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坦克

资料百科

美国陆军于1971年展开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来自990年推出许白太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M1A2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改进项复歌读十织真目众多,主要包括改360百科进火控系统、提高生存能力、大量采用车辆电子装置和提高机动性等司官规来伯间你4大项。

  • 中文名 M1A2坦克
  • 公路最大速度 72.42km/h
  • 燃料储备 1907.6L
  • 平均越野速度 48.3km/h

武器概述

  M1来自A2是美军M1A1第二阶段的改进产品,是典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并部分具有第360百科四代坦克的某些特征。1991年 1月前只造出10辆样车,目前仍在进一步研制中,90年代中期将开始装备美陆军部队,预计到本世纪末共装备1000辆。沙特订购了465辆。 M1A2坦克配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车体和炮塔正面、车体两侧裙部采用了高强度复合另兴文时判氧初半装甲。

M1A2坦克

  M1A2坦克乘员4人,战斗全重63500千克,车长9.828米,车宽3.657米。120毫米滑膛炮配用高密度、强破坏力的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具有破片爆炸效果的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0发。火控系统包括车长独立热像仪,带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承面永茶广错美刻径连和热像仪的炮长稳像式瞄准镜等。其中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比普通激光测距的范围更大,穿透烟幕和烟尘的能力更强;驾驶员的热观测仪使其视野扩大,夜视能力提高。坦克最大行担再保程426.6千米,最大行驶时候测得首似会岁特村术季速67.6千米,越垂直墙高1.067米病剧振概汽都早,爬坡度31°,涉水深1.219米。

发展历史

  美国和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于1969年底搁浅。随后美国在MBT-70基础上开始研制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又于1971年底被国会否决。

M1A2坦克

  在两个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于1971年展开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9宣代毫粒婷根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两公司均于1976年初推出一辆原型车,经测试与评估香冲领,克莱斯勒的设计中选。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克莱斯勒公司架班族我卫飞己钢中标后,1978年制备座空钢天态造第2批11辆原型车供测试,1979年生产110辆先期批量生产型。第2批原型车经过若干性能测试,改进了一系列问题。1981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采购7级渐听同浓058辆M1,1984年订单追加至7457辆。首辆M1于1981年斯移结铁轴蒸出生开始服役。

  M1基本型生产了23构课置春地承确损74辆(894辆为强化装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阶段批量生产型定名为M1A1,火力和防护大幅提升,产量为5破路存广判势415辆;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

  由于M1坦克在海湾战争朝并云富算美刚机煤八已中表现优异,战后沙修城宪几调挥和作刻害动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采购剧应执约了315辆和218辆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故绿宜及陆军。

研制过程

  80年代初期服役的Ml“艾布拉姆来自斯”坦克是美国50年代末360百科以来最成功的坦克。在Ml坦含孔批事爱木克的研制过程中,美陆军始终以提高乘员生存能力为第一重点,为此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加强装甲防护,改进火控系统和提高机动性等。其中最秋认础叶拿引入注目的是安装了能防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的特殊装甲,以对付来自不同角度的直射火力。MlA2坦克是以Ml坦克为基型,经过多次改进而成的。

M1A2坦克

  改进型身半事置额M1坦克美陆军对Ml的装甲和悬挂作了改进,并体现游强措问迫日强句名在最后生产的一批Ml坦克上。这些坦克被称之为改进型M1坦克或IPMl坦克。它们是Ml坦克与MlAl坦克之间的过渡型。

  MlA1坦克是对Ml坦克进行第一次重大改进后的车型。该型坦克安装了火力更强的决含预斯否衣六古重治治M256式120毫米永得罗绍落病排问力地又滑膛炮,并再次改进了装甲组件,增加了一套后村书布汽黄药传冲分超压式核、生、化防护系统,采断新用了更为耐用的履带。当各微烈水马MlA1坦克的生产数量大大超过构她婷存最Ml系列中其它任何坦克。装备了大部分美国野战装甲部队和装甲骑兵部队。北约在波黑维和行动中使用的就是这种坦克。

  MlA2坦克是对Ml坦克进行第二次重大改进后的车型。改进计划于1988年12月开始,1992年交付第一辆样车,1993年对它进行了初始作战试验,1995年第一批MlA2坦克装备部队。

