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资料百科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是 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铉淑。

  • 书名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 作者 苏铉淑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
  • 定价 28 元

提要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北来自方东魏北齐(534~577年)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画中的纹样作打娘为研究对象,由两部分组成。

  上编,"纹样概要研究"。伟奏精早入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360百科考古学的类型学分析,对东魏北齐纹样进行综合梳理,初步建立该时期纹样的基本框架。并归纳出此时期纹样的大体特征及东魏北齐境内各地区纹样的特征。

  纹样的盛衰及演黑增候变过程与当时信仰、意识形态以及万率刘类针收探践山错历史文化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下编"重点纹样研究"中,主要讨论纹样的宗教及社会含义。我们选择三种较为流行的佛教求反氢击准福客也纹样,如宝塔纹、宝珠纹以及双树纹,从形制分析着手,显示出这些纹样的时代、地区特征。尔后运用图像学及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探讨这些纹样出现的背村日半先落景、含义、社会功能以及宗教艺术与墓葬艺术之间的互动等。

  本文按文献及实物的考证,认定这一时期流行的覆钵顶单层宝塔纹很大程度上就是阿育王塔。而且论证东马哥土厚硫培次气魏北齐境内阿育王塔的流行,与北齐皇室的转轮圣王统治思想关系密切。这一时期宝珠纹的最大特点是将宝珠置于柱头上,可以说是"珠柱"或"宝幢"。

  按佛经的记载,宝幢通常立于佛国净土,所以它的盛胶宁因念行反映东魏北齐时期净土信仰响训植阳加的发展情况。由于山水文化的发展齐伯袁,且在涅盘信仰的影响下,在定州地区双树纹很盛行。

作者简介

  苏铉淑,1964年生于韩国全州。1986年毕业于首尔西江大学历史系。1999年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美术史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吸福市础径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2沙源跑台科001年在《首尔新闻》当记者。现任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美术史。曾发表《东魏北齐宝塔纹够守研究》、《响堂石窟火焰宝珠纹研究》、《中国南北朝时代宝珠纹研究--以墓葬美术为中心》、《北响堂石窟北洞的转轮圣王象征》(后两篇论文以韩文发表)程过换各转被等论文。

目录

  引论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东魏北齐佛教石造像与壁画墓的发现及研究

  1. 佛教石造像的发现与研究状况

  2. 壁画墓的发现与研究状况

  三关于研究方法

  上编纹样概要研究

  第一来自章佛教造像

  一邺城地区

  二太原地区

  三青州地区

360百科  四定州地区

  第二章壁画墓

  一墓道

  二甬道

  三墓

  下编重点纹样研究-

掉质  第一章宝塔纹的脱值温立旧东总东元形制特征与含义

  核也蛋增顺一南北朝晚期宝塔纹的形制特征

  1. 南朝(梁)

  2. 北课升轮

  3. 东魏北齐

  4. 西魏北周

  二(覆钵顶)单层方塔的含义

  1. 多宝塔

  2. 阿育王塔

  三宝塔纹药验重究指乱的流行背景

  1. 阿育王刘固与友院讨获下府景塔信仰与北齐皇室

  2. 佛国土的象征物

增果  3. 佛舍利塔的礼拜与除诸障碍

  四小结

  第二章佛教艺术中的宝珠纹~以响堂石窟"珠柱"为中心

  选诉孔一北朝晚期诸石窟测苦占岩团宝珠纹的形制特征

  1. 龙门、巩县石窟

  2. 响堂石窟

  3. 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二响堂石窟宝珠纹的来源及含义

  1. 在中国,"珠婷纪座帮友事食仅柱"的出现

  2. 作为净土的象征物宝幢"珠柱"

  3. 阿育王柱和响堂石窟的"珠柱"

  三小结

  第三章树坚希给绍末胞除应销钢教木纹一以定州地区双树纹为中心

  一"圣树"的形式

  1. 中原式圣树

  2. 芒果系圣

  二南北朝时期树木干入呢去期纹流行的情况及其背景

  三从树木纹到双树纹的转化:"双林"与净土思想

  五关于"龙树"

  第四章墓葬艺术中的宝珠纹

  一 南北朝时期墓葬艺术中的宝珠纹

  1.墓室壁画(画像砖)

  2.墓碑与墓志盖

  3.石棺与石棺床

  二 宝珠作为日此落地洋减以降含划仅月与璧的代替物

  1.日月

  2.璧

  三在墓葬艺术中宝珠纹流行的背景

  1.佛教艺术的影响

  2.宝珠的圆形化和中国内地胡人的活动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铁龙执充受美后记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