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净寺

资料百科

普净寺位于中国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史威村南侧,又称南史寺,在侯马、襄汾、新绛来自三县(市)交界处,占地面积5624平方米,建筑面 积818.77平方米,现360百科存为元明时期建清状筑群,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普净寺
  • 外文名 Net temple
  • 占地面积 5624平方米。
  •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襄汾县

概述

  山西普净寺在山西襄汾县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在侯马、襄汾来自、新绛三县(市)交界处,占地面积5624平方米,建筑面积818.77平方米,现存为元明时期建筑群,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其寺规模敞朗,建筑巍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元、明遗物。山门三间,天王殿五间,悬山式。菩萨殿五间内柱设在前360百科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为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丰润娴雅,两隅十八罗汉各具神态。墙后地藏、道敏、冥化端庄肃穆,十殿阎凝神对坐两侧。最后为大雄殿,五开间六架椽,原为悬山式,后改为硬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殿内后槽施二九积价同金柱制成佛龛,柱上用蝉肚形大雀替承托四椽伏,伏上架内额直达两山,次间大爬梁由檐头直承平梁以下,后几愿请选外手后还结架纯系元构。龛内塑释迦距吧怕、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其中二菩萨身式修长,衣饰合体,面形上方下圆,神态娴静慈祥,塑处团手半时工颇为精巧。2006论训创更甚律住商功里千年05月25日,普净寺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理位置

  山西普净寺位于东经111.275588,北纬35.697582,地址为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内。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隶属于临汾市。东临浮山、曲沃、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绛,北连临汾。

自然气候

  普净寺所在县为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5度,一月--4.5度,七月26度,年降雨量 550毫米左右,无霜期 185天。

旅游景区

大佛殿

  殿内古砖大都已碎成片,但是总体完整,似乎在展示着当年寺庙的旺盛香火。在佛龛前的功德箱里,零零散散地存着香火钱,说明香火依旧来自。 在天王殿(玉皇殿)里,正面为玉皇及侍者塑像,威严而庄重。塑像彩绘依360百科然清晰可见,虽然础每历经几百年的苍桑岁月商江跑三,但是古韵犹存。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王冠甲胄,分别手持剑、伞、琵琶、宝塔,神情肃穆。
  罗汉殿里有一组佛像,为观音“千手千眼佛”及善才童子。相传,千手千眼佛像是为了纪念三姑娘舍命救父的感人行为而塑造的。在世界佛像之中,千手观音像,堪称是中国佛界的国宝与国粹,在不为世人多知的普净寺里也有明代“千手观音”佛像,闻之令人感叹唏嘘
  在菩萨殿的四周,有十殿阎君和十八罗汉,皆凝神注目,表情各异。历经数百年,油彩清晰依旧。在关帝殿里,南向为关圣帝君和周仓、关平塑像。关公凝目注行师酒当视,似乎在对世人昭示式组去宣着他的忠和义。

理松玉宗穿法巴思族笑瓜树

  普净寺院东南隅,还有一棵木瓜树,据说这棵树是初建寺时所植,为的是普渡众生,制药活人,虽然已逾1900多年,几经枯荣,但如今依然是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亭亭玉立,冠如巨伞。村民讲,世界上千年以上的木瓜树,现在只有两棵,普净寺一棵,另一棵在瑞士伯尔尼。他们还把这棵奇树与大佛殿以及三菩萨中的普贤菩萨称为普净配适具也叫封斯寺“三宝”。

普净寺

  普净寺坐北向南,山门上挂“普净寺”金字竖匾。步入山门,只见“哼”、“哈”二金刚峙立两侧,刚劲雄壮,威严肃穆。据说这“哼”、“哈”二将一个叫郑伦,一个叫陈奇,原本都是商纣王的大将,后来“哼”将郑伦归顺了周朝,周灭商以后,姜子术力副青岁牙归国封神,特封郑伦、陈奇二将镇守佛祖山门。穿过山门,举步便到“通明宫”前,端压后染质丝具导销这是一座面宽五间的悬山式明代建筑。为什么要松月血承育创把天王殿称为“通明宫”呢?原来解请风屋第大殿正中央供奉的不是大植笑看绍京决顾主图肚弥勒佛,而是玉皇大帝,这一改变反映了元、明以后佛教进一步汉叫混周别重两终参养化的实际。当然东西两侧依然是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气势不凡;东方容束甚今否药持国天王,手持琵琶,面目清秀;西方广目天王,手上缠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内容反映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善良愿望,从艺术造型上来看,也达到了形象逼真的程度。 从天王殿往里走,便是菩萨殿。菩萨殿也叫“地藏殿”、“十王府”,大殿面宽五间,内柱设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为千手观音和善才童子,殿内两隅坐着“十八罗汉”,俨然一幅“须李余密念十八罗汉朝观音”,可导艺合盟庆拿衣是一细数却发现只有十六罗汉,向村民打问,也说不出缘由。再转过头来,只见十大阎君分坐两侧,令人望而生畏,中间地藏菩萨、道敏、冥公端庄肃穆,又俨然一组“十帝阎罗朝滑论副叶父组益地藏”。在千手观音的背并减议拉能析观官面,有一尊韦驮天神塑像。

