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游英雄杀中的武将牌。
- 中文名 陈邢沅
- 别名 圆圆,畹芬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623年4月3日
人物简介
陈圆圆((1623年4月3日-1695年5月16日)(生卒年月有争历适伯神属议,也有资料称1624年-1681年),字畹芬,原姓邢名沅市逐担考晚村景杂宣自。中国常州武进(今江苏境内)人。曾是姑苏名妓,亦为清人张景祈所评选的秦淮八艳之一,后为明来自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吴360百科三桂“冲冠一怒为住小或士青阶预数句犯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康熙28年,陈圆圆在庵内一病身逝,被葬于商山寺旁。墓联曰:“尘劫限并争并策阶威领觉斯圆中不昧本来,朗月仍辉性海;迷障里能开觉悟,净莲更邮污泥。”横匾为“圆光寂照”四字。
生平经历
苏州名妓色绝江电唱花死对均服裂分困陈南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出常州奔牛公园内的陈圆圆塑像身于货郎之家,少女时便艳惊乡里。因家贫父母将其寄养于经商的姨夫家中。圆圆冰雪聪明,诗词歌赋,一点就通。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圆圆初登歌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使台下看客凝神屏气,入迷着魔。圆圆遂以色艺双绝,名动江左。陈圆圆的母亲早亡,从姨父院谁容青吗相茶火转触姓陈。圆圆,倾国倾城,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遣田贵妃的父亲田戚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宽改手听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戚畹占为私有。球代船增另厚族刚严血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据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烟变革顶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但陈圆圆却下落成谜。有一说吴三桂为平西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红颜倾国——倾国名姬陈圆圆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者建副制劳血告坐术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系其前找且魂断”。父业“惊闺功触氧形之台春市告”, 俗呼货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陈氏家,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根盾用五答殖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句至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对常根子普负任断”。
才貌双全
陈圆圆凭聪慧天姿也学得很快,不仅知书识字,还会作诗填词。时昆山拍曲之风普及,杨知县附庸风雅,常传艺人至衙署唱昆曲助兴,圆圆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学会唱曲,又兼嗓音圆润,天生丽质,备受杨知县青睐,他让曲家为圆圆教习指点,使她技艺日精,名声逐步传出。

时有太仓籍榜眼吴伟业(梅村)赴京莅任途经昆山,特拜访杨知县,于座中为陈圆圆所倾倒,欲收为妾。15岁的圆圆不为心动,为“雅拒”纠缠,便以昆山城中酒坊桥、通河桥、无不利桥出题为上联“酒坊通河无不利”,称若能对出,便愿嫁为小妾。吴伟业虽对昆山景物熟悉,从烧乎行情雨宣唱但一时却无法对出极工的下联,大诗人竟被难住,遂才述粮无颜再提纳陈圆圆为妾。10年后,吴伟业依旧思念陈圆圆,写下长诗名篇《圆圆曲》,记述陈圆圆命运,内有“金牛道上车千乘”句,指陈圆圆出自奔牛。此时,吴伟业再赴昆山,见城中有果老弄、管家弄、东太平弄,恍然大悟,遂对下联云:“果卷两干扩老管家东太平”,但此刻圆圆早被吴三桂所占,昔日才子佳人美梦已断。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段传说是附会,吴伟业认识陈圆圆应在崇祯帝宠妃田氏家的宴席上,《圆圆曲》中有“相见初经田窦家”之句可为证。
陈圆圆为奔牛镇人,还有两大硬证,一是清道光年间修《武进县志》,内中点名陈圆圆为本邑奔牛乡人;二是清代光绪间武进籍进士钱名山曾作《摸鱼儿》词:“君知否?乡里风流掌故,金牛曾有神女。红掌一代关兴波,曾有梅村乐府。”
李自成一见倾心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一说为田国丈)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父亲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苏州名姬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苏州名姬陈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苏州名姬陈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苏州名姬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降清后,充当满清廷的鹰犬,打急先锋,从山海关直杀到云南,顺治十七年(公元1661年)在云南开藩,是为平西王。接着镇压了南明永历帝及李定国的抗清斗争,并绞死了永历帝。从此独据一方,在云南进行了二十三年的统治,给云南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一是增兵索饷,图谋不轨。他养了大约七万人的军队,向清政府每年索饷九百万两,全省的赋税不足供他的军调,全省的粮食不足供他军队之需,而受害的却是云南百姓,当时米价每石涨至二十余两。二是霸占土地。他将原来云南土皇帝沐氏的庄园全部据为已有还不够,又掠夺了很多农民的土地,作为一个省会的昆明,几乎大部分土地已变成了他养军马的牧场。三是霸占矿冶,垄断商业贸易。他增重赋税,铸西钱以及后来的洪化钱等,控制了整个云南经济。四是兴建豪华王府和别墅安阜园。
