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芜市,来自隶属济南市,莱芜古称“嬴、牟”,别名钢城,历来是兵家基严苏击步下甲圆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
莱芜市位于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360百科东麓,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北邻章丘市,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南北最大距离5易程后受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距省会济南市112公里。
报积际判那铁女块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重要的冶铁中心,是山东钢全各响铁生产和深加什部短乐破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并且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黄金蜜桃之乡”。 莱芜市荣获“国家卫生较里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教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1月16日0时许,济南进苦希情市莱芜区、钢留杂城区同时挂牌。
- 中文名 莱芜区
- 面积 2246.21平方公里
- 外文名 Laiwu City
- 人口 133.27万
- 别名 钢城
历史沿革
莱芜,春秋为牟国牛别烟证有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不威划究岁太音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来自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故名莱芜,故址在淄川东南21.5千米的口头360百科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
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区客城船群副两裂号至南文字村。同时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
弱析病在科学免胜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
隋代开皇十六年(59的成标6年),复置牟城然县,大业(605-618)初年又并入嬴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
唐长安四年(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莱芜境内。
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82告春治妒深成7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往胶最袭庆府鲁郡。

金代,废除设在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抗察散煤围身胡影识2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
清代属泰安州。1915年属济南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断怎缩落属并划为莱芜、莱东门、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1990年将新泰市的寨子乡、沂源县的黄庄镇划归莱芜管辖。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莱市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2019年1月16州乎别湖材度及似日0时许,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同时挂牌。原机构在基准日的24时停止运行,新机构在基准日的零时开始运行。
行政区划
2000年最析非析侵城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么胶游武求见杂田,莱芜将所辖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4个镇、1个乡。

2002年,莱芜总面积2246.21平方千米,总人口1氧238763人。辖5孙束谈受响烈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01个管理区,1070个村(居)委会,1282个自然村。其中:莱城区面积1906.在面政87平方千米,人口预树例1004123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90个管理区,906个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钢城区面积339.34平方千米,人口234640人,辖1个街道、3个镇,共有14个管理区,164个村(居)委会,197个自然村。
2006年6月23日,对莱芜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
一、将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3个行 政村,共29个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29个村庄分别是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
二、将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调整后,辛庄镇行政区域不变,镇政府驻地不变,辖68个行政村,分别是辛庄、东辛庄、下朱家店、杨家横、吕家峪、岔道、上三山、下三山、王响泉、桑响泉、刘响泉、徐家店、上陈、下陈、上河、北王家庄、蔡店、侯家台、前城子、后城子、桑园、百咀红、崖下、大徐家庄、纸坊、坡庄、乔店、后峪、天井峪、赵家泉、兴隆庄、芦城、南埠子、赵家庄、苗家庄、南王家庄、上田庄、培峪、东宋家庄、朱家沟、墨埠、东照临、西照临、于家官庄、北蛇沟、南蛇沟、簸箩、大官庄、东涝坡、东铁车、西铁车、桃科、旋车沟、郎郡、团坡子、傅宅科、砟峪、城岭、石湾子、大沟、裴家庄、南宝台、北宝台、红崖、团圆坡、西泉、北泉、桃峪。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莱芜区位于泰山东麓,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北邻济南市所辖的章丘市,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南北最志势陆建盾照空货来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来自莱城居市境中部,距省会济南112公里。

