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来自云寺又名发云寺,始建于唐代,因有"天下神数发云"之说而得名。寺内28尊佛像均属缅甸玉雕像,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是目前中国唯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构建完整的玉佛寺庙。现在殿堂内供奉的"三圣佛"光彩夺目,建筑雄伟壮丽,法云寺大殿右侧有著名的甘五金鲜施露泉,清澈如镜,终年不息。进得寺内,便见正面坐着弥勒佛,两旁是四大天王。寺内第二进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一尊用缅甸玉雕成的释迦牟尼像,高达3.2米,左侧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殿后壁是观世音菩萨,周围是姿态各异的18罗汉。
- 中文名 法云寺
- 地 点 嘉祥县城南8公里
- 始建时期 唐代
- 别 称 发云寺
概述
法云寺又名发云寺,始建于唐代,因有“天下神数发云”之说而得名。古寺坐落在嘉祥县城南8政年铁次胶奏须公里,距今已有1500多世差多写考此洲再年的历史了,是有名的千年古寺和旅游风景区。

过来自去的法云寺分前殿、东殿和西殿。其中大雄宝殿最宏伟。大殿正面有如来佛祖塑像,前殿塑有四大金刚,四大金刚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横眉瞪眼,样子很有趣。南殿有玛祖师像一尊,高3米,寺内还有普贤、文殊、观音三大士。另外还有武士、老者、童子和仙女等十数尊。这些塑像衣饰逼真,形象写实。只是在十年动乱时毁于一旦。2004年1月经报请政府批准,重修法云寺。 贵想义
地理位置
定四待法云寺位于东经116.318859,北纬35.330984360百科,地处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嘉祥县东临宁任城区,南接金乡县,西靠菏泽市的巨野和郓城县,北依少云互等间梁山县,东北隔梁济运河与汶上县相望。县城告毛按误季或河场互需孩坐落于县境中部,东至济宁次种特材裂某杆优并卫均22公里,南至金乡县城45公里,西至巨野县城23知消预督公里,北至梁山县城50公里。
自然气候
法云寺所在嘉祥县属暖温带季来自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360百科2.8℃-13.考听严老十含9℃。在东亚季风影响和控制下,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很不均匀。春季温度回暖快,气候多变,降雨稀少,多西南风。3~5月平均降水量9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 ,而蒸发量大,常形成春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6—8月份平 均降水量398.5毫穿么差免处兰地米,占年降水量的60%。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多形成洪涝灾害和旱涝 相间发山买沿生。秋季气温急降,雨量减少飞克,天多晴朗。9—11月平均降水量133.7毫米,占年降 水量的20%,常发生秋旱。冬季常为高压控制,气候干冷病好困歌既种,雨雪稀少,12局应月-2月平均降水量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旅游景区
法云寺殿堂内供奉的服抗同货影混起“三圣佛”光彩夺目,建筑雄伟壮丽,法云寺大殿右侧有著名的甘露泉,清澈如镜,终年不息。进得寺内,便见正面坐着弥勒佛,两旁是四大天王。寺内第二进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一尊用缅甸玉雕成的释迦牟尼像深海医真施检红端,高达3.2米,左侧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殿后壁是观世音菩萨,周围是姿态各异的18罗汉。寺院经历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名胜众多,枚举难周。经重新修建现有殿堂十四房永席越间,配房五间,大雄宝殿建筑古朴,宏伟壮观。殿堂内供奉的三圣佛、十八罗汉等,均属缅甸玉石雕像,其形态各异、神采奕句备难企织当奕,色彩绚丽,是目前中国唯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小川良京政决手厚、构建完整的佛教玉佛寺庙。
旅游指南
交通
从嘉祥南路私人汽车站坐通往满洞或纸坊方向的车,在法云寺路口下车。可做三轮,可步行,很近。
门票
免费
历史文化
历史发展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发云寺爱理回职续实菜续班毫正殿碑称:“夫邑以南有寺曰发云寺,繇梁秀洎今阅千祀馀矣,其间墉址壮伟像塑古异,无容缓颊谭已试掇其胜……”。千百年来重怀百联外女何重细指,民间流传的“天下神,数发云圆起配贵黄听原”的传说闻名遐迩。清朝康熙十一年(1671年)重修发云寺,更加开拓道场,法云寺佛教大乘风范,寺院香火鼎盛,规模更加宏大,可谓佛光万丈措金,法延磅礴,名传四方,盛极一时。相伴千年岁月的辉煌历史,法云寺道德远播,在民众的心目中,它不但能给百姓消灾免疫,而且每至干旱之年求神祈雨,这时,便从发云寺山弯里飘出片片云朵,如纱如棉,如丝如绸,姗姗而来,不日便普无兴力船浓宪弱异界降甘露,甚至阴雨连绵,内关执掉赶战兰轴本连月不开,谓之“发云寺此”久矣。法云寺清净幽寂,气势巍娥的天然环境以及寺中素有的秉戒端行,明心达性,志趣高远,平凡而洒脱的气宇,在广大佛教信众乃至游人的心中更添了几多神秘、向往与崇敬。
传说故事
传说某年农历的四月十五,下午四时左右,在大雄宝殿西侧的青山上方突然霞光万丈,不多时,如来佛祖、消灾延寿药师、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有多位菩萨便先后出现,历时长达40多分钟,之后法云寺上空红光满天。这可能是善男信女对佛祖的崇拜之情,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给千年古寺再添几许神秘。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