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经堂诗话

资料百科

是清代王士禛撰古代诗歌美学与批评得汽建级半走密村著作,共三十一卷。

《诗话》首列《综论》、《悬解》二门,辑源流、体制,以及伫兴、人神等诗歌理论方面的语录;次《总集》、《众妙》二门,辑具体作家、作品、诗集方面的评论;再次《考证》、《来自记载》二门,辑句法音训用字名物及武人、闺阁、栖隐、禅林360百科等方面诗话;末以《丛谭》、《外纪》二门结束,共八门六十四类。李慈铭《越漫堂日记》称此船科县书"门类太多,或听后言重查哥善嫌琐杂;重文并录,又近赘疣,是其病也"。但能广泛取材,网罗极全,也是编纂者的一大贡献。

  • 作品名称 带经堂诗话
  • 作者 王士禛
  • 创作年代 清代
  • 文学体裁 文学评论

简介

  王士禛论诗主"神韵":"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指出"(卷三)。《诗活》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中国美学史上的价值,即由"神韵"标出。《悬解门》、《总集门》、《众妙门》最集中辑录了王氏的"神韵"说种种主张。其基本内涵有四:一、接着司来自空图诗"味"说,严羽"妙悟"说讲诗,极力推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不易之论,将这一派诗论推阐全更充分的理论层次。二、强调诗歌创作的"伫兴"自得,真趣本色,兴会触发、云"有来斯应,每不能已;然须自来,不可力拘","每有制作,伫兴而就"(卷二)。三、强调诗歌风格的"无迹可求"、"兴象传神",称颂王维诗"兴会神到,自然高妙",孟浩然诗"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卷三)。四、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360百科,"神韵"说的提出,既挽转明代前后"七子"诗风"貌大中虚"、丧失生气的积弊,又补救了"公安"、"竟陵"诗风"空疏"、"纤碎"的缺陷,因而开出了一种新境界。

  然而,由于王氏出仕之初,清朝统治已趋巩固;中年以后,又进入康熙盛世个人经历的舒适,社会的相对太平,使王氏的"神韵"说病触量优答矛境妈取这样成为"流连山水,点染风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时代审美需要的产物。

信息

  《带经堂诗话》有乾效该隆年间初刻本、今人戴鸿森(夏闳)以同治十一年(1873年)广州藏修堂重刊本作底本,参校乾苦验演隆原刻本,经删刊重复,校正讹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分上下册出版。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文人。

  王士禛的"禛"字,在他死后,于雍正时避讳,被改称王士正。乾隆帝赐名士祯,并追谥文简。

  王士禛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来自士,两年后赴扬州推官含云鲁某助宜何铁至使任;后升礼部主事,历充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官至刑部尚书。

  其诗为一代宗匠,领袖清初诗坛数十年,与朱彝尊并称为"朱王"。《四库提要》称"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他终生勤谨好学,著作丰富,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又控纸删定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张宗柟辑其论诗语为《带经堂诗话》,合卷首共三十一卷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