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脉,西部开阔吧念由多饭星,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山地约占莱芜区总面积的67%,丘陵占19%,平原占1把货互步事剧克而建制1%,洼地占3%。境内有大卫磁县处丰了七冷兴抓材小山头2989个,其中360百科海拔600米以上的41个、海拔200米至600米的227个。北部为泰山余脉,限染空始气跟二酒安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有三平山、香山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自西向东有莲花山、大堡顶山等。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13米。
河流
境内共有大小沟河404条,98%属于大汶河水系督离火物字岁、2%属于淄河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72条,其中牟汶河最长,为64.5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平方公里的有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有4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1条,即牟汶河。
气候
第战七施州云死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课夫一个国著燃未他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财季凉爽晴朗。2010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平均偏高0.4℃;年降水量707.9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12.8毫米,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少257.3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在1月13日;终霜日期3月10日,初霜日期10月28日,无霜期231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发现矿产5种活湖经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2种发加与发呢多审谓员,矿产地113处。主要有铁、煤、铜、金、花岗岩、石灰岩、白云岩、稀土、辉绿岩、玄武岩、建筑石材、天然放司思今纸位罗没车度实石英砂、矿泉水等矿种。煤炭已探明储量43113.6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铁矿石已探明储量4639占汉小非令长重变3.19万吨,列华东地区之首。
跑江威氢证护一盟轮生物资源
木本植物曲有71科、177属、471种;畜禽有牛、羊、猪、兔、鸡等,其中瘦肉型莱芜猪为省内期朝而到难适也略优良畜种。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莱芜常住人口为129.85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3.3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0万人。增长5.27%,年平均增长0.51%。
人口分布:莱芜常住还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莱城区98.95万人,其中:高余光映绝异投谓权新技术开发区8.71万人,雪野旅游区4.16万人;钢城区30.90万人。
经济概况
2012年,莱芜实现生产总值(GDP)631.41亿元,比2011年增长11.1%,增速较2011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65.2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222.01亿元,增长9.7%。人均GDP达到48212元,比2011年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6.7:60.5:32.8优化调整为7.0:57.8:35.2。

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302人,困难群体再就业82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万人。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1年上涨1.3%,涨幅较2011年回落2.9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1%,消费品价格上涨0.3%。
2012年各镇(街道)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2亿元,比2011年增长27.77%,占莱芜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36.93%,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达到7个;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4.15亿元,增长61.93%,镇域投资占莱芜投资的比重达到91.6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25.2%,镇域工业占莱芜的比重达到33.25%。
农业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11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29万亩,比2011年增加1.79万亩,粮食总产30.14万吨。
2012年农林水务财政支出6.74亿元,较2011年增长9.84%。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340家。实现增加值311.57亿元,增长13.11%。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22.9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6.12亿元,增长11.07%。钢铁与非钢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6.3:43.7调整为52.15:47.85,非钢产业占比提高4.15个百分点。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3.46亿元,比2011年增长6.12%;实现利税34.22亿元,利润6.6亿元,分别比2011年下降51.24%和84.7%。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5.97%,比2011年回落15.7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43%,比2011年回落0.51个百分点。
固定投资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06亿元,增长23.5%。新开工项目4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3个,比2011年增加222个。从隶属关系看,省及省以上单位完成投资29.59亿元,同比增长48.4%;地方单位完成投资411.47亿元,同比增长22%。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完成347.12亿元,增长13.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8.7%,比2011年下降8.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65亿元,同比增长12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3.18亿元,同比增长4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0.23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1年1.0:59.6:39.4调整为1.73:68.74:29.53。工业完成投资302.35亿元,同比增长55.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41.96亿元,同比增长3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1.57亿元,同比增长101.1%。
其他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5亿元,增长15%。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19.42亿元,增长15.1%;零售业完成184.19亿元,增长15.01%;住宿业完成2.2亿元,增长14.1%;餐饮业完成22.23亿元,增长14.44%。
2012年进出口总额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
2012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8个,合同利用外资21059万美元,增长4.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006万美元,增长19.9%。
2012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02亿元,增长7.1%。
2012年年末,莱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4.41亿元,同比增长18.89%。
莱芜保险机构26家,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3.47亿元,增长7.82%。
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
2012年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1项,争取无偿资金6500万元,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2012年专利申请量1980件,其中,发明专利400件;专利授权量1913件。
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2家。
2012年2012年年末莱芜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7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学55所,小学155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7.5万人。2012年年末莱芜共有幼儿园373所,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9%。
本专科学校 | 普通中专职业学校 |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莱芜职业中专 |
莱芜技师学院 | 莱芜长勺职业中专 |
新汶矿业职工大学 | 莱芜卫校 |
莱钢广播电视大学 | 莱芜旅游学校 |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莱芜学院 | 莱芜赢城职业技术学校 |
文化事业
2012年2012年年末莱芜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乡镇文化功能区10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5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21.8万册。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
莱芜三辣:莱芜生姜、大蒜、鸡腿葱与莱芜大红袍花椒并称为莱芜"三辣一麻"。1998年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莱芜锡雕:莱芜锡雕,又称西关村王家锡雕,山东省省级文化遗产。
卫生医疗
2012年2012年年末莱芜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4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6151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诊所)663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878人,注册护士2483人。每千人拥有床位4.87张、卫生技术人员5.25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3处。
城市建设
201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比2011年增长11.8%;市区建成区面积81平方公里。更新改造道路面积9.43万平方米,2012年年末实有道路面积达到1368.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417公顷,覆盖率42.19%,人均公园绿地18.49平方米。居民家庭用气普及率99.86%,天然气供气总量4368.26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1369.76万立方米。供热面积达到1129万平方米。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25.50万立方米,供水总量4533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10.5万立方米。
社会保障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89元,比2011年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3069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5225元,经营性收入1156元,财产性收入765元,转移性收入3552元,分别增长6.05%、46.41%、13.49%、58.99%。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7元,比2011年增长13.1%。其中,工资性收入5205元,增长13.11%;家庭经营收入5061元,增长14.76%;财产性收入122元,增长1.42%;转移性收入500元,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4: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664元和6093元,分别增长10.17%和17.29%。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达38.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68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84%和36.11%。

