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类型片的一种,该类作品采用科来自幻元素作为题材360百科,以建立在科学善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
科幻片所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一定被主流科学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时间旅行等等。科幻电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用宇宙飞船、机器人或其他超越时代的科技等元素彰显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许多科幻电影会表现出对于政治或社会议题的关注,艺云好以及哲学方面如人类处境的探讨。一些科幻电影是从科幻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但科幻电影会注重阻练尽撷取其中的文学或人文方面的元素,而无视科幻文学比较注重满的科学严谨性和呀美逻辑性,两者不可载日帝伯深福觉意过相提并论,同样的标准不能同时适用于科幻小说和科幻片。
编穿转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毛下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
- 中文名称 科幻片
- 外文名称 science fiction film
- 定义 电影类型片的一种
- 特点 情节包含科学奇想
定义
要准确地来自判断什么电影是科幻电影是很360百科难的一件事。科幻电影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准确定义。实际上,科幻电斤约稳坐费影可以看做是科幻文学的一种衍生品(因通常为文学作品的翻拍)。以下是科幻电影的一种定义:
科幻电影是一类尝试以未知事物满足观众的电优曲冲置影,满足人类对未来的想像或是现实社会的冲突。它注重于真实科学、推想性科学或思辨科学以及经验性方法,并在即说杆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将它们与魔法或宗教中的超验主义互相结合起来。
这个定义假设极普冲了在经验主义(现实田并声世界)和超验主义(超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连续的过渡地段。科幻电影可以划分在识尔应茶可胞故这个地段中靠近经验主什试因外义的一侧,而恐怖电影和奇幻电影则在靠近超验主义的一侧。然而,科幻电影和恐怖电影的结刻度常合也不在少数,其中有名的有1931年的《弗兰克斯坦》以及《异形》系列
基本模式
一、背景多样但内部逻辑严格,对于科幻片来说,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叫距斤政利兴抗,并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换年代,但实际上它要叙述的真正内容所占据的期限仍然很有限;类似地,科幻故事发生的地点看似不着边际,但实际上也非常有限。虽然好莱坞科幻片在想象上天马行空,但它在逻辑规则上却最为严格,讲求一个内部真实性统一连贯而不矛盾的虚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较简单,好莱坞科幻片大多希望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特效和情节,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于去办钢别斯呢汉推今等者其它类型片来说是较为简单。人物的维度较少,表面和内心较为一致,性格没有变化或只有简单的变化。但近些年来这林明儿财剂支增种状况也有所改变,科幻片也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恼和困难的描述开始加大力度。
三、"激励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时间的错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龙公园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应。和其它类型片一样,科幻片的冲突也包括内心冲突、人际冲突、外界冲突样言约失沿(包括社会冲突和更大的环境冲电危给广上突)这几个层面,但一般来说,科幻片中最大的车家子赶易决结史伤选冲突是人与大的环境力量的冲突,比如自然灾害来袭、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率甚足立代边治罪烧马图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义出新沙维、珍惜人生这样传统而永恒的价值。
发展历程
来自 首先,我们也许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义为包含着某种因素的电影:这些因素是基于科学(包括现有的科抓还胜合声项讲学和假设的科学)而假想出来的;在今天的革刚技景真深伟类世界中,它们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还没有发生的。360百科科幻片与魔幻片、灵异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被幻想出来的因素必定有一个行肥科学理性的支持,哪怕这个口搞设还足服香吗费见持科学依据看起来很疯狂。比如《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裂镇免福物品鲜1980)可以被称作一部科幻片,因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过去是借由一种在影片中被科学证实了的催眠术。而《土拨鼠日》(Groundhog 举消务难交言鸡声少增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为影片并没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复过着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观众;如果影片向我们解释:那是因为他的时间机器出了故障,教灯河现会独娘航土介那么这就能成为一部科幻片科部球致扩苏提菜密局率。乔治里叶的《月球之旅》是电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迅决序顾此永什利体并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 科幻片从诞生之初便与科幻小说缔结了不解之缘,如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改编自两部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诉酒春结端;威尔斯的《隐身人》、斯蒂文森气应斤族降史善应附头自的《化身博士》、柯南道尔的《失如奏候训严敌印跟怀谓抗去的世界》等科幻小说被搬上银幕后,引发了系列电影拍摄,科幻文艺中常见的题材,如科学狂人、星际旅行、时空穿梭等在此时出现,形成最初的套路。好莱坞则延续了改编科幻小说的传统,如《侏罗纪公园》、《人猿星球》、《少数派报告》、《星际舰队》等,并将其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片种。
目前国内对科幻片的态度基本是从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角度,或者电影的奇观本性进行谈论。如邵牧君在评论中称"科幻电影的妙处即在于只要某种科学设想一露头,它就能虚构出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人和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活跃了么杂超百的器飞委人们的想象。"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科幻片与神话故事有关,或将"神话"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用以形容"科幻片",但均认为科幻片与科学无关,只是恐怖片的变种。如美国电影理论家V.索布恰克及其著作《银幕上的外层空间--美国科幻电影》放众仅喜压触积输掉长,称科幻电影与科学"根本没有关系";周传基则发表评论,指"所谓的科幻片只不过是现代封神榜",《星球大战》是"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亦即没有任何信息量的陈词滥调,骑士与公主"。
尽管如此,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当科学配犯地任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施书项色增湖培质影随之产生。" H.弗兰克给科幻片下的定义是:"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其主题基本有如下四种:宗教与反叛主题、凡尔纳式科学享乐主义主题普职副树、权力与秩序主题、话即试负希游罪恶与拯救主题。
从电影史的发展来看,尽管"科幻电影"一词出现于1926年左右,但是早在电影诞生之时,科幻片的雏形就已随之产生,如法国导演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年)、《太空旅行记》(1904年)和《海底两万里》(1907年)。纵观科幻片的发展,除了早期的法国电影之外,美国科幻电影自诞生后,就以迅猛的势头成为主力,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经验和文学积累,其他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
20世纪50年代是科幻片的第一个高潮。为其繁荣提供动力的,是科技尤其空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及二战结束之后冷战思维的影响和人类对前途的恐惧感,如罗伯特.怀斯的《地球停转之日》(1951年)。
随着越战结束,各种运动蓬勃兴起,以及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70年代迎来了科幻片的第二个高潮。以法国的《阿尔发城》、前苏联的《索那里斯》以及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1968年)为先导,直至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年)形成气候,科幻片也从B级制作逐渐升为A级大制作。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科幻片在掀起第三次高潮的同时也被末世情结所占据。以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1984年)拉开黑色序幕,经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1993年)、凯文.雷诺兹的《未来水世界》(1995年)、吕克.贝松的《第五元素》(1997年)等影片的缀联,直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1999~2003年),均呈现出注重视听、表象的特点,末日景象纷纭而至。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上迎合各种口味的观众,类型的拼贴和融合已经成为科幻片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影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毫无质疑地具备科幻元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幻想提供了保证,也能成为新的科学幻想的源泉。科幻电影的有趣现象是,它在想象空间中,最先进的科技所表现的,常常与古老的神话有关,甚至直接选取神话为己所用,如《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X战警》等。恰如皮洛所言:"一个发展电影和神话的比喻手段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我们可以把好莱坞科幻片的历史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萌芽期
