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利的光农怕微饭县隶属山东临沂,地处山东省中南部,面积1660.11平方公里、人口85万人,是临沂的卫星城、后花园、检京火府福速固娘水源地、能源基地以及科教重地,还是临沂城市规划区的一部分。
费县历史悠久,上古为东夷之地,有大汶口文化遗址来自、龙山文化遗址等150多处,春秋称费邑,战国改费国,西汉初年始为费县,是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近代为沂蒙革命老区,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即诞生于此。
费县区位优越,东临兰山,西接平邑,南依枣庄、兰陵,北沿蒙山自西北至东南连蒙阴、沂南,驻地费城东至探沂等工业重镇与市区无缝对接,东城新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临沂西部新城,产业交叉融合,360百科形成商贸物流和工业核心区。
费县交通便利,距连云港、日照港120公里,距青岛港200公里;费县机措宜府演员宪汉设响场在建,东距临沂机场3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日兰高速公路、327国道、新石铁路初武字从甚一五及鲁南高铁等联通全国,是临沂西进大通道。
费县环境优美,北望蒙山,松柏苍翠,奇石纵横;南为丘陵,许家崖水库坐落其中,温凉河经此注入祊车补渐宣京歌跑河,与发源于费县的涑河并行穿过临沂,最终汇入沂河。
费县能源丰富,坐拥国电费县电厂、沂蒙首息抽水蓄能电站、临沂西部热力中心等能源基地,是临沂发展运行的能量核心。
费县科教发达,驻地费城建有临沂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临沂)两所高等院校,为临沂市科教重地。
- 中文名 费县
- 面积 1660.11平方公里(2013年)
- 外文名 Feixian
- 人口 92万(2021年3月)
- 别名 费城,鄪国,鄪邑,费邑
历史沿革
费县历史悠久。上冶镇翟家村、朱田镇兴富庄等大汶口文化遗址和新桥镇西西蒋村、方城镇古城里村等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明至迟在公元前4000年前,即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即有先民在此活动。
上古时期,费县为东夷部落首领少皞近畿之地。
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为鲁国上卿季友的私邑(见《左传·僖公元年》),又叫采邑。
鲁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后,季友后裔季孙氏据鄪邑自立为费国。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前后,费国又被楚国吞并(见《楚文化的东渐》)。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国所灭。两年后,秦始皇统一均适进天下,建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部,费地属薛郡。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韩信被封为楚王,费地属楚国。刘邦统一天下,分封诸侯,设立郡县,费地始为费县。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全国郡县更名,费县改来自为顺从县(见《汉书·地理志》)。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费360百科城改隶兖州刺史部泰山郡,为侯国,属泰山郡十二城之一(见《后汉书·郡国志》)。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京木办免198年),费城又改隶徐州琅琊国(见《三国会要·舆地二》)。
永嘉之乱(时在公元311年)以后不久,西晋灭亡,淮水以北地区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据,历时约120年。费县隶琅琊郡。
东晋政权建立后,决备掌几余工南便校晋元帝司马睿为了安置随其南迁的原琅琊国士族和流民,于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在江乘县(今属南京市)境内侨置怀杆互请球红轮道德县,属丹阳郡。
咸和"土断"(时在公元326-334年)后,怀德县更名为费县,有实土,属南徐州琅琊郡。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废置(备岁印季兰维感见《景定建康志》)。
唐平隋乱,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建费县,化被顾吗织染企析几假识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
元朝在地方设行部差说变中书省,今山东地区直属中书省,称腹里。费县属腹里山东益都路沂州(见《元史·地理志》)。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析剧措州鲁次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沂州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宁府。五年,治毛改隶济南府。七年,属青州府。十八年,属兖州府。费县均属沂州(见《明代·地理志》)。
