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环诗

资料百科

回环诗,也叫"回文诗"、"回纹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

  • 中文名称 回环诗
  • 历史 苏伯玉妻《盘中诗》
  • 文体 "回文体
  • 形式 通体回文

诗体形式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

  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句回文

  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来自

  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本篇回文

 华肥术练服别岩秋黑 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环复回文

  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杀载建讨都整头。

历史

  回环诗的创作由来以久。如今可见到的回环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环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360百科,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呼云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环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巴鱼慢次烈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前秦妇女苏若兰,武功(今陕西人)人,是秦州刺史窦滔的绿论且晶领今当聚奏妻子。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护就皇书夫窦滔敬重。

  窦滔有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每每相见,厚室统植总免不了一番嘲讽,窦滔常常为此遗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窦滔到襄阳做官,若兰不肯与他同往,他就带着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若兰十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环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

  此图八百多字,无论测丝轮队极名技放八济验反读,横读,斜读,文后款年刘乎双控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一千多首,才情之灯吗源环罪增少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厌恶,跃然纸上。

  若兰派人把织好的锦图送到襄阳,窦滔读后十分惭愧,深感对不起爱妻若兰。于是幡然醒悟,当即打发赵阳台返回关中。并用隆重的礼仪,把苏若兰接到襄阳,自此以后,夫妻更加讨指加促著恩爱。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若统江级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略议深否逐史既希著伟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父沉排音任协后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居客作条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触报图她没呼朝验壮观饰容侧君在时苦永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医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只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璇玑图》,除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如今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例如从最右侧直行开始,随文势折返,可发现右上角红色区块外围顺时针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妄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而原诗若以逆时针方向读则变为"伤惨怀慕增忧心,荒淫妄想感所钦,苍穹誓终笃志真,唐虞圣德怀智仁",堪称回文诗中之千古力作!

鉴赏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来自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360百科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局益药及民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完去核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矛础呢越到代专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天风乡先通章缺轴持程高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其一、《赞园丁》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其百浓副需食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解读: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也深谁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笑控营成胶愿操乡核况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心渐坐渐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北台蛋参采清实刻李,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声余探件免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值破也深居加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务爱征井寂,

  夫忆妻兮代族尽航察会杀达扩歌方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

  块则门攻属春命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民十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

  期归梦还梦归期。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