科幻电影自电影发明不久后的默片时代就存在了。1902年,乔治·梅里耶拍摄了《月球旅行记》。这部改编于儒勒·凡尔纳同名小说的电影以巧妙的摄影效果折服了当时的观众。另一个早期科幻电影的例子是1927年的电影《大都会》。从1930年代到1950年代,科幻电影以低制作成本的B级片为主。而在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里程碑作品《2001年太空漫游》之后,科幻电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开始成为更为严肃的电影类型。1970年代末期,随着电影《星球大战》系列的第一部(加上前传后的第四部)的上映并获得成功,使用了大量特技效果的大制作的科幻电影逐渐流行起来,为日后鸿篇巨制的科幻电影大片潮流奠定了基础。
成长期
一、19世纪末到192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长期。
19世纪末,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几乎和娱乐电影同时在法国诞生,比如1895年的《机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纪的外科医生》等。但这些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直到1902年法国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1910年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似乎在拍摄关于外星人和未来战争的题材的科幻片上一马当先。不过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生产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于1916年生产的一部长达105分钟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到了1920年代,美国科幻片开始和欧洲分道扬镳。和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等欧洲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片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这一时期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成熟期
二、1930年代和194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熟期。
从1930年代开始,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偏爱带有恐怖、悲观和浪漫色彩的疯狂科学家主题,并且开始连篇累牍地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比如,这一时期出品了《科学怪人》(1931)、《科学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学怪人的儿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类似的还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飞侠哥顿》系列(Flash Gordon)。而《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刚》(King Kong,1933)都是当时产生的名作,它们延续并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在特技运用和情节安排上的长处,并已经产生了独特的程式。到了19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好莱坞科幻片处于一个止步不前但却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十年中生产的科幻片几乎都是从前题材的"后续系列",比如《隐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0)、《隐身人归来》(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隐身人复仇记》(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不过,这也同时巩固了好莱坞科幻片的叙事模式。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学家成为了邪恶的敌人,将好莱坞科幻片和战争宣传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繁荣期
三、1950年代和196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繁荣期。
1950年代,也许是冷战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们常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也更加依赖特技的运用。比如《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线》(Them!,1953)、《两万英寻下的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人入侵》(Invaders From Mars,1953)、《外星人大战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盗尸者入侵》(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惑星历险》(Forbidden Planet,1956)、《苍蝇》(The Fly,1958)和讲述核战争的《海滨》(On the Beach,1959)等。冷战对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持续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记》(Countdown)就以美苏军备竞赛为想象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产生了科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无论在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是特技效果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平衡时代
四、1970年代和198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
特技的使用对好莱坞科幻片而言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随着视觉效果技术的发展,特技和故事之间的张力逐渐开始加大。究竟应该怎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很多导演做出了他们的尝试。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THX1138》(THX1138,1971)和《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Alien,1979)无疑是70年代几个成功的范例。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莱坞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而同时这些科幻电影又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乔治·卢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继推出气势宏大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球大战:绝地归来》(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i),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温情脉脉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新生科技
五、1990年至今:好莱坞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大量倚赖电脑合成影像(CGI),并将其发挥至极,但在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9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陈,在视觉效果则上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独立日》,《侏罗纪公园》系列,《星战前传》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将观众培养得对那些花费高昂的特技大场面甚至开始司空见惯起来。当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在银幕上趋向于饱和的时候,好莱坞科幻片也同时开始迷失了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好莱坞科幻片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曾经有人说过,科幻电影是关于"变化的电影",从上世纪30年代诞生科幻电影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影坛都在表现对于二战的恐惧以及对新生科技的兴奋好奇;到了60年代,科幻电影成为对冷战揭示、批判最深刻的电影类型;80年年代,《E.T.:外星人》这样的科幻片回应了整个时代回归家庭与人性的主题;90年代,好莱坞乐观积极的心态影响着科幻电影的走势;到了21世纪,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出现,日本强地震的威力、核辐射的危机时刻牵动人们的心脏,法美英三国炮轰利比亚的战火让无数平民居无定所…战胜生命无常的无力感成为人类的生存本能giootlg_w,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开始着力表现不可预测的灾难,《洛杉矶之战》就是满足了人类对忧患的心理需求:资源紧缺、暴力战争、人性光辉、未知外星生物,这些都在在激化人类的危机意识,类似于《洛杉矶之战》这类的软科幻硬写实的灾难战争电影成为科幻片未来发展的大势。换句话说,科幻电影始终是和时代特点紧紧结合在一起,非常及时,同时又非常精炼地表现了时代的主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洛杉矶之战》才把如此众多的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去一探究竟。
历年作品
1900年-1929年
最早的电影和最早的科幻电影都诞生于法国。在无声电影刚刚产生不久,科幻电影就出现了。最初的科幻电影是时长很短的黑白电影,富含幽默感,电影的主题偏向于某种技术的实现。现代电影使用的很多题材,像外星人、太空旅行、未来战争、人兽变异、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在最初的科幻电影中都有体现。
- ?月球旅行记》 Le Voyage dans la Lune(法) 1902年
一些早期的科幻电影由科幻小说改编而成,往往带有冒险和恐怖色彩。
- ?科学怪人》 Frankenstein 1910年
- ?海底两万里》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1916年
在20世纪20年代,欧洲电影大多描述对未来的预测或借以表达一种社会评论。
- ?大都会》 Metropolis 1927年
1930年-1949年
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科幻电影受当时大萧条和世界战争的环境影响,多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或描述困境中的浪漫。电影中往往会有一些疯狂的科学家的形象。
- ?科学怪人》 Frankenstein 1931年
- ?科学怪人的新娘》 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年
但同期,也出现了一些高成本的科幻影片。
- ?金刚》 King Kong 1933年
- ?消失的地平线》 Lost Horizon 1937年
自1936年起,一些带有科幻色彩的连环漫画被改编成系列电影。 20世纪40年代,受二战影响,科幻电影的发展速度放缓,一些影片也具有了抗战宣传的作用。
- ?蝙蝠侠》系列 1943年~??
- ?超人》系列 1948年~??
