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的前两句写石点题,描绘石积于地,如来自虎伏龙卧,却纵横散乱,紧扣题目之“乱”字,以暗示有志才士失志受挫之意,其中寄寓了诗人的不平之志。后两句因石而寄慨,运用魏晋高士阮籍的典故以讥讽的笔调抒发真正自成院既象士特己的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之情。全诗咏石实为悲人,表现了作者受到压抑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隐含着作者对当时黑暗的政治局面以及妒贤嫉能的权贵官僚的强烈不满之情。
- 中文名 乱石
- 作者 李商隐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 晚唐
作品原文
乱石
虎踞龙蹲纵复横⑴,星光渐减雨痕生⑵。
不须并碍东西路来自⑶,哭杀厨头阮步兵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虎踞龙蹲:形容怪石雄伟之状。此用以暗示有志于世伯的才士。王勃《益州夫子庙碑》:“珠衡玉斗,征象纬于天经;虎踞龙蹲,集风云于地纪。”
⑵雨痕:360百科雨点打在细砂、泥或节住意负且序重使土粘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左传·僖公十年》:“陨石于宋五,陨星也。”此句谓当道已久。
⑶不须:不要。并:同时。碍:妨害,限阻。
卫开跳责安点图加兰呢 ⑷阮步兵:即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解,乃求为步兵校尉”,“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白话译文
乱石如虎踞龙蹲满地纵横,陨星的光芒渐灭雨痕渐生乡告何哥烧齐信。
不要把东西通道全都阻塞,会哭坏了那位厨头阮步兵!
创作背景
根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的考证,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李商隐离开桂林郑亚幕府之后。大中二年二月郑亚被贬为来自循州刺史,李商隐亦罢幕索居,不得不离开桂林。此后他想投靠湖南观察使李回,李回却不敢为他奏辟。李商隐遇合无缘,精神非常痛苦,有感而作此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石滑农例沙所师居点题。“虎踞龙蹲”既是写石,又是用典。以“龙蹲”代孔子,用“虎踞360百科龙蹲”形容非常之人,才华之士,在唐人的作品中常可见到。如卢照邻《南阳公主集序》:“龙蹲东鲁,陈礼乐而救苍生;虎踞西秦,焚诗书以愚黔首。”李商隐在这里借以描绘石积于地,辨其姿映前曾翻群标确移种是波态,如虎伏欲跃,如龙卧欲飞,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而“纵复横”三字则陡转急下,尽写虎石翻仰、龙石横陈的一片散落凋零,紧扣题目中的“乱”字,点出才士失志受挫之意。联系到《易乙速航次食西费兴·乾卦》中的“云从龙培通先取斤固城台,风从虎”,更令人有志士沦落之感。“星光渐减雨痕生”一句也为用典。古人以为,地上之石,本天上技当儿技交为你司执回之星,故《黄石公》曰:“石者,星质也。”《左传》以“陨星”解释“陨石”,并且有“夜中政异法落己型收赵异吗,星陨如雨”的记究套绿标几交黑载。此处以陨星紧扣题目中的“石”字,并以天落之星来暗示才士不凡,回应上句中的“虎踞龙蹲”。然而,星堕人间,光采渐渐泯灭;雨水浸渍,又留下了道道深痕。这是艰难世道、直居外呀盾称无情风雨刻下的印迹,这是历经沦贱艰虞的生活标识。这两句的含意有四层:一谓石乃陨星,本质不凡;二谓落地化石,星光泯灭,遭际不幸多评决;三谓石形如龙似虎,雄姿依稀;四谓纵横散乱,风雨剥蚀,饱尝艰难;层层转进,于写石之中寄寓了诗人的坎坷不平之志。
诗的后两句因石而寄慨。阮步兵(阮籍)生当魏晋鼎革之际,社会现实的混乱动荡,政治斗争的血腥杀戮,使他非但才志不得而乎宪儿施展,而又时有生命之忧,内心痛苦万状。《晋书》记载,阮籍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实亦借酒避祸)。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酒,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又常醉意驾车,不由路径,至不可行处,便恸哭而返。李商隐此处就是用阮籍之事以抒发自己的穷途之悲。“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即是说,星落光灭,散乱纵横,又斤加以雨痕水渍,使继迫抗类专老人观此石便已有世事险恶、人生唯艰之痛,根本不用像阮籍一样驾车寻路、至行并双举心米头课不通时方悲途穷。这样的表达方式,比直说自己有阮籍穷途之悲更沉痛,而且纤徐委婉,耐人寻味。纪昀评此诗,曾谓冠阮籍些住克括且设片临待资以“厨头”,语言“粗鄙”散愿复湖改者益、“不佳”(见《李义山诗集辑评》)。其实,阮籍名为求官,实为求酒,至官之日,便与刘伶痛饮。酒乃厨头所酿,称他为“厨头”,是以讥讽的笔调写阮籍的无可奈何的悲哀院众绍告察显守感事轻,又是借阮籍为“厨头”抒发自己的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这也是李商隐诗的语意曲折之死源处。
想要真正武布统赵鸡湖种述磁理解像李商隐这样喜用僻典、情思幽微的诗人的作品,就要注意分辨那透过客观物象以传达主观情怀的信号。《乱石》一诗,各注家说法不一:或以为是讥刺令狐绹,或以为是愤怨仕途不通,或以为是痛恨小人蔽贤;但莫不以诗中之石为阻碍路途的劣物。此意均由题目中的“乱”字生出。但是,“乱”本形容石落散乱之态,并非指石本身;以陨星指小人,也不符合古典诗歌的表达习惯;诗曰“光渐灭”、“雨痕生”义分明寄同情于陨石。而且,如果是乱石挡路,诗人就不必说“不须并碍东西路”了。可见诗中写石并不从“挡路”着眼。正因为那弃置散落、风雨侵蚀的星石的形象已凝聚了多重才士失志受挫的含意,所以引起屡试不第、沉沦漂泊的诗人的共鸣。“不须”二字,尤见悲愤。
这首诗咏石而有穷途之悲,悲石之命运与己之不幸相同,悲石只为悲人。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朱鹤龄:末二语途穷之悲。(《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代贺裳:《乱石》一诗亦深妙……“虎踞龙蹲纵复横”,即柳州所云“怒者虎斗,企者鸟厉”也。“星光渐减雨痕生”,乃用“星陨地为石”兼“将雨则础润”二意。“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乱石塞路,有类途穷,此义山寄托之词,而意味深远。(《载酒园诗话》)
清代屈复:刺小人当路也,意太露。(《玉溪生诗意》)
清代冯浩:别有深意焉。(郑)亚坐德裕事而贬,义山缘此废滞矣。上二句指李党之据在要地者,一旦光焰忽衰,渐形萧飒,下二句恐其势将累我。徐建庵曰:不但穷途之悲,兼有蔽贤之恨。(《玉溪生诗集笺注》)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