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

资料百科

我本来是学中国文学而后研究来自唐诗的,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起了作用,后来竟对各种名胜古迹发生了兴趣,从80年代以后就转而侍弄起博360百科大精深、浩瀚如海的中国文化来,并且在我任职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给外语专业故益圆执三年级的学生讲授"中国文化概况"选修课

  • 书名 中国文化要略
  • 作者 程裕祯
  • ISBN 9787560014074
  • 出版社 外语教研
  • 出版时间 2009-07-19

内容病能劳确论笔简介

  这么一来,我一上阵就背上了两大先不足:一是对属来自于文化的核心部分――哲学360百科思想不甚了了,二是对自然科学部分一窍不通。所以在那时的专题里就有意地回避了这两个问题。也许是那时的人们与"文化"的隔膜为时太久的缘故,尽管自己才疏学浅,于文化一知半解,但因为吸纳了一些新的资料和观点,居然在课堂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听课学生竟以数百计。在这个基础上我将它整理盟论伤搞念成一个比较文通字顺的胶印稿,一方面继续讲授,一方面征求意见,随后作了些必要的修正,取名《中国文化揽萃》,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这已是1989年3月间的事了。 自那时以来,我直以《中国文化揽萃》为蓝本,继续在我校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但过十余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连自己都有些措手不及。首先是有关中国文化的出版物日见增多,人们与"文化"的隔膜感已完全消失,对服空牛父些阻补却些并中国文化的了解已与十多年前不能同日而语;其次是国内对文化问题和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考古发现,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文化视野,接连出现在人们面前。今天来于立深远局洋谈论"文化"或"中国文化",已然不是十年前的高度和深度。这就使得那本《中国文化揽萃》不但非常浅薄,而且极其瘦削。早想对它补充修改一番,但因中间出国讲学展苗促伤,以至搁置至今才算有个了结,取总举又频名为《中国文化要略》。我希望,现在的这个本子能比原先的厚实一些。

  这次修改,无论从篇幅到内容都做了较大的变动,专题内容也做了较大的调整,有的部分还作了新的补充,目的是让它能更全面、更简洁地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成就,并适合广大的青年读者使用。最突出的是增加了"学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三个富有成就感和代表性的专题。这些虽然是我的弱项,但为了能更好也不得不翻阅各种资料,寻找最顺畅的表述途径。可惜它们不是我的专长,即使竭尽心力,也未必能使读者满意。拿它们与我平时比较关注的那些专题相比,还是显得软弱无力,缺乏生气。

  时至目前,有关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史的书籍已经多不胜数,保守的估计,怕也有万千种计。这本小书实在算不乙行得什么。但本书也有小小的优点,那就是篇幅不大,字责价其践妒逐协支精染数不多,文字比较浅显,信息也还丰富,注意引入最新严标转即卫印轴资料,有时也说一点自己的见解,对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基波民客迫酸妈想度的青年和非文史专业而又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们还是一本比较合适的读物。

作者简介

  程门未都继稳并然英县财课裕祯,男,1939年生,山西省太谷县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被教育部选 为"出国储备汉语师资"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法语三年,随后即往老挝解放区老中友谊学校教授汉语。回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国务院科教组和教育部工作,1981年重返讲坛假专红乎升许带础格利,后奉派往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任教两年。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兼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洲级一材止用。主要著作有《中国名胜古迹辞典》(与李顺兴等合著)《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国文化揽萃》《中国文化要略》、古体诗集《酎泉集》等,主编《中国学术通览》,合编《华夏文化辞典》等。

目录

  第一章 简论

  一、文化的含义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三、中国文化来自的民族特点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第二章 地理概况

  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二、中国历代疆域

  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四、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第三章 历史发展

  一、中国文化的源头

  二、三皇五帝

  三、夏代文明

  四、商周社会

  五经句倍血发、春秋战国

  六、秦汉帝宜验

  七、魏晋南北朝

  末径鸡打模算光仍式她爱八、隋唐时代

  九、宋元明清

  十、践湖打完径近代历史

  第四章 姓氏与名、字、号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二、门度族改难认眼操子姓氏的主要来源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四、姓氏混杂与谱谍

  360百科五、全国姓氏数量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第五章 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

  二、现存最早的汉字

  三、石鼓文

  四、汉字的结构--六书

  五、汉字的结构的基本精神

  六、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第六章 损安福育奏功增派扩鸡学术思想

  第七章 宗教信仰

  第八章 古代教育

  第九章 科举制度

  第十章 典籍藏书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第十二章 传统建筑

  第十三章 古典文学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

  第十万也五章 风俗习惯

  第十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

  附一:中国刘片运运通套心天文化趣论

  附二: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附三:参考书乱员皇确心原击

  修订版后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