1950年-1959年
- ?地球停转之日》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1951年
- ?原子怪兽》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1953年
- ?哥斯拉》GODZILLA 1954年
- ?地球防卫军》
- ?空之大怪兽拉顿》
- ?纬度0大作战》
- ?宇宙大战争》
- ?大怪兽巴郎》
- ?美女与液体人》
- ?透明人间》
- ?虹男》
- ?黑湖妖潭》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 1954年
- ?禁忌的星球》 Forbidden Planet 1956年
- ?天外魔花》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年
- ?幽浮魔点》 The Blob 1958年
- ?地心旅行》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1959年
1960年-1969年
《海底军舰》
《世界大战争》
《魔斯拉》
《隐形人间》
《蘑菇人玛坦戈》
《宇宙大怪兽多哥拉》
《大怪兽加美拉》
- ?猿人袭地球》Planet of the Apes 1968年
-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
- ?失陷猩球》Beneath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0年
1970年-1979年
年代 | 片名 | 导演 |
1971年 | 《致命病种》 | Michael Crichton |
《发条橘子》 | 史丹利·库柏力克 | |
《深海怪兽》 | 汤浅宪明 | |
《哥吉拉对黑多拉》 | 坂野义光 | |
《最后一个人》 | 约翰·威廉 | |
《逃离猩球》 | 唐‧泰勒 | |
1972年 | 《地球攻击命令》 哥吉拉对盖刚 | 福田纯 |
《拉力星》 (1972年电影)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
《猩球征服》 | 约翰·李‧汤普森 | |
1973年 | 《猩球大战》 | J. Lee Thompson |
《哥吉拉对梅加洛》 | 福田纯 | |
《傻瓜大闹科学城》 | 伍迪·艾伦 | |
《超世纪谍杀案》 | 李察·费里沙 | |
1974年 | 《哥吉拉对机械哥吉拉》 | 福田纯 |
《暗星》 | John Carpenter | |
《勇闯时空禁区》 | Robert Stevenson | |
《大预言》 | 舛田利雄 | |
《终端人》 | Mike Hodges | |
1975年 | 《黑月》 | Louis Malle |
《绝命尬车 2000》 | Paul Bartel | |
《勇闯魔域山》 | John Hough | |
《未来世界》 | Richard T. Heffron | |
《颤抖》 | David Cronenberg | |
《机械哥吉拉的逆袭》 | 本多猪四郎 | |
1976年 | 勇闯地心 | Kevin Connor |
拦截时空禁区 | Michael Anderson | |
天降财神 | Nicolas Roeg | |
中国超人 | 华山 | |
1977年 | 第三类接触 | 史蒂芬·史匹柏 |
死亡路 | Jack Smight | |
蚂蚁帝国 | Bert I. Gordon | |
拦截人魔岛 | Don Taylor | |
星球大战 | 乔治·卢卡斯 | |
宇宙战争 | Jun Fukuda | |
巫师 | Ralph Bakshi | |
1978年 | 魔羯星一号 | Peter Hyams |
外星猫 | Norman Tokar | |
死亡运动 | Allan Arkush | |
变形邪魔 | 菲力普·考夫曼 | |
恐龙星球 | James Shea | |
重返魔域山 | John Hough | |
超人 | 理查德·唐纳 | |
1979年 | 异形 | 雷德利·斯科特 |
黑洞 | Gary Nelson | |
冲锋飞车队 | George Miller | |
太空城 | 路易斯·吉尔伯特 | |
潜行者 |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 |
星舰迷航记 | 劳勃·怀斯 |
1980年-1989年
年代 | 片名 | 导演 |
1980年 | 变形博士 | Ken Russell |
世纪争霸战 | Jimmy Murakami | |
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 | 尔文·克许纳 | |
飞天大战 | Mike Hodges | |
土星三号 | Stanley Donen | |
超人2 | 理查德·唐纳 | |
1981年 | 纽约大逃亡 | John Carpenter |
机器情人梦 | Allan Arkush | |
重金属 | Gerald Potterton | |
冲锋飞车队 2 | George Miller | |
九霄云外 | Peter Hyams | |
扫描者大决斗 | David Cronenberg | |
1982年 | 银翼杀手 | 雷德利·斯科特 |
爆裂都市 | Sogo Ishii | |
E.T.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 |
突变异种 | Allan Holzman | |
宇宙怪婴 | Norman J. Warren | |
雷电神兵 | Hal Needham | |
星舰奇航记II:星战大怒吼 | 尼可拉斯·梅耶 | |
突变第三型 | 约翰·卡本特 | |
电子世界争霸战 | Steven Lisberger | |
机动堡垒 | Harley Cokliss | |
1983年 | 脑内风暴 | Douglas Trumbull |
死亡禁地 | 大卫·柯能堡 | |
超时空圣战 | Joe D'Amato | |
最后一滴血 | Enzo G. Castellari | |
超人3 | 理查德·唐纳 | |
星球大战:绝地归来 | 理察·马昆德 | |
禁地大战 | Lamont Johnson | |
阴阳魔界 | John Landis | |
失落世界的战士 | David Worth | |
1984年 | 一九八四 | 麦克瑞福 |
2010 | 彼得‧海姆斯 | |
天生爱神 | W. D. Richter | |
魔域煞星 | 乔瑟夫鲁宾 | |
沙丘魔堡 | 大卫·林奇 | |
神通情人梦 | 史提夫巴洛 | |
势如破竹 | 马克·L·莱斯特 | |
魔鬼克星 | 伊凡瑞特曼 | |
星际战士 | 尼克·卡斯尔 | |
消失的1943 | 史都华拉菲尔 | |
霹雳追魂弹 | 麦可·克莱顿 | |
哥吉拉 | 桥本幸治 | |
星舰奇航记III:石破天惊 | 李奥纳德·尼摩伊 | |
魔鬼终结者 | 詹姆斯·卡梅隆 | |
1985年 | 回到未来 | 罗拔·湛米基斯 |
巴西 | 泰瑞·吉连 | |
魔茧 | 朗·霍华 | |
未来小子 | Simon Wincer | |
第五惑星 | 沃尔夫冈·彼得森 | |
崩裂的地球 | 托比·霍珀 | |
冲锋飞车队3 | George Miller | |
天才反击 | 马莎·库利奇 | |
1986年 | 异形2 | 詹姆斯·卡梅隆 |
魔精 | 史蒂芬·哈瑞克 | |
隔壁的女孩 | 韦斯·克雷文 | |
领航员 | 兰德尔·克莱泽 | |
变蝇人 | 大卫·柯能堡 | |
天降神兵 | 威勒哈克 | |
天祸 | 托比·霍珀 | |
惊心动魄撞死你 | 史蒂芬·金 | |
太空僵尸 | 弗雷德·德克尔 | |
霹雳五号 | 约翰贝德汉 | |
星舰奇航记IV:抢救未来 | 李奥纳德·尼摩伊 | |
