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好坏鉴别
1、外形
首先从外观上看,碧螺春顾名思义其外形条索纤细,蜷曲成螺旋形,幼嫩整齐,500克一级碧螺春所用的茶叶嫩芽达65000至70000个左右。
优质碧螺春:优质的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蜜蜂腿,像铜丝条,呈螺形,满身披毫,银芽显露,一芽一叶,且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
劣质碧螺春:手感粗糙,通常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
2、颜色
优质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色泽银绿隐翠,牙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
劣质碧螺春:呈黄色。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它的绒毛也是绿色。
3、茶汤
优质碧螺春:用开水泡开后,由于碧螺春的条索细紧重实,冲泡时会迅速下沉,而不会浮在水面,茶汤色泽碧绿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
劣质碧螺春:茶汤黄绿或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则说明是假冒或品质低劣的碧螺春。
4、香气
优质碧螺春:在清清的茶香之中,透着浓郁且强烈的芳香,闻起来像花果的香味,使人陶醉和迷恋。
劣质碧螺春:有烟味、酸味、馊味、青草味及其它异味。
5、冲泡
优质碧螺春:由于碧螺春的条索细紧重实,冲泡时会迅速下沉,而不会浮在水面。碧螺春沉于杯底之后,幼芽慢慢展开,芽大叶小,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香气清新浓郁,即具有花果香味。回味甘厚。
劣质碧螺春:茶汤则会一直很浑浊。
千万记住,唯有原产地,才有花果香。

碧螺春产地,碧螺春产地概述
1、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2、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碧螺春属于绿茶
1、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产于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绿茶按照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青、炒青、洪请以及晒青等四大类,而碧螺春则属于炒青绿茶。
2、碧螺春在唐代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制作时需要在0.5公斤中选取6~7万个茶芽,主要制作工序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炒至后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清香袭入,是中国名茶之一。
3、传统的碧螺春在保存时采用纸包的方式,将块状的石灰、茶叶间隔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储藏,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塑料保鲜袋保鲜的方法,将碧螺春分层扎紧,隔绝空气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评论留言