清朝初年,费喜载县仍属兖州府沂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为直隶州。十二年,沂州升为府,费县属山东省沂州府(见《清史稿·地理志》)。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山推继武支然府,设道。费县属山东省岱南道,次年改属济宁道。十四年(1925年)改属山东省琅琊程须鱼社析两应文委伟础道。十七年(1928年)废道,费县直属山东省政府。二十五问水假阿露笑啊即部年(1936年)设督察专员公且政丰岁映参既宁菜需黄署,费县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见《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中国实业志》等)。
1937年11月,在尚岩乡沟西村(今属兰陵县)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笑慢位脚作效品按编庄会办事处。1939年2月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
1939年7月,在康埠庄(今属平邑县)成立费县办获术的事处,又称四区(指一、四、五、六四个区)联合办事处。
1940年2月,在大夫宁村(今属平邑县)成式背立费县抗日民主政府。6月,划滋临公路以北、汶河以西为费北行署,属鲁中行政区;滋临公路以南的西半路为费南县,属鲁南行政区。8月,在大冯家楼子(今属沂南县)成立临费沂边联县,属鲁中行政区。
1石941年1月,在薛庄成立费东行署。3月,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简称四县边联县),
1942年5月,费北行署改称费北县,属鲁中行署。6月,析费南县南部和滕县东部成立费滕边办事处,又称鲁南实验县。8月,成立临费办事处。11月,成立费西办事处。
1943年1月,成立临西办事处。秋,改费东行署为费东县。10月,撤销费滕边办事处。成立费滕峄办事处,又称费滕峄县。11月,撤销费西办事处。
1944年1月,撤销临费办事处。成立温河县。费南县改称费县。2月,四县边联县改称赵镈县。临费沂边联县改称沂临边联县。6月,沂临边联县改称沂临县。8月,临西办事处撤销。费滕峄县改为双山县。
1945年10月,撤销沂临县,大部并入沂南县。
1946年1月,费东县、费北县合并为蒙山县。4月,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隶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双山县改称麓水县。
1947年3月,赵镈县分为赵镈、苍山二县。10月,成立白彦县和临西县。
1948年1月,费县改隶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7月,费县又改隶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0月,临西县并入临沂县。
1949年7月,费县隶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
1950年5月,麓水县、赵镈县撤销,费县改隶临沂专区。
1953年8月,白彦县撤销。
1953年11月,费县人民政府改称费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3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费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属临沂行署。
1981年5月,费县革命委员会改称费县人民政府。
1994年12月,临沂行署改称临沂市,费县仍隶属之。
行政区划
1996年初,费县面积1927.9平方千米,人口90.1万。辖7镇18乡。县政府驻费城镇。1996年5月24日,撤销 朱田乡,设立朱田镇(鲁政函民字[1996]26号)。1996年6月4日,撤销汪沟乡、新庄乡,设立汪沟镇、新庄镇(鲁政函民字[1996]29号)。2000年5月19日,撤销刘庄乡,设立刘庄镇;撤销新桥乡,设立新桥镇(鲁政函民字[2000]40号)。至此,费县辖12个镇、13个乡。

2000年末,费县由12个镇、13个乡调整为12个镇、6个乡:费城镇(员外乡)、梁邱镇(郝家村乡)、探沂镇(岩坡乡)、马庄镇、方城镇、新庄镇、汪沟镇(竹园乡)、刘庄镇、新桥镇、石井乡、薛庄镇(马头崖乡)、芍药山乡、湖阳乡、南张庄乡、大田庄乡、城北乡、上冶镇、朱田镇(水连峪乡)。(括号内为被撤并的乡镇,原出处缺1个乡撤并情况)
2002年末,费县辖14个镇、4个乡:费城镇、上冶镇、薛庄镇、方城镇、汪沟镇、探沂镇、朱田镇、梁邱镇、新庄镇、马庄镇、新桥镇、刘庄镇、湖阳镇、石井镇、大田庄乡、南张庄乡、城北乡、芍药山乡。
2003年5月13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将费县汪沟镇石家庄、东石沟、西石沟、后社、三胜庄、永太庄、任家庄等7个村划归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管辖。(共有1052个行政村)
2010年,撤销费城镇,设立费城街道;撤销城北乡,设立城北镇。调整后,全县总面积1890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4个镇、3个乡:费城街道、上冶镇、薛庄镇、方城镇、汪沟镇、探沂镇、朱田镇、梁邱镇、新庄镇、马庄镇、新桥镇、刘庄镇、湖阳镇、石井镇、城北镇、大田庄乡、南张庄乡、芍药山乡。县政府驻费城街道。