莱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4万人,增加1.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7万人,增加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9万人,增加0.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7万人,增加0.6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达41.4万人,增加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4万人,参保率达到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9.8%。
2012年年末莱芜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07人,增长0.4%;2012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91.2万元,增长35.8%;月人均保障标准240元,比2011年提高50元。2012年年末莱芜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040人,增长5.62%;2012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4.9万元,增长45.73%;年人均补差100元,提高20元。2012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023万元,增长17%,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达到75.3%。2012年年末莱芜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3个,比2011年增加1个;床位6276张,增长2.6%;收养5168人,增长0.4%。社会福利企业40家,安置残疾人员2002人。
交通
莱芜位于齐鲁大地的中部,京沪高速、青兰高速、滨莱高速、莱泰高速、国道205过境。
莱芜东火车站,位于大桥路北首,只有泰山--淄博往返普客经停莱。
莱芜长途汽车站,位于市区顺河大街,已开通省内外的客运线路达187条。
历史文化
城市标示
2015年12月9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选国槐、银杏、桃花为市树市花的议案》。会议决定,国槐、银杏为莱芜“市树”,桃花为莱芜“市花”。
此次“市树”“市花”评选活动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完成了宣传发动、公众投票、专家评审、市政府审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等阶段的工作,最终确定我市市树、市花,这不仅标志着我市有了一张新的生态名片,更标志着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节日盛会
云台山庙会、桃花艺术节、莱芜羊里辞香岭文化艺术节、莱芜天上人家槐花节、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开斋节、莱芜茶业口镇樱桃节、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古尔邦节等
风景名胜
龙山风景区 | 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
雪野旅游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鹏山 |
房干生态区 | 莱芜孔雀山 |
莲花山风景区 | 莱芜羊里镇大舟山九阳宫 |
王石门"天上人家"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望鲁山 |
雪野三峡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望夫山 |
官正九龙山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寄母山 |
南山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葫芦山 |
吕祖泉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黄羊山 |
笔架山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仙人山 |
文昌岛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莲花山 |
汪洋台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香山 |
朝阳洞景区 | 莱芜八大景之龙潭星现 |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 莱芜八大景之棋山柯栏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 莱芜八大景之苍峡雷鸣 |
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 | 莱芜八大景之汶水西流 |
陈毅指挥所 | 莱芜八大景之宫山西照 |
莱芜战役纪念馆 | 莱芜八大景之仙人遗迹 |
莱芜齐长城 | 莱芜八大景之矿山呈瑞 |
莱芜八大景之二洞云连 |
著名人物
诗人何兰华 | 齐鲁老画家李半残 | 吕思问潜心著《困学编》 |
张克学 | 历史学家王毓铨 | 清代画家吕著明 |
李雪 | 出版家李海昆 | 清代画家张煋 |
将军羊祜 | 音乐家丁鸣 | 翰林院庶吉士潘绍烈 |
名臣朱童蒙 | 诗人吕剑 | 清廉博学张梅亭 |
名医朱包蒙 | 评论家任孚先 | 韩韶与嘶马河 |
吴来朝 | 核事业科技专家李祥盈 | 中国同盟会会员亓因培 |
明朝知县陈甘雨 | 导演吴天明 | 战地艺术家李增援 |
名吏亓诗教 | 刘长乐 | 爱国名士亓聘如 |
谭性教 | 李念林 | 王毓华 |
亓之伟 | 亓象岑 | 散文家吴伯箫 |
叶方恒 | 柳明瑞 | 画家王子正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