变形金刚 (1986年电影) | 尼尔森·申 | |
1987年 | 鬼使神差 | 马修罗宾斯 |
异形附身 | 杰克·史荷特 | |
惊异大奇航 | 乔·丹堤 | |
决胜时空战区 | 盖瑞葛达 | |
终极战士 | 约翰·麦提南 | |
机器战警 | 保罗·范赫文 | |
魔鬼阿诺 | 保罗·迈克尔·格拉泽 | |
超人4 | 薛尼·佛里 | |
妖兽都市 | Yoshiaki Kawajiri | |
1988年 | 阿基拉 | 大友克洋 |
来自洛杉矶的异形 | Albert Pyun | |
异形帝国 | Graham·Baker | |
变形怪体 | 查克·罗素 | |
星际特派员 | 朱利安·坦普 | |
外太空杀人小丑 | Stephen Chiodo | |
新外星人 | 斯图尔·特罗菲尔 | |
我的继母是外星人 | 李察·班哲明 | |
霹雳五号2 | 肯尼斯·强森 | |
极度空间 | 约翰·卡本特 | |
1989年 | 星际战神 | Peter Manoogian |
无底洞 | 詹姆斯·卡麦隆 | |
回到未来II | 劳勃·辛密克斯 | |
阿比阿弟大冒险 | 史蒂芬·哈瑞克 | |
灵异杀机 | 菲利浦·摩拉 | |
尖峰战士 | 亚伯特·潘 | |
在地心拦截 | 希恩·S·康宁汉姆 | |
魔鬼克星II | 艾文·瑞特曼 | |
哥吉拉vs碧奥兰蒂 | 大森一树 | |
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 | 强斯顿J.J | |
生命的边缘 | Thomas R. Burman | |
机动警察剧场版1 | 押井守 | |
星舰奇航记V:终极先锋 | 威廉·薛特纳 | |
铁男 | 冢本晋也 | |
金星战记 | 安彦良和 |
1990年-1999年
在1990年代时,万维网的出现,促使了深入探讨人与电脑(资讯网络)关系的电影诞生,例如1990年的魔鬼总动员、1992年的未来终结者,1999年的黑客任务都是属于经典的网络庞克类型电影· 其它的题材包括灾难型电影,例如1998年的世界末日与彗星撞地球· 外星人入侵地球电影,例如1996年的ID4星际终结者· 由于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例如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与1997年的千钧一发·
这十年当中,电影对于特效的重要性扮演不可言喻的角色,例如魔鬼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都有大量的电脑动画· 随着软件的复杂性上升,便于制作更复杂的效果· 也使的制片人可以利用电脑提高动画的品质,例如1995年的攻壳机动队与1999年的铁巨人·
年代 | 片名 | 导演 |
1990年 | 回到未来III | 劳勃·辛密克斯 |
别闯阴阳界 | 乔·舒马克 | |
小精灵2 | 乔·丹提 | |
使女的故事 | 沃尔克·施隆多夫 | |
暗黑天使1990 | 克瑞格·巴克斯里 | |
终极战士 2 | 史帝芬·霍普金斯 | |
机械战警 2 | 厄文·克什纳 | |
机械威龙 | 斯图尔特·戈登 | |
从太阳出击 | Richard C. Sarafian | |
在地球染血2 | Thierry Notz | |
1991年 | 匹诺曹964号 | 福居ショウジン |
阿布拉萨斯 | 戴安·李 | |
美国队长 | 亚伯特·潘 | |
瞄准核子心 | 邓肯·吉宾斯 | |
哥吉拉vs王者基多拉 | 大森一树 | |
火箭人 | 强斯顿J.J马克丁道 | |
星舰奇航记VI:迈入未来 | 尼可拉斯·梅耶 | |
魔鬼终结者第2集 | 詹姆斯·卡麦隆 | |
1992年 | 异形3 | 大卫·芬奇 |
雷霆穿梭人 | 乔夫墨菲 | |
哥吉拉vs摩斯拉 | 大河原孝夫 | |
亲爱的我把孩子放大了 | 蓝道·克莱瑟 | |
未来终结者 | 布莱特·列奥那多 | |
穿墙隐形人 | 约翰·卡本特 | |
铁男II-血肉横飞 | 冢本晋也 | |
再造战士 | 罗兰·艾默里奇 | |
妖兽都市 (1992年电影) | 徐克 | |
1993年 | 异形基地 | 艾柏·法瑞拉 |
重返侏罗记 | 亚当·西蒙 | |
尖头外星人 | 史蒂夫·巴伦 | |
机械战士 | 山姆·弗斯滕泊格 | |
超级战警 | 马可·布莱毕拉 | |
外星追缉令 | 罗伯特·里伯曼 | |
机器闹鬼 | 瑞琪儿·塔拉雷 | |
哥吉拉vs机械哥吉拉 | 大河原孝夫 | |
侏罗纪公园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 |
流星人 | 罗勃·汤森 | |
超越终结者 | 艾伯特·潘 | |
机动警察 2 | 押井守 | |
消失的1943 II | Stephen Cornwell | |
机械战警 3 | 弗雷德·德克尔 | |
1994年 | 生化战警 | en:Richard Pepin理查·裴平 |
黑暗终结者 | Yoshimichi Furukawa | |
死亡武器 | 史蒂芬·诺瑞顿 | |
哥吉拉vs太空哥吉拉 | 山下贤章 | |
强殖装甲2 | Steve Wang | |
霹雳怒探 | 马丁·坎培尔 | |
星际奇兵 | 罗兰·艾默瑞奇 | |
星舰奇航记VII:日换星移 | 大卫·卡森 | |
时空特警 | 彼得·海姆斯 | |
1995年 | 性感女巨人 | 佛瑞德·欧勒·雷 |
刚果 | 法兰克·马歇 | |
卡美拉 大怪兽空中决战 | 金子修介 | |
攻壳机动队 | 押井守 | |
哥吉拉vs戴斯特洛伊亚 | 大河原孝夫 | |
捍卫机密 | 劳勃·隆格 | |
超时空战警 | 丹尼·卡侬 | |
回忆三部曲 | 大友克洋 | |
危机总动员 | 沃尔夫冈·彼得森 | |
异形终结 | 克里斯·杜葛 | |
异种 | 罗杰·唐纳森 | |
21世纪的前一天 | 凯瑟琳·毕格罗 | |
未来总动员 | 特里·吉列姆 | |
准午前十时 | 约翰·卡本特 | |
时空悍将 | 布莱特·里奥纳多 | |
未来水世界 | 凯文·雷诺斯 | |
1996年 | 星际奇兵总动员 | 艾伯特·潘 |
外星人入侵 | 大卫·杜西 | |
洛杉矶大逃亡 | 约翰·卡本特 | |
独立日 | 罗兰·艾默里奇 | |
卡美拉2 雷吉翁袭来 | 金子修介 | |
拦截人魔岛 | 约翰‧弗兰克海默 | |
超级机密 | 艾伦葛史坦 | |
星战毁灭者 | 提姆·波顿 | |
丈夫一箩筐 | 哈罗德·雷米斯 | |
机器战士 | 诺柏托·伯尔巴 | |
星舰奇航记VIII:战斗巡航 | 强纳森·弗瑞克斯 | |
1997年 | 异形4:浴火重生 | 尚-皮尔·桑里 |
接触未来 | 罗勃·辛密克斯 | |
异次元杀阵 | 文森佐·纳塔利 | |
EVA剧场版:THE END OF EVANGELION | 庵野秀明摩砂雪 | |
变脸 | 吴宇森 | |
撕裂地平线 | 保罗·安德森 | |
第五元素 | 吕克·贝松 | |
千钧一发 | 安德鲁·尼可 | |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 |
黑衣人 | 巴里·索南菲尔德 | |
神秘客 | 葛雷摩·戴·托罗 | |
2013终极神差 | 凯文·科斯纳 | |
星舰战将 | 保罗·范赫文 | |
1998年 | 世界末日 | 迈克尔·贝 |
极光追杀令 | 亚历士·普罗亚斯 | |
彗星撞地球 | 米米·利达 | |
深海拦截-大海怪 | 史蒂芬·桑莫斯 | |
恐怖怪谭 | 戴维·纳特 | |
老师不是人 | 劳勃·罗里葛兹 | |
酷斯拉 | 罗兰·艾默里奇 | |
LIS太空号 | 史帝芬·霍普金斯 | |
豪门诱惑 | 阿贝尔·费拉拉 | |
六弦武士 | 兰斯·蒙吉亚 | |
兵人 | 保罗·安德森 | |
异种Ⅱ | 彼得·米达克 | |
地动天惊 | 巴瑞·李文逊 | |
星舰奇航记IX:星际叛变 | 强纳森·弗瑞克斯 | |
楚门的世界 | Peter Weir | |
