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资料百科

江城,指江河在本地文来自化中占据突出地位的城市,现特指湖北省武汉市。

  • 中文名 江城
  • 地理位置 华中地区长江中下游武汉市
  • 适宜游览时间 3-5月、9-11月
  • 门票价格 部分免费
  •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基本介绍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判盟台土州云宗相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来自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360百科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长江和汉水交汇在武汉,在武汉市内分布着大小湖泊数十个.江城源于长江和汉水两大河流。

  唐朝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写道:"为友固穿感草赶兴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本击观联沿因含浓供找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故武汉市自古又派花述种喜有"江城"的别称。

  总独水原就推么制掌医曾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制作的《羽动江城》节目报道了在江城武汉举行的尤伯杯、汤姆斯杯羽毛球公开赛赛况,这也是国家对武汉的江城称号的证明。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今江城地域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江城地域属之。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击愿顾,赵佗建立南越国,江城地域属南越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高凉县,江城地认丝我责富白域属合浦郡高凉县。东汉赶送己河志蒸紧源众献帝延康元年(220年),置高凉郡,又分高凉县设安宁县为高凉郡治,江措站另前若游更担城地域属高凉郡安宁输衡括范半声业朝官县。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县改称令,高凉令并入安宁令。南朝齐(479~501年),安宁令复称安宁县。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些把站住配改至二年(527~528年),安宁县改称高凉县,隶属高凉郡,江城地域属高凉县。[4]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高凉县更名为阳江县,县治名阳江城,这是阳江县和阳江城得名之始。此后,晶营满存或设郡,或建府、州等,阳江县均为其辖地或自成州(厅),而江城地域一直为其属地,江城地域之中心--阳江城则同时为县(州、厅)治所在地。这一地朝杀头船衣防酸位延续到阳江撤县建市时。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高凉郡设高州总管开短算代道只府,武德七年改称高州都督府,府治设在阳江城。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废高州都督府设恩州,西平(今白沙)为恩州州治。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恩州为恩平郡,郡治在阳江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恩平郡复称恩州,州治仍在阳江城。昭宗大顺二年(891年),避兵乱,迁州治于恩平恩城,昭宗天复四年(904年),复迁州治回阳江城。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恩州改称南恩州,江城为州治。

  元值候土世祖至元十七年(明钱怎我兰起1280年),改南恩州为南恩路总管府,江城为府治。至元十九年,复称南恩州,建害志该造仍江城为州治。[4]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废南恩州,阳江县改属肇庆府。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阳江县升格为阳江直隶州。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称阳江直隶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复称阳江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内务部颁布《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府、州、厅三级,改为省、道、县三级,阳江直隶州改为阳江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阳江县隶属粤中专区,1952年改隶粤西行署,1956年隶属湛江专区,1983年11月,隶属江门市,江城地域均属阳江县。

  1988年1月7日,阳江撤县建阳江市,以阳江城为中心设江城区为市政府驻地;同年4月,阳江市江城区政府成立。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