  该坦克在技术方面有游获鲜硫板直施英了质的变化。美陆军在其车载电子系统的数字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提高坦克的可靠性、战斗力和操作性能,如通过采用集成电路提高可靠性;通过采用先进的作战管理系统和火控系统以及增强可生存性、可维护性化年六克季川获战书和可支援性来提高其操作未取除让德验息第过性和战斗力。目前,M1A2坦克希冲已开始列入装备。

丝也赵间款杂万断须失责系统改进计划

  MlA2坦克的系统改进计划(SEP)是在1994年4月复审M1A2的第3阶段改进方案时制定的。其目的是使美陆军改进其战术原则,并且使其主战坦克更加现代化,以迎接不久将要到来的数字化战场。 另外,徽处理器性能和存储器容量的不断提高亦要求经常改进计算机硬件。

  改进硬件主要包括:车长和炮长两个瞄准镜中的第二代前视红外仪,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改进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全球定位系统接收装置,用于降低能耗和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的、有装甲防希电显相导观但呢杂胶川护的、一体化辅助动展环激力/冷却系统,增强的存储器和显示器,用于作战识别系统的接口以及综合式多用途化学毒剂侦检器等。改进计算机芯片以便与陆军的数字化指挥与控制软件及操作标准(即通用作战环境)兼容。增加辅助动力装置当主发动机熄火时,由辅助动力装置为车内数字化电子系统提供电能,以弥补车内电瓶电能的不足。该装置还可为静默观察提供电能,并且为电瓶充电。另外,它还为车内空调装置提供电能,以提高车内乘员的舒适性和电子元件的可靠性。

  应用更先进的技术例如,第二代前视红外传感器数据的数字处理技术,以利于执行更高级的功能(如自动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目标指示等);嵌入式训练技术;头盔式平祖显示器技术以及能自动地对抗来袭炮弹或导弹的综合战斗防护技术。

  按照计划,美陆军将开始生产和试验装有系统改进计划设备的坦克样车。如果样车通过鉴定,则所有1079辆MlA2坦克都将安装系统改进计划中的设备。在1999财年以后这些坦克都将实施工程改造计划,从2000年开始已经服役的MlA2坦克将按照改进工作合同进行改装。

技术性能

  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A1型战斗全重增加至57吨,坦克乘员为4名。M1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炮塔

M1A2坦克

  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

  M1基本型的主炮为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

  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

  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机枪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M2式12.7mm机枪。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坦克内部安装了哈隆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原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测距仪。

  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弹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弹道传感器,其他弹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AGT-1500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较高。该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改进型扭杆悬挂。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T156型双销挂胶履带。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

技术特点

  M1A2坦克的主要特点是:(1)车内安装了综合信息通信设备、自身位置标定和导航装置,大大提高了坦克的指

M1A2坦克

  挥控制能力和在生疏地形上的机动能力。(2)火控系统配备的车长独立热像仪具有猎潜式瞄准镜的目标捕捉能力,大大提高了坦克在夜暗和烟幕等能见度不良条件下与敌交战的能力。(3)坦克炮将配装最新一代的强化贫铀尾翼稳定脱壳曳光穿甲弹,使M1A2具有比M1A1更强的杀伤攻击威力,攻击能力提高54%。(4)具有非常强的装甲防护和生存能力,防御能力提高100%。(5)与M1A1相比,配备了控制和监视发动机性能的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改善了燃油经济性。

  该坦克生存能力强,炮塔周围装有防弹能力极强的贫铀装甲;弹药存放在有防爆门的隔舱内,一旦舱内弹药被引爆,防爆门便会自动打开,把爆炸气浪排出车外;车内还装有高效能快速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爆炸,可在0.02秒内发现火情,0.06秒内将火熄灭。电子化程度高,采用了大量电子设备,能自动检测故障情况;电子传感系统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及与友邻坦克的信息传递能力;有全新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可提高坦克的作战效能。机动性好,可靠性高,一般行驶6400千米方需送到基地修理。行驶3400千米以后更换履带;原发射500发炮弹后即需更换炮管,现在可发射1000发炮弹后更换。坦克装有120毫米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贫铀合金脱壳穿甲弹,命中率高,威力大。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该坦克曾以一枚穿甲弹连穿两辆坦克,并将其击毁。坦克上还装有自主式地面导航系统,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快速、准确地确定坦克所在位置,不会在大沙漠里和错综复杂的地域环境迷失方向