X档案:征服未来 | 罗柏·鲍曼 | |
1999年 | 太空异种 | 兰德·拉维奇 |
战狼 | 葛拉汉·贝克拉 | |
变人 | 克里斯·哥伦布 | |
水深火热 | 雷尼·哈林 | |
惊爆银河系 | 狄恩·派瑞索特 | |
铁巨人 | Brad Bird | |
黑客帝国 | 华卓斯基兄弟 | |
外星人报到 | 唐诺·毕屈 | |
身怀异种 | 布莱恩·尤兹纳 | |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 乔治·卢卡斯 | |
异次元骇客 | Josef Rusnak | |
魔鬼命令:重返战场 | Mic Rodgers | |
异形总动员 | 约翰.布鲁诺 | |
银河飞将 | 克里斯.罗柏兹 |
2000年-2009年
在21世纪的这10年中,科幻电影的最大特征就是拍了一堆超级英雄电影,例如:《X战警》、《蜘蛛侠》、《绿巨人》等等都是这这十年开拍的。 .科幻片成了针对评论公共议题的一种工具例如人工智能,关键报告,太阳浩劫与人类之子。在2009年时,J·J·艾布拉姆斯拍摄了星际迷航,无疑就是一个广受好评科幻片的例子
年代 | 片名 | 导演 |
2000年 | 魔鬼克隆人 | 罗杰·斯波蒂斯伍德 |
地球战场 | 罗杰·克里斯汀 | |
入侵脑细胞 | 塔西姆·辛 | |
透明人 | 保罗·范赫文 | |
火星任务 | 布莱恩·狄帕玛 | |
星际传奇 | 大卫·托伊 | |
全面失控 | 安东尼·霍夫曼 | |
直捣超王星号 | 沃尔特·希尔 | |
X战警 | 布莱恩·辛格 | |
2001年 | 人工智能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
失落的帝国 | Gary Trousdale | |
怵目惊魂28天 | 理查·凯利 | |
进化特区 | 艾文瑞特曼 | |
太空战士 | 坂口博信 | |
火星异魔 | 约翰·卡本特 | |
侏罗纪公园3 | 乔·庄斯顿 | |
宇宙追缉令 | 黄毅瑜 | |
决战猩球 | 蒂姆·波顿 | |
复制杀人魔 | 林岭东 | |
香草天空 | 卡麦·隆克洛 | |
2002年 | 28天毁灭倒数 | 丹尼·波尔 |
2009失去的记忆 | Si-myung Lee | |
八脚怪 | 艾洛·伊艾克罕 | |
重装任务 | 寇特·威莫 | |
太空杰森 | James Isaac | |
黑衣人2 | 巴里·索南菲尔德 | |
关键报告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 |
2002恶灵古堡 | 保罗·安德森 | |
回归者 | 山崎贵 | |
极速风暴 | 约翰·麦克提南 | |
蜘蛛侠 | 山姆·雷米 | |
星际迷航:星战启示录 | 斯图尔特·贝尔德 | |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 乔治·卢卡斯 | |
星银岛 | 罗恩·克莱门茨约翰·马斯克 | |
时光机器 | 西蒙·威尔士 | |
2003年 | 密码46 | Michael Winterbottom |
地心浩劫 | Jon Amiel | |
捕梦网 | 劳伦斯·卡斯坦 | |
绿巨人浩克 | 李安 | |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 华卓斯基兄弟 | |
黑客帝国3:最后战役 | 华卓斯基兄弟 | |
记忆裂痕 | 吴宇森 | |
决战时空线 | 李察·当纳 | |
魔鬼终结者3 | 强纳森·莫斯托 | |
X战警2 | 布莱恩·辛格 | |
2004年 |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 保罗·安德森 |
蝴蝶效应 | 埃里克·布雷斯麦基·古柏 | |
超世纪战警 | 戴维·N·图依 | |
明天过后 | 罗兰·艾默里奇 | |
王牌冤家 | 米歇·龚德里 | |
回光报告 | 奥玛尔·内姆 | |
机械公敌 | 亚历士·普罗亚斯 | |
女神陷阱 | 恩奇‧毕拉 | |
恶灵古堡2:启示录 | 亚历山大·威特 | |
明日世界 | 凯利·康伦 | |
蜘蛛侠2 | 萨姆·莱米 | |
超完美娇妻 | 法兰克·欧兹 | |
雷鸟神机队 | 强纳森·佛莱克 | |
2005年 | 雷霆万钧 | 彼得·海姆斯 |
毁灭战士 | 安德烈·尔百托克 | |
神奇四侠 | 蒂姆·斯托瑞 | |
星际大奇航 | 加夫·尊宁斯 | |
绝地再生 | 迈克尔·贝 | |
蝙蝠侠:侠影之谜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
冲出宁静号 | 乔斯·韦登 | |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 乔治·卢卡斯 | |
世界大战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 |
迷走星球 | 约翰·法佛罗 | |
2006年 | 心机扫描 | Richard Linklater |
异变 | 埃德瓦多‧沙克兹 | |
人类之子 | 阿方索·卡隆 | |
时空线索 | 托尼·斯科特 | |
珍爱泉源 |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 |
南方传奇 | 李察·凯利 | |
撕裂人 | 詹姆斯·甘 | |
超人归来 | 布莱恩·辛格 | |
极光任务 | 寇特威莫 | |
V字仇杀队 | 詹姆斯·麦克特格 | |
X战警3:最后一战 | 布莱特·瑞纳 | |
2007年 |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安魂曲 | 柯林·斯特劳斯 |
苹果核战 | 吴宇森 | |
28周毁灭倒数:全球封闭 | 璜·卡洛斯·佛瑞斯纳 | |
伊甸木 | 弗兰克‧韦斯蒂 | |
神奇四侠:银影侠现身 | 蒂姆斯·托瑞 | |
我是传奇 | 法兰西斯·罗伦斯 | |
恐怖拜访 | 奥立佛·海契贝枸 | |
关键下一秒 | 李·塔玛何瑞 | |
未来小子 | 史提芬·安德森 | |
恶灵古堡3:大灭绝 | 罗素·梅卡尼 | |
蜘蛛侠3 | 山姆·雷米 | |
太阳浩劫 | 丹尼·波尔 | |
来自地球的人 | Richard Schenkman | |
变形金刚 | 迈克尔·贝 | |
时间杀人 | 纳丘·维格伦多 | |
2008年 | 恐怖异形入侵 | 班·洛克 |
巴比伦密码 | 马修卡索维兹 | |
微光城市 | 吉尔·凯南 |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
科洛弗档案 | 麦特·李维 | |
银河监狱:但丁01 | 马克·卡罗 | |
当地球停止转动 | Scott Derrickson | |
绝命尬车 | 保罗W.S.安德森 | |
决战末世代 | 尼尔·马修 | |
鹰眼 | D.J.卡罗素 | |
破天慌 | 奈特·沙马兰 | |
人烟之岛 | 费多尔·邦达尔丘克 | |
无敌浩克 | 路易斯·莱特里尔 | |
钢铁侠 | 乔恩·费儒 | |
移动世界 | 道格·李曼 | |
大卫特大号 | 布莱恩·罗宾斯 | |
突变末日 | Simon Hunter | |
X档案:我要相信 | 克里斯·卡特 | |
2009年 | 2012 | 罗兰·艾默里奇 |
外星人入侵 | R.W. Goodwin | |
阿凡达 | 詹姆斯·卡梅隆 | |
泰拉星 | en:Aristomenis Tsirbas | |
百万杀人实验 | 李察·凯利 | |
第九区 | 尼尔·布洛姆坎普 | |
极限游戏 | Neveldine/Taylor | |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 史蒂芬·桑莫 | |
末日预言 | 亚历士·普罗亚斯 | |
失落之地 | 布莱德·希伯林 | |
怪兽大战外星人 | 康瑞德·弗宁 | |
