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1939年4月7日出生于美来自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家降或磁减内世余钟胞族为意大利移民。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大学读于霍夫斯特拉大学戏剧曾因哥积孙周艺术系,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获电影硕士学位。
1962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作品《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1960360百科年后期,开始了职业生涯,与罗杰·考曼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1970年,因与埃德蒙·诺思合写传记电影《巴顿将军》而获得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引起人们的关注;1972年,执导了黑帮电影《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74年,编导了黑帮料电影《教父2》因此获得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1979年,独资拍摄了冒险剧情片《现代启示录》,因该片获得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90年,因执导黑帮电影《教父3》,获得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4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1992年,执导并监制了恐怖电影《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由此获得第19届土星奖最佳导演;1997年,编导了剧情实落儿者春球研边备片《造雨人》;2007年,执导了哲学冥想片《没有青春的青春》;的白青议亚好2010年11月14日,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即终生成就奖);2011年,编导制作了惊悚剧情片《此刻与日出之间》。
- 中文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外文名 Francis Ford Coppola
- 别名 弗朗西斯·科波拉
- 国籍 美国
- 出生地 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
早年经历
1939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生在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科波拉童年时就混迹于剧院后台,还经常偷看父亲的演出。9岁的时候,他得了小儿麻痹症,天天躺在床上,在自己的大脑里编故事玩。17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大学戏剧系。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专攻电影,其间,他应聘参加了好莱坞导演罗杰·科曼的摄制组,当了一名打杂工。

演艺经历


1962年,科波拉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作品《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此后一直在尝试着拍一些短片,其中还包括了色情电影。但这些作品只给他带来了一些钢毛案供以赞誉,却让他逐渐地陷入到经济危机当中,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导演的天分360百科。
1960年烟杂有而然杀村后期,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开析宪紧护况刘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与罗杰·科曼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
1969年选又兴开茶保地何,他与乔治·卢卡斯一起创建了美国活动画片(American Zoetrope)工作室。
197倍养急州究学0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因与埃德蒙·诺思合写的传记电影《巴顿将军》而获得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此后,科波拉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1971年,因为拍片欠账的缘故,法院封了科波拉的办公室。由于被逼上了绝路,科波拉不得不接下了派拉蒙公司《教父》的拍摄工作。
1972年,科波拉执导的黑帮电影《教父》上映,他有意识地去表现了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关系,而且还从同情的视角去表现了这些黑社会人物的“人性”。影片上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反响。影片耗资700万美元,却赚回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11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科波拉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由此,科波拉赢得了投资人和观众的双重认可。
1974年,由于《教父》第一集取得的成功,派拉蒙公司提出真调章讲系织利雷了《教父2》的拍摄计划,该片仍由科波拉执导并参与了剧本的创作食买调及和影片的监制工作,该片获得了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11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奖项,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续集电影;庆批改房研女积列走自续而同年上映的,由科波拉编并秋销飞搞停旧使速支按导的惊悚电影《对话》获第27届长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金棕榈奖。
