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群岛

资料百科

沙群岛,为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鱼西求你级岛之一,位于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岛东面偏南,距永兴岛200公里,是南海诸岛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该群岛北起神狐暗沙,南止波洑暗沙,东至黄岩岛,地理位置在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南北跨纬度5°36′,东西跨经度5°来自43′,海域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岛礁散布范围之广仅次于南沙群岛。 中国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中沙群岛是海洋型岛屿,发育在中央深海盆及北部陆坡上海山顶部,由黄岩岛和中沙大环礁上26座已经命名的暗沙,及一360百科统暗沙、宪法暗沙、神狐暗沙、中南暗沙等4座分散报些化的暗沙组成,除黄岩岛少些培汽企汽环礁礁缘部分露出海面外,其它暗沙暗礁均隐伏海水中

中沙群岛主体中沙大环礁长140公里,宽60公里,一般水深13-20米,是南海中最大的环礁。黄岩岛是中沙群岛唯一岛屿,环礁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礁湖水深10-20米。黄岩岛在中沙环礁以东约170海里,毗邻马尼拉海沟

中沙群岛海域表层水温27℃-30℃,海水盐度为32.5-34;海水透明度35-38米。中沙群岛是各种造礁珊瑚的地质产物,珊瑚礁及其周围生长着各种海洋生物,组成了珊瑚具防结好胶自依执礁生物部落,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 中文名称 中沙群岛
  • 外文名称 菲律宾亦称马科斯菲尔德沙洲
  • 别名 红毛浅、石星石塘
  • 地理位置 南海中部海域
  • 类别 群岛

历史沿革

  先秦时代,海南岛与南海福引传掌落一个而诸岛已内属中原王朝。秦末全国战乱,南海郡尉赵佗乘乱兼并3郡建南越(粤)国,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归南越国管辖。

卷配粒色玉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粤之乱,以其地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9个郡,其中儋耳能首其国错矛严我、珠崖二郡在海南岛上 。

 来自 三国时代(220年~265年),南海海域属吴国辖。吴王孙权派康泰、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康、朱二使亲历血路源减及断酒务打核南海诸岛部分岛屿,并仔细观察"珊瑚洲" 。

  隋大业三至六年(607年~610年),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泰国东南一带),航程经西沙和南沙群岛西侧,并在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临振(即后代的360百科振州,今三亚市)3郡,南海诸岛归临振郡辖。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海南设崖州都督府总管崖州(原珠崖郡)、儋州(原儋耳郡)、振州(原临振郡),南海诸岛列入崖州都督府所辖疆域,隶属于振州,正式确立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

  宋代承袭唐代行政建置 。

  清朝初期,朝廷对便前照磁地此果也叫某南海诸岛及从事渔业生产的南海渔民,派遣水师巡视,保境安民。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清政府在琼州设镇标右营,驻海口,督隶水军战船,于所部海面分汛防守 。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1日,内政部重新审定了东沙、西生纸获卷沙、中沙、南沙群岛及其所属各岛、礁、沙、滩名称,正式公布了《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同时再次宣布损没输联微互苦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政府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继续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行使主权。

  1959年3月24日,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置"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慢他染预歌负岛、东沙群岛办事处"。

  1969年3月4日,改称"广东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革命委员会"。

  1981年10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永兴岛恢复设立"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公署直接领导。

  1988年4月13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决所煤棉告定成立海南省,并授权海南省管销清些辖西南中沙群岛及其量课让哥顺因斗安海域。西南中沙群岛工委、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分别隶属于海南省委和海南省政府,作为海南省派出机构,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让早物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绿快责毫另套传院展吸。西南中沙群岛工委、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行合署办公。

  2012年6月21日,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要顺标垂补司初保量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2013年6月,中沙群岛海洋渔业资源增养殖科研基地在漫步暗沙正式成立,这是国家在中沙群岛海域建设的第一个许植检旧独诗车错液都海洋渔业资源科研基地。首个试验项目用海面积625公顷,投放石斑鱼苗2万尾、马氏珍珠贝苗2万粒、企鹅珍珠贝苗2万粒、琼枝麒麟菜2万株。 、

  2015年5月24日至25日,交付三沙市使用的"三沙市综合执法1号"船巡航中沙群岛,完成首次执法检查。

  2020年4月18日消息,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沙群岛古称"红毛浅"、"石星石塘"等,位于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岛东面偏南,距永兴岛200公里,是南海诸岛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该群岛北起神狐暗沙,南止波洑暗沙,东至黄岩岛,地理位置在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南北跨纬度5°36′,东西跨经度5°43′,海域面积止斯转克氢验本其60多万平方公里,岛礁散布范围之广仅次于南沙群岛。

