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的冲泡水温
冲泡太平猴魁应该注意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然后再冷却至所需温度。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太平猴魁的冲泡步骤
第一步:取开水壶,往透明玻璃杯中冲人约占杯容量1/3的热开水进行烫杯,烫杯的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第二步:将3-5g的太平猴魁茶叶根部朝下放入杯中。
第三步:将90°C左右的新鲜开水,注入杯身1/4处,摇杯润茶3-5秒,观茶闻香,激发茶叶香气。
第四步:待茶叶舒展开后,再注入开水,冲泡1-3分钟。
第五步:当茶叶绽放,沉在杯底,不再翻滚时,便可享用。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在品饮时不要一次性全部都喝掉,剩下三分之一左右,以便于后面的冲泡。
“太平猴魁”名字的由来
以前黄山上,生活着一公一母两只白毛猴,因为它们生下的小毛猴玩耍走失,两只老毛猴寻子不得,操劳数日,病死在了太平县的一处山坑中。附近住着一位以摘药材和野茶为生的善良老汉,在他发现这对病死的猴,将它们安葬,还栽上了山花和野茶。随后正要离去之际,突然有人说:“谢谢你为我们做的事,一定会报答您的。”但只问声、不见影。
转眼到了来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上摘茶,整个山岗上的绿油油的茶树,又听到上次的声音:“我们将这些茶树送给您,只需要认真栽种,以后便衣食无忧了。”老汉明白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报答给他的。为了纪念神猴,取名“猴岗”,自己所住的山坑取名“猴坑”,所赐的茶树茶叶叫猴茶。再加上茶品质卓越,为茶中魁首,世人便称呼此茶为“太平猴魁”了。
太平猴魁绿茶的产地
太平猴魁的产地非常明确而小,可从山头和生产队两个方面来看,所处650米的海波之上,拥有着土壤疏松、通气排水的变质千枝、花岗岩风化的乌沙土壤层,其富含有机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且酸碱度非常适宜;依傍太平湖,高达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并竹茶共生,使得猴魁茶的生长环境十分优越。
太平猴魁的种植技术
猴魁茶的树种是黄山新明乡猴坑附近特有的柿大茶树,其外形呈灌木状,属性上为晚生种、中芽中、大叶类,具有芽叶生长能力强、续嫩性高、抗旱耐旱等特点,茶叶品质上佳,所以成为太平猴魁原料供应的最佳、最主要的树种。
太平猴魁的茶园多建在坐南朝北的25-40°的山坡之上,需要全年管理:采用有机化肥,人工施放;为保持茶树的粗长壮硕、茶叶的营养充沛,每年采茶后的夏天都会对其修枝。
太平猴魁的采摘技术
通常其他众茶叶会有清明节前后采摘的“明前茶”,而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则在下一个节气——谷雨前后。整个采摘周期是15-20天。一般会在晴日的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采摘中遵循众多原则和讲究,比如说“四拣”、“八不采。
太平猴魁的制作工艺
采摘后,即对所采鲜叶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是为“拣尖”,这就是猴魁茶制作的原料。所谓“尖头”,有芽叶壮硕、扁平匀齐、嫩度合适、背卷叶缘等要求,以确保成茶后可以呈现“二叶抱一芽”之状。“拣尖”的时候,拣出来的芽叶和单片,都可以制成“魁片”。
具体工艺上有杀青、捏尖、毛烘、足烘、复焙等工序,对于工具材质与形状、制作时长、制作量等,再到每一个环节下茶叶所呈现出样貌都有严格要求。比如说杀青——用70公分直径的桶锅,内外洗净。燃料选用木炭。每锅以“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为翻炒原则。每锅用时两三分钟。
注意:
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因此,合理的冲泡水温才可以让太平猴魁的口感得到最好的发挥!

太平猴魁为什么叫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为什么叫太平猴魁:王魁成为猴岗地区的茶农,擅长茶叶加工,之后在一处叫泼水凼的高山茶园选出壮挺的一芽二叶进行制作,制出的干茶品形端正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因该茶品质为尖茶魁首,创始人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故此茶称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历史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黄山北麓太平县附近的一位山民上山采茶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味。
他在四周到处察看了一番,却什么也没发现,他不死心,又细细寻觅后,终于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发现了几丛嫩绿的野茶,而香气就是那里传来的。
他想爬上采一些,却又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不快地离去。
在后来的日子,那股清香和那些嫩味总是让他无法忘怀。
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终于采到了那些茶叶。
从那之后,每到采茶季节,他都会让猴子去攀岩采摘,品尝之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干脆取名为“猴魁”。
太平猴魁的特点
太平猴魁的特点为: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色泽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冲泡后汤色黄绿明澈。
饮之口感清香、鲜灵高爽,细品有一种貌似兰花的香味,太平猴魁比较耐泡,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滋味不减。
太平猴魁的特点: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是安徽名茶,不发酵性偏寒。创制于1900年,正宗的太平猴魁仅产于安徽黄山猴坑一带,是魁尖茶中的极品,因而声名远播。
太平猴魁与“猴”大有渊源,其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显著的特征是个头较大,一芽二叶,叶片长达5~7厘米。
全身披白毫,但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被形容为“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
太平猴魁属于烘青绿茶,分为猴魁、魁尖、尖茶三个品类,以猴魁为最好,品之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独具“猴韵”。
结语:
太平猴魁冲泡后最显著的特点是芽叶成朵,或悬浮或沉淀,在澄明嫩绿的茶汤之中,犹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又像许多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独具“猴韵”。
太平猴魁简单介绍
1、太平猴魁在泡茶前,不需要洗茶。洗茶的目的是将茶叶上的浮灰或者残留物清洗掉,但是太平猴魁的制作过程相对干净,不用洗茶。
2、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是尖茶中的极品,主要产自于安徽太平县一带。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着“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相对于之前的传统种植,现在太平猴魁产区很多都是有机产区,很少会在茶叶生长的过程中喷洒农药,因此,在喝太平猴魁的时候,可以省略洗茶步骤。但是从卫生的角度来说,清洗一遍茶会更加的卫生。
太平猴魁的茶汤回味甘甜,即使放置的茶叶过量,而不会出现苦涩的口感。泡一杯正宗的太平猴魁主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煮水、温杯、投茶和泡茶,这样泡出的茶,会带有一股清香,喝的时候才有醇鲜甘爽的滋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