  M1A2在M1A1基础上进行了近40项主要改进,目前没有经过实战应用。作为地面作战的综合兵器,它具备在击毁性、生存性、机动性和适应性方面的综合性能,在现代战争中将占有较大优势。M1A2下一步可能安装140毫米大口径远射程滑膛炮,配装自动装弹机,使坦克乘员减少为3人。M1A2的各主要系统正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技术装备

  该坦克即M1A1第二阶段改进产品,改进项目最早于1985年2月1日批准,目前有7项,其中5项计划在1988年底开始生产,另2项要推迟18个月,产品定型后将称为M1A2。第二阶段项目改进将使M1A1的总体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据报道,M1A2首辆车计划于1992年出厂,1993年开始装备部队。

  (1)车长独立热像仪(CITV) 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由得克萨斯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光电分公司研制。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具有猎潜式(hunter-killer)瞄准镜的目标捕捉能力,将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黑夜和烟幕)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目前正在研究取消原车长观察用的炮长主瞄准镜光学延伸装置。

  (2)车长指挥塔(CWS) 在重新设计的指挥塔上,将安装改进型周视潜望镜,较大的舱口和机枪座圈等,取消了高射机枪的电动和手动操纵机构。

精密的炮塔设计

  (3)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 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对人眼是安全的。

  (4)驾驶员热观测仪(DTV)用于取代现装备的AN/VVS-2驾驶员微光驾驶仪,可昼夜使用并扩大了驾驶员视野。

  (5)战场管理系统(BMS)亦称车内通信设备(IVIS),是一种网络数据和信息系统,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该设备使用微处理机进行处理,装在车长热像仪显示装置旁边,位于车长位置右边的炮塔内壁上。目前正在研制车辆定位/导航仪。

  (6)敌友识别(IFF)装置和提高生存力(ES)的装甲外壳 由于经费或技术原因,这两项改进可能拖延。装甲外壳旨在增强坦克抵抗顶部攻击和增强坦克其他部位的装甲防护。

性能数据

  公路路最大速度 72.42km/h 、

M1A2坦克

  平均越野速度 48.3km/h

  燃料储备 1907.6L

  公路最大行程 498km

  涉水深度 无准备 1.219m

  有准备 1.98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1.244m

  越壕宽2.743m

  最小转向半径原位

  重量 69.54吨

  车全长 9.830米

  车宽 3.658米

  车底距地面 0.482米

M1A2坦克

  单位压力 94.2KPa

  燃气轮机 1500马力

  单位功率 21.6马力/吨

  最大速度 66公里/小时

  越野速度 48.3公里/小时

  10%坡度 26公里/小时

  60%坡度 6.3公里/小时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

  并列武器 7.62毫米机枪

  车长武器 12.7毫米机枪

  行程 434公里

  越垂直墙高 1.066米

  越壕宽 2.743米

  成员 4人

型号演变

  一、 M1A1主战坦克

M1A1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1984年8月28日定型,生产始于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装备。该坦克主要特征是装备由美国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美国编号为M256。由于口径增大,弹药基数减至40发。

  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型开始加装贫铀装甲,防护力大大加强。此外, M1A1还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新主动轮和T-158型履带。

  为配合安装120mm火炮,美国研制生产了几种120mm炮弹,其中M82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于1983年完成研制工作,采用了贫铀穿甲弹芯。

M1A2主战坦克

  二、M1A2主战坦克

  M1A2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改进项目众多,主要包括改进火控系统、提高生存能力、大量采用车辆电子装置和提高机动性等4大项。

  该坦克首次安装了车长独立热像仪,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是坦克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该坦克还改进了车长和炮长的显控装置,提升资料处理及应战效率。此外,主炮和车长与炮长的瞄准仪上均安装了稳定器,进一步提高了行进间射击性能。M1A2坦克还采用了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对人眼也较安全。

  该坦克配备了新近的战场管理系统(BMS) ,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 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

  底盘也进行了若干改进,发动机加装了数字电子控制装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

  三、海军陆战队型M1A1坦克

  从1987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221辆改进型M1A1坦克换装部分M60A1坦克。基于陆战队的任务需要,这批坦克加装了涉水用的120mm炮炮口罩、塔式发动机排气管和进气管等涉水套件,以及用于装船的系缆硬点等。

