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手交叉之意。唐孩准弦剧代汉族见面礼节之一。行礼时,来自左手紧握右手,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伸直,右手拇指向上,如用右手掩其胸,但不得着胸,距胸前约二三寸。为古人在作揖、拱手礼中的一种姿势形态。
- 中文名称 叉手
- 实质 汉语词语
- 拼音 chā shǒu
- 所属 唐代汉族见面礼节之一
种类
来自 两手交叉之意。唐移武振盾联所距剧提维续代汉族见面礼节之一。行礼时,左手紧握右手,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伸直,右手拇指向上,如用右手掩其胸,但不得着胸,距胸前约二三寸360百科。为古人在作揖、拱手礼中的一种姿势形态。
方式
印度致敬法之一种
即合掌交叉两手之指头。《中阿含》卷三〈伽蓝经〉载(大正1·438b):"彼伽蓝人或稽首佛足,却坐一面;或问讯佛,却坐一面;或叉手向佛,却坐一面;或遥见佛已,默然而坐。"《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5c):"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密教以为,合掌十指相叉,称为归命合掌。以左、右二手表示生、佛二界,意指众生(左手)归命于诸佛(右手)。
禅林所行礼法之一
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众章〉载(大正48·1140a):"途中云水相逢,彼此叉手,朝揖而过。"又称拱手,原为中国俗礼,后为禅门沿用,《释氏要览》卷中(大正54·277b):"合掌,若此方之叉手也。"另依《禅林象器讨的采伟们免笺》〈礼则门〉所载:"叉手,洪武正韵云:叉手相错也。今俗呼拱手曰叉手。事林广记载,王日休速成法云叉手法:小儿六岁入学先教叉手,以左手紧握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八势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体权粒封苦离,方为叉手法也。"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