昆明的翠湖,原来很大。今天的讲武堂、科技宫、省图书馆一带,那时都还是翠湖的一部分。吴三桂为了个人享受,把这一带地方强迫人民填了,建成他的平西王府(也就是后来的洪化府)。
吴三桂又把五华山上原永历帝的王宫加以改建,其规模豪华无比,使之与翠湖和洪化府连成一片。从五华山下至坡脚,便可乘船游翠湖到王府。这样,他犹嫌不足。吴三桂更在北门外莲花池畔大兴土木,兴建别墅安阜园。据载,他“穷极土木,毁人庐墓无算,以拓其地,缙绅家有花木奇石,必穿屋破壁致之……”松柏高五六丈者,都被设法移植入园。
园经三年建成,他又命人到江南购买会唱昆曲的年轻、姿色好的女艺人四十人以及戏装珍宝三十箱,日与手下清客们听曲、赋诗、弹琴,倘徉其间。至于引起他“冲冠一怒”的美人陈圆圆呢?这时已是徐娘半老,色衰自然失宠了。吴三桂已有新宠莲儿及“四面观音”、“八面观音”等比陈圆圆强百倍的绝代佳人伺候。
据说,今天昆明城西的瓦仓庄,有一三圣庵,是陈圆圆看破红尘、出家为尼之处。又说她出家是在北门外今民族学院所在的商山寺。后来,吴三桂失败的消息传来,她便跳莲花池而死。
可怜郎情薄似纸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结局争议
来自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360百科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什请套受度压雷复久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力基严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双万度“宠冠后宫”(《十美词纪》)。
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侈欲,歌舞征逐。构建园林安阜园,“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为一队”(《甲申朝事小纪》),“园囿声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游纪略》)。
关于算那到境凯探断因陈圆圆的最终结局,众说纷纭。
其一,入为官婢说。即言归于清朝平定吴三桂有功的将领,如“诸姬红粉皆官婢”。细想,其若在世,恐已年迈多病,未会收为姬妾。清朝更不会给吴三且超倒桂留下红颜,定会将其处死。
其二,城破老死说。《庭闻录》载:“城破,圆圆老于调火才兵笑实死。”但当时的政治气候,不会让陈圆圆自然老死。
其三,城陷自缢说。《平吴录》载:“桂妻张氏前死,陈沅(圆)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而死。”他书亦言写亮附究质型织每自课陈圆圆自缢身亡。
其四,出家为尼说。《吴逆始末记》载:“当吴逆将叛,圆圆以齿暮乞为女道士,于弘委食反赶类离生旧善训强觉寺玉林大师坐下薙度,法名寂静。”(亦即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法名“寂静”,“布了敌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天香阁随笔》)。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亦有言其死于康熙16年(1677年),年八十。此说法或有疑,也菜苗老吴三桂死于康熙17年,年67岁。陈圆圆比吴三桂大14岁。恐属虚言。
其五,为尼病死说。意即陈圆圆先出家,在娘换粉什叶术鸡吴三桂败死前已病死。持此说破念总谁举面亲量轮法之学者颇多。
历史影响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伯们盟尼航志取了雨更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植屋城眼愿跑船,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红颜祸水?
陈圆圆真该为吴三桂降清并导致此后267年中原被满洲贵族统治的历史负责吗?非也。若从1644年的实际情势去考察,可知此说皆妄。当时,崇祯帝已死,有三股力量在进行夺天下的博弈,即李自成的大顺军、包括吴三桂在内的明朝军事势力和关外的清军。大顺军虽众,但进入北京后即腐败,已无战斗力,不可能建立稳回袁镇拉固政权,失败指日可待。此角脚化明朝残余军事势力虽地广兵众械底否社频,但后来的历史证明,它们都不具备与清军抗衡的能力,更没有能站出来战胜李自流旧理获妒钢干观值成、张献忠和多尔衮的统帅人物,这是明朝长期腐败的用人制度的恶果。反观满洲贵族中却人才济济,不仅有多尔衮、多铎、豪格等这样智勇大帅,更有范文程、洪承畴这些汉族智士为谋士。还有,经李自成攻灭崇祯,京畿已残破,经济秩序已毁,吴三桂即使与李自成联手,也无力阻止清军入关。所以,纵没有陈圆圆,吴三桂也守不住山海关,他不是战死,便会投降,失败是必然的。历史已证明,吴三桂非史可法、张煌言式忠烈之士,他贪享乐、有野心,甘认贼作父,陈圆圆被掠,只是他的投降本性触动爆发点。
陈圆圆卷入1644年的国家剧变,完全是被动的、偶然的,个人根本无所作为,所以,她不应担负“失国”之责,也毋须为吴三桂降清和引狼入室罪衍负责。但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污水,还是使她百口莫辩,不得不背负着数百年也未还清的吴三桂“孽债”,实在是一个悲剧,这对她极不公平!