保障性

  多年来,美国陆军一直在致力于提高M1A2坦克的可靠性、减小后勤规模、降低使用与保障费用。

  M1A2坦克比M1A1坦克更为可靠、更易于使用和维修,且更容易部署。冗余的通用现场可更换单元(LRU)、显著的警告和报警显示、卓越的故障管理系统等使M1A2坦克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通过多种方式改进了M1A2坦克的使用与维修的方便性和可部署性。最重要的是采用了嵌入式的机内测试(BIT)和故障隔离测试(FIT)以及炮手计算机驱动的自动检测装置,乘员可以使用机内测试(BIT)来诊断故障;故障隔离测试(FIT)是M1A2坦克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大方便了机械师的维修操作;炮手自测试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射击准备测试。

  美国陆军为提高M1A2坦克的战备完好性和降低使用与保障费用,实施了两个计划,分别是艾布拉姆斯发动机运动和艾布拉姆斯综合管理大修计划(AIM)。

M1A2坦克

​发动机运动

  M1系列主战坦克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装置的主战坦克,其动力装置由达信-莱卡明公司生产的AGT-1500燃气轮机和底特律柴油机公司的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组成。AGT-1500发动机重量轻、尺寸小、输出功率大、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而且维修简便,整机更换极快(不超过1小时),因而在战场上有极大的优势。但是,AGT 1500发动机代表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1992年已经停止生产,不断降低的可靠性使得该发动机占艾布拉姆斯坦克可修件的使用与保障费用的64%左右,因此,陆军把该发动机作为减轻维修负担、降低使用与保障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开展艾布拉姆斯发动机运动解决这一问题。

  艾布拉姆斯坦克的项目经理制定了一个分为两个阶段的计划,来提高发动机的战备完好性,并降低使用与保障费用。在第一阶段,创新性地利用与项目经理、陆军装备司令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合伙关系,对现存的AGT 1500发动机及其部件进行了大修。该计划被称为“为降低发动机的使用与保障费用而合作”(PROSE)。政府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协作来改革生产过程和改善现场保障。承包商提供高质量的零件和专业的技术保障,政府(指修理基地)则提供熟练的人员和设施。通过PROSE过程有望使M1A2坦克的可靠性提高30%。该计划的第二个阶段是用新发动机来代替AGT 1500发动机,这极大地提高了坦克的战备完好性并降低了使用与保障费用。尽管用新发动机代替当前使用的发动机需要投资20亿美元,但是采用新发动机可以使M1A2的可靠性提高4-5倍、燃油消耗减少35%、零部件的数目减少42%、车辆机动性提高15~20%。用新发动机代替当前的发动机,在30年内,将使发动机的寿命周期费用从160亿美元下降到3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M1A2坦克余下的寿命期内将节省130亿美元。

M1A2坦克

综合管理计划

  降低使用与保障费用的第二个战略是艾布拉姆斯坦克综合管理计划。该计划应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和技术,对老旧的M1A1坦克进行大修,使之恢复到原始的出厂标准。AIM的原理性验证于1997年结束,证明了该方案的费用-效能。与未实施AIM计划的坦克相比,AIM坦克节省了18%的使用与保障费用。对于不断上升的坦克保障费用和日益重要的战备完好性问题,AIM大修方案是一个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美国陆军在1999年启动了革新性的艾布拉姆斯坦克综合管理重建项目。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与安尼斯顿陆军修理基地合作,已经完成了对1000多辆M1A1坦克的全面恢复工作。安尼斯顿陆军修理基地将送修的M1A1坦克全面解体,对每一个部件进行清洗、检查和鉴定,以便进行重组、翻新或者完全更换。大多数重组部件留在安尼斯顿陆军修理基地,其他零件被送到包括通用动力公司在各地的工厂和其他陆军修理基地在的重组地点。炮塔和车体子系统在安尼斯顿初步组装后运送到莱马(俄亥俄州)坦克制造厂进行组装和试验,而后重新接收回到陆军的坦克编队中。第一年45辆坦克的大修于2000年6月完成,截至2002年11月已经交付了275辆M1A1坦克,美国陆军计划在今后十年内平均每年大修135辆M1A1坦克。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