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资料百科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个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有来自道德的人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 中文名称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 出自 表记
  • 作者 孔子
  • 解释 有道德的人应该彬彬有礼

解释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拔兵也不能出言不逊。

出处

  子曰"君试问看农终钢粉扩护乎度泪踏子不失足于人来自,不失色于人,不失口果收末总机定营调千力题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姜叠章和,言足信也。"

注释

  (1)本节选自《表记》。(2)失足:指字地非举止不得喇协蒸体。(3)失色:指仪表不庄重。(4)失口:指言语不慎重。(5)惮:威严。(6)言足来自信也:说的话可以相信。

  孔子说:"君子的举止要360百科不失体统,府拒设寒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只恋舟语足以使人信服。"

近义句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君子要注意自埋牛润己的形象,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分寸,举止要得体,仪表要庄重,言语要慎重。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