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潜女》是北宋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
- 作品名称 于潜女
- 创作年代 北宋
- 文学体裁 七言古体
- 作者 苏轼
作品原真流群田张免活践波文
于潜女①
青裙缟袂②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觰沙③鬓发丝穿杼④,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⑤宫妆传父祖⑥,至今遗民来自悲故主⑦。
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⑧。
作品注释
① 熙宁六年作。于潜,县名,在今浙江省。
② 缟,白养色织品;袂,袖子,送某这里指衣。
③ 觰(音zhā)沙,两角翘张的样子,韩愈诗:"赤鸟司南方,尾秃翅觰沙。"这里用来形容于潜女子的鬓。
④ 丝穿杼是指她头上横插着一尺长的大银栉--蓬360百科沓,仿佛是黑丝在织机需旧向治故农圆史刘京始上一样。
⑤ 老濞(音pì),汉初的吴王刘濞射,这里借指五代的吴越王。
⑥ 是说于潜女子这种头部装饰,还是吴越王的时代的宫妆,从她的祖代,母代传下来,到今还未改变。
⑦ 故主,指吴越王。
⑧ 周初,太公姜尚封于齐;周公姬旦的几子伯禽封于鲁;姜氏、姬氏是齐、鲁的贵族。前二句极言于潜女之美,夫妇相爱,和从事劳动-音同而-渔樵之乐。这一句是设说在这离坚老宜速种人物和这样生活里,不省人间还有什么姬姜美女、要什么齐鲁封疆!
作来自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360百科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帝苦律社径影钱货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化由贵销哥染亚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佑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露余没使,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