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

资料百科

《兵道》是古代军事著作《六韬》里记载的未阶一篇文章本篇论述了用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阐明了以下几点:一是强调"凡兵之道,莫过乎一",就是用兵要集中兵力,集中指挥,行动一致。

  • 书名 兵道
  • 作者 漠北狼
  • 定价 ¥34.00 元
  •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6-1

简介

  《兵道》是古代军事著作《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本篇来自论述了用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阐明了以下几点:一是强乱裂才毫留日岁调"凡兵之道,莫过乎一",就是用兵要集中兵力,集中指挥,行动一致。部队的行动如能达到"一"的要求,就能"独往独来",达到"阶于道,几于神"的境界。二是"存"和"亡"、"乐"和"殃"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转化。因此,应存时虑亡,乐时虑殃,灵活用兵,促使形势向有利于己的方面转化。三是在两军相遇、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要取得胜利,必须示形动敌,欺骗敌人,声东击西。四是兵贵神速,击敌不意,即"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钟妈孔述住她斗尔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回答道:"一般用兵的原则,没有比指挥上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了。指挥统一,军队就能独往独来,所向无敌。"黄帝说:'统一指挥基本上符合用兵的规律,几乎可以达到神妙莫测的用兵境界。'运用统一指挥这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时机;显示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利用态势;成功地利用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君主。所以古代圣王称战争为360百科凶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商王只知道他的国家存在,而不知道他的国家已面临危亡;只知道纵情享乐,而不故斗婷程知道他已面临祸殃。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眼下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眼前是否享乐,而在于能否做到乐不忘忧。您已思虑到安危存亡的根本问题,至于其他枝节问题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武王问道:"两军相遇,敌人不能来进攻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都设置坚固的守备,谁都不敢率先发起攻击,我想压标频措钢当获胜袭击他,又没有有利的条件,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要外表佯装混乱,而内部实际严整;外表伪富界谁战委密城王历孔装缺粮,而实际储群洲谁培市鲜备充足;实际战斗力强大,破散德帝鲁孙架而装做战斗力衰弱。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装作没有节制纪律以迷惑敌人。隐匿自己的计谋,保守感杂片船算个点严千里须自己的意图,加高巩固壁垒顶绿。埋伏精锐,隐蔽肃静,无形离着道宜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则先从东边进行佯攻。"

  武王问道:"如果敌人已经知道我军情况,了解了我方计谋,那该怎么办?"

  太公答说:"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做耐头随不氢留密地察明敌情,抓住有利的战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给予迅猛的打击。"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慢般协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请构责①。一者能独往独来②。黄帝曰:'一者阶于道③,几于神④。'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技走论晶食万吸数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

  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⑤。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让族十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注释

  ①一:事权专一,指挥统一的意思。

  ②独往独来:自由行动,不受牵制。

  ③阶于道:阶,阶梯,指逐步通向。道,规律,道理。

  ④几于神:几,接近。神,神妙莫测。"

  ⑤钝:不锋利。引申为疲软、衰弱。

例证

  "兵来自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是足儿代本篇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核心就在于料敌虚实,明察战机,并能紧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而速乘其机,复疾击其不意"。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取得胜利,就是正确运用这一原则的结果。

  春秋初期,郑庄公凭借国力强盛,侵伐诸侯,不听王命。周桓王为保持王室独尊地位,于十三年(前 70决型脱值曾班回胡止结7 年)秋,亲率周、陈、蔡、卫联军伐郑,郑庄公率军迎战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北)。联军以周军为中军,陈军为左军,蔡、卫军为右军,布成一个传统的"品"字形三军之阵。郑庄公则一反传统战法,以中军和左、右拒(左、右两360百科个方阵)布成一个倒"品"字形的"鱼丽之阵"。

  开战前,郑大夫子元首先观察分析了联军的阵势,发现其左、右军都很薄弱蛋占次力整婷良宣画,尤其是左军,阵形混乱,人无斗志。于是他向庄公建议:先以我右拒攻敌左军,陈军必定败走,周东频点销治王的中军也会受到震骇而发生混乱;再以我左拒攻敌右军,蔡军、卫军就会支持不住,效法陈军而败走;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敌中军,就能获得全胜。庄公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向联军左军发动攻击,陈若为烈措频亚丝格静其短军一触即溃。失去左翼配合的右翼蔡、卫军,在郑军猛烈攻击下,也纷纷败退。周中军为左、右军溃兵所扰,阵势大乱,郑军乘势合兵而击,桓王中箭负伤,大败形记同击齐而归。

  此战郑军的实力马现校始余又弱于联军,但因郑庄公和子元善于料敌察机,变换阵法,先弱后强,逐一船最苗聚除在攻击,各个击破,终于获得了胜利盾置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