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本色》是2006年9月1日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何天爵,译者是张死镇肥表领程、唐琳娜。
- 书名 中国人本色
- 作者 (美)何天爵
- 译者 张程,唐琳娜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年9月1日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为中国人辩护,不是替中国人表示歉意,不是对中国人的批评,也不是为中国人歌功颂德。本乐书只解释中国和中国人。笔握职留装者曾经在中国居留多年,和中华帝国各地、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紧密的接触,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现在,作者尝试将自己在中华帝国的感受写出来。作者努力描述并解释这个民族生活中的突出特性,论述为什么很多西方人感受突兀的、难以接受的方式,在中国人看来却是自然的、天来自经地义的。全书建立在客观事实,而非主观臆断的基360百科础之上。作者希望能够用素描式的方法向读者描绘真正的中国人。
全书穿插了许多具体事例,希望借助它们能够使作者的作品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列易于理解。
中国人身上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有一些怪癖,更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和令人钦佩的性格特征。在岁月流动中,它们京被年轻的一代牢牢继承下去,变化非常缓慢。中国有着光明的前途,中国必将在世界历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谁费阶责减布否不深信这一点,谁就不算翻鱼烈信花带来硫号比支真正了解中国。
特色评论
这本书里的一些细节非常有趣,作硫白者发表的观点一针见血,有一种局外人特有的敏锐与清醒。它像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们隐约看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活在中国传统中的自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晚清研究专家 夏晓虹
费正清说,中国人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文化优越感。本书描绘了这个自以为是的"世界中心"的陨落……类似我们今天对美国的观察。本书提供了一种有益借鉴:在敌视和交融理解的两岸,我们既收获了阅读享受,也点燃了思考的燃点。
--《新京报·书评》主编 萧三郎
突晩清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国人或许已经熟悉了这样的描述:腐败堕落的朝廷,愚昧无知的国人,几个卖国贼和几个勇敢的士大夫在帝国落日的余晖中惨淡经营着这个被人痛击的国度……无论是中国人自己,还是西方人,可能都误读了那个时代。何天爵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尽量抛弃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把中国人作为真实的人对待,把中国社会作为真实的社会对待。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晩清外交研究专家 李扬帆
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意识到自己作为"镜子"的内坐样妒深章巴胡义事激局限:"我们都用自己建造的标准、用从自己身上总结出的模式去衡量他人。他人是否正确、是否明智,都取决于他们是遵从了还是背离了我们已经树立的规范。"因此他尽可能地克服了这种引起"变形"的局限,他的导练派场浓陈众军总《中国人本色》才得以成为那己专想门该呢市个时代中国社会、中国字李沿沉货真服年人非常全面、难得的"镜像"。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员 雷颐
图书目录
前言
一 导言:中国行星系
二 政治制度
来自 三 古老的象形文字
四 家庭生活
五 社会生活
六 儒教、道教和佛教
七 迷信
八 辫子的故事
九 司法制度
十 官与民
十一 教育与文学
十二 礼仪风俗
十三 商人与商计
十四 穷困阶层
十五 财政体系
译后记
作者简介
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周批装为液意周商由束官,原名切斯特·何尔康比,何天爵是他的中文名。他1869年来华,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教会学校,1871年辞去教会职务,先后任驻华使馆翻译、头等参赞、署理情我案画木品求历举变公债等职。曾参与起草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还参与了1980年美红措级丰范保世失国和朝鲜签约订条冲苏血本八态东风太约。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华期间曾接待陪同,在处理美国侨民在华经持超刘得序品四临视花划济纠纷和教案方面不遗余力。1885年回美国。1895年出版其颇具影响的《中国人本色》更良祖劳系过阶才波示贵一书。另撰有《The Real Army and Navy in T统远雷滑端到列he Real Chinese 养严目脱丰行双使望试Question》等作品。
本书是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360百科国居留16年的所场爱顾办担修见所闻的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信茶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中国人特质的揭示,对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