  普净寺规模敞朗,建筑巍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元、明遗物。山门三间,天王殿五间,悬山式。菩萨殿五间内柱设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为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丰润娴雅,两隅十八罗汉各具神态。墙后地藏、道敏、冥化端庄肃穆,十殿阎凝神对坐两侧。最后为大雄殿,五开间六架椽,原为悬山式,后改为硬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殿内后槽施二金柱制成佛龛,柱上用蝉肚形大雀替承托四椽伏,伏上架内额直达两山,次间大爬梁由檐头直承平梁以下,结架纯系元构。龛内塑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其中二菩萨身式修长,衣饰合体,面形上方下圆,神态娴静慈祥,塑工颇为精巧。2006年05月25日,普净寺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

  普净寺的大雄宝殿建在砖石台基之上,看上去宏伟巍峨、气势恢弘。殿门上书“大佛殿”三个大字,落款是“姑射山头放鹤人题并篆”。殿内明间设佛坛,供奉着“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通身鎏金,袒胸赤足,慈眉慧眼,神态安详,两侧文殊、普贤二菩萨,身材修长、衣饰得体、面相圆润、神态自若,尤其是普贤菩萨塑像,端庄中流露笑姿,娴静中透出潇洒,灵眉慧眼,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大佛殿虽系元代结构,但整体框架四山都是汉代建筑基础,如今在大佛殿顶平檩上仍有“维大元国大德柒年润叁月拾捌日……重修”等草书字样,既然是元代重修,那么大殿究竟始建于什么年代呢?
  据林宏跃先生《临汾宗教》一书说,1983年,文物工作者在普净寺大殿左侧废墟中发现了明成化元年(1465年)残碑一座,碑文有“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声教流于震旦,是以立刹,孝义郡南30里余有社,曰南史寺,号普净,寰中古刹,海内名蓝,敝云水之情丘,挟山水之英秀”的记载。由此可知,普净寺始建于东汉明帝七年(公元64年)距今已有1944年的历史,比建于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霍山南麓俱卢舍寺(今洪洞广胜寺下寺前身)还早83年。可以说与普净寺建寺时间相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洛阳白马寺,建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再一个就是五台山的显通寺,建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当时称大孚灵鹫寺。这说明,普净寺不仅是佛教传入临汾的最早记录,同时,也是与中国佛教同生同岁了。

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韦驮原为鲁班弟子,家住峨眉山下,生活相当贫穷。他看到百姓横度嘉陵江,常因江宽水急而丧命,决心凭自己的手艺挣钱为民造桥。恰在此时,观音云游峨眉,见百姓无法过江而怨叹,便顿生慈悲,化作一少女,化缘造桥。于是贴出一张告示:农历三月十三日,在江心站有一少女,谁能用银锭击中她,即可娶其为妻。于是四乡八里的显赫贵族、公子哥儿云集江边,纷纷把钱投向江中少女,奇怪的是银锭皆落船中,却始终未着少女之身。此时韦驮做工归来,正好路过这里,一位老者拍着韦驮的肩膀说:“只要你真心,我保证你投中她。”韦驮半信半疑将银锭掷去,不偏不倚正中少女胸怀。观音大惊,仔细一看,见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捣鬼,只好收摊答应嫁给韦驮,但是她说:“咱们只能做背对背的夫妻。”所以,在很多寺庙中都把韦驮塑像放到观音的背面,人们说这是“背面夫妻”。这种格局和传说,表明佛教传入中国已不再那么坚挺肃穆,不仅与道教相互影响,而且也越来越变得富于弹性,富于人情味了。

历史发展

  普净寺是保存完好的一组元明时期的建筑群,其结构是研究元明时期古建筑的珍贵标本,尤其是元代与明代早期的大量塑像,更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美术史与传统雕塑的代表作,在古建筑群研究和艺术研究上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襄汾县文物局副局长自豪地说,“在县文物办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普净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些年的功夫没白费,总算申请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看守庙宇数年的巨春德感慨地说,“我们要更好地看守,不让任何人来破坏,不落后代的骂名。”据了解,每年玉皇大帝的诞辰正月初九时,寺里香火旺盛,来上香求愿的人很多。
  尽管大体已经维修,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罗汉殿还是出现较大的裂缝,玉皇殿也有以前修复的痕迹。“由于资金原因,现在还不能全面修复,只能每次维修一部分,”襄汾县文物办主任赵惠宏说,“难度肯定是有,资金困乏是首要困难,但是要尽全力来保护‘国宝’”。
  普净寺于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这里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因此外地游客寥寥,只有庙会期间当地百姓才云集这里,这让人不禁生出几分感慨。不过听村民们讲,县里前不久已派人来测量过,要修一条旅游专线公路,把丁村、汾城和普净寺联在一起。听到这里,同行的人无不感到欣慰,都期望着这条连接着好几处“国宝”的旅游公路能早一天建好,到那时,普净寺这颗古晋大地上的明珠,一定会重放异彩的。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