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东武吟

资料百科

《代东武吟》是南朝宋文学家、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一个老兵的自述,写出汉代一个有功军人老来还家来自的困苦境遇以及他的怨恨和360百科希冀,从而反映出汉代兵役的繁重和征夫戍卒的不幸遭遇。此诗先着重描绘老兵长期转战南北、备剧令块贵球呢尝艰辛的经历;后写老兵年老被遗弃的困苦境遇和内心的怨恨愤递;最后四句用晋文公和田子方的故事,表明自己的希望,含有讽谏之意。全诗通篇皆为主人公自述,从往昔叙起,以时间为序,显得平顺,如话家常,亲切感人。

  • 作品名称 代东武吟
  • 创作年代 南朝
  • 作品体裁 乐府诗
  • 作者 鲍照
  • 作品出处 《汉魏晋南北朝诗》

作品原文

  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室却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来自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烟顺她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婷阳个封创皮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东武吟:本为齐地歌曲名。东武,古地名,在今山东诸城市一带。
  2. 360百科:喧哗。
  3. 贱子:老兵自谦的称呼,犹后来称"鄙人"。
  4. 仆:自谦之称。
  5. 蒙汉恩:承蒙汉室的恩泽。
  6. 张校尉:西汉张骞,械浓转调医妒扩让曾以校尉的官职从大将军出击匈奴。《汉书》有传。
  7. 召募:这里指应募从军。河源:河之源。张骞后来曾二把脚探查河源,但和出击匈奴是两回事。这里用来表示走得很远。
  8. "后逐"二句:以后又跟随轻车将军李蔡追击匈奴直到边关。逐,跟随、追随。李轻车,汉轻车将军李蔡,汉飞将军李广从弟,对匈奴作战有功。虏,指匈奴军队。塞垣(yuán),边关,泛指边塞地区。
  9. "密涂"二句:意为就是最近的路也走了万里,就是最安宁的年代也得多次奔波。涂,同"途"。密涂,近路。亘,绵延之意。宁岁,安宁的年头层医浓引克鱼不。七奔,指多次奔命。用《左传》成语:《左传·成公七年》:"吴始伐楚。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
  10. 肌力:肌肉和气力,这里指体力。
  11. 历凉温:经历寒暑。
  12. 下世:喜演渐处鸡伟感烟去世。
  13. 部曲:汉代军队编制的名称,这里指士兵。《汉书·李广传》颜师古注引《续汉书·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罕:稀少。
  14. 孤绩:属于个人的功绩。
  15. "腰镰"二句:腰间插着先世夫镰刀去割葵藿,拄着拐杖去放鸡放猪。刈(yì),割。葵,一种植物,可食用。藿(huò),豆叶。豚(tún),小猪。
  16. 鞲(gōu)上鹰:打猎用鹰,鹰立在上。这里是用构上鹰比喻老兵昔日的勇武。鞲益屋你迫洋京按批甚,皮革做的臂衣。
  17. (jiàn):兽的笼栅
  18. 徒:空。结:郁结。
  19. "弃席"句:用晋文公事。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晋文公重耳流亡二十年,在终于可以返国为君时,要抛弃流亡时用过的笾豆、席蓐,怠慢患难与共的有功随从。大息督益头曾命油升响这速臣咎犯劝谏,文公方止。幄(度变陆春终类宜圆些海步wò):帐幕。
  20. "疲马"句:田子方事。据《韩诗外传或核液负甚议》卷八载,战国时魏人非时病田子方见老马被弃于路,"曰之川货石独染毛除:'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轩,车驾。
  21. "愿垂"二句:希试减赵右运回愿包望君王不忘旧臣。晋主,指晋文公。田子魂,田子方的魂灵。一说"魂"通"云",指田子方讲的话。

白话译文

  主人暂且莫要喧哗,听听贱子唱上一言

  我本来自寒乡之士,出身蒙受汉家恩典。

  开始追随张骞校尉,响应召募来到河源。

  后来跟着轻车李蔡,追逐敌寇走遍边关。

  近路还能绵亘万里,安宁年岁就要七奔。

  征战当中体力耗尽,殚精竭虑经历凉温。

  将军已经不在人世,部将也已罕有活存。

  而今时事一朝变异,独有功绩谁还理论?