地形地貌

  中沙海区包括中沙隆起带和黄岩隆起带,基底上发育有厚千余米的珊瑚礁体,中沙群岛分布在南海北部陆坡的台阶上,宏观地貌形态表现为中沙海底高原,为珊瑚礁地貌。

  中沙群岛是海洋型岛屿,全部是类似于西沙群岛那样的珊瑚岛礁,发育在中央深海盆及北部陆坡上海山顶部,由黄岩岛和中沙大环礁上26座已经命名的暗沙,以及一统暗沙、宪法暗沙、神狐暗沙、中南暗沙等4座分散的暗沙组成,除黄岩岛环礁礁缘部分露出海面外,其它暗沙暗礁均隐伏海水中,距海面深浅自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最西是管事滩。地质构造也与西沙群岛相似,属南海陆缘地堑系的组成之一,宏观地貌形态为中沙海底高原珊瑚礁地貌。

  • 中沙大环礁上的暗沙

  中沙大环礁是中沙群岛的主体,也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环礁,位于西沙群岛东南,发育在南海西大陆坡最东部的中沙台阶上;略呈椭圆形,长轴作东北-西南向延伸约76海里,宽约33海里。立体呈短柱状,顶部水深10多米,西临水深2500米左右的中沙海槽,东以大于50°的陡坡下临水深4000米的中央深海盆。中沙大环礁上的暗沙已命名的共有26座,分为礁缘上的暗沙和潟湖内的暗沙2类。

  中沙大环礁四周突起的礁缘部分,形成均匀分布的珊瑚暗礁、暗滩、暗沙,已命名的有隐矶滩、武勇暗沙、济猛暗沙、海鸠暗沙、安定连礁、美溪暗沙、布德暗沙、波伏暗沙、排波暗沙、果淀暗沙、排洪滩、涛静暗沙、控湃暗沙、华夏暗沙、西门暗沙、本固暗沙、美滨暗沙、鲁班暗沙、中北暗沙、比微暗沙等20座。

  中沙大环礁中部为潟湖,潟湖水深由东北至西南自9.1~109米不等,湖内沟槽和洼地中堆积着洁白的珊瑚沙和介壳碎屑,分布着许多暗沙,已命名的有石塘连滩、指掌暗沙、南扉暗沙、屏南暗沙、漫步暗沙、乐西暗沙6座。

  名称

  20米等深面积

  最浅水深

  名称

  20米等深面积

  最浅水深

  西门暗沙

  3平方公里

  ---

  美滨暗沙

  9平方公里

  14米

  本固暗沙

  7平方公里

  12米

  控湃暗沙

  1.5平方公里

  12米

  华夏暗沙

  6.2平方公里

  12米

  涛静暗沙

  3.5平方公里

  18米

  排洪滩

  10平方公里

  16米

  果淀暗沙

  3平方公里

  18米

  波洑暗沙

  9平方公里

  14米

  排波暗沙

  4平方公里

  14米

  武勇暗沙

  10平方公里

  18米

  布德暗沙

  2平方公里

  16米

  济猛暗沙

  2平方公里

  16米

  安定连礁

  1平方公里

  18米

  海鸠暗沙

  5平方公里

  18米

  乐西暗沙

  1平方公里

  16米

  美溪暗沙

  0.6平方公里

  16米

  漫步暗沙

  2平方公里

  9米

  鲁班暗沙

  4平方公里

  14米

  南扉暗沙

  3平方公里

  14米

  立夫暗沙

  28平方公里

  12米

  指掌暗沙

  3平方公里

  16米

  比微暗沙

  40平方公里

  11米

  石塘连礁

  8平方公里

  14米

  隐矶滩

  10平方公里

  18米

  屏南暗沙

  2平方公里

  14米

  资料来源:

  中沙环礁现代沉积底质为珊瑚丛林、珊瑚礁垅和珊瑚砂砾。其生物组分深于60米的礁前斜坡表层礁岩主要以皮壳状珊瑚藻,潟湖沉积物以有孔虫为主,次为小软体动物和钙藻屑,礁环和点礁主要为造礁珊瑚组成;化学元素随生物组分而变化,如相对分子质量,礁前为2478,礁环为3643,礁湖为2089。沉积粒度礁前随深度增加,由中粗砂变为砂质粉砂;礁环从中粗砂至中细砂;潟湖为中细砂至细粉砂,礁环和潟湖中个别部位有砾石分布。

