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水

资料百科

散水是为了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称为散水,这是保护房屋基础的来自有效措施之一。

  • 中文名 散水
  • 外文名 apron
  • 别 名 明沟
  • 目 的 保护房屋基础不遭受雨水等浸泡

释义

         词目:散水拼音sànshuǐ

  基本解释

  [apron] 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两水(雨水及生产、生活用水)渗入的保护层

  【英文】apron, 英文来自解释:(Engineering / 写万据企创降免第Civil Engineering) a ground covering of concrete or other material used to protect the underlying earth fro360百科m water erosi错多望态销论今还搞座on.([工程学、土木工程集交粮乐座积乎让末朝曲]砼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地被, 画端脱势传饭女建响政接用以保护土地, 防止雨水侵蚀。)

航耐学名金鱼详细解释

  1. 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设置散水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外墙勒脚附近的地面积水能够迅速排走,并且防止屋檐的滴水冲刷外墙四周地面粮错采则载件的土壤,减少墙身与基础受水浸泡的可能,保护墙身和基础,可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散水

  2. 个艺急回倒错洋书法术语。谓“氵”。

  宋无名氏《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氵散水法口诀云:上衄侧,中偃,下潜挫趯锋……柳散站板宗元《笔精赋》云‘水散幽纵,《黄庭》宗之是也。”

  3. 曲调名。

  唐白居易《代琵琶明拿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诗:“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

  4. 化工行业的解释

  此乃更右限业内切口。“水”乃液体原料,“净水”为不带包装(包装另计,或包装返回),“散水”为罐装运输没有包装。

  5.粤语方言词

  散水在粤语中表概均触集那示“散会,解散,离开”之意。例如: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咁踩嚟。

基本概念

  笔特花错常源刚兵的记(1)[apron] 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两水渗入的保护层散水(2)俗称“三点水”。书法术语。写法因字体与书来自体而各别。唐代张怀瓘《王堂禁经·散水异法》称:“‘氵’此名递相显异。意在或藏或露,状类不同;法以刚侧而中偃,下潜挫而趯锋。则右军《黄庭经》、《乐毅论》用此也。‘氵’此名潜相瞩视,外虽解摘,内则相附,此盖锺(繇)法。上‘*’下以潜锋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军遵用之,于真隶常为之。‘氵’此行书。法以微按而饷揭,意以轻利为美,锺(繇)、张(芝)、二王行书,并用此法。”

  (3)散水是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除扬所德水侵蚀。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

  另外,在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明沟排水。明沟是将雨水导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设施。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360百科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胡牛吸济接调且哪左右,材料为混凝土、砖等。

  建筑中,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几利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散水宽度规定参见规范:《建筑地面设计规范》质教鱼齐城GB 50037-96

散水工程

  工程造价上,需要计算散水的面积或者散水下的垫层体积。

  散水面积:S散水=(L外-台阶长+4×散水宽念既用然)×散水宽

  其中:L外——外墙外边线长;

  散水下垫层体积(留排把维位据陈率强增当施工图未注明散水下灰土垫层宽度时,可按宽出散水0.3m计算):

  V=理第提S散水截面积×(L外-台阶长+4×垫层宽)

  其中:S散水特围真片间肉年截面积=散水宽×散水厚度;

 优林 L外——外墙外边线长;

江湖行话

  指撤退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