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三宜,是指饮茶时所宜者共十三项:
一、无事,要有饮茶的闲暇功夫;
二、佳客,饮茶的客人须是高雅博学之士,既能与主人交流感情,又能真正品玩茶理;
三、幽座,品茗时,环境需清幽典雅;
四、吟咏,饮者需以诗文助兴,往来酬唱;
五、挥翰,饮时更需挥毫泼墨,题诗作画;
六、徜徉,闲庭信步,时饮时啜,体会古之品茗者的闲情逸致;
七、睡起,饮者小睡甫起,一枕清梦,品尝香茗,则另有一番情趣;
八、宿醒,饮者如宿睡未解,神志朦胧,则少饮香茗,定能破除睡意,使神清气爽;
九、清供,品茶时,须有清淡茶果佐饮;
十、精舍,愈能彰显饮茶的清幽雅致;
十一、会心,品茗时,贵在饮者对饮茶艺术、茶的品位与茶学本身能心领神会;
十二、鉴赏,精于茶道,细细把玩,悠悠品赏茶之色、香、味;
十三、文僮,饮茶时宜有聪慧文静的茶僮随侍身边。
饮茶亦多禁忌,共有七项,即所谓七忌:
一、不如法,烹饮皆不如式得法;
二、恶具,饮茶与烹茶最忌讳茶器、茶具粗恶不堪;
三、主客不韵,饮茶亦忌主人与应邀客人举止粗俗鄙陋,缺少风流押韵;
茶不为人知的 5 种能力(说得真好!)
四、冠裳苟礼,苟,紊乱义。冠裳苟礼,即是饮茶者衣冠服饰不合乎礼法条例;
五、荤肴杂陈,饮茶品茗贵在清心安意,茶若染荤腥之味,肴若杂陈乱设,饮茶莫能辨味,兴致顿消;
六、忙冗,品茗甚忌繁忙冗赘,心绪烦乱,既无品茗之功夫,又乏消闲之雅趣;
七、壁间案头多恶趣,品茗时,为求音叉主客心绪宁适,应力戒壁间案头布置粗俗不堪,使人感到环境恶劣无趣。

正确的泡茶饮茶的七个步骤
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是可以去除茶壶中的异味;二是烫壶有助挥发茶香。
2、置茶。也叫做“投茶”。即将称好的一定数量的干茶叶置入茶杯或茶壶,以备冲泡。用盖杯的时候可以直接用茶则置茶,投茶量也要看所冲泡的茶叶种类类以及个人的口味。
3、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处注入茶壶,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一般第一冲需要倒掉(洗茶)。
4、低泡。泡好的茶就可以倒入茶盅,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内的香气过度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
5、分茶。茶盅中的茶分别倒入客人的杯子中,一般杯中的茶以七分满为宜。
6、奉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奉茶,也叫敬茶。
7、闻香品茶。品茶之前,可以先观察茶的颜色,闻茶的香味,最后才品尝。品尝有个礼仪: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关于饮茶的语录
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茶与杯的擦肩而过,一缕清香,一目倾城。
杯是茶的皿,茶是杯的命。没有杯的茶,再香也不能凝聚;没有茶的杯,任你价值连城,也只是空杯。
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
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为什么不能饮茶解酒
不能饮茶解酒的原因有:当人醉酒时,人会兴奋,而茶叶所含茶碱、咖啡因同样具有兴奋作用,这对醉酒人的心脏来说,等于火上浇油,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酒精进入人体内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会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当人醉酒时,这种兴奋作用会加剧转变为一种不良刺激。而茶叶所含茶碱、咖啡因同样具有兴奋作用,这对醉酒人的心脏来说,等于火上浇油,更加重了心脏负担。酒后喝茶,茶叶中的茶碱等会迅速通过肾脏产生强烈的利尿作用,人体内的酒精会过早地进入肾脏,从而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