月球 | 邓肯·琼斯 | |
移动城市 | 保罗·麦格根 | |
巫山历险记 | 安迪·菲克曼 | |
末路浩劫 | 约翰·希尔寇特 | |
星际迷航 | J·J·艾布拉姆斯 | |
变形金刚2:堕落金刚的复仇 | 迈克尔·贝 | |
守护者 | 扎克·施奈德 |
2010年
- ?夺天书》The Book of Eli
- ?尸心疯》The Crazies
- ?血世纪》Daybreakers
- ?盗梦空间》Inception
- ?钢铁侠2》Iron Man 2
- ?终极战士团》Predators
- ?恶灵古堡4:阴阳界》Resident Evil: Afterlife
- ?SPACE BATTLESHIP 大和号》SPACE BATTLESHIP ヤマト
- ?天际浩劫》Skyline
- ?创:光速战记》Tron: LEGACY
2011年
- ?命运规划局》The Adjustment Bureau
- ?世界异战》 Battle: Los Angeles
- ?全境扩散》Contagion
- ?星际飙客》Cowboys & Aliens
- ?绿光战警》Green Lantern
- ?钟点战》In Time
- ?猎杀第四行者》I Am Number Four
- ?钢铁擂台》Real Steel
-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启动源代码》Source Code
- ?超级8》Super 8
- ?雷神》Thor
- ?极地诡变》The Thing
- ?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 ?X战警:第一战》X-Men: First Class
- ?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2012年
- ?超凡蜘蛛侠》The Amazing Spider-Man
- ?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
- ?超级战舰》Battleship
- ?夺命异能》Chronicle
- ?云图》Cloud Atlas
-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 ?末日碉堡》The Divide
- ?饥饿游戏》Hunger Games
- ?异星战场》John Carter
- ?环形杀手》Looper
- ?黑衣人3》Men in Black III
-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 ?恶灵古堡5:天谴日》Resident Evil: Retribution
- ?拦截记忆码》Total Recall (2012)
- ?颠倒世界》Upside Down
2013年
- ?遗落战境》Oblivion
- ?地球过后》After Earth
- ?极乐世界》Elysium
-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
- ?地心引力》Gravity
- ?钢铁侠3》Iron Man 3
- ?超人:钢铁之躯》Man of Steel
- ?环太平洋》Pacific Rim
-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Star Trek Into Darkness
- ?雷神2:黑暗世界》Thor 2
- ?地球末日战》World War Z
-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 ?零点定理》The Zero Theorem
- ?雪国列车》Snowpiercer
- ?她》Her
2014年
- ?超凡蜘蛛侠2》The Amazing Spider-Man 2
- ?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
- ?猩球黎明》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分歧者》Divergent
- ?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
- ?哥斯拉》Godzilla
-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 ?移动迷宫》The Maze Runner
- ?机械战警》Robocop
-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The Hunger Games::Mockingjay - Part 1
- ?银河护卫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
- ?X战警:逆转未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
2015年
-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 ?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
-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
-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
- ?火星救援》The Martian
- ?蚁人》Ant-Man
-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 ?终结者:创世纪》Terminator Genisys
- ?分歧者2:绝地反击》The Divergent Series:Insurgent
亚类型
好莱坞科幻片的题材丰富多彩,形式趣味各有不同。按照科幻片和其它类型片的交叉情况,我们可以大致将科幻类型片分成以下几个亚类型;
冒险片
它讲述探险、旅行的冒险故事,主人公在其中历尽磨难,而观众则阅尽奇观 。如《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1959),《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和《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等。

动作片
它往往喜爱表现一个英雄如何地身手不凡。比如《终结者》系列(The terminator),十分成功的《黑衣人》(Men in Black,1997)及其不太成功续集其实更像是警匪片,而根据英雄漫画改编的《超人》(Superman)、《蝙蝠侠》(Batman)、《蜘蛛侠》系列(Spider-Man)和和《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等也可以划入这一个亚类。
史诗片
它常常创造"由于科学技术的异化而导致的独裁的混乱的非理想社会",未来成了一个"背景" ,而真正演出的是气势宏大的星际战争和纵横捭阖的宇宙政治。如《星球大战》系列(Star Wars)及其前传系列,还有《星际迷航》系列(Star Trek)。《黑客帝国》系列(The Matrix)则讲述了一个救世主通过自我牺牲而使机器和人重归于好的地下斗争的故事。《阿凡达》则是一部将战争演给男人看,将爱情演给女人看的科幻大片,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3D效果绝对震撼。

神话片
雷神2漫威影业为您带来惊心动魄的冒险巨制《雷神2:黑暗世界》,这部精彩纷呈的电影将再度带领观众与雷神索尔踏足一段伟大的旅程,这次雷神为了拯救地球及宇宙九界,将与强大的敌人展开一场殊死搏斗,这个死敌竟然拥有蚕食宇宙的恐怖能力!

