问及电话访问。三种方式各有其特点。根据国内外实际工作资料显示,传统派员登门面访日益困难,不仅成本较高又费时,而且由于受访者的不愿配合,使得访问成功率下降。邮寄访问不能保证问卷回收率,数据质量也不稳定。相比之下电话访问弥补了前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间易控制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全新的电话访问方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开始取代面对面的访问,逐渐成为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电话已得到普及,也就是说,在消费者信心(或情绪)的调查以及其他住户问卷调查中采用CATI方式不仅有可能,而且应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近况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昨天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对于未来六个月的信心指数达到78.9,在亚洲居前三位。但与半年前的同类调查相比,这一信心指数下降了4.8,而且五项分类指标中有四项出现下降。特别是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已由六个月前的63.5降到了45.9,低于中立值50,处于"悲观区域"。

  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低于六个月前的83.7,但仍高出之前的68.0和历史平均数值71.8。从分类指标看,中国内地消费者对当前的生活质量、国民经济、固定收入的信心指数略有下降,不过仍处于"高度乐观"区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二000年四至五月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显示,四至五月份,反映消费者对经济走向预期和现实经济评价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保持攀升势头。

  四月份,这一指数在三月份九十四点六点的基础上回升零点二点,为九十四点八点,五月份,指数更回升至九十五点二点。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攀升首先导因于消费者对未来十二个月家庭收入状况和宏观经济走向相对乐观的预期。四月份,预期二000年的中国经济较一九九九年好的消费者达百分之六十五。五月份,这一比例,更升至百分之六十八。与此相对应,四月份,预期未来十二个月自己家庭的收入状况较当下好的消费者占百分之四十一,五月份,这一比例则升至百分之四十三。因此,四月份的消费者预期指数回升至九十六点一点,五月份,更加升至九十六点五点。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攀升也导因于消费者对过去十二个月家庭收入状况和消费时机的满意度的提升,五月份,反映这一满意度的消费者满意指数在四月份的基础上攀升零点五点,达九十三点二点。

  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升有如下特点:

  第一,进入2000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呈攀升态势,迄今,这一态势已保持五个月。这说明,消费者对家庭经济收入的预期较为稳定,对总体经济前景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第二,消费者满意指数第一次出现较大幅度的攀升,并结束了在九十二点平台徘徊的局面。这说明,消费者对过去几个月总体经济的复苏已有真真切切的体验。

  第三,尽管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呈攀升之势,但这一攀升尚未回复到指数基期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百点的水平,与此相对应,中国经济的运行还面临许多矛盾的困扰,所以,对总体经济的走向尚不能盲目的乐观。

  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的回升一方面反映了整体经济的全面复苏;另一方面,由于指数的前瞻性,回升也预示未来的几个月经济运行会有良好表现。WTO、新经济、西部开发、假日经济等亮点强化了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也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即期的消费行为。消费者指数的走势显示,扩大消费,强化消费者信心还有可为之处。如果能采取措施,刺激消费,保护消费者信心,总体经济就有可能如消费者的预期那样,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信心指数

  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用以衡量消费者对商业、就业和个人收入状况的信心。该指标以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数千个样本,是有关美国消费者信心的指标中样本容量最大的指标。消费者信心通常与消费者支出相联系,如果消费者信心上升,消费者支出倾向于增长;如果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者支出与需求通常会下降。

  谘商会每次的调查对象都与上次完全不同,而且仅询问调查对象对未来6个月的预期。相反地,密歇根大学的调查会对很多调查对象进行第二次调查,询问调查对象对未来1至5年的预期。调查所指向的时间越长,指数越稳定。该指数用100表示基期值。

影响

  随着具体计算方法不同,指数的取值有两种:一是取值在0~200之间。100是中值,表明消费者的信心(或情绪)是一种中立态度。0表明极端悲观情绪,2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二是取值在0~100之间。50是中值,1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属于第一种取值形式。大于100,利好美元,利空原油;小于100,利空美元,利好原油。

  此外还应结合市场预期,如果指数 小于100,且低于市场预期,对美元构成重大利空,对原油构成重大利好,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指数小于100,但高于市场预期,说明消费者信心改善,但仍然维持负面,对原油构成小幅利好;如果指数大于100,但低于市场预期,说明消费者信心下降,但总体维持积极看法,对原油影响较小。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