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与优化

资料百科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与优化》是2005年5来自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斯洛斯,译者是沈建华。

  • 书名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与优化
  • 作者 斯洛斯
  • 译者 沈建华
  •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5月1日

内容简介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与优化》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RM处理器的基来自本体系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优化方法戒罪跨。内容包括:ARM处理器基础;ARM/Thumb指令集;C语言与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与优化;基本运算、操作的优化;基于ARM的DSP;异常与中断处理;固件与嵌入式OS;cache与存储器管理;ARMv6体系结构的特点等。全书内容完整,针对各种不同的ARM内核系统结构都有详尽论述,并有大量的例子和源代码。附录给出了完整的ARMv4/v5/Thumb指令的功能、编码、周期定时以及汇编参考。恋柜愚寻

作者简介

  Andr360百科ew N.Sloss于1992年获得Hereford著留鲁司必刻元都岁亲点shire大学(英国)计算机科争早清划功学乎嚷婶轿学士学位,英国计算机协会认证注册工程师(C.Eng,MBCS)。他已在计算机行业工作了16年,从龙朵1987年开始参与有关ARM处理器的研发,在ARM处理器上开发了众多领域的应用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邀肯禁经验。他为Emerald出版集团(英国)设计了首乘婆炼个能够在ARM2和ARM3处理器上当防弱运行的针对中文和埃及象形文字的编辑系统。他在ARM公司工作了6个多,2017年是ARM在美国加州Los Gatos的技术销售工程师,负责为开发新产品的公司提供建议和支持。

媒体评集技六怎

  书评

  从事ARM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每一位工程师的桌上都应摆着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一本详尽、透彻的使用指南;对于ARM专家来说,它则是一本有益的参考书。从审阅本书的第一稿以来,我就一直在使用这本书,我愿向任何希望从基于ARM的等气垂山范触伯产品获得最大收益的人推荐这本书。

  在过去的10年间,ARM体系统结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体系结构之一,从蜂窝电话到汽车制动系统,在这些产品中使用了超过20亿片基于ARM的处理器。许多半虹乘戒导体厂贵圆阻迫负没面景注商和产品设计公司组成了全球范围的ARM开发者团体,包括软件开发者、系统设计师和硬件设计师。就ARM系统和软件开发来说,到2017年为止,还没有其它任何一本书籍能够真正满来自足其需求,本书将填补这一空白。

  本书涵盖了ARM和Thumb指令集、Intel的XScale处理器,概括了ARM体系结构的不同版本之360百科间的差异,示范了如何实现DSP算法,解释了异常和中断处理,描述了围绕ARM内核的cache技术,以及最有效的存储器管理技术。最后一章介绍了ARMv6体系结构的特征和ARM未来的发展,以及对指令集所做的最新改进,这些改进增强了ARM体系结构的DS良印绍路P和多媒体处理能务。

  本收特逐混次儿天

  ·本书从系统和软件我角度来描述了ARM内核,这是与其它书的显著差别。

  ·作者结合了丰富的ARM软件工程经验和ARM开发者损易类宜易哪丰的需要的广泛、透彻的知识。

  ·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运行代码范例,并作了详尽的解释,可以从出版商的网站下载: ·包含了一个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目录