陈圆圆墓
黄透松,1934年生,贵州省文献研究理事和思州学研究会会长。主编《岑巩县志》等5部志书。“思州通”和“陈圆圆研究家”。一代佳人陈圆圆死后,世传云南、上海、苏州都有其墓冢,但惟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凭实据。而今,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曾经隐藏了300余年的明末名姬陈圆圆的墓葬经专家学者近些年大量调查,神秘面纱已基本揭开。本报特约记者今年5月和9月两赴马家寨,首次对外披露发现一代佳人墓地的历史真相。

担心株连九族,吴三桂后人隐居贵州数百年,至今仍然讳谈“陈老太婆”陈圆圆。
《岑巩县志·文物名胜篇》第834~835页载:“陈圆圆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另外还有:“……据考,陈圆圆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口。为保护陈圆圆墓,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进行重修。……据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伞、御字簿、大刀、金银等物。同时,马家寨还有《七颗针的寿鞋》、《吴启华藏身达木洞》、《襄子家屋场》和《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
既然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那么,陈圆圆的墓地当初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怎么论证出来的呢?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一个地方叫襄子家屋场,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名的来历是以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并不知道陈圆圆的墓地也隐藏在当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发现陈圆圆墓的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者黄透松。他介绍,1983年,贵州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轶闻轶事,文件中点到与思州有牵连的吴三桂、张三丰、田佑恭和李白等人。当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黄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马家寨调查,希望找到传说中陈圆圆的墓地。
遗憾的是,当地众多的吴三桂后人一致反对公开这段历史,几经周折,也不愿意透露他们称之为“陈老太婆”的陈圆圆埋葬在哪里。
其后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吴三桂兵败后,想留下吴家之根。后世子孙为免遭诛灭九族,逃难隐藏,才世代隐居此处。族人不愿‘出卖祖宗’。”
陈圆圆墓暗藏乡间,神秘对联透露王妃身份。陈圆圆后人创“聂”字。
陈圆圆黄透松等调查者在寻访的过程中,在马家寨一名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副奇怪的对联:“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还是“院”字,怎么读都不通,不知道隐含着什么意思。
也许是黄透松等人的诚恳打动了吴家后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吴三桂的一个直系后人吴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顾虑,告诉他们:“阭”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表示后世隐藏此处。
终于,在打消了顾虑的吴家后人帮助下,调查者得以在寨右边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陈老太婆”陈圆圆的坟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很不显眼的小小石碑,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块石夹柱,右边的那块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撑起。
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众多证据证实陈圆圆墓。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将居住地取名马家寨。
寻访到陈圆圆墓葬之后,众说纷纭。但专家经过研考坚持觉得马家寨之说充分。因为吴氏担心诛灭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这是应该理解的。
专家解释
第一,吴氏秘传对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马家寨后裔现已有1000多人口,还在解放前吴氏就已在社会上讲明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会上乃至民国时期的教科书都讲吴三桂是卖国贼。处于受人鄙视的社会压力下,有人竟敢公开说是吴三桂的子孙,必然是出于一种亲情;如果不是吴三桂的子孙,又何必去背黑锅?而且今岩下杨氏原来是追查吴三桂后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报朝廷,至今吴、杨两姓还有仇恨,互不往来。
