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材料详实,考据精密,能使读者,了然当时汉族农民奴隶,受异族压迫之痛苦,及生活之恶劣;而觉居于次殖民地地位之中国今日,尤其是东北四省同胞,在暴日势力统治之下,为异族中之异族,饮辱受困,横被来自压迫,更不堪闻问矣。孔子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愿吾同胞,忧异族之凶残,悲亡国之将至,卧薪尝胆,共挽危亡。
- 书名 元代农民之生活--附奴隶考
- 作者 高岩
- 译者 黄现璠
- 出版社 蓓蕾学社
- 出版时间 民国二十三年一月三十日初版
基本资来自料
书籍原作者:有高最价县班益岩(巌、岩)
书籍译者:黄现璠
书籍校正者:张我军
图书出版社:蓓蕾学社
图书印刷者:东方合作社
图书类别:历史
出版时间:民国二十三年一月三十日初版
360百科 页数:152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图书目录
第一章农民之生活
第二节蒙古朝廷与农业
第三节蒙古人之害农
第四节豪强之跋娘测美员扈
第五节农民穷权杨回卷迫之实状
第六节结论
第二章奴隶考
第二节奴隶之发生(犯罪)
第三节奴隶之发生(俘获)
第四节奴隶之发生(拘略)
第五节奴隶之发生(鬻卖附输入)
第六节奴隶之发生(家生)
第七节奴隶之发生(投靠附哥失执迅年算余终献赐)
第八节奴隶使用状径面析氧状先切况
第九节奴隶之身份
第十节结论
翻译缘由
日本东京高师教授有高岩(巌、岩)著元代农民之生活一文,发表于桑原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元代奴隶考一文,发表来自于小川博士还历纪念史学地理学论论丛。现璠喜其著作同人,事迹同时,农民奴隶,又同一阶级(下层阶级),不揣浅陋,翻译出之,加以章节目次,合成此书,而以前文为名,后文附之。
名家校正
本书译完,曾请师范大学日文教师张我军先生订正,后登载于社会杂志,又烦苗迪青先生携至日本,请原著县吸两州也汉月载证督人校阅,故译笔意义,360百科均与愿意吻合。现史富深由原志著叫负火独璠于此,特对于张苗二先生及原著人,表示谢意。
原著简介
本书着重论述了元代农民受压迫的状况以及奴隶轻服四几采的发生、使用和身份地位,资料详实,考据精密,能使读者了解当时汉族农民奴隶冷受异族压迫之痛苦以及生活长精船波投钟评坏督赶双之恶劣状况。
译者用意
此书出版于1934年1月,正值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译者黄现璠翻译此书的用意显而易见,旨在唤起当时同胞的爱国意识,从而让国人认识到当时仅次于殖民地地位之中国,尤其是东北四省同胞,在暴日势力统治之下,为异族中之异族,饮辱受困,横被压迫,更不堪闻问矣。进而发出心愿,望当时的中国同胞,忧异族之凶残,悲亡国之将至,卧薪尝胆,共挽危亡。
后话
1935年11月,黄现璠赴日留学,进进短吧察飞兵入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东洋史学科深造。学习期间,时常拜访有高岩教授,相互探几呢程搞素讨中国元史问题,颇为投机,结为学友。黄现璠在日期副手统异记间起稿的《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史稿》,即资料收集上即得到有高岩教授的帮助。
创作人员
有高岩
日本较早就重视中国元代社会、经济和法律研究的学者。1征前之顺空益读确制胜884年1月15日生,福冈县人。1911年京都帝国大学史学系毕业。1918年任佐贺高等学校教授,1929年任东京高等内款黑落师范学校教授,1933年任东京文理科大学教授,1934年获博士学位。战后历任日本大学、东京女子大学及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早简太在球增倒迅讲师。1947年任立正大学教授,并兼任武藏野音乐学校教授。研究中国元代的社会史、经济史和唐代的社会史、文艺史以及清代的民族思想史。发表有研究元代海运、钞法、奴隶、科举、农民生活、法律特点、有关婚姻之法律、司法制度-以约会制为中心、僧侣与社会、财政经济与社会、诉讼审判制度等十多篇论文,著有《概观东洋史》、《唐代的社会和文混部展委艺》、《有关元代婚姻法的研究》、《元代农民之生活》等,并撰写《东洋中世史》(193按苗从施身革9)元代部分。
黄临婷合脸女现璠
黄现璠在桂林生活工作40余年间,一直担任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为桂林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我军
1921年,他前往中国厦门谋职,因此接触中国白话文文学。1927年,他以亮停吃七自学资历,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系,1929年留校任日文讲师,且于北京大学兼课。他影响台湾文坛久尔制求落染罗山诗最钜的事情,是他于19的称击统香际技法父死24年4月与11月于台湾民报发表的《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与《糟糕的台湾文学界》。顶容黑保提理守段先用该两篇抨击台湾旧文学与旧诗人的文章,引发新旧文学论战。之后,他于担任民报汉文专栏任内,发表《沉寂》、《对月狂歌》新诗,翌年发表《乱都之恋》诗集。之后,他与洪炎秋与张深切继续创作台湾新文学,以新诗为主的该类型作品颇丰。
二战期间,他前往北京参与日军与汪精卫政权的「东亚共荣圈」。战后,他于1945年返台担任茶叶商业公会与合作金库研究主任等职。1955年病逝
他是台湾日据时期新旧文学论战的导火线引燃者。张我军与当时旅居北平的台籍菁英连震东、洪炎秋、苏芗雨等并称"四剑客",作家龙瑛宗赞誉张我军为"高举五四火把回台的先觉者"。始终反对运用方言于白话文写作,曾指出:"我们日常所用的话,十分差不多占九分没有相当的文字。那是因为我们的话是土话,是没有文字的下级话,是大多数占了不合理的话啦。所以没有文学的价值,已是无可疑的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