2011年,将费县新桥镇、方城镇、汪沟镇整建制划归兰山区管辖。11月,撤销城北镇,并入费城街道;撤销刘庄镇,并入探沂镇;撤销芍药山乡,并入马庄镇;将费城街道的岩坡、蒋家村、北疃、肖山、幸福村、南季家疃6个行政村划归探沂镇管辖。调整后,费县总面积1668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费城街道、上冶镇、薛庄镇、探沂镇、朱田镇、梁邱镇、新庄镇、马庄镇、胡阳镇、石井镇、大田庄乡、南张庄乡。
2018年9月13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南张庄乡撤乡设镇更名为东蒙镇。调整后,费县总面积1668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0个镇、1个乡:费城街道、上冶镇、薛庄镇、探沂镇、朱田镇、梁邱镇、新庄镇、马庄镇、胡阳镇、石井镇、东蒙镇、大田庄乡。
地理算意任此发己保任音减环境
地理位置
费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来自117°36′-118°18件回油距石脸做英′,北纬35°-35°特么非无住补33′,北依蒙山360百科,与蒙阴县、沂南县相连;南靠抱犊崮,与兰陵县毗妈夜耐耐快油邻;东与兰山区接壤;西和平邑县搭界。东距临沂距孙距注即神市区30公里,距连云港、日照港100公里,距青岛港200公里。
地形地貌
由措转已过息器波就经地形
费县地形复杂,北面山峰重叠,西面与南面也为山岭地环绕,东面为较开阔的平原。全县海拔均在75米以上,最高点为北部决随景粮气少古蒙山挂心崛子,海拔1026米,最低点在汪沟镇与临沂界的山水口,海拔75.3米,平原海拔一般为75至100米,丘岭海拔l00-200米,山地海拔在200米以上。费县属低山丘陵区,可分为南北两地形区域。以浚河、祊河为界,以北为低山区,其面积为772.3平方公里,创依故占县总面积的40.6%;以南为低山丘陵区,其面为1131.72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59.4%。两个区域地形起伏不平,山丘连绵,共有大小山头140氧0个。
地势是北高、中低、西南次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斗地貌特征是低山地、丘陵地、倾斜的山前平原,海拔由1记阿沙000米降至300米以上的山地899.55平方急零价指做析开倍公里,占全总面积的47.25%。海拔由300降至12念府立答谈染另钱天定0米以上的丘陵地61跟周露继月毛染补席5.1平方方里,占32.31%;海拔由120米降至75.3米的倾斜的山前平原为25.73平方公里,占13.52%,较四周为低;小而浅的洼地为131.8平方公里,占6.92%。比较高的山地主要在北部,丘陵地主要在南部;只有浚、祊两河北岸至蒙山前狭长地带和探沂镇大部为倾斜的山前平原,县境内以断裂地貌为主要构造地貌,平原由冲积、洪积而成。自中生代起,因燕山造山运动影响,特别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形成若干断块山(又叫块状山))和个别断块盆地等正负地形。
地貌
费注县地貌特征是低山地、丘陵地啊功历和倾斜的山前平原。
地势:费析县地势南北高,中四间低,西部高,东部较低,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山丘:费县多山,共有大小山头1400个,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两个,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5(例:鲍家庄白皮崮)。大体上分为南北两条山脉,北条蒙山山脉和南条尼山山脉。
气候
费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由于冬季受蒙古高压侵袭较多,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影响明显,加之海洋气候调和,春季常干旱多风,夏天炎热多雨,秋天凉爽干燥,冬天寒冷少雨雪。形成了春旱、夏涝、秋又旱、旱涝不均,无霜较长的气候特点。
气温
费县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3.1~13.9℃,南部略高于北部,东部和东北部平原偏低,西部山区偏高,年平均气温为13.6℃,最高年份为14.2℃(1978年),最低年份为12.4℃(1969年)。平均年变率为0.4℃。年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汛期间的7月和8月,月平均气温约30.6℃。2002年7月15日出现的气温42.5℃,是建国以来的极值;年最低气温常出现在1月份,月平均气温约在-6.5℃,极值是1959年的12月21日,出现的气温为-18.3℃。寒冷期平均始于11月29日,至2月28日,历时91天;严寒期始日一般即为河流封冻的开始期,终止于2月5日,历时43天左右;炎热期开始于7月4日止于7月28日,期长为25天左右。
费县位于中纬度,受季风带影响,春季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夏季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秋季多为西风和西南风;冬天多为北风和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全年以4月份风速最大,平均3.5米/秒,6月份最小,为2.1米/秒,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频率各占10%。春季风力最大,秋季风力最小,冬半年多西北风,夏半年多东到东南风。
日照