1979年,科波拉独资拍摄了冒险剧情片《现代启示录》。在该片中,他试图用逐权顺哲学的观点来叙述以战争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异化的问题。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他不惜血本,共耗资3600万美元。此片推出后,美国评论界一片死寂,观众们对这部高成本新片也并没有表现出科波拉斯待的热情,在奥斯卡上也毫无作为,这使得他遭受了重大打击。不过科波拉因该片获得了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198尼赵质女垂缩鱼汉2年至1987年,科波拉相继执导了爱情片《兵马花久打心上人》,剧情片《斗鱼》,犯罪片《局外人》、《棉花俱乐部》,奇幻爱情片《佩姬苏要出嫁》和剧情片《石花园》等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既无艺术成就也谈不上票房成绩。
1988年,科波拉离开了好莱坞。
1990年,科波拉执导了黑帮电影《教父3》,影片语转医诉端础据主角延续前作,但加入了安迪·加西亚饰演新一代接班人,导演的女式入正包菜密养求儿索菲亚·科波拉也参加了演出。影片获得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4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各7项提名。
1992年,执导并监制了由加里·奥德曼、基努·李维色假观兴映斯主演的恐怖电影《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该片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科波拉因此获得第19届土星奖最佳导演。
1996年,科波拉拍摄了内蕴悲凉的喜剧片《家有杰克》,讲述一个患有早衰症的男孩杰克的故事。影片以喜剧形式向人们阐述了珍惜光阴的生活理旨,上晶扬百律孙识类视李呢月映后受到好评。
1997年,编导了改编自美国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同名小说的剧情片《造雨人》。
2007年,10年没有电影问世的科波拉携哲学冥想片《没有青春的青春》回归影坛,该片改编自罗马尼亚作家兼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的小说,拍摄达18个月。
2009年,编导并监制了参杂科波拉早年回忆的半自传性质电影《泰特罗》,该片在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以开幕影片的形式首映。
2010年11月14日,科波拉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即终生成就奖)。
2011年,编导制作了由艾丽·范宁、方·基默主演的惊悚剧情片《此刻与日出之间》,影片讲述了一个融合了哥特式恐怖和浪漫的故事,部分内容为3D版,是科波拉首次拍摄3D电影。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 剧来自名 | 扮演角色 | 导演 | 合作演员 |
---|---|---|---|---|
2013 | 帕罗奥图 | The Judge | 吉雅·科波拉 | 艾玛·罗伯茨, 詹姆斯·弗兰科 |
2006 | Heard Any Good Movies Lately?: The Sound | ---- | Kim Aubry | Ioan Allen, Richa转rd Beggs |
2005 | AFI Tribute to George Lucas | ---- | 刘易斯·霍尔维斯 | Melissa Disney, 沃伦·比蒂 |
2004 | 科西嘉历险 | ---- | Alain Berberian | 克里斯汀·克拉维尔, 让·雷诺 |
2001 | R2-D2: Beneath the Dome | ---- | Don Bies, 斯宾塞·萨瑟 | Bob Hesse, 层就解坚坐这亚香次威Robbie Edwards |
360百科1994 | The World of Jim Henson | ---- | ---- | Jim Henson, 弗兰克·奥兹 |
19流91 | 黑暗之心 | ---- | -营抗排量庆真保称源你--- | 山姆·伯顿斯, 导印商优胶准负社怕器色马龙·白兰度, 考林·加普 |
1982 | 反向角 | Himself | 维姆·文德斯 | 维姆·文德斯 |
1979 | 现代启示录 | ----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马丁·辛, 马龙·白家兰度 |
1975 | The Godfather Comes to Sixth St. | ---- | Mark Kitchell | John Broschak |
1963 | The Young Racers | ---- | 罗杰·科曼 | 马克·未调达蒙, 威廉·坎贝尔 |
1962 | 猎战 | ---- | Denis San著依家酸混育吃ders | 约翰·萨克松, 令白口干首否调误罗伯特·雷德福 |
导演作品
上液映时间 | 剧名 | 主演 |
---|---|---|
1962年2月1调殖之2日 | 《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 | June Wilkinson、Don Kenney |
1963年6月17日 | 何似独轻独敌只律《恐惧》 | 波利斯·个坏衣女威范孔随架保卡洛夫、杰克·尼科尔森 |
1963年9月25日 | 《Dementia 13》 | 威廉·坎贝尔、Luana Anders |
1966年12月9日 | 《艳侣迷春》 | Elizabeth Hartman、杰拉丹·佩姬 |
1968年10月9日 | 《彩虹仙子》 | 弗雷德·死获阿斯泰尔、佩图拉·克拉克 |
1969年8月27审倍加者春赶者兴刚感日 | 《雨人》 | 罗伯特·杜瓦尔、雪莉·奈特 |
1972年3月24日 | 《教父》 | 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 |
1974年4月7日 | 《对话》 | 吉恩呼陆增·哈克曼、约翰·凯泽尔 |
1974年12月20日 | 《教父2》 | 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 |
1979年8月15日 | 《现件航志负响聚谁写令村代启示录》 | 马丁·唱族洲参有反慢却室虽辛、马龙·白兰度 |
1982年2月12日 | 《心上人》 | 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特瑞·加尔 |
1983年3月25日 | 《局外人》 | 马特·狄龙、拉尔夫·马奇奥 |
1983年10月21日 | 《斗鱼》 | 马特·狄龙、米基·洛克 |
1984年12月10日 | 《棉花俱乐部》 | 黛安·莲恩、理查·基尔 |
1986年9月12日 | 《伊奥船长》 | 迈克尔·杰克逊、安杰丽卡·休斯顿 |
1986年10月10日 | 《佩姬苏要出嫁》 | 凯瑟琳·特纳、尼古拉斯·凯奇 |
1987年5月8日 | 《石花园》 | 詹姆斯·凯恩、安杰丽卡·休斯顿 |