在《雷神》与《复仇者联盟》的传奇后,雷神开始涉足重整宇宙秩序。然而由报仇心切的Malekith领导的神秘古老种族卷土重来,意欲将宇宙全员都笼罩在黑暗之中!面对这样一个连奥丁和阿斯加德都束手无策的劲敌,雷神不得不踏上这条他有生以来最危险的征程--这次旅途会使他与恋人简·福斯特久别重逢;但也会迫使他牺牲自己的一切,才能拯救整个宇宙。
灾难片
假想的外星人入侵、怪兽袭击、自然灾害或病毒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灭顶 之灾。如《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6),《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1998)和《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等。《2012》该片被称为《后天》的升级版,投资超过2亿美元,是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的又一力作。

惊悚片
神秘的危险物体危害到了一个小团体的安全,成员一个接一个受害。和主人公一样,观众体验着恐怖的阴影和死亡的威胁。如《异形》系列(Alien),《怪形》(The Thing,1982),《八脚怪》(Eight Legged Freaks,2002),《科学怪鱼》(Frankenfish,2004),《迷雾》(The Mist,2007)等。
社会片
它包括了爱情故事、家庭问题、成长情节等等。在《时光倒流七十年》(S omewhere in Time,1980)中,主人公依靠具有科学依据的催眠使自己回到了七十年前,并展开了一段爱情。《隔世情缘》(Kate & Leopold,2001)也利用了时间交错来成就爱情。而《回到未来》系列(Back to the Future),《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其实提供给我们的是关于亲情、友谊和成长的故事。个人觉得《超时空接触》也应属此类。

喜剧片
它攻击的焦点和嘲讽的程度各有不 同 。如《火星人玩转地球》(Mars Attacks!1996),《月球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Pluto Nash,2002)等。

当然,这些划分并不是僵硬不可通融的。显然,《黑客帝国》既可以说是科幻史诗片,也可以说是科幻动作片;同样,《黑衣人》虽然是动作片,但它也充满了喜剧元素。由于和其它类型电影的交叉,不同亚类型的科幻片也会同时具有某种其它类型片的特征。
区别
以影片摄制时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作为剧作基础,展现某一虚构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的影片,即为科幻片 。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 。
1.奇观与猎奇
从梅里爱开始,科幻影片就与令人目眩的奇观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话、异域探险、历史传奇、童话世界……在梅里爱的数百部长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种奇观和幻想。但科幻题材对梅里爱而言,并非科学的延伸,而是借以呈现景观的道具。梅里爱的兴趣并不在于将电影作为"叙事艺术"来发展。他更为看重的是电影作为奇观呈现工具的能力。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评价的:"梅里爱利用特技经常是为了使人感到惊奇,它本身成了一个目的,而不是一种表现手段……梅里爱发明的是未来电影的音节,但他应用的却是莫名其妙的咒语而非表达意思的语句 。"
梅里爱使得科幻电影烙上了无法抹去的奇观胎记,纵观好莱坞影坛,从1968年的《太空漫游2001》到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从1976年的《星球大战》到1999年的《黑客帝国》……史诗般的太空旅行场景、几可乱真的史前恐龙形象、场面宏大的太空战争、幻如灵境的虚拟世界……无一不是借助奇观效应大赚票房。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影像一次次的冲击观众的视网膜,无数次观众以为奇观已经达到了极致而若干年后更大的奇观却总是呼啸而来。或许,好莱坞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装,那么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这个形式一旦被剥离出去,我们会发现它的内容已经所剩无几--实际上,好莱坞科幻片的内容即在于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内容。完全的,彻彻底底的奇观轰炸。
奇观是电影的本质之一。科幻电影兴起的几十年中,猎艳奇观的天性驱使着人们涌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钞票塞入好莱坞的腰包;而好莱坞也看准了科幻电影的敛财天赋,将科幻电影的奇观特性一次次的强化乃至异化。当观众某一天对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观报以鼾声的时候,估计好莱坞视觉系的科幻导演只能将海洛因粉末撒在电影院的空气中,别无它法刺激观众的神经了。
2.与科幻小说
太阳下没有真正新鲜的事物,科幻的想象力也无法超出柏拉图为人们画下的认知洞穴。大师的科幻电影也无非是祖传的老三样不断旧饭新炒。选题集中现象在好莱坞科幻片里尤为明显,导演基本上是在重复作家的创意。很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影片都来源于著名科幻小说,或完全改编自小说原文,或籍由小说的一些著名情节、片段以及理念来获得灵感。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编的电影就包括:1981年《银翼杀手》、1990年《全面回忆》、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强殖入侵》、《少数派报告》和2003年《记忆裂痕》。著名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经典也大量被搬上银幕,如1966年《奇异潜航》、1999年《变人》、2000年《黄昏》、2004年《我,机器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科幻类电影的选题局限。
但不幸科幻电影的艺术水平明显逊于科幻小说。主流题材的科幻电影,其水准基本上只相当于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30到60年代)的水准。总体而言,90%的科幻题材集中在外星生物、人造生命、太空历险、时空异常和机器人等几个狭小的选题上。纵观近几年的科幻大片:《E.T》、《火星入侵者》、《异形》、《独立日》、《第五元素》、《火星人玩转地球》、《黑衣人》等属于反映外星生物的影片;《侏罗纪公园》、《第六日》、《哥斯拉》等是反映人造生命的影片;《太空漫游2001》、《星际迷航》、《红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属于反映太空历险的影片;《时间机器》、《回到未来》、《时空频率》、《蝴蝶效应》等反映时空异常;《机械战警》、《终结者》、《机械英雄》、《人工智能》、《我,机器人》等是反映机器人的题材……还有一些电影同时综合了几种题材,如《星球大战》同时包括太空历险和外星人元素,《黑客帝国》是机器人和时空转换的综合等等。但几乎没有一部作品能跳出臼窠。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几种科幻题材更适合于搬上银幕;另一方面,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选题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和票房号召的符号,更容易引发出人们对影片的期待和热衷。如果某个电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学题材,那么导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头,诸如太空旅行冒险不慎坠入黑洞的边缘云云。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人物刻画和表现的模式化倾向,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数的科幻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全能的超级英雄,而这个超级英雄的大部分名额都被男性所占据,女性只是在其中作为点缀和陪衬。例如《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少数派报告》中的乔恩,《我,机器人》中的侦探史普纳……他们天生就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他们没有深层次的个人行为动机,只是天生而来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们没有复杂的情感斗争,没有令人信服的个人性格……但是,这毫不影响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观众认可度。
恰好相反,如果一部科幻片将大量笔墨用于人性的反思和人物的塑造,那么它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低成本的三流科幻片。例如1996年的《星河战队》,情节极为简单,只是单线陈述人类与巨大昆虫的战斗过程,其人物基本都属于头脑简单的热血炮灰和场景配料,但是票房却赚了个盆满钵满,至今被影迷列为科幻片的经典之一。而2003年的《星河战队2》花费大量菲林刻画一个反主流的人物形象,人物饱满了,场面却平淡了,结果被视作当年最失败的狗尾续貂之作。
不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许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线的模糊,科幻经典之作《太空漫游2001》就充斥着冗长的硬科幻场景描述和细节刻画,人物关系和性格描写几乎为零,其主旨据称在于揭示人类科学发展的核心奥秘,充满了神秘主义思辩和唯心哲学色彩。