费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2.1小时,最多年为2825.2小时(1966年),最少年为2294.7小时(1961年),年水面蒸发量平均为857.9毫米,最多年为2134.6毫米(1973年),最少年为1466.8毫米(1963年)。其中以5月、6月蒸发量最大,月均值分别为281.0毫米和280.3毫米;12月和1月蒸发量最小,月均值分别为53.71毫米和54.0毫米。
霜冻
霜冻通常发生在地面温度低于O℃的季节,费县平均初霜冻期为10月26日,终止于4月11日。按80%保证率计算,初霜冻日为10月31日,终霜冻日为4月17日。据县气象站观测统计,年无霜期平均为197天,最长为213天(1969年〉,最短为178天(1962年),80%保证率189天以上。
降雨
费县单站降雨实测资料最长的是姜庄湖水位雨量站,据1932年到l987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19.3毫米,以全县8个水文雨量站为代表站,以1959年至1983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农业区划计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50.0毫米(按全国国步系列计算为891.4毫米)。降雨特点不一。
降雨地区的分布变化大:一般情况,年降雨量变差系数为0.25左右。总的趋势是西南向北及东北递减,其变化西南及东北大,中部小、山区大、平原小。而南部为947.1毫米,北部及东北部为37.5毫米,两者差值为109.6毫米。
水文
费县河流主要有祊、浚、温凉、涑四条,附属大小支流共123条,总长987.6公里,总流域面积2123.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为1903.75平方公里,均属淮河流域。
费县可划分为祊河、涑河、柳青河、东泇河、西泇河、蒙河六个集水区域,其间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22条,总长度446.85公里,总流域面积1934.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10-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41条,总长度为298.8公里,总流域面积为65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低于10平方公里,长度在3.5公里以上河流60条,总长度为250公里。
县内河流中,属沂河水系的流域面积1827.4平方公里,费全县总面积的96%;属运河水系的流域面积为7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1982年土壤普查,费县土壤总面积2855625亩,可利用面积为2352018亩,占总面积的82.4%;耕地面积1213500亩,占总面积的42.5%;山地1106260亩,占可利用面积的47%;丘陵918645亩,占可利用面积的39.1%,占耕地面积75.78%;平原264644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1.25%,占耕地面积的21.81%;涝洼地62469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65%,占耕地面积的5.15%。人均占有耕地1.66亩。
费县土地共分为5个等级:一等地75654亩,占可利用面积的3.22%;二等地280945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1.94%;三等地447776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9.04%;四等地56218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39%;上述4种土皆为耕地。五等地1491425亩,占可利用面积的63.41%,此类地土质较差,土层较薄,养分贮量低,限制因素多,有中度到重度水土流失现象,常受干旱威胁。水土流失面积为125352平方公里(据建国初期统计),占总面积的66%,年均土壤侵蚀总量797.163万吨,侵蚀模数为4402吨/平方公里,年平均流失土层深3.26毫米,按流失土壤中的养分折算,每年有5420吨氮、1020吨磷、8930吨钾、12440吨有机质被水冲走。
耕作层平均含有有机质0.78%。全氮含量为0.051%,全磷(P2O2)0.083%,碱解氮34PPM、速效磷2.8PPM,速效钾47PPM,按全国土壤养分六级分级标准,速效磷含量属第六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均属第五级。全县缺磷面积1006989亩,占耕地面积的82.98%;缺氮面积778382亩,占耕地面积的64.14%;缺钾面积701906亩,占耕地面积的57.84%,氮磷比是1:0.08,较1:0.22(纯磷)的一般比例关系差距较大。
全县林地、草场面积较大,土壤种类较多,有机质含量偏低,氮素不足,严重缺磷,普遍缺钾。但如能合理开发利用,改善耕作条件,土地资源潜力很大。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3年,费县已发现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三十多种,其中金属矿产7种,有金、银、铜、铅、锌、镁、铁等;非金属矿产20多种,主要有水泥灰岩、化工灰岩、熔剂白云岩、冶镁白云岩、饰面石材、煤、石膏、重晶石、石英、水晶、玛瑙、园林石、天景石、金星石、燕子石、木纹石、上水石、焦宝石、黄沙、铸刑砂以及砖瓦粘土,耐火粘土和水泥配料用页岩、黄土等。