1988年8月12日 | 《塔克:其人其梦》 | 杰夫·布里吉斯、琼·艾伦 |
1989年3月1日 | 《纽约故事》 | 伍迪·艾伦、米娅·法罗 |
1990年12月25日 | 《教父3》 | 阿尔·帕西诺、安迪·加西亚 |
1992年 | 《教父传奇:1901-1980》 | 阿尔·帕西诺、罗伯特·杜瓦尔 |
1992年11月13日 | 《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 加里·奥德曼、薇诺娜·瑞德 |
1996年8月9日 | 《家有杰克》 | 罗宾·威廉姆斯、黛安·莲恩 |
1997年11月21日 | 《造雨人》 | 马特·达蒙、丹尼·德维托 |
2000年1月14日 | 《超时空危机》 | 詹姆斯·斯派德、安吉拉·贝塞特 |
2008年4月21日 | 《没有青春的青春》 | 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 |
2009年6月11日 | 《泰特罗》 | 文森特·加洛、阿尔登·埃伦瑞奇 |
2011年9月11日 | 《此刻与日出之间》 | 艾丽·范宁、方·基默 |
监制作品
时间 | 剧名 |
---|---|
1963年 | 《恐惧》 |
1971年 | 《五百年后》 |
1973年 | 《美国风情画》 |
1974年 | 《对话》、《教父2》 |
1979年 | 《现代启示录》、《黑神驹》 |
1980年 | 《影武者》 |
1982年 | 《哈麦特》 |
1983年 | 《失衡生活》、《黑神驹2》、《斗鱼》 |
1985年 | 《三岛由纪夫传》 |
1987年 | 《石花园》、《男子汉不会跳舞》、《狮心王》 |
1988年 | 《变形生活》 |
1989年 | 《Wait Until Spring, Bandini》 |
1990年 | 《教父3》 |
1992年 | 《教父传奇:1901-1980》、《风:超越极速》、《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
1993年 | 《秘密花园》 |
1994年 |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
1995年 | 《天生爱情狂》、《玉米田的天空》、《穿梭阴阳恋》 |
1996年 | 《家有杰克》、《黑天使》 |
1997年 | 《山上的幸存者》、《奥德赛》、《巴迪》 |
1998年 | 《Outrage》、《白鲸》 |
1999年 | 《佛罗伦萨人》、《处女自杀》、《化身博士》、《第三个奇迹》、《断头谷》 |
2001年 | 《完美女人》、《惊心食人族》、《暹罗女王》、《终止不幸》 |
2002年 | 《Pumpkin》、《杀手探戈》 |
2003年 | 《惊心食人族2》、《迷失东京》 |
2004年 | 《金赛性学教授》 |
2006年 | 《绝代艳后》、《特务风云》 |
2007年 | 《没有青春的青春》 |
2009年 | 《泰特罗》 |
2010年 | 《在某处》 |
2011年 | 《此刻与日出之间》 |
2012年 | 《在路上》 |
编剧作品
时间 | 剧名 |
---|---|
1962年 | 《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 |
1863年 | 《闹鬼的宫殿》、《Dementia 13》 |
1966年 | 《蓬门碧玉红颜泪》、《巴黎战火》、《艳侣迷春》 |
1969年 | 《雨人》 |
1970年 | 《巴顿将军》 |
1972年 | 《教父》 |
1974年 |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话》、《教父2》 |
1979年 | 《现代启示录》 |
1982年 | 《心上人》 |
1983年 | 《斗鱼》 |
1984年 | 《棉花俱乐部》 |
1986年 | 《伊奥船长》 |
1989年 | 《纽约故事》 |
1990年 | 《教父3》 |
1992年 | 《教父传奇:1901-1980》 |
1997年 | 《造雨人》 |
2007年 | 《没有青春的青春》 |
2009年 | 《泰特罗》 |
2011年 | 《此刻与日出之间》 |
(以上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家庭
科波拉的父亲是美籍意大利裔作曲家卡迈恩·科波拉,母亲是女演员伊塔莉亚·科波拉;科波拉的哥哥奥古斯丁·科波拉曾任旧金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其子是好莱坞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原名尼古拉斯·科波拉);妹妹塔莉娅·夏尔(原名塔莉娅·科波拉)也是演员,在5部《洛基》中扮演史泰龙的妻子,还主演了三部《教父》,其子詹森·舒瓦兹曼是演员,克里斯多夫·尼尔是导演,而另一子罗伯特·斯沃兹曼是一名音乐家。

科波拉的妻子艾琳诺·科波拉是摄像师、时装设计师兼纪录片导演,长子罗曼·科波拉和女儿索菲亚·科波拉都是导演,小儿子吉安·卡罗·科波拉也是一名演员,因车祸去世。
葡萄酒
科波拉与葡萄酒的渊源可追溯到1975年,他在美国加州纳帕谷用拍摄《教父》所赚的钱买下Inglenook酒庄的1560英亩土地,开始涉足葡萄酒业,并在1978年酿造出第一个年份的鲁比肯(Rubicon)红葡萄酒;20年后他又以950万美元买下该酒庄其余90英亩葡萄园和建造于1880年的石头城堡,完全拥有了该酒庄,后将酒庄名称由Niebaum-Coppola酒庄更名为Rubicon酒庄;2002年斥资3150万美元收购邻近Rubicon酒庄的Cohn酒园。2006年又收购索诺玛县亚历山大谷的81英亩葡萄园,后命名为FrancisFordCoppola酒庄。
科波拉聘用了波尔多一级庄玛歌酿酒师PhilippeBascaules担任酒庄经理兼酿酒师。科波拉所出品的葡萄酒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而Rubicon酒庄更获得美国《葡萄酒爱好者》杂志2006年的最佳酒庄。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方 | 获奖情况 |
---|---|---|---|---|
2010 | 82届 | 奥斯卡金像奖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 | 社交网络 | 获奖 |
1993 | 19届 | 土星奖最佳导演 | 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 获奖 |
1992 | 49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 个人 | 获奖 |
1991 | 83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 教父3 | 提名 |
1991 | 83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 教父3 | 提名 |
1991 | 48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 | 教父3 | 提名 |
