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通用规范二级字 ,读作lěi,本意是指用较为老成坚韧的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该文字在《广韵》和《集韵》等文献均有记载。
- 中文名称 耒
- 拼音 lěi
- 部首 耒
- 仓颉 QD
- 郑码 CKA
字源演变
耒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来自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现代释义
字义
〈动〉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丿,从未,未亦声。"未"意为"柔枝嫩叶"。"丿"意为"不"。"丿"与"未"联合起来表示"不柔嫩的树枝"。
本义:用较为老成坚韧的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据县甚亚山干叉形的翻土工具。
说明: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画理于首之一,从"耒"的字,与下运督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
[plough]同本义
组词
耒耨:耕耘用的农器,指犁锄。
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工具。耜用来起土,耒是耜上的木曲柄。耒耜,也用作农具的统称。
地名
360百科 湖南省耒阳市,唯一以耒为地名的城市。
姓氏
耒姓,见于浙江省绍属章师光兴县漓渚镇方尖岩山上碑文。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耒部】·耒
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垂作耒以振民也。凡耒之属皆从耒。卢对切。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ࠀ�卢对切,音类。《说文》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阳众帝资注占作耒㭒以振民也。《古史考》神农作耒。《易·系辞》揉木为耒。《礼·月令》孟春之月来自,乃择元辰,天子亲话年载耒耜。《周礼·冬官考工斗基记·车人》车人为耒,庛长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哪往握开女调在雨七每续者二尺有二寸。《注》耒谓耕360百科耒,庛谓耒下岐。
又水名。《水经》耒水,出桂阳柳县南山。
又《集韵》鲁猥切,音磊。又鲁水切,音垒。义同。
又《集韵》伦电酸适英拉坚觉业追切,音累。果实垂貌。一曰耕多草。
古籍记载
耒,手耕曲木也。--《说文或孙妒院》
天子亲载耒耜。治--《礼记·月令统额》。注:"耒耜之上曲也。"
耒耨之所刺。--《庄子·胠箧》。李注:"耜柄也,犁也。"

耜其柄,耜其刃。--《后汉副书·章帝纪》
身执耒臿。--《韩非子·五级看诗独县降友受善世不蠹》
方言集汇
◎ 赣语:lwai2 耒阳 耒犁
◎ 客家话:[海陆腔] loi3 [宝安腔] loi3 [台湾四县腔] loi3 [客英字典] loi3 [梅县腔] loi3 [客语拼音字汇] loi3
◎ 粤语:leoi6 loi6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