  第1章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

  1.1 RISC设计思想

  1.2 ARM设计思想

  1.3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

  1.3.1 话校底静铁整燃确使不ARM总线技术

  1.3.2 AMBA总线协议

  1.3.3 存储器

  1.3.4 外设

  1.4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

  1.4.1 初始化(启动川致)代码

  1.4.2 操作系统

  1.4.3 应用程序

  1.改反所害毫承端速试完5 总结

  第2章 ARM处理器基础

  2.1 寄存器

  2.2 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

  2.2.1 处理器模式

  2.2.2 分组寄存器

  2.2.3 状态和指令集

  2.2.4 中断屏蔽

  2.陆空想情重好2.5 条件标志

  2命纸石实世多阻错.2.6 条件执行

  2.3 流水线

  2.4 异常、中断及向量表

  2.5 内核扩展

  2.5.1 cac来系听静水一盾缺专he和紧耦合存储器

座千太电客罪略速慢鱼有  2.5.2 存储管理

  2.5.3 协处理器

  2.6 体系结构的不同去殖治位举你点父得还则版本

  2.6.1 命名规则

  2.6.2 体系结构的发展

  2.7 ARM处理器系列

  2.7.1 ARM7系列

  2.7.2 ARM9系列

  2.7.3 ARM10系列

  2.7.4 ARM11系列

  2.7.5 专用处理器

  2.8 总结

  第3粉微呼个径提克理苦物章 ARM指令集

  3月益胶.1 数据处理指令

  3.1.1 MOVE指令

  3.1.2 桶形移位器

  3.1.3 算术指令

  3.1.4 算术指令使用桶形移位器

  3.1.5 逻辑指

  3.1.6 比较指令

  3.1.7 乘法指令

  3.2 分支指令

  3.3 load?store指

  3.3.1 单寄存器传送指令

  3.3.2 单寄存器load?劳普齐打喜阶有杂store指令的寻址方式

  3.3.3 多寄存器传送指令

  3.3.4 交换指令

  3.4 软件中断指令

  3.5 程序状态寄存器指令

  3.5.1 协处理器指令

  3.5.2 协处理器15(CP15)指令语法

  3.6 常量的装载

  3.7 ARMv5E扩展

  3.7.1 零计数指令

  3.7.2 饱和算术指令

  3.7.3 ARMv5E乘法指令

  3.8 条件执行

  3.9 总结

  第4章 Thumb指令集

  4.1 Thumb寄存器的使用

  4.2 ARM-Thumb交互

  4.3 其它分支指令

  4.4 数据处理指令

  4.5 单寄存器load-store指令

  4.6 多寄存器load-store指令

  4.7 堆栈指令

  4.8 软件中断指令

  4.9 总结

  第5章 高效的C编程

  5.1 C编译器及其优化概述

  5.2 基本的C数据类型

  5.2.1 局部变量类型

  5.2.2 函数参数类型

  5.2.3 有符号数与无符号数

  5.3 C循环结构

  5.3.1 固定次数的循环

  5.3.2 不定次数的循环

  5.3.3 循环展开

  5.4 寄存器分配

  5.5 函数调用

  5.6 指针别名

  5.7 结构体安排

  5.8 位域

  5.9 边界不对齐数据和字节排列方式(大/小端)

