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 《唐朝的黑夜》
- 作者 魏风华
- 类型 历史性书籍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酉阳杂俎》是部潜藏于中国历史深处的诡异奇书,它仿佛是一份内容丰富的唐朝晚报,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珍宝、科技、民俗、医药、矿产节州前、生物、政治,仙、佛、鬼、怪、道、妖、人、动物、植物来自、酒、食、梦、雷、盗墓、360百科预言、娱乐、刺青、壁画以及超自然现象,可谓包罗万象。该书头排座初有银井差考望有前卷20卷,续卷10卷六神高搞将了温但,风格诡谲,内容更是闻所未闻,读后令人或目眩神迷,或心也神往,或恍然大司,或战栗不已。
本书的解读者用好奇的眼光和诗化的文笔透视苏个略承优剂多着唐朝的黑夜和发生在黑夜里的惊悚和惊讶。将笔触控入历史的深处,像剥竹笋一样将一段段的诡异进行层层析离,让我们去亲身感受唐朝夜下的冰凉和神秘,同时也让这种诡异如那漆色的黑夜一般,飘散到每个读者的心底……
作者简介
板房段成式,唐代文学家,字柯古,临淄人。系唐朝开国功臣段志玄裔孙。会昌三年(843),为秘书省校书郎,精研苦学秘阁书籍,累根钱师氢板迁尚书郎、吉州刺史。大中七年(853)归京,官费觉条洲比效立确费至太常少卿,咸通初年,出为江州刺史。免官后寓居襄阳,与温飞卿、余知古、韦蟾、周繇等时相唱和。咸通四年(863)六月卒。博闻强记,能诗善文,在文坛九贵十上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含响采句婷植三人均排行十六,故时人号其诗为“三十六体”。一致北自生著述甚多,有《酉阳杂俎》20卷、《续杂俎》10卷、《卢陵官下记》20卷、《汉上题襟集》3卷评板甚究李绿烈、《鸠异》1卷、《锦里新闻》2卷、《破虱录》1卷、《诺臬记》1卷。其《酉阳杂俎》为唐人笔记中著名作品,被后世誉为“小说之翘楚”。其所著诗词,《全唐诗词》和《全赵款支换味业冷普很卫唐诗》中,收录30多首;其所著文,《全唐文》中,收录11篇。清人辑有《段成式集》。
其父段文昌,唐穆宗时术极取善族族(812~824)宰相,著有《食经》一卷。其子段安节,唐代音乐家,官朝议大夫,著有《乐府杂录》《琵琶故事》各1卷。安节小段公路亦跻身文坛,著有《北户杂录》3卷。
目录
第一章 诺皋记Ⅰ:凶灵与冥迹
第二章 诺皋记Ⅱ:诡幻之花
第三章 诺皋记Ⅲ:妖谈录
第四章 尸穸:盗墓
第五章 殖介空菜环府导结盗侠:仙剑奇侠
第六章 壶史:道术奇谈
第七章 贝编:佛法记
通丝及希石 第八章 天咫:星夜异象
第九章 谈资:坊间秘事
第十章 广知:唐科喜关朝逸史
媒体评论
此书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以至动植,弥不来自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每篇各有题目,亦殊隐僻,如纪道术者曰“壶史”,钞释典者曰“贝编”,述丧葬者曰“尸穸”,志怪异者曰“诺皋记”,而抉择记叙,亦360百科多古艳颖异,足副其目也……
——鲁迅:《杀价生的财永历伯七中国小说史略》
四十前读段柯古的《酉阳杂俎》,心甚喜之,至今不变……
算反每触很台决 ——周作人:《谈鬼论》
才除终全块的防继钱尽无所不有,无所不异,使读者忽而颐解,忽而发丰绍兴待应征指北决始冲,忽而目眩神骇,愕眙而不能正过杂每讲损禁……
——(明)李云鹄《香酉阳杂俎序》
其收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涉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
——(清)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本毛欢觉阳杂俎》是一本秘密的书,经有一种魔鬼的性质,它无所不知,它收藏了所有黑暗、偏僻的知识……
——(当代文学批评家)李敬泽:《黑夜之书》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诺皋记Ⅰ:凶灵与冥迹
恐怖夜
在《酉阳杂俎》中,记鬼怪故事的被归在“诺皋记”门下。何为“诺皋”?这两个字非常奇僻隐秘,很少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出现。有人称是道教用语,指的是太阴神(注意:非太阳神),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有此说法。他依据的是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的记载:“因被主防克诺皋,太阴将军……”也有人说,此二字并无仅实际意义,只是一种具有玄奇色彩的文字拼接。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用了“诺皋记”,在这一门类下记载了众多鬼怪故事,使其二字更为诡异。下面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它带有典型的《酉阳杂俎》风格:事件恐怖,叙述诡异,凶兆连现,令州斤人毛骨悚然:
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一子年十一二,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后,忽见一老人,白衣,两牙出吻外,熟视之。良久,渐近床前。床前有婢眠熟,因扼其喉,咬然有声,衣随手碎,攫食之。须臾骨露,乃举起饮其五脏。见老人口大如簸箕,子方叫,一无所见,婢已骨矣。数月后,亦无他。士人祥斋,日暮,柳氏露坐逐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暴然分为两扇,空中轮转,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着于树。其物因飞去,竟不知何怪也。
在故事中,先是讲到这家的男主人突然遇疾猝死长安,为故事笼罩上一层阴沉的背景。随后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先是男主人在渭南庄园中的儿子于夏夜“恐悸不眠”,似乎在窗外看到了什么。果然,午夜后有一个白衣獠牙者出现在屋里,先是爱图就然念左验具默默地望着,然后逼近床头,有女婢在一旁熟睡,白衣撩牙者遂掐住女婢的脖子,一点点把她吃得露出骨头,后又吞噬其五脏。此时孩子被惊养服王钢决知醒,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听得惊叫一声。等孩子的母亲柳氏跑进来时,屋子里除了她儿子和女婢的一堆骨头外,什么都没有。事情并没有结束。几个月后,柳氏祭奠丈夫,完事后已是傍晚,突有胡蜂飞来,柳氏士将其击落,拾起来一看是胡桃,般伟正在端详着,胡桃一下子变大如磨盘,分为两扇,在空中迅速旋转,随后猛地合击柳氏的脑袋,其头粉碎,旁边的树上都连肉带血地挂着柳氏的牙齿……
暗夜中的獠牙老人是谁?那类似于球形闪电的东西又是什么?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唐朝是明丽的,早开帮保罪待找型货识而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则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道大门,进入这道大门后,你发现的是一个黑暗、恐怖、充满诡异事件的唐朝,一如此故事。在唐朝,涉及鬼怪的作品分为两类,一是纯正的“志怪笔记”,如《酉阳杂俎》、《宣室志》、《录异记》;二是新诞生的一个品种“传奇”,如《传奇》、《甘泽谣》、《三水小犊》、《玄怪录》。前者的特点是篇幅不长,不进行人物形状的塑造,不赋予鬼怪太多的人性化因素,但越是这样就越有味道;而后者的特点是故事篇幅长,多有单篇作品,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已是小说的路数了。到了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实际上走的并不是志怪笔记的路子,而是传奇的路子,尽管故事曲折,人物性格突出,但恐怖和奇幻色彩已大不如唐朝的志怪笔记了。稍晚些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虽模仿志怪的路子,但由于仍加入了人情世故,所以读起来依旧乏味。所以,周作人在《谈鬼论》中有这样的说法:“我对于鬼的故事有两种立场不同的爱好。一是文艺的,一是历史的。关于第一点,我所要求的是一篇好故事,意思并不要十分新奇,结构也无须怎么复杂,可是文章要写得好,简洁而有力。其内容本来并不以鬼为限,自宇宙以至苍蝇都可以,而鬼自然也就是其中之一。其体裁是,我觉得志怪比传奇为佳,举个例来说,与其取《聊斋志异》的长篇还不如《阅微草堂笔记》的小文,只可惜这里也绝少可以中选的文章,因为里边如有了世道人心的用意,在我便当作是值得红勒帛的一个大瑕疵了,四十年前读段柯古(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心甚喜之,至今不变,段君诚不愧为‘三十六’之一,所写散文多可读……此外如举人孟不疑、独孤叔牙、虞侯景乙、宣平坊卖油人各条,亦均有意趣。盖古人志怪即以此为目的,后人则以此为手段,优劣之分即见于此,虽文词美富,叙述曲折,勉为时世小说面目,亦无益也。”
阴阳路
在《酉阳杂俎》所记的下面这个故事中,段成式顺便提了一下他的同行——中唐时代的另一位幻想小说家李公佐。李公佐所写的《南柯太守传》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梦境小说的第一代表作。关于《南柯太守传》的故事,人们已经是很熟悉了:中唐时期的一个午后,有叫淳于棼的,与朋友在宅旁古槐下喝酒大醉,恍惚间被一使者迎至槐安国,官至南柯太守,又招为驸马,腾达数十年。后檀萝国进攻槐安国,淳于棼作战失利,加之公主新亡,荣华散尽,最终被遣返回乡——梦醒后,淳于棼发现刚才喝酒的朋友还在槐树下醉卧,此时太阳尚未落山。所谓人生如梦,一如南柯。
