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

资料百科
VC++微软公司开发的一个IDE(集成开发消想环境),换句话说,就是使用c++的一个开发平台
  • 中文名 vc++
  • 开发商 Microsoft公司
  • 全称 Microsoft Visual C++
  • 简称 Visual C++、MSVC、VC++、VC

基本信息

来自  Microsoft VisualC++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开发Win32环境程序,面向对象的可视化集成编程系统。它不但具有程序框架自动生成、灵活方便360百科的类管理、代码编写和界面设计集成交互操作、可开保般象传发多种程序等优点,而且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使其生成的程序框架支持数据库接口、OLE2,WinSock网络、3D控制界面。

Microsoft VisualC

  它以拥有“语法高亮”,IntelliSense(自动完成功能)以及高级除错功能而著称。比如,它允许用户进行远程调试,单步执行等。还有允许用户在调试期间重新编译被修改的代码选密半显,而不必重新启动正在调试的程序。其编译及建置系统以预编译头文件、最小重建功能及累加连结著称。这些特征明显缩短程式编辑、编译及连结花费的时间,在大型软件计划上尤其显著。[1]

历史版本

  Visual C++最初叫做Microsoft C/C++。

  Visual C++ 1.0

  集成了MFC2.停八乐0,是Visual C++第一代版本,1992年推出,可同时支援16位处理器与32位处理器版,是Microsoft C/C++ 7.0的更新版本。

  Visual C++ 1.5

  集成了MFC2.5,增加了“目标文件链接嵌入 (OLE)2.0 和支持MFC的开放式数据库链接(ODBC)。这个版本只有16位的,也是第一个以CD-ROM为软件载体的版本。这个版本也没有所谓“标准版”。它是最后一个支持16位软件编程的软件,也是第一个支聚机胶持基于x86机器配良布的32位编程软件。

  Visual C++ 2.0

  集成了MFC 3.0,第一个只发行32位的版本。这个版本提前发行了,几乎成了一个“丢失的版本”。这是因为那个时候Windows 95(开发代码为"Chicago")还没有发行,而Windows NT又只占有很小的队价早服系护留原图市场份额。该版本用户可以通过微软公司的订阅服务(MicrosoftSubscription Service)升级至2.1和2.2版本。微软公司在这个版本中集成并升级了Visual C++1.5,作为2.0版本(Visual C++ 1.5升级后版本号:1林久音师.51)以及2.1版本(Visual C++1慢米独.5升级后版本号:1.52)的一部分。Visual C++ 2.x附带了16位和32位版本的CDK,同时支持Win32s的开发。Visual C++ 2.2及其后续版本不再升级Visual C++ 1.5(尽管它一直被集成至Visual C++ 4.x)。尽管出生的比Windows 95早,这个版本的发行日期还是非常接近Windows 95,可衡买最位轻曲氢是当Windows 95旧台武茶马态留示发行时, Visual C++ 4.0也已经发行了。因此很多程序开发者直接从1.x过渡到回衡沙今设4.0,把2.x跳过去了。

  Visual C++ 4.0

  集成了MFC4.0,这个版本是专门为Windows 95以及Windows NT设计的。用户可以通过微软公司的订阅服务(MicrosoftSubscription Service)升级至4.1和4.2久身鸡富运版本(此版本不再支持Win32s开发)。

船讲胶站牛声粮余庆课  Visual C++ 著越看约日材够而协5.0

  集成了MFC 4.21,是4.2版以来比较大的一次升级。

  Visual C++ 6.0

  集成了MFC6.0,于1998发行。发行至今一直被广泛地用于大大小小的项目开发。但是,这个版本在WindowsXP下运行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在调试模式的情况下(例如:静态变量的值并不会显示)。 这个调试问题可以通过打一个叫“Visual C++ 6.0Processor Pack”的补丁来解决。奇怪的是,这个网页强调用户也必须运行Windows 98、Windows NT4.0、或Windows 2000。这个C++版本对win7的兼容性非常差,有大大小小的兼容性问题。微软不推荐安装在windows7上。

  Visual C++ .NET 2002

  也即Visual C++ 7.0,于2002年发行,集成了MFC7.0,支持链接时代码生成和调试执行时检查。这个版本还集成了Managed Extension for C++,以及一个全新的用户界面(与Visual Basic和Visual C#共用)。这也是为什么Visual C++ 6.0仍然被广泛使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Visual C++ .NET 2003

  也即 Visual C++ 7.1,集成了MFC 7.1,于2003年发行,是对Visual C++ .NET 2002的一次重大升级。

  eMbedded Visual C++

  用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Visual C++作为一个独立的开发环境被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所替代。

  Visual C++ 2005

  也即Visual C++ 8.0,集成了MFC 8.0,于2005年11月发布。这个版本引进了对C++/CLI语言和OpenMP的支持。

  Visual C++ 2008

  也即Visual C++ 9.0,于2007年11月发布。这个版本支持.NET 3.5。

  Visual C++ 2010

  Visual C++ 10.0,2009年发布,此版本更加稳定。VC++2010是目前最新稳定版本。

  Visual C++ 2012

  Visual C++ 11.0, 2012年5月26日发布,支持.net4.5 beta,并实现go live。只能安装于win7或者更高的windows操作系统(如最新发布的windows8等)。

  最新稳定版本

  Visual C++ 被整合在Visual Studio之中,但仍可单独安装使用。

  目前有四种最新版本:

  Visual Studio 2012 Professional是供开发人员执行基本开发任务的重要工具。可简化在各种平台(包括 SharePoint 和云)上创建、调试和开发应用程序的过程。Visual Studio 2012 Professional 自带对测试驱动开发的集成支持以及调试工具,以帮助确保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Visual Studio 2012 Premium是一个功能全面的工具集,可为个人或团队简化应用程序开发过程,支持交付可扩展的高质量应用程序。无论是编写代码、构建数据库、测试还是调试,您都可以使用能够按照你的方式工作的强大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Visual Studio 2012 Ultimate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套件,可供团队用于确保从设计到部署的整个过程都能取得较高质量的结果。无论是创建新的解决方案,还是改进现有的应用程序,Visual Studio 2010 Ultimate 都能让您针对不断增加的平台和技术(包括云和并行计算)将梦想变成现实。

  Visual Studio Test Professional 2012是质量保障团队的专用工具集,可简化测试规划和手动测试执行过程。Test Professional 与开发人员的 Visual Studio 软件配合运行,可在整个应用程序开发生命周期内实现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之间的高效协作。

  以前的版本:

  Visual C++ 2008 Express、Visual C++ 2008 Standard 标准版、Visual C++ 2008 Professional 专业版、Visual C++ 2008 Team System 团队系统版,其中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Express 可从微软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并且不限制商业使用。

开发环境

  V溶设令露觉事isual Studio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可以用来创建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dows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 Office插件。Visual Studio是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Visual Studio 2008 包括各种增强功能,例如可视化设计器(使用 .NET Framework 3.5 加速开发)、对 Web 开发工具的大量改进,以及能够加速开发和处理所有类型数据的语言增强功能。Visual Studio 2008 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所有相关的工具和框架支持,帮助创建引人注目的、令人印象深海快防斗刻并支持 AJAX 的 Web应用程序。[2]

  开发人员能够利用这些丰富怎通重住宜尼尼卫需字害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框架轻松构田克放建以客户为中心的 Web应用程来自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集成任何后端数据提供程序、在任何当前浏览器内运行并完全访问 ASP NET应用程序服务和 Microsoft 平台。[3]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