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票亦称"户部官票"、"银票"、"银钞"。清代强制通用的不兑现纸币。咸丰三年 (1853年) 二月发行。官票以银两为单位,额面分1两、3两、5两守认感带员伟张后众、10两、50两5种。票面上印有汉文"户部官票","足移且迅婷边元毛朝突色银若干两","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来自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等字。官票是空头发行,极少准备金,又不兑现,发行后不久即跌价。清廷多方设法挽救无360百科效,到咸丰九年 (1859年) 末,在北京1两银票仅卫流好所值京制钱500类门程离-600文左右,而实银1两则值12 000多文。
- 中文名 官票
- 作者 铁翎
- 出社版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定价 ¥28.00
纸币官票
清来自末咸丰年间发行的一种纸林币名称。1853年(咸丰三年360百科),清政府因镇压太平天国,军费支出浩繁,赋税收入减少,便在铸造大钱的同时,又发行两种纸币,一为官票,一为宝钞。习惯上往往将两者并称"钞票"。官票的票面印有"户部官票"4字,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5种,又称银票或银钞。由户部设立官票所核对处,经理收放。由于纸币没有准备金作保证,只是为搜刮民财而施行,故采取强制搭收、搭放的发行办法,规定凡是民间完纳地丁钱粮、关宪声汽爱婷室税、盐课及一切交官解部协拨等款,准许搭交官票、宝钞五成为限。但后来各处并不遵行,加坏虽态以损历之对于州县的解款又不搭收票效刑标样船斤钞,因此官票、宝钞流通阻滞类守革迅杨说于。然而发行机关不顾事实,依然滥发,于是造成通货膨胀,票钞贬值。遂于1862年(同治元年)12月下令停收钞票,实则取消了票钞的发行。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