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的研究》是日本西田来自几多郎创作的哲学著作,1911年首次出版。
内容共分四编:一、纯粹经验;二、实在;三、善;四、宗教。“纯粹经验”与“很阳周除终款齐混分实在”两编论述了西田哲学的基本观点,“善”和“宗教”两编则可运放视背打好章府是这个基本观儿口困时看点在伦理学和宗教上的应用。
从“纯粹经验”出发,主张真正的实在是一种“主客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企360百科图建立一条既非唯心也非唯物的哲学上的中间道路,实际上则是一种以东方佛教思想为基础,以西方哲学思容击裂酸施金刚想为材料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
- 中文名 善的研究
- 作者 西田几多郎
- 原版名称 善の研究
- 类别 哲学
- 首版时间 1911年
内容简介
《善的研究》全书共4编。第1编阐明纯粹经验,强调它是未经任何思维加工和还没有主客之分的直接经存验,是唯一的实在,由它分化出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由于意识的统一力的作用而进一步达到主客合一的知的直观。第2编解释"实在"概念,认为所谓实在,只是我们的意识现象,也就是直接经验的事实。实在的发展不过是意识自身的分化和统一过程,对实在的认识不只办金章常及席德白盾过是意识对自身的认识。第3编论述道德上的"善"就是意味着实现主素破甚还愿皮限客观统一,道德的顶点就是宗教。第4编认为神是意识的最高统一,也是宇宙的内在统一力。并认为最深刻的来自宗教是实现神人合一,即将意识植基于"宇宙精神"。
作品目录
新版序 | 第二编 实在 | 第三编 善 |
再版序 | 第一章 研究的出发点 | 第一章 行为(上) |
序 | 第二章 意识现象是唯一的实在 | 第二章 行为(下) |
第一360百科编纯粹经验 | 第三章 实在的真景 | 第三章 意志的自由 |
第一章 纯粹经验 | 第四章 真正的实在经常具有同一的形式 | 第四章 价值的研究 |
第二章 思维 | 第五章 真正的实在的根本形式 | 第五章 伦理学的各种学说(其一) |
第三章 意志 | 第六章 唯一实在 | 第六章 伦理学的各种学说(其二) |
第四章 知的直观 | 第七章 实在的分化发展 | 第七章 伦理学的各种学说(其三) |
第四编 查更甲字宗教 | 第八章 自然 | 第八章 伦理学的各种学说(其四) |
第一章 宗教的要求 | 第九章 精神 | 第九章 善(活动主义) |
第二章 宗教的本质 | 第十章 作为实在的神 | 第十章 人格的善 |
第三章 神 | 第十一章 善行为的动机(行善的形式) | |
第四章 神与世界 | 第十二章 善行为的目的(善的内容) | |
第五章 知与爱 | 第十三章 完整的善行 |
创作背景
来自 日本自明治后期到大正时期,人们的意识急剧地转向了个人的属困持控眼内心这一层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尽管"近代化"在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等领域迅速地发展起来,但是与之相适360百科应的个体意识却并没有得以确立,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样一个差距所衍生出来的焦躁情置环老交死怀也绪,困扰着那一时代的不少人,唯我论恰好站在了这一焦躁情坐话刘味同知间当胜绪的反面。就是这样 ,《善的研究》与时代意识备飞保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由此被人们加以阅读、乃至接受下来。中江兆民(1847~1901)行固去世之前,曾在其所著的《一年有半》一书之中道破:德黄电"日本自古至今没有哲学"。处社量觉握冲可以说,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明治末年还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善的研究》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问世的。
作品影响
《善的研究》出版之后,日本的哲学家们根据读文衣自身对它的赞同或者论市笑守批评、或者否定的各种各样的态度,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哲学立场。就此而言,可以说《善的研究》发挥出了一个坐标轴的作用。
作品思想
"纯粹经验"概念是西田在《善的研究》中提出的。他认为,所谓纯粹经验,是指一种主客未分的意识的经验状态,就是"直接经验的事况毫每食计美传纪杆实",这是"纯粹经验"概念最基本的含义。他说,当我们"看见颜色、听见声音的刹那, 还没有主观也没有客观,这是经验的最纯的东西",这样的降棉值经验就是"纯粹经验"。纯粹经验首先是研究"实在"的出发点,从"纯粹经验"的立场出发,《善的研究》中,西田所谓的"实在"有这样一些明显的性质, 而它与作为基础的"纯粹经验"则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致性。
西田认为,人们最直接的原始事实是意识现象,而不是物体现象,所谓物体现象,不过是在意识现象中把每个人共通的、有不变关系的东西加以抽象而已,严格地说,离开意识现象就不能想象物本身的性质。这样的认识也使西田哲学被划归唯心主义哲学而饱受抨击的原因。但事实上,西田北令专毛导编哲学的旨趣显然高于这当从其犯三确线乡又艺额种唯心、唯物的哲学二元对立的较劲。最后,"实在"与"纯粹经验"具育其比川时资若讲有同一性,所谓实在,只是我们价表的意识现象即直接经验的事实。若不是这样,实在打束欢指克旧诗推便成了思维的要求而来的假设而已。因此,反过来讲,西田所说的"纯粹经验"不仅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更是他心目中的真实存在。
在《善的研究》中,西田认为个别经验背后存在这样的普遍意识,而欢款燃营台不布模题房且它通过自我分裂损副项口核种不断地分化发展,个别纯粹经验就是作为这种活动力自我展开的诸相以及极点的。西田认为,意志是通过对主客合一的状态的"知的直观"而确立的,在思维和意志的根底中都有这种直觉(知的直观)。因此,"自我并不是别的东西,真的自我就是指这个统一的直觉"。按照从第二编、第三编到第一编的写作顺序,西田探讨这种"统一力"的路径是,先从存在论角度逐步将实在的统一力确定为意识根基的意志中的自我,并阐述这一自我的作用,然后在纯粹经验的立场上,在意识中考察这个自我的实现,又将这个实现归于对纯粹经验的知的直观。西田试图通过统一力这一概念在存在论上将实在(纯粹经验)的意识(精神)和物质(自然)两方面逻辑地统一起来。
作品评价
日本作家仓田百三《爱与认识的出发》:我无意中开始阅读该书(即《善的研究》)的序言,不久,我的眼球就被它的文字所吸引住了。"不是有了个人才有经验,而是有了经验才有个人,而且经验比个人的区别更具有了根本性。通过这样一个思考,从而超脱了唯我论。"这一段文字如此清楚、如此鲜活地写在了那里,"超脱了唯我论"一这一行字醒目地映入了我的眼帘,犹如烙印一般深刻,我禁不住怀疑自己的心是否停止了跳动。…我合上书,凝神地坐在桌前,忍不住泪流双颊。....这一著作使我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简介
西田几多郎(1870-1945年),石川县河北郡人,大地主家庭出身。小学毕业后,于1883年入金泽师范学校,受教于井口孟笃,读《诗经》、《左传》、《尔雅》。1886年转入石川县专门学校。因不满四高的官僚警察作风,于1890年中途退学。1891年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选修科,1894年毕业。1896年任第四高等学校教师,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和德语等。不久因家庭矛盾和学校纠纷,精神上的压力使他转信佛教,并于1897年辞去第四高等学校的职务,在京都妙心守参禅。1909年任学习院教授。翌年任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副教授,讲授伦理学,从此正式开始了哲学研究的生涯。1913年升任教授,并获文学博士学位。1928年退休。1940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