  年轻时候辞家出行,如今穷老回到家门。

  腰带镰刀收割葵藿,手柱拐杖放牧鸡豚。

  昔日好像上雄鹰,今天恰似槛中之猿。

  徒结千载难言之恨,空抱百年不尽遗怨。

  被弃席蓐思恋君帐,老马怀念君主华轩

  希望赐予晋主恩惠,莫要愧对田子精魂。

创作背景

  鲍照一生潦倒,却心系国家命运。此诗为作者假托个优连推司控一个汉代有功老兵的口吻,讽谏当时的君主不要抛弃有功之人,应为影射当时名将檀道济的悲惨遭遇。檀道济于元嘉八年(431年)参加元嘉北伐,救援滑台未果,被宋文帝视为养寇自重。元嘉十三年(436年),檀道济终为宋文帝所害。鲍照当是有感于此,故拟乐府古题而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最富汉乐府神韵,与汉代民歌《十五从军征》立意、构思颇有相同之处。

  诗写一个少小离家从军、穷老退伍回乡的老兵自述其一生的坎坷经历,控诉了统治者的刻薄寡思,但仍表现出了爱来自国主义的精神。"主人"二句开场引出主人公老360百科兵。由他自称"贱子"可见他身份之低贱这将与他自叙其"孤绩"的英雄形象形成对比,是迫业南右倒服测观用一伏笔。下面全部是老兵的自述,夫他底规整普象又可分三层。"仆本"以下十四句写其从军情形,极力描写其战绩,突出其英武形象。"少壮"以下八句写其回乡后情景,突出其"穷老"。"少壮"二句承上启下。"少壮"句总上,"穷老"句启下,"少壮"与"穷老"四句是其一生概括。"上鹰"与"槛中猿"两个比喻,生动形象,饱含辛酸与感慨,是蒸样良对生命"穷老"的无可奈何的叹惜,令人同情,催人下泪。"弃席"四句用典故再点醒主题,反复说明对老之已至、不能报国的痛惋。

  这首诗构思用自述,别出心裁,多用比喻、典故,委婉曲达,人物形象刻画丰富饱满,而校敌季绍信毫鲜明突出。全诗平叙始终,老兵一费左所判井宜生了然,虽用了比喻和典故,质乱包原或司总的说来,如话家常,亲切感人,在鲍照乐府中自树一帜。

名家点评

  杭州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许菊芳:这首诗是南朝诗人鲍照边塞诗的又一垂急到要次向某佳作。诗作以一位老兵的叙甚准少农吸事视角,讲述了他一生征战塞外的艰苦经历和回乡居误方后有功不获赏的悲怨心情钱决话。此诗描写生动,语言让战实货完价政双正的红劲峭,音调响亮,与唐代王维《老将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沈文凡:本篇以自述的口气,叙写了一个汉代有功军人早年征战疆场的不凡经历,及晚年回家后的走设圆秋支它找进层困窘处境,并表达了他的怨恨和希望。诗的前半部分追叙往日军功。"将军"四啊刘约笔确犯本句承前启后,始叙现在。其活纸话家皮吧岁香音苗冷下就是他对困境的叙述及对现在处境的抱怨。少壮时离族案印血所谓老哥后端家而去,如今到了穷老之时才回到家中;尽管身体早已衰老,还得参加田间劳作。想起过去如上雄鹰一样英姿勃勃,而今却像关在栅栏中的猿猴一样无可奈何,这怎么不让他心生怨恨呢?由此他希望当今的皇上能够念其往昔之军功,加以怜恤。本诗对比强烈,情感深挚悲壮,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老军人暮年时的悲惨情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后世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

作者简介

  鲍照(414-466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北)人,出身贫寒。元嘉十六年(439年),为了谋求官职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到江州任刺史。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刘义庆病逝而失职在家闲居,历任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大明五年(461年),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晋安王刘子勋与宋明帝争夺皇位,刘子顼举兵响应,兵败,鲍照也为乱军所杀。擅长七言歌行,语言劲健,感情充沛,形象鲜明,发展了七言诗歌,对唐代李白、高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今存《鲍参军集》。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