  • 黄岩岛与黄岩环礁

  黄岩岛,实为包括南岩和北岩在内的一个大环礁,是中沙群岛唯一露出水面的一座岛礁,也是南海海盆洋壳区内唯一有礁石出露的环礁,其地理坐标是北纬15°08′~15°14′,东经117°44′~117°48′,即位于中沙群岛东端,接近菲律宾群岛,西距中沙大环礁约170海里。黄岩岛环礁状近等腰三角形,周长约55公里,面积(含礁湖)约150平方公里。环礁外围为礁前斜坡,边缘陡峭,以15°~18°的坡度下降至水深3500米的海底。礁盘四周礁坪宽2~4公里,水深0.5~3.5米,礁坪上珊瑚礁块密集;礁坪外圈临外海部分在波浪、潮汐冲蚀下,发育了深约3米的放射状沟槽,是造礁珊瑚虫和喜礁生物繁衍的乐园,沟底堆积着珊瑚砾石及贝壳碎片;礁坪中带高耸,宽600~900米,平均水深仅0.5米,上有礁块堆积;中带以内逐渐向潟湖倾斜,下坡增大至15°。环礁中间是礁坪包围的潟湖,湖深10~20多米,水色清绿,湖底有珊瑚点礁散布,成为众多的湖小丘,小丘之间为低洼的礁塘,礁塘中沉积了松散的珊瑚介壳构成的生物碎屑。礁湖底部是造礁珊瑚虫最活跃的地带,珊瑚丛生如百花争艳。礁湖之南有一宽约400米、水深4~12米的礁门水道与外海相通。

  黄岩岛的南岩位于黄岩环礁东南部礁块密集的礁坪上,地理坐标为北纬15°08′,东经117°48′,是一座耸立海面状如巨大石柱的珊瑚礁石块,其海拔高度1.8米,高出礁坪面约3米,直径3~4米。北岩则位于黄岩环礁北部礁块密集的礁坪上,地理坐标是北纬15°14′,东经117°44′,也是一座突起于海面的珊瑚礁块,高度较南岩为矮。两岛之间相距约10海里。

  • 其它分散的暗沙

  中沙群岛的暗沙除了中沙大环礁上的26座之外,尚有分布于中央深海盆的宪法暗沙、中南暗沙及其北部陆坡上的神狐暗沙、一统暗沙等4座。这些暗沙均发育在不同的海山之上。

群岛地质

  中沙群岛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南海陆缘地堑系的组成之一,应属南海陆缘地堑系之下的二级构造单元陆坡断块区,位于南海陆缘地堑系的中部,为新生代从南海北部华南陆块拉张出来的漂离岛块(也称微陆块)。其地质构造与西沙群岛相似,与西沙群岛一起构成西沙-中沙隆起带,并向东延伸至黄岩隆起带,构成东沙、南沙两陆块的中央对称轴。

  中沙群岛海区包括中沙隆起带和黄岩隆起带,其边缘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基底为已褶皱的上元古界即前寒武纪强烈变质的花岗片麻岩和混合岩类等;基底以上发育有巨厚的珊瑚礁体,厚度达1000多米;表层沉积主要是有孔虫珊瑚碎屑和砂泥。地壳厚度为20~26公里,属大陆型地壳。

气候

  中沙群岛所处纬度低于西沙群岛,在亚洲东南部季风盛行地带,属热带季风气称校微头载候和赤道气候,位于北它且市没校刘军细纬10°以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在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副热带高压、热带辐合带和热带气旋影响下,形成了日照长、辐射强、温差小,终年高温高湿,风大雾小,降水丰沛并自北向南递来自增,干湿季明显等主要气360百科候特征。

  中沙群岛海域的倒答平均气温约为27℃划面它,气温日变化大至呈一峰一谷型,峰值出现在14时,谷值出现在0时;春秋两季的日变化较有规律,平均日较差>1℃,冬夏两季的日变化不明显,平均日较差<1℃。

  根据1983~1984年的6次考察,中沙海域平均气压的季节变化,从夏季到冬季每季约以6高度帕斯卡的幅度递增;从冬季到夏季则以同样的速度递减,该海区的平均气压年变化在12高度帕斯卡以上