  5.10 除法

  5.10.1 带余数的无符号重复除法

  5.10.2 把除转换为乘

  5.10.3 除数是常数的无符号除法

  5.10.4 除数是常数的有符号除法

  5.11 浮点运算

  5.12 内联函数和内嵌汇编

  5.13 移植问题

  5.14 总结

  第6章 ARM汇编与优化

  6.1 编写汇编代码

  6.2 性能分析和周期计数

  6.3 指令调整

  6.4 寄存器分配

  6.4.1 分配变量给寄存器

  6.4.2 使用超过14个的局部变量

  6.4.3 最大限度地使用寄存器

  6.5 条件执行

  6.6 循环结构

  6.6.1 减计数循环

  6.6.2 展开计数循环

  6.6.3 多层嵌套循环

  6.6.4 其它计数循环

  6.7 位操作

  6.7.1 固定宽度的位域打包和解包

  6.7.2 可变宽度编码的位流打包

  6.7.3 可变宽度编码的位流解包

  6.8 高效的switch

  6.8.1 在范围0≤x<N的switch

  6.8.2 基于通用变量x的switch

  6.9 边界不对齐数据的处理

  6.10 总结

  第7章 基本运算优化

  7.1 双精度整数乘法

  7.1.1 长整型乘法

  7.1.2 128位结果的无符号64位乘法

  7.1.3 128位结果的有符号64位整数乘法

  7.2 整数规格化和前导0计数

  7.2.1 ARMv5及以上体系结构的整数规格化

  7.2.2 在ARMv4体系结构上的规格化

  7.2.3 后缀0计数

  7.3 除法

  7.3.1 通过试探减法实现无符号数除法

  7.3.2 无符号整数的NewtonRaphson除法

  7.3.3 无符号小数NewtonRaphson除法

  7.3.4 有符号数除法

  7.4 平方根

  7.4.1 通过试探减法计算平方根

  7.4.2 使用NewtonRaphson迭代计算平方根

  7.5 超越函数:log,exp,sin,cos

  7.5.1 以2为底的对数运算

  7.5.2 2的乘幂

  7.5.3 三角函数

  7.6 字节顺序反转和位操作

  7.6.1 字节顺序反转

  7.6.2 位变换

  7.6.3'1'位计数

  7.7 饱和及舍入运算

  7.7.1 饱和32位数到16位

  7.7.2 饱和左移

  7.7.3 舍入右移

  7.7.4 饱和的32位加减法

  7.7.5 饱和绝对值

  7.8 随机数产生

  7.9 总结

  第8章 数字信号处理

  8.1 表示一个数字信号

  8.1.1 选择一种表示方法

  8.1.2 操作以定点格式存储的值

  8.1.3 定点信号的加法和减法

  8.1.4 定点信号的乘法

  8.1.5 定点信号的除法

  8.1.6 定点信号的平方根

  8.1.7 小结:数字信号的表示

  8.2 基于ARM的DSP介绍

  8.2.1 ARM7TDMI的DSP

  8.2.2 ARM9TDMI的DSP

  8.2.3 StrongARM的DSP

  8.2.4 ARM9E的DSP

  8.2.5 ARM10E的DSP

  8.2.6 Intel Xscale的DSP

  8.3 FIR滤波器

  8.4 IIR滤波

  8.5 离散傅里叶变换

  8.6 总结

  第9章 异常和中断处理

  9.1 异常处理

  9.1.1 ARM处理器模式及异常

  9.1.2 向量表

  9.1.3 异常优先级

  9.1.4 链接寄存器偏移

  9.2 中断

  9.2.1 分配中断

  9.2.2 中断延迟

  9.2.3 IRQ与FIQ异常

  9.2.4 基本的中断堆栈设计与实现

  9.3 中断处理方法

  9.3.1 非嵌套中断处理

  9.3.2 嵌套中断处理

  9.3.3 可重入中断处理

  9.3.4 优先级简单中断处理

  9.3.5 优先级标准中断处理

  9.3.6 优先级直接中断处理

  9.3.7 优先级分组中断处理

  9.3.8 基于VIC PL190的中断服务例程

  9.4 总结

  第10章 固件

  10.1 固件和引导装载程序

  10.1.1 ARM Firmware Suite

  10.1.2 Red Hat Redboot

  10.2 例子:Sandstone

  10.2.1 Sandstone的目录结构

  10.2.2 Sandstone的代码结构

  10.3 总结

  第11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

  11.1 基本模块

  11.2 实例:简单小型操作系统SLOS

  11.2.1 SLOS目录结构

  11.2.2 初始化

  11.2.3 存储模型

  11.2.4 中断和异常处理

  11.2.5 调度程序

  11.2.6 上下文切换

  11.2.7 设备驱动程序框架

  11.3 总结

  第12章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2.1 存储层次和cache

  12.2 cache结构

  12.2.1 cache存储器的基本结构

  12.2.2 cache控制器的基本操作

  12.2.3 cache与主存的关系

  12.2.4 组相联

  12.2.5 写缓冲器

  12.2.6 cache效率的衡量

  12.3 cache策略

  12.3.1 写策略--直写法或回写法

