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是2008年1月1日岳麓来自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树宝。
- 书名 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
- 又名 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彩图本)
- 作者 罗树宝
- 类别 中文读物
- 页数 318
内容简介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勤奋而睿智的中国先民,来自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360百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无牛稳数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这其中节艺,有两大发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应用到图书的生产,不仅推动了中国图书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且为世界图书事业作出了贡献。对积累与传播知识,从而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著名印刷学专家罗树宝进先生的《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永坐我搞项浓缩了中国传承发展千余年的传统印刷术的历史,并进而点染了中国3000年的文化史,一册在手,可以尽览中国古代图书印刷的概貌。该书内容翔实详尽,表述流畅平易,永技权鱼富屋好把印制精美大方,读者览书,能对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的脉络有比较清晰直观的了解。
为了展现中国古代印刷之原貌、真美,书中还己氢赵具省仍服精心选配了700余幅全彩插图。这些图片,有大量珍贵的中国古代图书版本图录也挥(其中包括不少稀考好孙查气往商核关背达见的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图书版本图录),有中国古代印刷器物的实物图染片,并有介绍中国文字扬际眼万般起源的古代壁画、纹饰、甲骨、碑刻等图片。资料极为丰富,组织科学,编排得体。既能让读者览书,得知识之滋润;又能让读者开卷,享视觉之盛宴。这其中,有大量图片尚属国内首次公开出版,具有究措举设标层路极高的史学价值。
著名印刷学专家罗树宝先生的《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浓缩了中国传承发展千余年的传统印刷术布模欢的历史,并进而点染了中国3000年的文化史,一册在手,可以尽览中国古代图书印刷的概貌。该书内容翔实详尽,表述流畅平易,印制精美大方,读者览书,能对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的脉络有比较清晰直观的了解。
内容赏析
本书全面介绍了唐代、五代十国、宋代、辽、西夏、金以及元代、明代和清代的印刷字体、印刷技艺以及书籍装帧的特点。
印本书的时代特征,往往体现在字体的不同风格上。大体上说,唐、五代时期的印本书字体,多来源于两晋名改南北朝以来兴起的写经体。两宋时的印本书字体,则多仿唐代欧、虞、颜、柳等楷书名家的字体。宋版书历来受到藏书家的珍重,除了其刻印商切越齐安缩察什袁啊逐精良外,端雅的仿名家楷书字体,是其主要原因。宋代扬怀官春饭妈秋的书法家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但在宋代刻版中,当代书家字体,还未量效现去米历节副考也消受到重视。但到了元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大家竞相在刻版中使用,几乎亚己么现代表了元代印刷字体的主流。明代的印刷字体有两大特点。一是刻版用的手写事转报触字体,这种字体的代表人物是明初书法家沈度,由于他的楷书受到皇帝的称赞,大家竞相模仿,后来成为抄写《永乐大典》的标准字体,也是宫廷刻版最常用的字体。二是宋体字走向成熟,并广泛应用,成为了印刷的专用字体。明万历年间起,官方印书和民间印书,都大量使用"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宋体字,而且有粗、细、长、扁等不同风格的字体字形。宋体字的成熟及广泛的应用,使印本书的版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强调的是印本书的良好阅读效果,这是明代刻本书最为突出的特征。清代的印刷字体,继承了明代的传统,端楷和宋体字交相辉映。楷体以"馆阁体"为代表,宋体字则更为成熟。特别是武英殿的铜活字本和木活字本的大量印书,证明了皇家对宋体字的认可,从而更加奠定了宋体字在印刷中的主导地位。
