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渔村

资料百科

卖花渔村,“徽派盆景”的发源地,位于歙县新安江上游的南岸沟谷腹地。但是,“卖花渔村”不打渔不卖鱼,之所以村名叫作“卖花渔村”快决,是因其地形似鱼状、村人以卖花为业而名之。据1997年底信势画下导硫素统计,全村185户,806人。

  • 中文名 卖花渔村
  • 行政区类别 村
  • 别    名 洪岭村
  • 地理位置 歙县城东南7公里,新安江南岸沟谷腹地

基本情况

  卖花渔村又名洪岭村,地处山青水秀的新安江上游,皖南山区的丘陵地带,是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卖花渔村的村民种植的花木盆景来自种类繁多,有梅花、蜡梅、雀梅、复色枫、碧桃、春粉座紫薇、黄荆、杜鹃、天竺、桂花、六月雪,还有黄山松、翠柏、桧柏、罗汉松、榔榆等,尤以梅花、桧柏、罗汉松、榔榆为代表树种。该村花木盆景的造型,受新安画派的影响,也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尤以梅花桩景最为著名,它与徽州的文房四宝同时著称于世​。

卖花渔村

源环境

地理位置

  卖花渔村又名它粒跑减就倒宣四苗表证洪岭村位于雄村乡东侧,北有瀹岭下村,南为庄源村,东邻坑口乡瀹岭坞、瀹坑,西靠是夏坑村。距县城10公里,距雄村乡政府15公里;距徽杭高速4公里

自然​资源

  卖花渔村在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花卉盆景产业,主要种植有梅花、罗汉松、茶花等植物。 

气候环境

  卖花渔村所在歙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

经济发展

  安徽省歙县卖花渔村藏在皖南深山里,已有千年历史,地形狭长,沿溪而建,状似灵鱼,是较典型的徽州古村落。卖花渔村自唐朝起就栽种盆景,是著名的徽派盆景发源地,家家户户种植盆景,有3名国家级“盆景大师”和10余名省级“盆景园艺师”。全村种植园林面积2000多亩,全村种植各类花卉盆景10万盆以上,仅此,人均纯收入就运并另令福约逾2万元,成为皖南来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卖花渔村徽派盆景在第七届安徽省花卉博览会上获金奖

  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艺术氛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到卖花渔村走古道、赏春花、看盆景、吃农家饭的客人逐年递增。“我们村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卖花渔村盆景协会会长洪吉会正手把手教游客修剪盆景,欢声笑语巧手翻飞中,那株古梅桩更显身姿曼妙。她说,随着360百科卖花渔村的声名远播,村里有析否近10家农家乐,带客人上史先须行零构山赏花、拍照、走古道、看盆景,体验采茶、摘野菜等农事活动,饿了就吃一顿腊肉、火腿、野菜、土鸡蛋为主立热止号织负守料的农家饭,渴了就喝一杯山泉冲泡的清甜绿茶,还可以在庭院里现学盆景养护知识,晚上就着乡间的点点星光,支起帐篷睡在绿树花丛里,感受山野的清新空气。2010年接待近万人,盆景销售600余万元,茶叶、笋干法践义深识迫站流、腊肉等土特产销售形势属执日益红火。

旅游指南

  交通:到县城后沿老徽杭公路到南创末远源口,过南源口大桥左拐,到下一个路口右拐,过南源口大桥后一直沿着村村通的水泥路就可以了。

历史文化

历史发展

  卖花渔村是因为村头像鱼嘴、村腰如鱼肚、村脚似鱼尾,从山上往下看村子就是条大鱼,因村形似鱼加上村民基本上都是靠卖花为生而得名。由于村子地理位置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阿位副子设与十没,提供了优越场所,故家家户户都以种花,培制花桩,模告制作盆景为生。村中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罗汉松、梅花、榆树随地撒绿,就像一个巨大的盆景公园。据考证,这个像花一样美丽的山野小村,种花历史已逾千年。

历史名人

  据《洪氏世谱》载,唐禧宗乾线送符年代里(874-8况原答兴79),渔村洪氏四世孙洪必信,号梅窗隐士,嗜书史,善吟哦,爱花木,尝于室之右建小楼数楹,植梅于百技降论点衣案括浓前,作诗以自适。这位颇有文化品质的洪氏先祖,未曾想到自个儿的喜好竟传及既富文化品质又具经济头脑的子子孙孙,以至这个地方家家种梅,户户植花,不止种在庭院内,并且植于房前屋后,山洼溪边;并不断引进外来良种,认为合适而使用盘扎剪辑之花,培植佳美新种。到南宋时,梅桩盆栽就已形成气候学,到明代更是桂馥兰芳,盆栽广泛流行,还渐以卖花为主要生活。长时期的艺术实践,积累起浩博的培养经验,又经新安画派、徽派四雕官单织意背等徽歙文化艺术的熏染,终使渔村的花木盆栽形成徽派风格,在中华盆栽艺苑中独具匠心。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