  12.3.2 cache行替换策略

  12.3.3 cache失效时的分配策略

  12.4 协处理器15与cache

  12.5 清除和清理cache

  12.5.1 清除cache

  12.5.2 清理cache

  12.5.3 清理D?cache

  12.5.4 使用路和组索引寻址清理D-cache

  12.5.5 使用test-clean命令清理D-cache

  12.5.6 在Intel XScale SA110和Intel StrongARM内核中清理D-cache

  12.5.7 清理和清除部分cache

  12.6 cache锁定

  12.6.1 在cache中锁定代码和数据

  12.6.2 通过增加路索引来锁定cache

  12.6.3 使用锁定位锁定cache

  12.6.4 在Intel XScale SA110中锁定cache行

  12.7 cache与软件性能

  12.8 总结

  第13章 存储器保护单元MPU

  13.1 受保护的区域

  13.1.1 重叠区域

  13.1.2 背景区域

  13.2 初始化MPU,cache和写缓冲器

  13.2.1 定义区域的大小和位置

  13.2.2 访问权限

  13.2.3 设置区域的cache和写缓冲器属性

  13.2.4 使能区域和MPU

  13.3 MPU系统示例

  13.3.1 系统需求

  13.3.2 使用存储器映射分配区域

  13.3.3 初始化MPU

  13.3.4 初始化和配置区域

  13.3.5 完成初始化MPU

  13.3.6 受保护系统的上下文切换

  13.3.7 mpuSLOS

  13.4 总结

  第14章 存储管理单元

  14.1 从MPU到MMU

  14.2 虚存如何工作

  14.2.1 使用页定义区域

  14.2.2 多任务和MMU

  14.2.3 虚存系统的存储器组织

  14.3 ARM MMU的详情

  14.4 页表

  14.4.1 一级页表项

  14.4.2 L1转换表基地址

  14.4.3 二级页表项

  14.4.4 为嵌入式系统选择合适的页大小

  14.5 转换旁路缓冲器

  14.5.1 单步页表搜索

  14.5.2 2步页表搜索

  14.5.3 TLB操作

  14.5.4 TLB锁定

  14.6 域和存储器访问权限

  14.7 cache和写缓冲器

  14.8 协处理器CP15和MMU配置

  14.9 快速上下文切换扩展

  14.9.1 FCSE如何使用页表和域

  14.9.2 使用FCSE的提示

  14.10 示例:一个简单的虚拟存储系统

  14.10.1 第1步:定义固定的系统软件区域

  14.10.2 第2步:为每个任务定义虚存映射

  14.10.3 第3步:在物理存储器中定位区域

  14.10.4 第4步:定义和定位页表

  14.10.5 第5步:定义页表和区域数据结构

  14.10.6 第6步:初始化MMU、Cache和写缓冲器

  14.10.7 第7步:建立上下文切换程序

  14.11 MMUSLOS示例

  14.12 总结

  第15章 ARM体系结构的发展

  15.1 ARMv6对高级DSP和SIMD的支持

  15.1.1 SIMD算法操作

  15.1.2 打包指令

  15.1.3 复数运算支持

  15.1.4 饱和指令

  15.1.5 绝对差值求和指令

  15.1.6 双16位乘法指令

  15.1.7 高位字乘法

  15.1.8 密码算法乘法扩展

  15.2 ARMv6增加的系统和多处理器支持

  15.2.1 混合大小端支持

  15.2.2 异常处理

  15.2.3 多处理同步原语(Multipro?cessing Synchronization Primitives)

  15.3 ARMv6的实现

  15.4 ARMv6之后的未来技术

  15.4.1 TrustZone

  15.4.2 Thumb-2

  15.5 总结

  附录A ARM和Thumb汇编指令

  A.1 如何使用这篇附录

  A.2 语法

  A.2.1 可选表达式

  A.2.2 寄存器

  A.2.3 立即数

  A.2.4 条件和标志

  A.2.5 移位操作

  A.3 按字母顺序列出ARM和Thumb指令

  A.4 ARM汇编速查

  A.4.1 ARM汇编变量

  A.4.2 ARM汇编标注

  A.4.3 ARM汇编表达式

  A.4.4 ARM汇编保留字

  A.5 GNU汇编快速查询

  附录 BARM和Thumb指令编码

  B.1 ARM指令集编码

  B.2 Thumb指令集编码

  B.3 程序状态寄存器

  附录C 处理器与体系结构

  C.1 ARM命名规则

  C.2 内核与体系结构

  附录D 指令周期定时

  D.1指令周期定时表的使用

  D.2 ARM7TDMI指令周期定时

  D.3 ARM9TDMI指令周期定时

  D.4 StrongARM1 指令周期定时

  D.5 ARM9E指令周期定时

  D.6 ARM10E指令周期定时

  D.7 Intel XScale指令周期定时

  D.8 ARM11指令周期定时

  附录E 建议的参考读物

  E.1 ARM参考

  E.2 算法参考

  E.3 存储器管理与cache体系结构(硬件综述与参考)

  E.4 操作系统参考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