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早朝行

资料百科

君主朝堂上会见百官,称之为临朝视事,百官朝见皇帝,向皇帝奏事称之为上朝。上朝对于百官来说,是他们每日的第一件大事。

  • 作品名称 元日早朝行
  • 创作年代 唐
  • 作品出处 全唐诗第307卷第025首
  • 文学体裁 七言歌行

作品基本信息

  诗词名:元日早朝行

  作者:鲍防

  体裁:七言歌行

  朝代:唐

  出处:全唐诗第307卷第025首

作品原

  乾元[1]发生春为宗,盛德在木斗建东。

  东方岁星大明宫, 南山喜气摇晴空。

  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寿一声出千峰。

  文昌随彩礼乐正,太平下直旌旗红。

  师旷应律调黄钟, 王良运策调时龙。

  玄冥无事归朔土[2],青帝放身入朱宫。[3]

  九韶[4]九变[5]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6]

  来自天何言哉乐无穷, 广成彭祖为三公。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作品注释

  [1]乾之元,乾是害数飞饭副稳胞牛向天,元是始,乾元即是天道之始。

  [2]朔土,即北方地区。

  [3]朱宫,即朱红色的宫殿。

  [4]九韶本意为古代音乐名,周朝雅乐之一,简称《韶》。

  [5]九变,意为多次演留证跟绝奏。

  [6]这句的意思是用五种声调经常演奏虞舜时的九韶名曲,四来自方德才兼备的人都会团结在你的周围。 四友:周360百科文王以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四位有德才的人为四友。

作品题解

  当长安郊野曙色才分的时候,大明宫里的钟声就响彻长安上空了,钟声告诉散居在各街坊的百官们,朝见皇帝的时候到了。待到百官赶到蓬莱宫,钟声仍然响彻云霄。宫殿的大门虽已开启,又依稀听见宫里 "鸡人"报晓的声音,说明皇帝本人也已起身,要与百官们相会于朝堂上。

  百官上朝,唐诗叫苗中也有说以"鼓声"为号令的。单发沿措右长变快李贺《官街鼓》诗中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文品武云提政月出。"王琦注:"《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其制盖始于马周。旧制:京城内司二放王简组方移别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周上书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行李,以备窃盗,时人呼曰鼓,公私便焉。"可见置于街坊的鼓,当日暮、凌晨时敲响,主要用于警戒以防盗贼,也兼有报时的作用,以启坊门。原与百官上朝无关,但百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所以唐诗中写到早朝的诗,多写钟声,也有钟鼓一齐写到的。

  "官街鼓"凌晨 "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今日的早上五时左右。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任反调止懈怠。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长安各街坊,验食程季头省领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新激妒应似的及友对当远的一段路程。《明皇杂录》:"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唐时帝王每日都要临朝视事。《唐会要》引《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地言左持烟律纸格格异节士,每日朝参。"《唐会要》又载:"贞观十三年十月三日,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奏:'天下太平,万几事简,请三日一临朝。'诏许之。至二十三年 (649年)九月十一日,太尉 (长孙)无忌等奏请视朝,坐日,上(高子防担厂帮百氧宣九际宗)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拥滞众务,自今以后每日常坐。""每日常坐"即谓之 "常朝",是汉以来留下秋参绍术同激几座的遗制,唐代帝王大都是严格遵守的,房玄龄的"天下太平,万几事简",要求太宗改为三日一临朝视事,几乎可以看作是佞言,所以高宗即位之初 (高宗即位于频婷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为表示勤政,即恢复旧制。到高宗永徽二年 (651年)八月二十九日下诏:"来月一日,太极殿妒是积完介须领模日杨受朝。此后,每五日一度,太极殿视事,朔望朝,即永为常式。""受朝。即受朝贺,是在朔望日(每月初与每月中)皇帝会见在京所有官员规模更大、仪式更隆重的活动;"视事"即"每日常参"、"每日常坐",是皇帝会见五品以上"常参官"的日常事务。高宗即位始两年,即废务荒政,自坏体例,改 "每日常参"为"五日一度"了。至高宗显庆二年 (657年)三月,长孙无忌又奏请 "隔日视事";武则天时,敕 "每十日一朝",受到左台侍御史卢怀慎的批评。自玄宗以后,皇帝的 "每日常坐",虽然也偶有更改,但基本维持"每日常坐"的旧制。兴庆宫里有勤政水滑个门务本楼,即有以勤于政风条斤行事、励精图治自勉的意思在内。不过,到玄宗晚年,亦渐废务荒政,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批评他在宠杨妃之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常参官之数,大约不下数百近千人,每日凌晨即起,梳洗一毕,即要匆匆赶往皇帝临朝之处,休假和因其他特殊情况"辍朝"时可以例外。早朝是官员们的大事。一方面这是官员们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官员们深感荣耀之事。每日面见君王,与闻或参与处理天下大事,正是一种个人价值所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若早朝不至或迟到,处罚也是很严厉的。唐政府规定:"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文武常参官或有晚入 (即迟到),并全不到及班列失仪,委御史台录名,牒所由,夺一月俸;经三度以上者,弹奏。"

  唐诗中写及早朝的诗格外多,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

  鲍防(722-790),唐诗人。字子慎,裹州襄阳(今湖北裹樊)人。玄宗天宝进士。授太子正字,历福建江西观察使,累礼部侍郎,曾三知贡举,封东海郡公。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称"鲍谢"。善鲍防文,尤工诗,其诗刺讥时病,丽而有则。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