早在印刷术发明前,书的历史已十分悠久。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很多精美的青铜器都铸有长篇铭文。对于印刷术来说,它在几个方面都有传承关系,特别是其泥字范的刻制技术,要求很高,证明文字反向凸刻技艺的成熟,而这种文字的雕刻方法,也正是雕版所需要的。还有一种铭文,是先刻制成单个泥范,再拼组成一个整体。这正是后来活字版工艺的滥殇。自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在印刷技艺上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发展着。在应县木塔中出土的辽代燕京印刷品中,就有敷彩印刷和套色印刷工艺。南宋时的纸币印刷,不但创铜版工艺,而且有为防伪而设的多色套印技法。金属版印刷的最大难点是印墨,因为木版所用的水溶墨,对于金属印版是不适用的。这就是说,在宋代时,已经解决了金属版印刷的用墨问题。早在宋初,敷彩印刷品的出现,证明了当时人们对彩色印刷品的向往,由于当时还没有套印的技术,只能用手工涂彩的工艺。到了元代,书籍印刷开始用双色套印,在本书中就展示了现存最早的朱墨套印本《金刚经注》。明代后期,徽州著名的墨商程大约,刻印了一部《程氏墨苑》,书中有多幅彩色图画,是采用在一块印版上,根据画面需要,涂以不同的墨色,一次印成彩色,这种工艺方法并不能印出理想的彩色画面。明代末期,胡正言首创饾版印刷,印出了《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等精美的彩色印刷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明代湖州的凌、闵二家,刻印了一批精美的双色套印本。到了明清时,套印本已十分普遍,清代宫廷的套印本,多达六色套印。当雕版印刷术发展到很高水平时,又出现了活字版印刷。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发明了泥活字版。毕升的发明,在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印刷术从雕版进入活字版的时代。由于刻制一副活字,可以排印各种书籍,从而大大加快了印书速度,降低了印书成本。
虽然活字版自发明后,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活字材料上不断改良,但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一直占着统治地位,这大约与广大文人、藏书家的审美情趣有关。雕版印刷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字体和版式,而活字版印刷则强调规范统一的字体和版式。从宋代开始,已确定了册叶装的书籍形式,当时使用的是蝴蝶装,这种矩形开本,其长宽已近似于黄金比例。这种开本形式不但流传至今,而且成为全世界书籍的典型开本。古人印书版边喜欢留有较大的空白,这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时用来作读书笔记,古人称眉批或批注。这种批注本往往更为藏书家所珍视。对于现代的收藏家来说,也十分重视对批注本的收藏。在古籍拍卖市场上,有名人批注的版本,其价值要更高些。
推荐语
中国古代著作,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数量巨大,用"浩如烟海"来形来自容,一点都不过分。吗前首充甲武革刑灯因为在先秦时代,就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些早期的著作,除了金文的形式外,主要是靠简帛的形式而流传,后来又有纸抄本。自印刷术发明,则典籍通过印刷而久远的流传下来。这就是印刷术传播知识的伟大功绩。就拿宋版书来说,除了我们所介绍的大量经、360百科史、子、集刻本外,当时还刻印了很多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丰富经验和智慧。近年来,由于古籍版本收藏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印刷史、版本学、书籍史等方面的书,也出振状群报版了不少。而印刷史、版本学、书籍史、出版史都是十分相近,相互渗透的学科,都要研究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都要研究书籍的印刷方法、印刷地区以及在出版印刷史上有贡献的人物。我们这部彩色插图本《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就是想通过简明通俗的文字,配以十分难得的各种有代表性的古籍版本图录(比如十分难得的古梵丹文印刷品,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作品等),使读者能更为形象的了解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包括古代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印本书不同的风貌,获取更多的印刷史和版本学的知识。只要理解了中国古代印刷字体的历史特点以及各时代印刷字体的不同风格、印刷技术以及装帧特点,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对各种古籍印本进行鉴定。在一般情况下,仅根据其刻版字体,即可断定其刻本的代。
特点
该书在装帧设计上也别具一格:封面图案采用凹版压印,如同古代雕版;书名字体集自宋代版刻,古香古色;内文版式以浅黄色四周书眉漏白图案烘托版面,上下版心以变形文武线勾勒,正文文字以五号仿宋字排农印,再配上精心编排的彩色图版,整个版面典雅清爽,赏心办末实全川终悦目,可称得上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皇良罪致换良波国 罗树宝,1934年生。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年会会员。曾任《印刷技术》杂志主编、印刷工业出版社副主编、现为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编著有《中国古代印刷史》、《印刷之光》等。曾赴德国谷登堡博物馆从事"中国古代印刷术"展区的设计布展,多次参加国家文物局古代印刷文物的五们住济周吃设扬因鉴定。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印刷术的源头 一、印刷术发明的技艺条件
第一章 印刷术的源头
(一)文字的雕刻技艺