1991 | 48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 | 教父3 | 提名 |
1985 | 42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 | 棉花俱乐部 | 提名 |
1981 | 25届 | 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制片人 | 影武者 | 获奖 |
1980 | 25届 | 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导演 | 现代启示录 | 获奖 |
1980 | 37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电影配乐 | 现代启示录 | 获奖 |
1980 | 37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 | 现代启示录 | 获奖 |
1980 | 52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 | 现代启示录 | 提名 |
1980 | 52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 现代启示录 | 提名 |
1980 | 52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 现代启示录 | 提名 |
1980 | 33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 现代启示录 | 获奖 |
1980 | 33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安东尼·阿斯奎斯奖:最佳电影音乐奖 | 现代启示录 | 提名 |
1979 | 32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 | 现代启示录 | 获奖 |
1979 | 32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现代启示录 | 获奖 |
1975 | 28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 对话 | 提名 |
1975 | 28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安东尼·阿斯奎斯奖:最佳电影音乐奖 | 对话 | 提名 |
1975 | 32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 | 对话 | 提名 |
1975 | 32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 | 对话 | 提名 |
1975 | 32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 | 教父2 | 提名 |
1975 | 32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 | 教父2 | 提名 |
1975 | 47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教父2 | 教父2 | 获奖 |
1975 | 47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教父2 | 教父2 | 获奖 |
1975 | 47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 对话 | 提名 |
1975 | 47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 对话 | 提名 |
1975 | 47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 | 教父2 | 获奖 |
1974 | 27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对话 | 获奖 |
1974 | 27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 对话 | 获奖 |
1974 | 27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奖 | 对话 | 获奖 |
1974 | 46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 美国风情画 | 提名 |
1973 | 45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 | 教父 | 获奖 |
1973 | 45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 教父 | 提名 |
1973 | 30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 | 教父 | 获奖 |
1973 | 32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 | 教父 | 获奖 |
1971 | 43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 巴顿将军 | 获奖 |
1967 | 20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艳侣迷春 | 提名 |
人物评价
科波拉是美国60、70年代涌现出的一批杰出导演之一。(腾讯娱乐评)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电影人点亮了一盏明灯,是电影界的领路先锋。(乔治·卢卡斯评)

在艺术方面,科波拉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在商业上,他的作品获得了观众和票房的双重肯定。从《巴顿将军》为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开始,科波拉为电影史创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教父》三部曲在百年影史的各种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成就了他“电影教父”的地位;《吸血惊情四百年》华丽得有如一出意大利歌剧,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敢把吸血鬼电影拍得如此奢华。(精品购物指南、新浪娱乐评评)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