当然,好莱坞也在不断丰富人物的菜谱,《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国》的人种拼盘、《星球大战》的ET秀……角色的变化日益新奇。但是,这里人物依旧是场面的佐料,主角依旧是性格简单的英雄……否则,那就是抢戏--抢奇观的戏。
4. 科幻外套与审美俗套
实际上,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大部分只是一个普通剧加上了科学外套。导演们把恐怖片、动作片、灾难片和喜剧片的内容加以科幻的修饰,使之看起来如同科幻片,其本质的叙事结构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续了其他类型的电影。
例如恐怖片与科幻片的结合--这一组合模式最为历史悠久且理所当然--人类对于未知总是怀有不可理喻的恐惧心理,而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从第一本科幻小说《弗莱肯斯坦》起,各种科学怪物就以狰狞的面目来赚取观者的注意力。从恶魔到幽灵,从机器到巨猿……时至飞碟热兴起的若干年间,外星异种便取而代之,用更加神秘莫测和光怪陆离的面孔来恫吓观众。票房大获全胜的《异形》系列可谓是科幻加恐怖的典范。
科幻包装的动作片也极为常见,几乎每一部科幻电影都有大量的打斗场面,以至于人们往往搞不清楚个别正宗的动作片--如《007》电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还是动作片。实际上科幻片基本上无法剥离其动作元素,二者相区别的特征或许只在于谁为谁服务--到底是科幻元素装点动作电影还是动作噱头服务于科幻电影……说到底,二者其实是无法区分。
还有与灾难片紧密结合的科幻电影,例如《后天》和《天地大冲撞》等等。不曾发生的灾难往往比真实的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冰河时期的突然降临,彗星撞击的不期而至……好莱坞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灾人祸都出奇准确地降临在纽约曼哈顿的附近。
还有科幻加喜剧,科幻加爱情,科幻加侦探等其他模式……只要制片人愿意,科幻配料--加什么锅底都可以。
评析
转移虚化
科幻片在它诞生之日起便远离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题材,远离了真实的社会矛盾和人性悖论。正如每个时代都有清谈的士人和幻想的狂徒,当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们在高度紧张的生存竞争中,也需要一些超现实的梦境来寄托遐思。科幻无疑取代了过去神话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电影已然成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创造的幻象使得观众暂时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获得片刻的超脱和升华。
正如玛丽·奥勃莱恩所描述的科幻电影的诞生:
"一门新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种由它自己的巫师们在黑屋子里表演的部落的仪式,它引导观众进入松弛、半睡眠的状态,如同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述的那种梦境:
睡眠有时会使哀伤的眼睛闭上,
把我从自己周围人们那里暂隔开 。"
科幻电影对于现实关注的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转移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将理想寄托于遥不可及的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个时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但人类毕竟有着超脱现实的需要。在科幻片的世界中,受过良好科学教育的人们,号称最不可救药的人们,这些据说没有信仰的人们,在科幻的催眠下,嚼着口香糖和爆米花睡着了。
神性科幻
与其他电影相比,科幻片这种历史最悠久、票房最具价值的电影类型又似乎最难被严肃的艺术家、研究家所正视,科幻电影也很少登上各大影片评奖的领奖台,即使在最重视电影商业价值的奥斯卡奖颁奖记录中,人们也很难看到科幻电影在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重要奖项中获取荣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宿命--科幻电影从在诞生之日起便没有什么严肃的社会思想性、现实批判意义和所谓艺术价值。但是,票房数据让我们相信仍有无数的人们为之狂热和迷恋。尤其是年轻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更容易受到科幻片的影响和引导。
潘尼洛普·豪斯顿在本世纪50年代初就曾指出,"人们能够从(科幻片)对待科学本身的整个态度中发现某些有意义的启示。那些半是炼丹术士、半是召魂巫师的邪恶科学家已经变成多少显得陈腐不堪的人物,他们整日整夜或忙于制造致人死命的射线,或忙于把人变成猩猩、把猩猩变成人。如今,人性的力量已经微乎其微,而作为对科学某种抽象理解的替代物-火箭、原子弹、电子设备、受控大脑机等等却一发不可收拾。人们可以推断,恐怖电影正是由于社会暴露出来的某种难言之隐-迷信,才能以这类令人惊惊的装备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心迷神乱 。"
"……无论它的社会学重要性如何,科幻电影仍是一种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时代的诗,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何物和将会成为何物的警句。它还是对奇丽的美感及高雅的幽默感的传统的承继者,而这种传统已被某种想象出的技术从我们身上剥夺殆尽。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乐使人更多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躁动和时尚而不是它自以为附丽的文学,科幻电影这样的现象或许终会有一天被人们视为比较其它艺术门类更完整地代表着产生它的这个年代的历史性烦忧 。"
这些评论可能言之过高,但是,科幻片的确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它所具有的诗性和神性更适合于放松当下的人类主体。上帝已经死了,科学还活着,那么,就让科学来代替上帝,让新的神话和传说来救赎人类的灵魂吧。
案例分析
《黑客帝国》被认为是继《月球之旅》、《2001太空漫游》之后的又一部科幻片里程碑。且不论这个评价是否恰当,但仅从《黑客帝国》的影响力而言,它的确创造了科幻类型片的一个典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黑客帝国》虽然具有科幻片的各种类型特征,但它却颠覆了部分科幻类型片的旧有模式,它首次以一种近乎玄思的哲学思辩贯穿全片,不断的纠缠于现实和灵境、客体和本体之间。片中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子弹时间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决定论和偶因论不禁令人想起让莱布尼茨的名字;母体与锡安的分化更是一个庄周梦蝶般的遐思,一个柏拉图式的洞穴隐喻,一个笛卡尔关于真实与梦幻关系的第一深思。
与此同时,影片还大量运用了符号化的隐寓和暗示:尼奥的原名叫"安德森",意为"人之子";"尼奥"(neo)是"新"的意思,是"one"的颠倒,意为"第一个人";女主角的名字"特蕾尼蒂"意为"三位一体";而"墨菲斯"则是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甚至有人从中看到了东方神秘主义、中国哲学以及佛教的影响。
但是无论如何,《黑客帝国》仍然是一个类型片。超豪华的场景设计,高投入的特技效果,平面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仍然摆脱不了的例行打斗,近乎泛滥的生死恋情以及机器人造反的大众题材……特别是当人们看到尼奥在最后一分钟的解救时,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悉--观众仍然在好莱坞的掌控之中。
可以说,《黑客帝国》的成功,相当大部分仍然得益于对好莱坞科幻片元素的排列重组,加上特技效果的登峰造极,剧本的哲学意味和网络时代的与时俱进。
……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似乎玩转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奥秘,我们没有做不了的大菜。但是,意料之外的是什么?我不敢妄言。
"上帝存在于细节中"。我们了解了好莱坞科幻片的每一个元素,但是未必能照葫芦画瓢。更深刻的理解,或许需要我们以更扎实的摸索和实践来体验。
参考文献:
乔治·萨杜尔 《世界电影史》
玛丽·奥勃莱恩 《电影表演》
约翰·巴克斯特 《电影中的科学幻想》
曾耀农《论科幻影片》
路春艳《对类型电影的认识》
刘亚冰 《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
张东林《科幻电影:在幻象和本体之间》
虞吉《电影的奇观本性》
党昊 《类型电影探因》
李瑞光赵方《好莱坞电影中不同叙事结构的人物塑造》
走进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科幻片中的事物正在走进现实,纳米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1987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大片《惊异大奇航》中,科学家把缩小到几纳米(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人和飞船注射进人体血管,让这些超微小的"参观者"直接观看到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和运行情况。纳米级的技术在当时只是一种科学幻想,但如今已出现在现实世界。纳米机器人(nanorobot)的研发成功,就是这一崭新技术的完美体现。有关专家预言:用不了多久,个头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纳米机器人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周海中在1990年发表的《论机器人》一文中甚至预言: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