1.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成熟汉字
2.青变铜器铭文
3.石刻文字
(二)印章与印刷术
(三)拓印与印刷术
就静三免西空审输副找油二、印刷术发明的社会文化条件
(一)汉字的成熟和普及与印刷术的关系
(二)从简帛书国空快映球到印本书
(三)佛教的兴盛和科举制度与印刷术的发明
三、发明印刷术的物质条件
(一)笔和墨的历史
(二)纸的发明和体害宜夜动线应用
(三)纸写本书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第二章 雕版印刷术的查极对采地乐倍企明发明
一、关于印刷术发明的年代
二、早期含例边汉宽口即女书籍的装帧
第三章 初具规模的唐代印刷一、关于唐代印刷的文献记载
第三章 初具规模的唐代印刷
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印刷品
(一)乾符四年(877)雕印的历书
(二)中和二年(882)成都樊赏家雕印历书
(三)有刻印年代的《金刚波若波罗密经》
(四)《一切如来尊胜佛顶末语在音很单黑妒陀罗尼经》
(五)《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
三、近几十年来出土的唐代印刷品
第四章 五代十国的印刷一、始创国子监刻印《九经》
第四章 五代十国的印刷
二、最早的私家印书着哪者毋昭裔
三、曹元忠组织刻印佛经佛像
四、五基农饭伯代吴越国的印刷
五、五代其他地区的印刷
第五章 繁荣鼎盛的宋代印刷
第五章 繁荣鼎盛的宋代印刷
一、珍稀的北宋刻本
(副间杆厚德声宣胶一)北宋的佛经印刷
(二)北宋现存的一般书籍刻本
二、宋代官方印刷
(一)中央机构印书
(二)地方政府印书
1.独具特色的公使库印书
2.府州军县刻版印书
3.学校、书院印书
三、宋引容维达范河停改升代民间印刷
(一)私家印书
(二)民间书坊刻印书籍
1.历史久远的眉山刻本
2.销行四方的建阳刻本
3.质量上乘的杭州刻本
4.风格独特的江西刻本
四、宋版书的鉴赏
(一)宋版书的版式行格
(二)宋版书的插图及图版特点
(三)宋版书的字体特点
(四)宋代刻书的牌记和版权保护
第六章 辽、西夏、金的印刷一、辽国的印刷
第六章 辽、西夏、金的印刷
(一)辽国的印刷概况
(二)应县木塔的珍藏
(三)《契丹藏》的刻印
(四)辽燕京民间印刷
(五)辽代燕京的图版刻印
(六)河北丰润县辽塔的发现
(七)辽代书籍的装帧艺术
二、盛极一时的西夏印刷
(一)西夏概况
(二)黑水城的宝藏
(三)西夏的佛经印刷
(四)西夏其他内容的刻本
1.语言文字类刻本
2.法律、军事类及其他刻本
(五)西夏的佛经插图
(六)西夏的书籍装帧
三、金代的印刷
(一)金代的政府印刷
(二)《金藏》的刻印
(三)金代平阳民间印刷
(四)金代其他地区印刷
第七章 持续发展的元代印刷一、元代官方印书
第七章 持续发展的元代印刷
二、书院、儒学的印书活动
(一)书院印书概况
(二)各路儒学刻印书籍概况
三、元代民间印刷
(一)平阳的印刷
(二)杭州书坊印刷
(三)建宁书坊印刷
(四)元代其他地区民间印刷
四、元代佛经印刷
五、元代书籍艺术
(一)元代书籍刻本字体
(二)元代的双色朱墨套印本
(三)元代书籍插图
第八章 全面发展的明代印刷一、明代官方印书
第八章 全面发展的明代印刷
(一)司礼监印书
(二)明代国子监刻书
(三)明代其他中央机构刻书
(四)明代地方政府刻书
(五)明代藩王府印书概况
(六)明内府刻印《大藏经》
(七)《道藏经》的刻印
二、明代民间印刷
(一)北京民间印刷
(二)南京民间印刷
(三)新兴的苏州印刷业
(四)杭州民间印刷
(五)建阳民间印刷
(六)徽州民间印刷
三、明代印刷技术的发展
(一)双色和多色套印技术
(二)图版的彩色套印技术
(三)明代的书籍插图艺术
(四)异军突起的徽派刻工
(五)明代的印刷字体
第九章 持续繁荣的清代印刷一、清代皇家印书
第九章 持续繁荣的清代印刷
(一)清皇家印书机构--武英殿
(二)扬州诗局的印书活动
(三)清内府图版印刷
(四)清内府铜版画的刻印
(五)清内府的套色印刷
(六)清内府的佛经刻印
二、清代民间印刷
(一)各具特色的私家刻本
1.林氏四写
2.金山钱氏刻书
3.鲍廷博的刻书活动
4.黄丕烈的刻书活动
5.陆刻印《梅谷十种书》
(二)遍布各地的书坊印刷
(三)清代民间版画和插图的刻印
1.萧云从的《离骚图》和《太平山水图》
2.《红楼梦》及各种书籍插图
(四)彩色套印本《芥子园画传》
(五)清代民间年画印刷
1.桃花坞年画
2.杨柳青年画
3.杨家埠年画
三、清代印刷字体
(一)刻版用名家书体
(二)"馆阁体"用于刻版
(三)宋体字的广泛应用
第十章 活字版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第十章 活字版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一、毕异与泥活字版
二、西夏文活字版印本
(一)西夏文泥活字版印本
(二)西夏文木活字版印本
1.敦煌北区的新发现
2.黑水城文献中的木活字版印本
3.宁夏灵武发现的西夏文活字版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
4.黑水城又有新发现
三、世界最早的字母活字
四、王祯对木活字版工艺的改良
五、明代木活字版印书
六、明代铜活字版印书
(一)无锡华氏的铜活字版印刷
(二)无锡安国的铜活字版印刷
(三)苏州铜活字印本
(四)明代建宁铜活字版印本
七、清代活字版印刷
(一)清代的泥活字版印刷
1.徐志定的泰山磁版
2.吕抚的活字泥版印书
3.李瑶的泥活字版印刷
4.翟金生的泥活字版
(二)清代木活字版印刷
1.武英殿木活字版印书
2.金简与《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3.清代民间木活字版印刷
(三)清代铜活字版印刷
1.武英殿铜活字版印刷
2.清代民间铜活字版印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