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

资料百科

夜蛾指的是夜蛾科(Noctuidae)的一类昆来自虫。体三角形,粗壮,翅展8~305公厘(1/3~12吋),360百科一般暗灰褐色,但热带某些种类鲜艳而有灿光,密生鳞毛。傍晚及夜间飞行。有趋光性。

  • 中文名称 夜蛾
  • 拉丁学名 Noctuidae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亚门 六足亚门

基本介绍

  鳞翅目夜蛾科的通称。全世界约2万种,中国约1600种。成虫口器发达,下唇须有钩形、镰则房形、椎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少数种类下唇须极长,可上弯达胸背。喙发达,静止时卷曲,只少数种类喙退化。复眼半球形,少数肾来自形。触角有线形、锯齿形、栉形等。额光滑或有突起。翅色多较晦暗,热带地区种类比较鲜艳。前翅通常有几条横线,中室中部与360百科端部通常分别可见环纹与肾纹,亚中褶近基部常有剑纹。体型一般中等,但不同种类可相差很大,小型的翅展仅10毫米左右,大型的翅展可达130毫米。

夜蛾

生活特征

  多题钱石检息端钱怕转为植食性害虫,少数种类捕食其他昆虫,例如紫胶猎坏于历看额措夜蛾又名紫胶白虫即为紫胶虫的天敌之一。某些种类成虫喙很强,能刺穿果皮吸食果汁,还有少数种类能吮吸人频画形已交情、畜的分泌物。成虫夜间活动,多晶还程数对灯火和糖蜜有正趋性。害跟需以错控创白天隐藏于荫蔽处,栖止训价鱼术值放曲时翅多平贴于腹背。夜蛾科许多种类在大量发生时,会给农作物造成大害,对朝燃杂门混粘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等都是著名的作物害虫。

  形态

  苎麻夜蛾又叫红脑壳虫、摇头虫。是苎麻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食害叶片,严重时全田麻叶蚕食一空,仅留叶柄及主脉,被害麻株生长停滞,多生侧枝,既影响本季的产量和质量,也影响下季麻的生产。

夜蛾

  成虫

  体长28~价响又就即在继件32毫米,翅展65~71毫米,头部黑色,口吻黄褐色;胸部茶褐色,腹部深褐色。前翅深茶褐色,前缘及翅尖浅茶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黑褐色,呈波状或锯齿状血岁怎业组答,肾状纹淡红褐色,内具3条黑纹,肾状纹内侧有l条黑线。后翅黑褐色,中央有刚迫问抓京情形功灯星青蓝色带3条,带纹中有黑色横切线,外缘缘毛短,刻界费事施投贵内缘簇生长缘毛。

  

  扁圆形,长约1毫米,乳白色。卵面有若干放射状纵纹,纵纹之间又有横纹。

  幼虫

夜蛾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60毫木。3龄前幼虫淡黄色,3龄后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可分为黄色和黑色两型。 ①黄色酸谓自落磁型。体黄白色,头部及胸足黄色,前胸背板、腹部臀板和腹足橙黄色。气汀线和气门上线黑褐色,第四节间科轮还歌以下气门四周桃红色,阳犯布上下各有l黑点。每节背面有5~6条黑色横线(色淡者仅现黑点),并有白色条纹。 ②黑色型。体黑色,头部、前胸背板及腹部臀板褐色(有少数为黑色),每节背面有6条黄色横纹(色深者横线是椭圆形点)。气门上线、气门下线黄色。其他与黄色型同。

夜蛾

  

  长24~33毫米,体粗壮,初为棕色,后转为黑 褐色。翅芽达第四腹节后缘。胸腹背面光滑;仅有少数刻点及短横线。腹部气门大,呈新月形,后胸气门则极小。腹端圆形,有两根粗壮的臀棘,先端钩状。

来自生特点

  ①苎麻夜蛾在长江流从杨域一年可发生3代。越冬场所、越冬虫态各地报道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②成虫白天隐蔽在麻田或附近的丛林、灌木林中,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喜在麻株的上部叶背面集中产卵。初孵幼虫群集在产卵株的顶部就言省慢别社雨叶背危害,取食叶肉成筛状小孔。幼虫活泼,稍受惊动即吐丝下垂而转移。3龄后分散危害,受惊动以尾足和腹足紧握叶背,头部左右摆动,口吐黄绿色汁液。气温高、湿度大、时晴时雨天气最适宜发生。

防治方法

  ①头麻收割后,及时铲除麻田杂草,清除枯枝落叶,中耕松土,可以消灭部分虫蛹;结合农事活动,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的叶片,集中烧掉或深埋

  ②药剂防治。抓住幼虫群集危害时期,于清晨露水360百科未干前喷粉。可用2.5%景曲即晚七型素敌百虫粉剂或1.5%对硫磷(1605)粉剂、1.5%乐果粉剂喷粉,每亩1.5~2公斤。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