  中沙群岛海域春季盛行东-东南风,其频率高达56%,各单向平均风谈去种兴社服例会远速在7米/秒以下;夏季盛行西南风,其频率达52%,风力以4~5级为主;秋季为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季节,各向风的出现频率都非常接近,风力一般为3~4级;款治护值派低严选冬季以东北风为主,风力著科被井叶湖用克维清多在6级以上。

  中沙海域的总云量春季最小,夏季最大,秋、冬季次之。全年平均总云量为析促急先逐句5.7;海雾出现也较少,能见度比南沙海域还要大,一般在20公里以上。

水文

 愿害 中沙群岛海域包括中易顾危谓需凯地沙群岛在内的南海中部海域的海浪状况取决于风场的变化。冬季为东北季风期,海区在强劲的东北季风作用下产生以东北向为改判相金护主的较大波浪,海况一般在低处沿安落5级以上,海上平均波高1.1~2.9米,波浪平均周期为5.4~11则于抗年.5秒,其中6~8秒的约占57%,8秒以上的约占33%;大风期间曾观测到最大波高7.3米。

  夏季西南季风期,海区盛行尽首支西南向波浪,频率60%以上;海况一般为3~4级,波型以混合浪为主,风浪和涌浪所占频率相当;波浪的大小比冬季低,海上平均波高为0.5~2.2米,以中浪为主,其频率约为55%,大浪频率为24%;波浪平均周期为4.5~14秒,其中6~8秒的约占53%,8秒以上的约为7%。本海区夏季所出现的大浪主要是由西南大风引起的,曾观谓眼度生山测到的最大波高为5.工华室损罗无女1米。

  中沙群岛海区及南海中部海域水色与透明度介于西沙与南沙之间,透明度不但有区域变化,而且有一定季节性。

自然资源

南胡清物资源

  南海中部海区已发现传得受血让列氧频审钟喜浮游植物245种和31个变种,主要生态类群是硅藻、甲藻,以及金藻、蓝藻等,其中硅藻占绝对优势,其周年细胞数平均值约占浮游植物周年总细胞数平均值的98.7%。中沙群岛海区(主要是黄岩环礁潟湖)有浮游植物87种,其中浮游硅藻类33属68种,甲藻类7属13种,蓝藻类有2属5种,黄藻类1属1种,均属热带、亚热带种群,少量属温带种属;按种类组成分,沿岸性的浮游硅藻类占64.8%,大洋性浮游硅藻类约占11.4%,甲藻类占17%,其它藻类占6.8%左右;黄岩岛礁坪的海藻类有28种,其中隶属绿藻门7属11种,褐藻门3属3种,红藻门12属14种。

  中部海区共发现浮游动物757种和12个变种,其中也以桡足类最为丰富,共293种,以下依次为水母类148种,端足类88种,介形类76种,腹足类52种,其余如毛颚类、磷虾类等种数较少。该海区浮游动物总数的周年变化幅度不大,周年可见种类约358种,约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50%以上;种类数的平面分布随季节变化而改变,春季呈东部和南部边缘水域种数值最高、中部水域最低的分布格局,整个水域浮游动物总数量增加而于4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夏季浮游动物的总数量仍保持相当于春季的较高水平,秋冬季由于受环流季风等因素影响,分布与种类数大体与盐度值的分布分区相吻合;依其自身生态、习性和分布上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海外暖水类群、近海暖水类群、暖温性近海类群、低温高盐类群等4个生态类群。本海区基于大洋热带水域的生物学特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低而平稳,以夏季为年高峰值,秋冬季居中,春季最小。

油气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油气聚集区和南部巽他陆架油气聚集区,以及中沙群岛海区一带。中沙盆地位于中沙群岛的中沙台阶和中沙大环礁及其周围,初步探明石油储量约5亿吨。

主权争议

  主词条:南海争端黄岩岛事件黄岩岛

  20世纪90年代以后,菲律宾以黄岩岛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由,对在该海域正常作业的中国渔民进行驱赶和抓扣。2007年,菲律宾国会开始审议关于修订菲领海基线的议案。2009年3月10日,菲总统阿罗约签署"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卡拉延群岛"置于菲"主权"之下,实行岛屿制度。2011年,菲三描礼土省政府决定将黄岩岛纳入辟洛直镇行政管辖范围。2012年4月18 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表了"菲律宾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的立场",认为菲律宾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是源自"菲律宾自独立以来就对黄岩岛实施了有效占领和有效管辖。

  2012年4月10日,中国与菲律宾爆发事件,5月9日,中国获得黄岩岛实际控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