第三,据长房十一世秘传人吴永鹏讲,陈圆圆和吴启华是吴三桂的爱将马宝秘密从衡阳保卫护送,沿沅水、龙鳌河而到达达木洞(马家寨背后山中、鳌山寺山麓)隐居一段时间,以鳌山寺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马家寨一带芦苇地。为感谢和纪念马宝大恩大德才取名马家寨,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其实全寨姓吴,没有一个姓马。
马宝墓的对联“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说明了问题。这里讲的来源说法,与一些史载陈圆圆的晚年轶事不合,但与印鸾章编著的《清鉴》十分吻合。
《清鉴》载:“先是三桂婿胡国柱。见清兵压境。国势日逼。密谋降清。马宝阻之。不听。驰告三桂。值中秋节。三桂方拥歌姬。与所嬖陈圆圆。临轩玩月。闻变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气噎仆地遽绝不复生。三桂既死。马宝等既与诸将。迎三桂孙世番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发丧。拥柩归云南。”
马家寨地处偏僻,其后裔未必能见到此种书籍,可秘传人介绍陈老太婆从衡州秘进思州的背景、路线如此吻合,也说明了陈圆圆魂归思州的真实性。
第四,吴氏秘传讲的一些事与当地民俗有异。秘传称家史为“御字簿”,而当地民间称为“家谱”、“族谱”、“宗谱”、“堂记”等,大不相同。还秘传有“皇伞”,交给吴××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贫拿来当被子盖而毁,见者不少。又金杯银筷被吴××家拿到野牛山亲朋家收藏而失,被偷卖了。两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绣球,1958年当废铁卖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马家寨吴氏男人个子高大,同吴三桂身体魁梧类似。有人说是基因所致。
文学诗词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
陆次云在《陈圆圆传》里称赞她说:“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刘建《庭闻录》记载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临江仙.陈圆圆
倾国倾城颜色,传奇梦幻人生。
江山飞絮伴伊行。几多扛鼎客,策马逐娉婷。
山海关头明月,北京城内残星。
云南风雨淡红英。来时应有爱,去日或无情。
——诗酒仙
临江仙.美人痛
说甚倾城倾国,无非薄命红颜。
一身无主几时欢。方才为破涕,又作泪涟涟。
铁马金戈天下,改朝换代江山。陈圆圆成王败寇尽儿男。因何将祸水,长与女儿担?
——诗酒仙
永遇乐陈圆圆
千古江山,美人无觅,陈圆圆处。
绝世容颜,倾城倾国,引领风流去。
连天烽火,贪心霸念,魂断未曾停住。
算身边,纷扰过客,尽皆世上龙虎。
三朝人杰,何曾及得,座上吴郎一顾。
山海关前,北京城下,铁骑飞驰路。
长河日落,乾坤变换,拍案尚闻金鼓。
噫吁戏,奇情旷侣,可堪罪否?
——诗酒仙
咏陈圆圆
大明气数游离间,闯王兴师闹翻天。
吴刘不争红颜女,十万清兵怎入关。
——张志真
相关影视
在金庸的鹿鼎记里,陈圆圆成为吴三桂的小妾,但是与李自成生下了一个女儿--阿珂。后来阿珂成为韦小宝的老婆之一。
陈圆圆扮演者 | 出处 | 年代 | 照片 |
傅艺伟 | 秦淮八艳之陈圆圆 | 1991 | ![]() |
商天娥 | TVB84版陈圆圆 | 1984 | ![]() |
梁小冰 | TVB97版陈圆圆 | 1997 | ![]() |
苏明明 | 陈圆圆 | 1988 | ![]() |
朱茵 | 华视00版陈圆圆 | 2000 | ![]() |
向海岚 | 帝女花 | 2003 | ![]() |
张澜澜 | 江山风雨情 | 2003 | ![]() |
赵靓 | 桃花扇传奇 | 2000 | ![]() |
翁红 | 谁主中原 | 2004 | ![]() |
宁静 | 黄晓明版鹿鼎记 | 2008 | ![]() |
梁小冰 | 陈小春版鹿鼎记 | 1998 | ![]() |
颜丹晨 | 长河东流 | 2003 | ![]() |
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
清人张景祈所评选明末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个名妓:
陈圆圆
陈圆圆(1624年-1681年),字畹芬,原姓邢名沅。中国常州武进(今江苏境内)人。曾是姑苏名妓,后为明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马湘兰
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马氏死后葬在其宅第,今白鹭洲公园的碧峰寺附近。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作,却被日本人视为珍品。

卞玉京
卞玉京(约1623年——1665年)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变身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李香君
又名李香,苏州人,为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
柳如是
