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蒙正是宰相。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
- 中文名称 吕蒙正不记人过
- 发音 lǚ méng zhèng bú jì rén guò
- 出处 《宋史·吕蒙正传》
- 属性 典故
原文
来自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360百科:"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译文
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他刚担任副宰相,进入刚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帘子后面指着他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雷飞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散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明太更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讨核此一杀阶飞计者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组专养花更概的姓名为好。不去追任升者空织势请局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在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1. 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
2.过:过错。
3.初:刚刚。
4.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5.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来自中央官吏。
6.于:在。
7.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决境家毛步同事。
8.悔不穷问:后悔没有彻底追究。
9.穷问:彻底追究。
10.穷:穷尽,完结。
11.问,追究。
12.是:这。
13.复:再。
14.佯(yáng):假装。
15.为:作为
16.闻:听见。
17.句声石律始友波肉液后佯为不闻而过之 ,过:经过。
18.令:让。
19.诘车知另:追问,责问。
然议局米素坏燃货移 20.遽(jù)止之:立即制止他。
21.遽:立即、立刻,急忙。
22.止:制360百科止。
23.故:因放氢们广渐植待众防此,所以。
24.毋(wú):不
25.之:那个人。
26.何:什么
27.服:佩服
2本祖响服区8.量:肚量,度量,器量。
29.犹:还,仍然,依旧。
文中之的含义
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之:吕蒙正
不问之,何损 之:朝士姓名
相关似据宁社谁例题
1.解释词语。
坏没并秋(1)是小子亦参政耶 是:(这)
(2)蒙正遽止之 英每斯培考林在模生些遽:(急忙)
材再木纸游衣关移2.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C.吕蒙正
②蒙正遂止之 --A.同列
③不问之何损 --B.朝士姓名
3.翻译下列句子。
(永值养行庆算华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答: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
(2)时皆服其量。
答: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 3 )其同行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答:他的同僚很愤怒,下令责问那个官员的官位和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他。
4.烧岩乡行军反况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叙述了吕蒙正对当众讽刺自己的人,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避免了激化矛盾。
吕蒙正介绍
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取突吗快地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980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988年,拜吕蒙正为宰相。1001年,第可三次登上相位。不久,获绝祖卷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春之希通优那省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音味翻改宣,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宋朝宰相吕蒙正是个襟怀博大、度量如海的人。《宋史》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凡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啊超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时皆服其量"。
形容概括可用以下名句
1.宰相肚里能撑船
2.大人不记小人过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阅读导航
文章中吕蒙正不记人过,实在难能可贵。吕蒙正对当众讽刺自己的人,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而不是采取争锋相对,甚至怀恨在心,打击报复的态度,避免了激化矛盾。作为宰相的吕蒙正却有"不记人过"的心胸,这样的气度,令人佩服,景仰。我们从吕蒙正身上,可以学到为人处事的智慧,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
文章主题
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的,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对"不计人过"的看法:像这样心胸宽广的人是一个可塑之才,不会因为与别人斤斤计较而得罪别人,使人厌恶。
文章启示
1、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懂得容人之过的胸怀。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而不是采取争锋相对,甚至怀恨在心,打击报复的态度。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