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东元,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 。
现任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1984年赵东元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0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沈阳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任款孩吗刑必求商承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3年开始先后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呀眼华益呢路形进所化学物理系、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和化学系材料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12月回国后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来自任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粒仅毫盟资助;2005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0百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明相验来示置煤简兴基金 ;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既县上须想较致西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第一届中国肥缺角以章分子筛成就奖 。
赵东元主要从事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机理的物理化学及其催化研究,发明SBA-15等介试孔材料,采用三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嵌段共聚物的疏水和亲水的比例,合成17种三维孔穴结构的、大孔径的、立方相的介孔分子筛 。
- 中文名称 赵东元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辽宁沈阳
- 出生日期 1963年6月
- 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化学系
人物经历
1984年,赵东元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吉林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1987年,获得吉林大学化学系来自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360百科获得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化学系理际景府风皮液苗状断学博士学位 。
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沈阳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良热哥扬松取(1990年-1991年)、副教授(1991年-1993年)。
1992年,前育严灯重井掌了合地与往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导师:Prof. D.G.Lee)。
1993年,前往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化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导己了沙师:Prof. Daniella Goldfarb)。
1995年,进入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Prof. Larry Kevan)。
1996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和化学系材料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Prof.GalenD.Stucky)。
1998年12月,回国后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99年,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李技学者"人才基金。同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呢方理老在唱早妒建才称号。
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逐应状重倍汉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 。
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吧候务攻带几令级人选。
20画现逐赶双包措素组亮林07年,当选中国深科学院院士。
非章2010年10月19日,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买绍众曾们组轻划感制富 赵东元一直从事沸石分子筛、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致力于由分子自组装、模板导向化学、表面活性剂、超分子组装、溶胶-凝胶化学控制多孔性、纳米材料的结构、排列、形貌,进而建立分子构筑与有序排列、功能组装之间的桥梁,实现功能材料例呢胜屋的合成设计和宏观控制 。
2000年之后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实用性有序多孔性材料的微观组装和宏观控制、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组装,生长及物化性质研究;新型微孔分子筛的结构和合成设计;低维纳米材料的功能组装和合成设计;新型多孔材料和低维衣有序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嵌段式高分子界面上新型无机纳米坚呀故知组难甚着波句材料的定向生长和组装;纳米催化剂的制备、结构与绿色催化化学。
- 科研成果唱接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7年,赵东元作为学科倒磁工席陆机朝望带头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吸关创知财基效火利乎、重点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973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与国内外大型公司、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科研产品开发、研究。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来源 |
---|---|---|---|
2002年 | 有序排列的纳米多孔材料的合成与组装 |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
2002年 |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 ||
2004年 | 有序排列的纳米多孔材料的组装合成与功能化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
2017年 | 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 | 高校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 论文专利
截至2016年,赵东元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JACS,Angew.Chem.等,其研究结果曾被Nature,Nature Materials,Chem. Mater.作为封面报道,其论文被同行引用9500余次,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的论文被引用8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 1600余次。2002年他被Adv. Mater.杂志评为15年中48位引用最高的顶级作者(Top Author)之一,国际ISI Web of Science公司将他列为近十年100名引用率最高的化学家之一。美国材料协会、陶瓷学会、美国化学会、德国应用化学作为新闻进行报道,并受邀在国际刊物Chem. Rev.,Acc. Chem. Res.,Chem. Commun.,Curr. Opinion Solid State Chem.,Chem. Mater.,J. Mater. Chem.等发表综述文章10余篇。赵东元主编书籍1部,参加撰写专著4部章节。获得美国专利6 项,中国发明专利 26项。
- 期刊论文
1. Radially Oriented Mesoporous TiO2 Microspheres with Single-Crystal–Like Anatase Walls for High-Efficiency Optoelectronic Devices, Yong Liu, Renchao Che, Gang Chen, Jianwei Fan, Zhenkun Sun, Zhangxiong Wu, Minghong Wang, Bin Li, Jing Wei, Yong Wei, Geng Wang, Guozhen Guan, Ahmed A. Elzatahry, Abdulaziz A. Bagabas, Abdullah M. Al-Enizi, Yonghui Deng, Huisheng Peng, Dongyuan Zhao*, Sci. Adv., 2015, 1, e1500166
2. "Incorporation of well-dispersed sub-5 nm graphitic pencil nanodots into ordered mesoporous frameworks". B. Kong, J. Tang, Y. Zhang, T. Jiang, X. Gong, C. Peng, J. Wei, J. Yang, Y. Wang, X.Wang, G. Zheng, C. Selomulya, D. Y. Zhao, Nature Chemistry, 2016, 8, 171.
3. "Two-Dimensional Meso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and Their Derived GrapheneNanosheets: Synthesis and Efficient Lithium Ion Storage", Yin Fang, YingyingLv, RenchaoChe, Haoyu Wu, Xuehua Zhang, Dong Gu, GengfengZheng,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524-1530.
4. "A Solvent Evaporation Induced Aggregating Assembly Approach to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with Ultralarge Accessible Mesopores", Jing Wei, Hai Wang, Yonghui Deng, Zhenkun Sun, Lin Shi, Bo Tu, Mohammad Luqman, and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11, 133, 20369-20377.
5. "A Low-Concentration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Biocompatible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spheres with Tunable and Uniform Size", Yin Fang, Dong Gu, Ying Zou, Zhangxiong Wu, Fuyou Li, RenchaoChe, Yonghui Deng, Bo Tu, Dongyuan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7987-7991.