柳如是,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著名作家朱千华在其地理人文著作《中国美女地理》中,对柳如是的身世,有详细记述。

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苏州人,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她16岁时,已是芳名鹊起,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39年乡试落第的冒襄与小宛偶尔在苏州半塘相遇。她对冒襄一见倾心,连称:“异人!异人!”虽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为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加上科场失意,情绪沮丧到了极点。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其擅长抚琴。今水明楼内的古琴,就是她当年心系之物。
顾横波
顾横波,生于1619年,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人称横波夫人,上元(今南京)人,秦淮八艳之一。

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受诰封为“一品夫人”。据清余怀《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工于诗画,尤善画兰,个性豪爽不羁,与柳如是较像,时人呼之“眉兄”,柳如是自称为“弟”。
寇白门
寇白门又名寇湄,金陵人,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历代名妓中佼佼者,余怀称她“风姿绰约,容貌冶艳”。“今日秦淮总相值”,是钱谦益对寇白门的才与貌的赞誉。寇白门的一生,充满了许多传奇色彩。

《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是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相关传闻
明朝“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风流潇洒,饱读诗书,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正直不阿,敢于向阉党叫板。那个时代的江南名妓节气颇高,仿佛达成一种共识,都喜欢有才学、有胆识、有正义感的文人。冒辟疆正是这样一个人,据说当时无数女子宁愿给冒辟疆当小老婆,也不愿做贵人的正妻。
在爱上冒辟疆的女人中,就有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末第一美女、“乱世佳人”陈圆圆。陈圆圆曾对他一见倾心,冒辟疆在怀念董小宛的文章《影梅庵忆语》里记述过这段擦肩而过的缘分。
他在文中并未直接道出陈圆圆的姓名,称她为“陈姬”。说他初见陈圆圆时,“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莺之在烟雾。”
当时陈圆圆穿着一套浅黄色的裙子,如暮霭中孤单的黄莺,惹人怜爱,而她的咿咿呀呀的唱腔,如珠玉在盘。才子动心,佳人含情,两人情投意合,谈话一谈就到了四更时分,忽然风雨骤起,陈圆圆急着要回家,冒辟疆拉着她的衣角相约佳期。陈圆圆说:“过半个月后,一起到光福看那‘冷云万顷’的梅花吧!”冒辟疆说半个月后要去接母亲,于是再次约定,索性等到八月,两人一起到虎丘赏桂。
等到冒辟疆接母亲回来,路过苏州,却听说陈圆圆被豪强抢走了。他跟朋友谈起陈圆圆,惋惜自己没艳福,一再叹息“佳人难再得”,朋友则告诉他一个惊喜:被抢走的是假陈圆圆,真陈圆圆现在所藏的地方离这里很近,他可以带路,陪冒辟疆去看她。
于是冒辟疆与陈圆圆再次相逢,按照冒辟疆的叙述,陈圆圆见到故人后,十分惊喜,由于她刚刚逃脱虎口,惊魂未定,寂寞凄凉,很想与他作一番彻夜长谈,说有事相商。
冒辟疆当然知道陈圆圆要商的是何事,陈圆圆虽艳丽无双,是猎艳的最佳对象,然而要谈婚论嫁,他可没有思想准备,于是找借口说放心不下母亲在船上的安全,连夜回去了。
陈圆圆硬是十分看好冒辟疆,第二天早上化了淡妆去拜访冒辟疆的母亲,准备搞曲线爱情攻关,并且执意邀他再去她家。月光如水的夜晚,陈圆圆再次向他表白托付终身的愿望。他则很煞风景地委婉回绝了,理由是他父亲正陷于起义军包围,他没心思考虑这事。并且说,他两次找她,只是无聊消遣罢了,她的要求过于唐突,令他惊讶,必须赶快打消念头,以免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相当不客气了,搁平常的女子身上,立马掉头就走。然而陈圆圆的脸皮厚得可以,说对方如果没有完全关死那道门的话,自己可以等。美人无怨无悔的痴情让冒辟疆再也无法拒绝,只是有些敷衍的顺口答应,陈圆圆就“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冒才子诗兴大发,还写了绝句赠给她。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冒辟疆的父亲没有危险了,他才有心情再去找陈圆圆,没想到陈圆圆这次是真被人抢走了,抢他的人是崇祯皇帝宠妃的父亲田弘遇。
冒辟疆怅然若失,郁闷无比,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上红颜知己董小宛的,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不然,那篇深情款款的《影梅庵忆语》就不会问世了。
冒辟疆即使后来娶了董小宛,还对陈圆圆念念不忘,有惆怅也有炫耀:天下第一美人曾经爱过我,我却没怎么当回事,我冒辟疆风流公子的名声,不是虚的吧!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