李公佐大历中在庐州,有书吏王庚请假归。夜行郭外,忽值引骑呵辟,书吏遽映大树窥之,且怪此无尊官也。导骑后一人,紫衣,仪卫如节使。后有车一乘,方渡水,御者前白:“车軥索断。”紫衣者言:“捡簿。”遂见数吏捡簿,日:“合取庐州某里张某妻脊筋。”乃书吏之姨也。顷刻吏回,持两条白物,各长数尺,乃渡水而去。至家,姨尚无恙,经宿忽患背疼,半日而卒。
说的是李公佐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为官庐州,其手下有一小吏名叫王庚。一日,王庚因事请假回家,夜行官道,突遇一队人马,大声呵斥行人回避,王庚遂躲在一棵大树后窥视,心里嘀咕:这个地方,哪来的显赫官员?正想着,只见前面的人马分开,后面出现一个身着紫衣的人,乘于马上,看不清面目。他左右的仪仗和侍卫很是威严。这支队伍很长,后面还有一车辆,正在渡过一处浅流。此时,忽有侍卫跑到紫衣人身前说:“车鞠(夹马头的器具)上的绳索断了,车辆难以过河。”紫衣人听后,徐徐道:“取生死簿来。”侍从取出一个册子,呈至紫衣人面前,后者翻看了一下,说:“庐州有张某,取其妻背上之筋。”躲在树后的王庚大惊,因为他们说的那张某之妻,正是他家大姨。惊恐间,却见那紫衣人的侍从已经回来了,手里拿着两条长达数尺的条状白物,一如人筋。紫衣人说:“拿去把车鞠上断的绳索换下来。”
在王庚的注视下,那队人马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后面渡水而过的车辆也跟了上来。王庚闭上眼睛,倒吸口凉气。他擦了擦眼睛,再向那幽暗的官道望去,一个人也没有了。难道刚才出现了幻觉?在恍惚与惊恐间,王庚行至家中,看到他大姨健在,并无异常情况发生。一家人吃饭时,王庚未敢把他离奇的遭遇讲出来,但在当天晚上他大姨忽喊背疼,转天便死去了。
显然,李公佐手下的小吏王庚在回家时不慎踏上了传说中人鬼并行的阴阳路。
王庚撞鬼的故事结束了,但其上司李公佐的故事还未结束。在这则故事中,透露出一条极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唐朝最重要的幻想小说家之一,李公佐是甘肃人,被认为去世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但其出生时代一直是个谜。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他生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至779年),甚至有人肯定地称其生于大历五年(770年),而依段成式在本故事中的记载,在大历年间李公佐已在庐州为官了。由此判断,他肯定生于大历元年(766年)之前。当然,李公佐在庐州为官,还没到市长级别的,也就是市长手下的一个幕僚。李公佐的一生似乎一直在两个点之间徘徊:一是漫游。长沙、南昌、苏州、杭州、南京,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二是做他人的幕僚。李本是进士出身,如善于经营,应该有所发展,但作为一个幻想小说家,他显然不精通为官之道,一生仕途不顺。在他生命的更多的时间里,只是在他人的幕府中工作,在业余时间写些志怪传奇故事。在庐州之外,他还做过江南西道(洪州,即南昌)观察使的判官,以及江淮从事一职。在唐武宗时代,李公佐虽做到了扬州录事参军,但很快唐宣宗即位,因莫名地受牵于“牛李党争”,最后被罢官,尔后不知所终。
关于李公佐的故事,就是这些了。他的朋友不是很多,交好的,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算一个。而李公佐本人所著,除了《南柯太守传》外,现在可以看到的还有《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古岳渎经》。其中,最著名的是《谢小娥传》。后来,李复言在《续玄怪录》中对这个主题为报仇的故事有所扩展,明末畅销书作家凌漾初更是在《初刻拍案惊奇》中进一步演绎了该故事:“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
唐朝画皮
按照《酉阳杂俎》“诺皋记”一门中所记,唐德宗贞元年间,长安以西望苑驿,有百姓王申,其人乐善好施,在路边广植榆树,成林成荫,为行旅遮风蔽日;又在住所旁建了几间茅屋,盛夏时供行人歇脚,并置办浆水、果子,很是热心。他有一男孩,一十三岁,每每负责伺候客人。此日午后,有一女子求水,男孩于是将其引进门来。女子身着绿衣,戴白巾,说:“我家住在此地以南十余里处,夫死无儿,今丧期已满,去马嵬坡亲戚家,从这路过,讨些吃的。”女子容貌美艳,言语明快,举止可爱。
王申遂留之吃饭,说:“今晚你可以住在这里,明天一早赶路,落日时可抵达马嵬坡。”
女子欣然从之。吃饭后,王申之妻将那女子带到后堂,呼之为妹,叫她帮自己做衣服。女子所缝做之衣,针脚细密,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王申夫妇很是惊异,其妻犹喜欢那女子,戏言道:“你既然没有至亲了,能做我的儿媳妇吗?”
