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百科

藠,汉语二级字, 读作藠(jiào)。基本字义:薤的别称:~子。~头,即"薤",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鳞茎可作酱菜。

  • 中文名称 藠
  • 拼音 jiào
  • 部首 艹
  • 字码 U+85E0
  • 五笔 arrr

基本信息

部首笔画

  部外笔画: 15 总笔画: 18

图片

  仓颉: thaa

  四角口厚必云类建烈青进销干号码: 44662

  郑码: ennn

  Unicode: CJK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艹白

  汉字部件分解: 艹白白白

  笔顺读写: 横竖竖撇竖折横横撇竖折横横撇竖折横横

音韵参考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au1 kiau带之运属构或队史底5 [台湾四县腔] kieu5 来自kieu1 [梅州腔] kiau1 [海陆丰腔] kiau5 kiau1

古籍解释

  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藠 ·康熙笔画:360百科21 ·部外笔画:边行试余15

  《集韵》胡了切,音皛。草名。 又《玉篇》音叫。《本草》薤,一名藠子。或作荞,非。

形态特征

  株高45~55 cm,分蘖性强,一个鳞茎可分蘖成15~20个,多的可达50来自个。叶三角形中空,长40360百科~50 cm,粗1.4好玉供画审仍业别办极~1.6 cm,绿色,叶鞘长7 cm,鳞茎纵径4~5 cm,横径2.5 cm左右,单个鳞茎质量为10.5~15.5 g。肉质细嫩,微辣,盐渍或醋渍后质脆,味好。迟熟,生长期265 d左右,耐寒性强,耐热性和耐旱性中等,不耐涝。

  注意与苦藠防而言区别,中药中的"薤白"其实是苦易握较位打言根附银亲获藠,名片中的别名,不准确。

地理分布

  主产地:江西、东北、河北、江苏、湖北、湖南等地。野生藠多生于耕地杂草中及山地较干燥处。北方多在春季采收,南方多在夏秋季节采收。采收时,连根采挖,除去茎叶及根须,洗净鲜用

药用价值

  性味:辛宣裂、苦、温。藠为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鳞茎,叶细长,开紫色小花,嫩叶也可食用。成熟的藠个大肥厚,洁白晶湖假星被远推剧设找善莹,辛香嫩糯,含糖、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烹调佐料和佐餐佳品。干制派技烟升海攻和绝藠入药可健胃、轻痰、治疗慢性胃炎。据《本经》记载:藠"治金疮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间实为难得。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