费县金属矿产不多,已发现金属矿产地1处,金矿点多处,铅铸矿点10余处,银矿点两处。金、铜矿产地主要在马头崖乡彭家岚子及梧桐沟一带,已探明金储量800多公斤,铜20多吨。
铅、锌矿点主要分布在刘庄乡西南部,已发现十余处,多产于近南北向断裂带内,以铅矿为主,伴生铜、锌、银等有用矿物。
石井乡荆山西麓发现有两处银矿点,富矿石中含银量可达到50克/吨,并伴生有用矿物铜、金等。
非金属矿产在费县各乡镇都比较富足,若按储量优势而论,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刘庄、马庄、芍药山、新庄、许家崖等乡镇。上冶镇以石膏为主;新桥乡以砖瓦粘土为主;饰面石材主要分布在朱田、水连峪、梁邱、郝家村等乡镇;城北乡有园林石和铁矿石;探沂镇有煤、黄沙和耐火粘土等,各种观赏石则主要产于费县南部青石山区;白云岩在中部铁道沿线,焦宝石、铸型砂、石英、水晶多分布在田庄、马头崖、竹园等乡镇所在的北部砂石山区。
人口
据史料记载,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费县人口仅26731人。当时,清廷曾采取三条措施,安抚人民。一是对民间拖欠的钱粮予以豁免,并赈济灾民;二是号召外流人口回归,并从外地移民,设官庄(顺治年间费县曾有四十八官庄之说)垦殖荒芜的土地;三是奖励生育,凡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后出生的人永远不加赋税。因此,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五十年(公元1651~1711年的60年间,费县人口有了较快发展。从26739人,增至44407人,增长了1.62倍。
建国以来,人民生活安定,人口稳定增长,从1949年的41.2万人增加至1985年的77.85万人,36年增长了0.95倍。其中,1958年以前,人口发展较快,一度出现了失控现象。
1959年至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以及经济工作的失误,致使生育率降低,外流人口增多,人口一度下降。
1962年以后,人口开始回升。
1971年之后,基本上做到了有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2004年,费县人口达到93万人。
2008年,费县人口达到100万。
2011年,费县人口82.5万人。(方城,新桥,汪沟三镇人口划归兰山区后)
2021年3月,费县人口92万人。
交通
京沪高速公路与日兰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27国道、017省道、文泗公路横穿东西,沂蒙公路、沂邳公路、兴郝公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实现了县乡道路和乡村道路柏油化。
截至2013年,费县蓝天机动车检测一处,拥有检测车间4000余平方米,办公大厅6000平方米,停车场1万平方米。现任领导
经济
农业
费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说。种植业资源特点:一是土壤类型多。全县土壤共 分4个土类,11个亚类,17个土属,73个土种。二是耕地资源少。农业人均占地1.07亩。三是生物资源丰富。农作物品种2纲9科23属329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水稻、大豆、谷子、高梁、花生、黄烟、苹果、梨、山楂等。四是农业劳动力充裕。1999年农业种植业劳动力34.51万人,占总劳动力的75%,其中女性15.74万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8.74万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费县形成了瓜菜、板栗、核桃、丰产林4个"十万亩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到2005年,全县瓜菜面积达到25万亩、板栗30万亩、核桃10万亩、丰产林30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48:52,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
2013年费县,农业总产值(现价)60882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现价)423572万元,林业产值16925万元,牧业产值129406万元,渔业产值13836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43.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84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2万亩,瓜类面积9.07万亩。粮食产量28.97万,夏粮产量12.37万,秋粮产量16.6万,花生产量 85098.1,烤烟产量9374.9吨,蔬菜产量486909吨,瓜类产量369572吨,果品总产量26.66万吨,水果产量24.11万吨,肉类总产量47932吨,禽蛋产量23629吨,年末生猪存栏24.98万头,年末牛存栏1.82万头,年末羊存栏30.9万只,年末家禽存栏396.48万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72846公顷,当年造林面积1556公顷,森林覆盖率44.57%,年末实有果树面积59.78公顷。
工业