女子笑道:“我身孤苦,现愿听您的安排。”
当天,女子与王申的儿子就成婚了。当时正是酷暑,入洞房后,女子告诫王申的儿子:“最近听说盗贼很多,不可开门而睡。”说着,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王申的儿子一眼,用巨棒将门顶住……
到了后半夜,王申之妻突然被噩梦惊醒,在梦中,其子披着头发哭诉:“母亲,孩儿快被鬼吃尽了……”
王妻将所梦之事告诉王申,后者很不耐烦:“你得了个这样好的儿媳妇,难道是喜极而说梦话吗?呵呵!”
王妻只好躺下接着睡,随后又梦到儿子的哭诉。惊醒后告诉王申,这时候王申也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马上跟妻子下床,举着蜡烛去儿子的房间。来到门口,二人呼喊儿子和那女子,里面一无声音,死一般寂静。王申大呼“不好”,将门撞开,刚一开门,里面忽地窜出一物,圆眼利齿,其身暗蓝,一如厉鬼,猛然而去。此时,王申之妻已经吓得瘫于门口,王申哆嗦着进了屋子……原文记述如下:
贞元中,望苑驿西有百姓王申,手植榆于路傍成林,构茅屋数椽,夏月常馈浆水于行人,官者即延憩具茗。有几年十三,每令伺客。忽一日,白其父:“路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少年,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此南十余里,夫死无儿,今服丧矣,将适马嵬访亲情,丐衣食。”言语明悟,举止可爱。王申乃留饭之,谓曰:“今日暮夜可宿此,达明去也。”女亦欣然从之。其妻遂纳之后堂,呼之为妹。倩其成衣数事,自午至戌悉办。针缀细密,殆非人工。王申大惊异,妻犹爱之,乃戏日:“妹既无极亲,能为我家作新妇子乎?”女笑日:“身既无托,愿执粗井灶。”王申即日赁衣贳礼为新妇。其夕暑热,戒其夫:“近多盗,不可辟门。”即举巨椽捍而寝。及夜半,王申妻梦其子披发诉曰:“被食将尽矣。”惊欲省其子。王申怒之:“老人得好新妇,喜极呓言耶!”妻还睡,复梦如初。申与妻秉烛呼其子及新妇,悉不复应。启其户,户牢如键,乃坏门。阖才开,有物圆目凿齿,体如蓝色,冲人而去。其子唯余脑骨及发而已。
禅定寺歌伎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夏,太平公主网罗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浞,想发动政变,废掉唐玄宗,学着母亲武则天的样子弄个女皇当当。但她的对手毕竟不是武则天时代的一树软柿子,而是手腕比他更硬的唐玄宗李隆基,这李三郎可不是吃素的,尤其年轻时,颇有些李世民的味道,哥们儿抢先下手,率另一名宰相郭震、龙武将军王毛仲、内宦高力士、殿中监姜皎等人起事平乱,萧至忠、岑羲被杀,窦怀贞和太平公主自杀,崔浞被流放。从此以后,这无限江山稳当如磐,开元盛世由此到来。当时,追随皇帝平叛的各位骨干,均获得封赏,其中姜皎因功封楚国公,后升任太常卿,极受皇恩。本故事所涉及的,正是此人。
开元时代,歌舞升平,宴会多多,寺院也不例外。这则关于姜皎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安最负盛名的禅定寺。禅定寺位于永阳坊,在唐朝时与弘福寺并称首都两大寺院。在《长安志》中曾这样记载:“天下伽兰之盛,莫与此寺为比。”该寺香火绵延唐朝,即使在武宗灭佛时,也未被毁掉。有一大,姜皎去禅定寺参加一个夜宴。在饭局上,按照老规定,大家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在表演节目的歌伎中,有一女,梳着流行的堕马髻,貌美绝伦,引得姜皎不时愣神儿,问身边的官员A:“此女叫什么?”
冒员A摇摇头,问官员B,后者也说以前没见过。姜皎感到好奇,禅定寺的饭局他总参加,跟那些歌伎混得也很熟了,怎么独不认得眼前这位美女呢?在观看那女子跳舞时,姜皎发现,该女子不时地凝视着他。过了一会儿,姜皎发现,那女子不是有时凝视于他,而是自始至终凝视于他,尤其是在舞动长袖,转身回首时,那一瞥更是满带深情。姜皎望着那张脸,那是一张多么美丽而白晳的脸,白晳得没有血色。望着望着,不知道为什么,姜皎意出了一身冷汗。正在这时,那女子一路舞动着,捧得美酒献于案前,姜皎笑了一下,一饮而尽。那女子仍面无表情。
书摘与插图
相关资料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308752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