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金陵

资料百科

诗人包佶是当时颇有政绩的财经官员,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来自的吊古之作。为什么是"再过金360百科陵"时才有这种"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大概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再乐观了。

  • 中文名称 再过金陵
  • 年代 唐
  • 作者 包佶
  • 体裁 七言绝句
  • 出处 全唐诗:第卷205第37首

作品信息

吃少察极待  【名称】再过金陵

  【年代】唐

  【作者】包佶

  【体裁】七言绝句

  【出处来自】 全唐诗:第卷205第37首

诗歌原文

  再过金陵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原文读音

  zài guò jīn líng

  yù shù gē zhōng wáng qì shōu , yàn xíng gāo sòng shí chéng qiū 。

  jiāng shān bù guǎn xīng wáng shì , yī rèn xié yáng bàn kè chóu 。

注释译文

  (1)玉树:《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也是宫中流行的歌词。

  (2)石城:石城特指南京,因为南京又称为石头城,所以石城又是南京的别称。

  (3)江山:犹言山川、江河。(4)一任:任凭。

  七绝《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特别最后两句是说,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怀一腔热血,深感悲情万千。

  

作品鉴赏

  人们通常是在世道几经扭转之后,才逐渐对历史感兴趣起来。唐人"金陵怀古"之幽情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初唐、盛唐期间的诗歌几乎不怀古、咏史。只是到中唐以后,这个题材才渐渐流行起来。现代学者统计,有唐一代怀古咏史诗一共1424首,其中晚唐1014首,占到70%以上。而且所有写怀古诗的人,几乎都忘不了金陵,都要感叹六朝兴亡。

作者简介

  姓名:包佶

  字号:字幼正

  民族:汉

  性别:男

  生卒:时间不详。

  籍贯: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

  家庭出身:官宦之家,怀州司户参军包融之子、包何之弟。

  年代:唐代诗人。

  主要经历:包佶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

  代表作品:《再过金陵》、《酬顾况见寄》等。

  包佶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留诗一卷。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