建国初期,县政府设实业科,着手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1952年全县手工业者达4650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全县有手工业者生产合作社44处,合作组4个。
1962年工业总产值135.4万元,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21家,工业总产值207.6万元
1975年,工业总产值658.2万元,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费县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建成汽车修理厂,麻纺织厂,五金厂,木器厂,毛巾厂,化工厂,纺织机械厂等。
1980年有工业企业87家,工业总产值3329万元。1985年工业总产值14199万元。1990年工业总产值6.18亿元。1995年工业总产值50.5亿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56.2亿元。
2005年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2005年6月总投资50亿元的费县国电发电有限公司开工建设,2007年7月已安装2台65万千瓦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并正式并网发电,围绕国电费县电厂,利用电厂粉煤灰资源,投资13亿元的费县沂州水泥公司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5月建成年产500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生产,工程二期2010年9月份投入生产,这些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为费县工业的大发展增加了后劲,
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48亿元。
至2010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389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86亿元,实现产品销售391.5亿元,实现利税36.6亿元。
从行业看,木材加工业、能源建材业、医药业、化工业四大产业增长较快,四大产业完成产值246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4.7%。(2011年11月)
景区景点
简介 | 图片 | ||||||||
大 青 山 红 色 旅 游 区 | 大青山胜利突围旧址,位于大青山主峰西麓山凹处的李行沟和梧桐沟,这里是突围的主战场。程克牺牲地,在突围主战场李行沟一民房前的空地上,现建有纪念碑一座。 2000年5月11日,中国共青团中央将大青山革命纪念地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 ![]() | |||||||
蒙 山 天 蒙 旅 游 区 |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120余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有蒙山第二高峰玉柱峰、第三高峰望海楼。被称为"岱宗之亚"、"神山"。 据中科院测定,蒙山大气中负离子含量多达220万个/cm3,氧气最高浓度达到20.98%,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具有极高的疗养价值,为养生长寿圣地。 | ![]() | |||||||
塔 山 森 林 公 园 | 塔山森林公园前身为国有塔山林场,于1946年建场,总面积5万亩。塔山海拔929米,因山峰陡峭如塔故名。塔山眺望,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层峦叠嶂,沂蒙风光尽收眼底。塔山水库座落在总场西200米处,群山环抱,山青水秀,是游客垂钓、游泳、划船等项目的水上乐园 | ![]() |
名优特产
费县板栗
费县板栗,以栗果均匀整齐、皮薄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 糯性强等特点,国内外颇负盛名,是山东的名贵土特产。费县栽培板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上等食品,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沂蒙山黑山羊
沂蒙大锅全羊,又叫沂蒙全羊汤,属于鲁中沂蒙山区的一道名吃。水用控山泉水,羊是沂蒙黑山羊(以传统黑山羊为佳),鲜香肉嫩、香味独特、回味悠长,被誉为沂蒙名菜。
白石屋煎饼
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汉族主食。以山东为盛,起源甚早。将五谷杂粮磨成面糊,倒入烧热的鏊子,用煎饼筢子摊平烙制而成。煎饼从原料上看,有小麦煎饼、玉米煎饼、米面煎饼、豆面煎饼、高梁面煎饼,还有地瓜面煎饼。
城市荣誉
费县是国家园林城市,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西瓜之乡,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惠农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省级文明城市。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