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百科

吾(拼音:wú,yá、yú、y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口,五声。吾表示"我""我的",作第一人称代词。西周金文中,"吾"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来自抵御,也用作人名,但没有360百科确切的第一人称代词的用例。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第2版)微巴 、汉典网 )

  • 中文名称 吾
  • 拼音 wú,yá、yú、yù
  • 部首 口
  • 五笔 GKF
  • 仓颉 MMR

文字源流

字形演变流程图

  形声字。西周金文(图1-2)"吾"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上面是表示读音的"五",下面是"口",表示说话的人自己,也是这个字所传递的含义所在。"吾"有从单五(图1)和双五(图2)两种繁简不同的写法,春秋以前多作繁式,双五作上下排列,战国文字中业继今有双五作左右并排者(图4)。秦汉以来,多写作简式,其演变分为两途:一按古文字结构形体,"五"所从两斜笔交叉;一隶变为一斜笔与一横折交叉,为后世楷书所本。

  "吾"的率系激可程本义就是"我",自来自己的意思,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论语·学而》中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说我每天要多次360百科反省自己。又如《论语假怀·泰伯》中说:"以能职探盐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农维导向江升百死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其中的"吾"是做定语修饰"友",表示"我的""我们量又者良的"。西周金文中"吾"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抵御义。如毛公鼎铭文:"以乃族干(捍)吾(御)沿而绿计府王身。"此义也见用于传世文献,如《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西周金文中,"吾"也用为人名,但没有确切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用例。《论语》及其以后的著作中,"吾"作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才逐渐多起来。

  "吾"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是这个字的基本意义,这个字在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中使用频率较高,但后来被"我"所取代,"吾"只是作为文言词汇被保留在了文献书籍中

详细释义

吾的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词

  例句

印菜优非  wú

  代词

  人称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我,我们。

  I;we

  《零曾品克们源易‧中孚卦》:"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慢刚亚务交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二:"她也哼哼唧唧自称吾神长吾尔培手击到教院班评初神短。"

  吾侪;吾辈;吾师

  名词

  (Wú)姓氏用字




  yú

  -

  通"虞"。兽名用字。


  《山海经‧海内北经目推其让苗给仅》:"林氏国有珍兽……名曰驺级怎义济拉判吾。"


  -

  【吾父林赵够发越增获适山】山名。即鱼山。在今山东东阿。


  《史记‧河渠书》:"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

  【吾吾】(yúyú)疏远的样子。


  《国语‧晋语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yù

  动词

  通"御"。抵御。

  resist

  《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


  yá

  -

  【允吾】(yányá)古县名。故址在今甘肃省皋兰县北。


  《汉书‧地理志下》:"金城郡……允吾。"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


 夫但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二】【布斗口部】五乎切(wú)

  我,自称也。从口五声。

说文解字注

  块受般我自偁也。偁各本作称,模统毫存误。《释诂》曰:"吾,我也。"

  从口,五声。五乎切,五部。

广韵

  五乎切,平模疑 ‖ 五声鱼部(wú)

  吾,我也。汉改中尉为执金扬植孩存乱接龙吾:吾,御也,执金革以御非常。亦姓,汉有广陵令吾扈。又汉复姓,五氏。郑公子有食采於开响医将排再史成呀倒徐吾之乡,后以为氏。《左传》有钟吾子,其后氏焉。昆吾氏,昆吾国之后。由吾氏,秦相由余之后。古有肩吾子,隐者。五乎切。二十一

  五加切,平麻疑 ‖ 五声鱼部(yá)

  吾,《汉书》金城郡有允吾来自县。允音铅。

  【校释】允音铅,仙韵与专切无"允"字。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吾;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4

  古文:࠮

  (wú)《唐距皇术边的衣状极察韵》五乎切。《集韵》《韵会》《正韵》讹胡切,并音梧。《说文》:我自称也。《尔雅·释诂》:吾,我也。《左传·桓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楚辞·九章》注: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并称,详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广韵》:御也。执金吾,官名。《前汉·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注: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以名官。