6. "Synthesis of core/shell colloidal magnetic zeolite microspheres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trypsin", Yonghui Deng, Chunhui Deng, Dawei Qi, Chong Liu, Jia Liu, Xiangmin Zhang, Dongyuan Zhao, Adv. Mater., 2009, 21, 1377-1382.
7. "Superparamagnetic High-Magnetization Microspheres with an Fe3O4@SiO2 Core and Perpendicularly Aligned Mesoporous SiO2 Shell for Removal of Microcystins", Yonghui Deng, Dawei Qi, Chunhui Deng, Xiangmin Zhang, and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08, 130, 28-29.
8. "Uniform nanostructured arrays of sodium rare-earth fluorides for highly efficient multicolor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Fan Zhang, Ying Wan, Ting Yu, Fuqiang Zhang, Yifeng Shi, Songhai Xie, Yigang Li, Lei Xu, Bo Tu and Dongyuan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7976-7979.
9. "Synthesis of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Crystalline WS2 and MoS2 via a High-Temperature Reductive Sulfuration Route", Yifeng Shi, Ying Wan, Ruili Liu, Bo Tu, and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07, 129, 9522-9531.
10. "On the Controllable Soft-Templating Approach to Mesoporous Silicates", Ying Wan, Dongyuan Zhao, Chem. Rev., 2007, 107, 2821-2860.
11. "A Facile Aqueous Route to Synthesize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Polymers and Carbon Frameworks with Ia3d Bicontinuous Cubic Structure", Fuqiang Zhang, Yan Meng, Dong Gu, Yan Yan, Cengzhong Yu, Bo Tu,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3508-13509.
12. "Ordered Mesoporous Polymers and Homologous Carbon Frameworks: Amphiphilic Surfactant Templating and Direct Transformation", Yan Meng, Dong Gu, Fuqiang Zhang, Yifeng Shi, Haifeng Yang, Zheng Li, Chengzhong Yu, Bo Tu, Dongyuan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7053-7059.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赵东元培养了20多名硕士,50多名博士,5名博士后出站。指导的博士有三位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两位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2005年,指导博士生高峰的论文《介孔SBA-15在生物分离和纳米材料制备上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提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指导博士生范杰的论文《介孔材料结构和孔道的模板合成及其在生物和电池中的应用》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指导博士生田博之的论文《新型介观结构材料的合成:从无定形到晶态》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指导博士生孟岩的论文《有序的有机高分子介孔材料的合成与结构》提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9年,指导博士生张福强的论文《介孔材料水热稳定性的改进及新型介孔碳材料的水相合成》提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参考资料 |
---|---|---|
2017年10月27日 | 第一届中国分子筛成就奖 | |
2016年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联想科学奖(TWAS-Lenovo Science Prize) | |
2008年 | IMMA终身荣誉奖 | |
2007年 | 复旦大学校长奖 | |
2006年 | 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 |
2006年 |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 | |
2006年 | 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导师 | |
2005年 | 杜邦奖(DuPont Young Professor Award) | |
2005年 | 首届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 |
2005年 |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
2005年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
2004年 | 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 |
2004年 |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 |
2004年 |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 | |
2004年 | 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SCI论文特别奖" | |
2004年 | 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SCI论文集体奖" | |
2004年 | 中国科协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
2003年 |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 |
2003年 | 复旦大学"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一等奖 | |
2003年 | "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 |
2002年 | 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材料科学"李薰"讲座奖 | |
2002年 | 首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奖 | |
2002年 | 复旦大学"复华"论文贡献奖 | |
2002年 | 复旦大学"复华"专利发明一等奖 | |
2001年 | 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 | |
2001年 | 复旦大学"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一等奖 | |
2000年 | 教育部陈香梅教育基金第二届优秀教师奖 | |
1998年 | 美国化学会最佳博士后奖 | |
1993年-1995年 |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Feiberg博士后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主编 | ||
《ACS Central Science》编辑 | ||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 ||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
《Da乙高任松立理查罪住lton Transactions》 | ||
《Nano》国际顾问编委 | ||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井垂端试本沿轮或止rface Science》编辑 | ||
《高等学校来自化学学报》编委 | ||
《化360百科学学报》编委 |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编委 | ||
《燃料化学学报》编委 | ||
《化学物理》编委 | ||
土烟司影金采却培婷《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 ||
中国化学会材料学会理事、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 ||
中国材料学会理事 | ||
上海化学化工学会无机专业委员会主任 | ||
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量此执脸已委员 | ||
2002年 | 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理事、秘书长 | |
2004年 | 国际沸石协会理事 | |
2005年 | 第六届东北亚纳米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组织者 | |
占需含 2006年 | 国际介观置听良永娘型结构材料协会(IMMA)理事 | |
2006年 | 第五届国际介孔材料研讨会IMMS2006组织者 | |
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 ||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 ||
2015年04月21责属外说增觉序种清别级日 |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 |
2016年04月15日 | 南京理工汽黑模倍纪界争大学名誉教授 | |
2017年10月30日 | 办介找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 |
苗今 2014年05月 | 妈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 |
依缺材烧把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宪宣士鸡志皮新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或扩素会委员 | ||
中科院上海硅酸研究所弱无机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
国每又缩班不础质源精衡氧家纳米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 | ||
厦门大学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
南京大学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赵东元开创了多种介孔材料合成新路线,制备了一系列热稳定的、大孔径的有序介孔氧化物材料、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在介孔分子筛结构、外貌控制及多相组装机理等方面形成独特见解,为介孔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脸染够占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6年发展中乱国家科学院-联想科学奖评)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