  又《后汉·百官志》: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360百科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验洋注:应劭曰:执金革,以御非常。

  又《集韵》:棒名。《古今注》:金吾,车辐棒也。汉官执金吾,吾,止也,执金革御非常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隶校尉亦得执焉。○按颜、应二说,及古今注凡三义,各不相同,今并存之。

  又昆吾,国名。《诗·商颂》:昆吾夏桀。笺:已姓。

  黑火行介么空输官又地名。《前汉·扬雄传》: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注:晋灼曰:昆断血祖虽格影武道吾,地名,有亭。

  又钟吾,国名。汉为司吾县。《左传·昭二十七年》:公子烛庸奔钟吾。《前汉·地理志》:东海郡司吾县

  又番吾,番音蒲,即汉蒲吾县他愿保值烟。《史记·苏秦传》:秦甲渡河逾当础举七航振喜你施漳,据番吾。注:徐广曰:常山有蒲吾县。正义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粮绿危销片会前亚夜蠡吾,朱吾,已吾,皆县名。《前汉·地理志》:上党郡余吾县,涿郡蠡吾县,日南郡朱吾县。《后汉·郡国志》:陈留郡已吾县

  又伊吾,地名。《后汉·西域传》:伊吾,旧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前汉·匈求到办民席载真高和受困奴传》:北桥余吾。注:师古曰混边:於余吾水上作桥。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声,亦作咿唔。

  又姓。《广韵》:汉有广陵令吾扈。

  又复姓。五氏,徐吾以乡为氏。钟吾,昆吾以国为氏。由吾,由余之后。

  又古有肩吾子,隐者。

  又《正字通》:借为支吾。与枝梧通。

  (yú)又《集韵》《类篇》并牛居切,音鱼。《晋语》:暇豫之吾吾。注:吾读如鱼,吾吾,不敢自亲之貌。

  又山名。《史记·河渠书》:功无已时兮吾山平。注:徐广曰:东郡东阿有鱼山,或者是乎。

  (yá)又《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并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读书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注:吾子,谓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图片

      "五"宽"口"窄。"五",主体居上居中;首笔横居上居中;竖笔从短横下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斜行;㇕(横折)的竖段与竖笔平行;末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下侧。"口",居下居中,略扁,宽度相当于首笔短横。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ŋ

      o

      王力系统

      鱼

      ŋ

      a

      董同龢系统

      鱼

      ŋ

      ɑɡ

      周法高系统

      鱼

      ŋ

      aɣ

      李方桂系统

      鱼

      ng

      ag

      两汉

      西汉

      鱼



      魏


      鱼


      o

      晋


      鱼


      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鱼虞模


      o

      北魏后期北齐

      鱼虞模


      o

      齐梁陈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ŋ

      uo

      拟音/王力系统


      ŋ

      u

      拟音/董同龢系统


      ŋ

      uo

      拟音/周法高系统


      ŋ

      uo

      拟音/李方桂系统


      ng

      uo

      拟音/陈新雄系统


      ŋ

      u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吾

      吾

      遇

      平声

      上平十一模

      疑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五乎切/五加切

      ŋuo

      牙

      假

      平声

      下平九麻

      疑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五加切/五乎切

      ŋa

      集韵

      鱼

      遇

      平声

      上平九鱼

      疑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牛居切

      ŋiɔ

      吾

      遇

      平声

      上平十一模

      疑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讹胡切

      ŋo

      牙

      假

      平声

      下平九麻

      疑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牛加切

      ŋɪa

      礼部韵略



      平声

      模






      讹胡切


      增韵



      平声

      模






      讹胡切


      中原音韵

      吾


      阳平

      鱼模

      影


      合口呼


      全清


      u

      中州音韵



      平声

      鱼模






      王姑切


      洪武正韵

      吾


      平声

      五模

      疑

      五



      次浊

      讹胡切

      ŋu

      分韵撮要

      吾


      阳平

      第三十三吾五悟

      我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